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正> 清代道光十一年底湖南江华爆发了震动朝野的瑶族赵金龙起义,一时宁远、道州、新田、常宁、桂阳瑶民皆风闻而起,湘南乃至湘中摇动,地方官府势力受到严重打击。义军转战江华、蓝山、宁远、新田、常宁等地,最后,主力在常宁洋泉堡被困一月,突围失利,赵金龙牺牲。这次起义终因寡不敌众以及其他种种原因,只坚持了半年左右时间便失败了。起义导火线赵金龙本是江华瑶民中一个有威信的巫师,家中颇有田产,在瑶民中“号通达能言,群瑶信服”。平时赵金龙居家甚谨,并不接交汉民。但他家的田土与汉民田土互相  相似文献   

2.
<正> 明清时期,湖南瑶族分布格局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就全国而言,湘瑶的重要性有所下降。宋代,湘瑶势力发展至鼎盛时期。规模大、影响广的瑶民起义均发生在湖南,庆历年间唐和、盘知谅领导的桂阳兰山县华阴峒瑶民起义,嘉定年间罗世传、李元砺领导的黑风峒瑶民起义,即是突出例证。至明清时期,粤西瑶人的分布范围与人数之众,已在湘瑶之上。一是就湖南地区而言,湘北瑶人势力转弱。唐代,莫瑶射雁潇湘洞庭间。宋代,瑶族系统的“梅山蛮”居地,北及益阳。至明清时期,湘北瑶人日益减少,至于洞庭湖畔,则再难觅见瑶人活动迹影了。  相似文献   

3.
关于广西金秀大瑶山花蓝瑶的族源,传统的说法是:从贵州、古州顺流而下,途中经过柳州,在象州县东部进入金秀大瑶山.进入大瑶山的时间是清代,与明代大藤峡瑶民起义无关.本文在历史文献和家乘族谱记载的基础上,经认真细致考证,提出花蓝瑶的祖先是从福建、广东而来,宋元时期溯西江到达大藤峡地区和"贵州"居住.唐宋元时期的"贵州",故治在今广西贵港市,不是指今贵州省.明代大藤峡瑶族起义失败后,起义人员及其后裔为避难转入大瑶山居住,并演化为花蓝瑶.  相似文献   

4.
<正> 清道光十一年(1831)腊月二十九日,湖南省江华县锦田乡(今码市)长塘寨瑶人赵金龙,聚集九冲瑶人五六百人,在两河口(今濠江)武装暴动,不久吸引邻近一些县的瑶人参加,共聚合至约四五千人,引起清廷政府镇压,抽调官兵八千余人,配备火炮、喷筒及精锐枪手等,钦差大员督师进行剿杀。迨四月初,在强敌压制下,瑶人被逼撤到桂阳北面之洋泉小镇。失去山地作战优势的瑶人被清军四面包围于一隅用火器轰击,终于不支而败,初九日赵金龙夫妇战死,子、弟被俘,瑶人死伤惨重,从起事到失败前后不过百日。这是近代史中较有名的一次瑶民暴动。这次暴动,不但在湘、粤、桂的瑶民中引起较大反响,而且清廷也极端重视,据有关史藉记载,道光皇帝专为此事先后向军机大臣等,下过十五道“上谕”指示机宜,还黜罚了剿讨不力的官员,可见当时当朝的重视程度。关于江华赵金龙暴动的起因,历来有不同讲法,未衷一是。据《十朝圣训》的记载,说  相似文献   

5.
生活干广东原乐昌县东西二山一带的过山瑶有悠久的历史,元明之际已在此生息繁衍,与今日生活在这一带的瑶族有前后继承关系.在明正德九年至清道光十一年的300多年中,乐昌瑶先后三次起义反抗封建王朝,是北江上游地区瑶族之首.由于耕作方式,王朝征剿和征调等原因,从明初起乐昌瑶相率向外迁徙,今生活于湖南、广西、贵州、云南等4省区24县以及越南、老挝、缅甸、泰国、美国、加拿大和法国等国的过山瑶,多称他们的祖先来自乐昌县.乐昌东西二山(其中西山在今乳源瑶族自治县必背镇一带)是过山瑶的重要祖居地之一.过山瑶尤其国外过山瑶对乐昌怀有特别的感情,主要由于从乐昌外迁的瑶族众多,以及乐昌有一段令他们难以忘怀的日子和引以为自豪的历史.  相似文献   

6.
1929年12月11日,根据“六大”通过的政治纲领,在“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指导下,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之后,我党在壮、瑶等族人民聚居的广西右江地区,胜利地举行了百色起义,在我国南方边陲建立了最大的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右江革命根据地,为大革命失败后两广地区的斗争打开了新的局面。在这场革命斗争中,右江壮、瑶等族人民做出了巨大贡献。百色起义的成功,红七军的诞生和右江工农民主政府的建立,是右江革命高潮的主要标志。对于这一革命高潮的形成和发展,党的领导和推动,无疑是主要因素,居首要地位。但是,由于右江地区是一个以壮、瑶等族人民为主体的地区,壮、瑶等族人民的动员和参加,对于革命高潮的形成和发展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一点,较之当时全国爆发的许多起义和由此而出现的许多根据地来说,具有独特的风貌。  相似文献   

7.
道光年间赵金龙领导的湖南瑶族反清武装起义,在湖南农民战争史上,或在瑶族史上,都是一个重大的事件。这次起义,充分显示了瑶族人民在反剥削反压迫斗争中顽强的战斗精神和巨大的力量,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对于这次起义,姚舜安同志的《赵金龙领导的瑶民起义》一文(载于1983年第2期《广西民族学院学报》,以下简称姚文),作了  相似文献   

8.
黄孝纪 《民族论坛》2010,(11):59-59
<正>历史上,唱瑶歌曾是瑶族人民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上世纪中叶以后,因为历史原因,瑶歌逐渐远离了瑶民的生活。由于瑶歌是一种靠口头传承的艺术,而瑶歌与瑶话之间的变音很大,  相似文献   

9.
马颖生 《回族研究》2006,(4):126-129
150年前,在太平天国革命滚滚的洪流中,云南爆发了杜文秀领导的,有回、汉、白、彝、景颇、傈僳、纳西、傣、藏等民族参加的反清大起义。这次起义坚持一十八载,攻占53城,动摇了清朝封建统治阶级的西南半壁江山,在近代云南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一页。值此丙辰举义150周年之际,谨撰此文,以资纪念。一、杜文秀起义的历史背景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逐步变成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面对着清朝封建统治和帝国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国人民纷纷起来进行反抗斗争,革命风暴此起彼伏,清朝反动统治阶级惊恐万状,采取各种卑劣手段疯狂分化…  相似文献   

10.
公元一八五六年,云南哀牢山区爆发了李文学(又名正学)领导的以彝族人民为主体,并有哈尼、汉、回、苗、傈僳等各族人民参加的农民起义。这次反清运动影响所及范围,包括现今云南省西南部巍山、弥渡、南华、楚雄、双柏、景东、镇沅、新平、墨江、元江等十个县的全部、大部或一部地区,面积约三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五十万左右。运动的中心,在哀牢山脉上段。起义沉重地打击了清政府在云南的反动统治,在中国各族人民革命斗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本文拟对此次起义,特别是对起义军的土地政策、经济措施和民族关系等问题作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1.
<正> 南宋罗世传、李元砺起义爆发于湖南桂阳,活跃在湖南、江西和广东交界地区,盛时发展到数万人,是一次规模较大的瑶、汉族农民起义,在南宋农民战争史上特别是瑶族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对这次起义的有关问题作一初步考察。  相似文献   

12.
关键词     
《民族论坛》2010,(4):30-30
<正>"挎包银行"——春节过后,江永县农村信用社充分发挥"挎包银行"的作用,及时组织信贷人员深入边远瑶寨,了解瑶民资金需求情况和春耕贷款意向,进村入户为瑶民办理春耕小额贷款,快捷有效地解决了瑶胞们春耕生产贷款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广东明清时期黎、瑶、壮、畲等民族起义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两代广东黎、瑶、壮、畲等民族举行了近 13 0次规模大小不同的起义。这些起义大致可分为明初洪武时期、明中后叶至清初时期和清中叶至末年时期 ,引发起义的原因是封建统治者沉重的赋役、汉族地主奸商的巧取豪夺、民族上层分子的鱼肉和官吏的勒索等。规模大、斗争目标明确和各民族互相联合等是这一时期起义的特点 ,沉重地打击了明清王朝在广东的统治势力 ,迫使统治阶级惩治一些贪官污吏 ,或者调整其统治的政策或策略  相似文献   

14.
<正>一、七姓瑶文化资源及其特征辰溪县地处怀化东北部,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这里先后成立了罗子山、上蒲溪等5个瑶族乡,至今已有瑶民近6万人。辰溪境内的瑶民因其姓氏分别为蒲、刘、丁、沈、石、陈、梁  相似文献   

15.
<正> 清代于南方瑶民族中,普遍设有抚瑶土官,为统治体系之基层官吏,与广东所设抚黎土官大体相类。其制基本承自明代,名称则颇为繁杂,有直呼为“抚瑶土官”者,有称为“瑶目”、“瑶官”、“瑶练”、“瑶管”者,亦有称为“千长”、“总甲”、“小甲”、“寨老”者,甚至有少数加“副巡检”、“都司”等衔者。史志所载,达数十种之多。此类官吏之设置、职能及变迁等,学界迄乏研究,兹就史志资料,概为说明。_ (一) 清代抚瑶士官之制,盖溯自前代。前人曾略为考稽:“传闻宋代曾设都司于石家峒,  相似文献   

16.
茶山瑶是生息在广西金秀大瑶山地区的一支瑶民,与花篮瑶、坳瑶、山子瑶、盘瑶一起被合称为“金秀五瑶”。由于受落后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限制,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原始巫教成为茶山瑶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随着本土道教的产生与南传和佛教的传人及其中国化,佛、道二教也逐渐融人到了茶山瑶的社会生活中。就其整体而言,是以道教为主体的巫、道及祖先崇拜的多元信仰。  相似文献   

17.
在外文资料中,徙居东南亚的(主要是泰国)云南回族穆斯林,被当地的土著人称为 Ho、Cin-Ho、Chinese-Ho,或简称为 Haw。他们主要是19世纪50~70年代杜文秀回民起义期间和失败之后,本世纪40年代前后抗日战争时期,以及50年代国民党残余最后退出云南时,在近百年时间里,分三次迁移到东南亚国家的。对这些人的称呼,国内有几  相似文献   

18.
云南回族史研究的重点课题集中于杜文秀起义,即起义的历史背景、大理政权的建立和性质以及民族大联合与对外关系;赛典赤·赡思丁来华、历史功勋等及郑和家世、生平活动……。本文对云南回族历史人物杜文秀、赛典赤等人物的研究评价问题进行了较全面的概述。  相似文献   

19.
百余年前,云南各族人民掀起了大规模的反清起义运动。在这次起义运动中,以滇西杜文秀(回族)所领导的回民起义军的势力为最大。他们联合了汉、彝、白、傣等兄弟民族,建立起以大理为中心的起义政权,控制了云南西部广大地区,前后坚持了十八年之久,严重地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在我国近百年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然而对起义军领袖杜文秀的评价,我国史学界还存在着争论,大体上有否定;肯定;基本肯定、部分否定这样三种意见。持否定意见的同志认为,虽然杜文秀领导的云南“回民起义反抗满清野蛮统治,是完全正义的”,但由于后来杜文秀与英国侵略者发生了联系,并派  相似文献   

20.
清代陕甘回民起义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清一代,聚居在陕甘地区的回族、撒拉、东乡、保安等各族,多次举行了武装反清起义。因他们都信仰伊斯兰教,该教历史上被称为“回教”,因此,一般通称为回民起义。其中较大规模的有:(一)顺治五年(1648)由米喇印、丁国栋领导的甘州回民起义;(二)乾隆四十六年(1781),爆发于青海循化地区的苏四十三领导的回、撒哲赫林耶教派的反清起义;(三)乾隆四十八年(1783)田五等人领导的甘肃通渭石峰堡起义;(四)咸同年间(1861—1873)在太平天国革命影响下爆发的陕甘回民大起义;(五)光绪二十一年(189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