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S原则:寓言故事里的危机公关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昌乔 《决策》2007,(1):27-29
权威证实原则 狮子听说人类叫他森林之王,非常得意,于是决定去验证一下自己在森林中的威信. 狮子遇见了一只猴子,于是大声问道:我是森林之王吗?猴子吓得魂飞魄散,连连称是;接着狮子遇见了一只狐狸,又大声问道:我是森林之王吗?狐狸早已屁滚尿流,一个劲儿地说:"如果你不是森林之王,那还会是谁呢?"  相似文献   

2.
刘植荣 《领导文萃》2011,(20):94-97
耶鲁大学心理学教授劳里·桑托斯与经济学家一起。做了个关于猴子消费行为的实验。把7只猴子(3雄4雌)关进一个大笼子里,旁边还有个小笼子,供对单只猴子实验用。  相似文献   

3.
《决策》2008,(9):49-49
把5只猴子关在一个铁笼子里,笼子上头吊着一根香蕉。笼子外头有个机关,只要有猴子去拿那个香蕉,就会有高压水柱喷向笼子,所有的猴子就会被喷个透湿。刚关进笼子时,有猴子想去拿香蕉,但不知为什么有水柱喷过来,其他猴子也效仿,但结果都是一样,于是猴子们一起开会,达成一致意见:无论是谁都不能碰那只香蕉。  相似文献   

4.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学者把6只猴子分别关在3间空房子里,每间两只,第一间把香蕉放在地上,第二间把香蕉挂在从低到高不同高度的适当的位置上,第三间把香蕉放在天花板上。结果,第一间的猴子一见到香蕉,一天内就全吃光了,最终只能是饿死。第三间的猴子眼睁睁地看着香蕉,怎么跳也够不着,精疲力尽而死。只有第二间房子的猴子是先跳着吃挂的比较低的香蕉,再依次吃再高一点的,在逐步跳的过程中,弹跳能力得到极大提高,最后竟能吃到挂在天花板上的那份香蕉。后来,管理学家把通过合乎实际的分解方法来达到的目标高度,称为香蕉高度。从三个房间猴子的不同结局,应该引发我们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手表定律     
齐治平 《决策》2014,(9):77-77
森林里生活着一群猴子,每天太阳升起的时候它们外出觅食,太阳落山的时候回去休息,日子过得平淡而幸福。 一名游客穿越森林,把手表落在了树下的岩石上,被猴子"猛可"拾到了。聪明的"猛可"很快就搞清了手表的用途,于是,"猛可"成了整个猴群的明星,每只猴子都向"猛可"请教确切的时间,整个猴群的作息时间也由"猛可"来规划。"猛可"逐渐建立起威望,当上了猴王。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汉语言环境里,“朝三暮四”和“朝秦暮楚”、“喜新厌旧”差不多是一个意思,在古代却不然,这个成语的来历还有一个小故事:说战国时有一个山里人,养了一群猴子,他每天上山采桃子喂它们,以前都是每个猴子早上四个桃子,晚上三个桃子,有一天他对猴子讲:“以后每天早上给你们三个桃子,晚上再给你们四个桃子。”不料这个方案遭到众猴子的一致反对,山里人最后不得不放弃了新的“朝三暮四”的方案。  相似文献   

7.
庄子的故事里说,有个主人养了一群猴子,每天早上给它们吃三个果子,晚上给四个.可是过了一段时间,这群猴子不安分了,一直要求改善待遇.于是,主任说,好吧,从今以后每天早上给四个,晚上给三个,这下该满意了吧.猴子们听了,一个个笑逐颜开,从此天下太平.每天七个果子,什么都没有改变.聪明的人胜利了,愚蠢的猴子却一直成为被嘲笑的对象.两千多年来,没有一个人对此发表过疑义.  相似文献   

8.
杨程 《领导文萃》2005,(3):141-143
在上海流传着一个怎样让猴子吃辣椒的故事。故事的内容大致是这样的:有一天,一个人向他的两个朋友提了一个问题:“你们怎样才能使猴子吃辣椒?”朋友一首先说:“那还不容易,你让人抓住猴子,把辣椒塞进猴子嘴里,然后用筷子捅下去。”对于这种解决方法,这领导个人摆了摆手说:“每件事应当自觉自愿的。”朋友二回答说:“我首先让猴子饿三天,然后,把辣椒裹在一片肉里,如果猴子非常饿的话,它会囫囵吞枣般地全吞下去。”这个人同样不赞成这种手法。那么,他自己的策略是什么呢?这个人笑着说:“其实这很容易,你可以把辣椒擦在猴屁股上,当它感到火辣辣…  相似文献   

9.
真正的领导     
李金鹏 《决策探索》2014,(17):46-46
山上有很多猴子,很多游客慕名而来,想看看什么叫“猴急屁股红”。游客经常给猴子喂东西吃,如果猴子配合游客,做几个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就会得到更多的奖赏。猴子越闹,游客越欢。尽管猴子可以吃到游客送的食物,但是它们保持了“自力更生”的好传统,头猴经常带猴子上山摘果子。  相似文献   

10.
排名之争     
森林里百兽召开会议,对群兽排座次。自然,狮子第一,老虎第二,豹子第三,依此等而下之。一日,大象无意闯进森林,猴子大声叱喝止步:“大王有令,擅闯禁地者杀无赦!”“那么,谁是你们大王呢?”大象不解地问。话音未落,一阵狂风袭来,狮子率众兽呼啸而至:“老虎豹子听令,速领小的们,杀了这厮!”“看来,不痛打你这黑老大,森林会乱了章法。”大象一声长啸,扬起巨鼻,将狮子卷起,原地转上10圈,一把将它摔在老树木干上。  相似文献   

11.
<正> 不敢越雷池的猴子 有一个著名的实验是这样的:研究人员把五只猴子关在一个笼子里,笼子一端挂了串香蕉,旁边有个自动装置,若侦测到有猴子要去拿香蕉,立刻会有水喷向笼子。实验开始后,有只猴子去拿香蕉,喷出来的水顿时把猴子们都淋成了落汤鸡,每只猴子都去尝试了。发现都是如此。于是,猴子们达成一个共识——“不要去拿香蕉,因为有水会喷  相似文献   

12.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学者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把6只猴子分别放在3间空房子里,每间放两只,房子里分别摆放着一定数量的食物,但食物位置的高度不一样。第一间房子里的食物放在地上;第二间房子里的食物悬挂在房顶;第三间房子里的食物分别从低到高、从易到难悬挂在不同高度的位置上。数日后学者发现:第一间房子里的两只猴子一死一伤;第二间房子里的两只猴子都死了;第三间房子里的两只猴子都活得朝气蓬勃。究其原因,学者认为:第一间房子里的两只猴子一进房间就看到了地上的食物,于是,为了争夺唾手可得的食物而大动干戈,结果伤的伤,死的死;第二间房…  相似文献   

13.
看客     
高志明 《领导文萃》2006,(7):166-166
有人养了一大笼子猴,并宰猴待客。当客人光临时,他就会穿着白大褂领着客人挑选猴子。笼子里的猴子们摸出了规律,知道白大褂一出现,便会有一个同伴将一去不复返,于是猴子们非常紧张,都拼命地往后躲。当客人选中一只猴子时,其它猴子就使劲把它往外推。被推出去的猴子,明显感觉自己死到临头,因此完全不做任何反抗,一动不动地任人宰割。其余的猴子在一旁幸灾乐祸地眼看着这只猴子被杀掉。这样一幕场景不断重复上演,最终猴子全部被宰杀净尽了。其实,假如这群猴子起而攻之,就很有可能会逃掉。但是,每只猴子并不知道其它的猴子是否会和它一起反抗,…  相似文献   

14.
郑日金 《当代秘书》2001,(10):46-46
恐怕大家都知道“猴子摘玉米”的故事:一只猴子在玉米地穿行,摘一个玉米往腋下夹一个,摘一个又张开腋下夹一个,最后得到的仍只是一个玉米棒!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注意连续性整体性地搜集积累知识和信息,将会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15.
有人做过这样的一个实验,把6只猴子关到一个房间,在房间里放一个可达屋顶的梯子,然后在梯子顶端挂上一串香蕉。实验开始,6只猴子拼命冲向屋顶的香蕉,但是当第一只猴子几乎要碰到香蕉的时候,实验人员就用冰冷的高压水枪冲击这只猴子,直到它最终放弃。如此一段时间后,所有的猴子都放弃了尝试。接下来进行实验的第二部分,实验人员用外面另一只猴子替换了房间中原有6只猴子中的一只。当这只猴子进入房间后,它发现了香焦,于是一下子冲了  相似文献   

16.
云南某边检站查获了一车非法偷运的猴子。据说幸亏被查获了,否则将被不法分子卖到南方某市当作一道名菜被人们吃掉。这事被一个记者打听到了,立刻编了一条消息,说这车猴子不论公母全是艾滋病携带者。许多报纸争相转载,反响非同寻常。爱吃猴子的人吓得半死,不吃猴子的人对吃猴子的人不但没有表现出起码的同情,而且幸灾乐祸。可没过几天,一位有相当责任感的“科学家”专门为猴子作了体检,证实不但没有艾滋病,而且身体比较健康。言下之意:完全符合“食品卫生法”。于是,消息成了谎言,吃猴子的放了心,不吃猴子的白高兴一场。说实话…  相似文献   

17.
看动物学的书,我们知道,鼓掌并不是人类的专利,动物界中至少猴子和狗熊就会鼓掌。但与人不同的是,猴子和狗熊——落到人手里的例外——的鼓掌是发自内心的高兴、赞成或欢迎,并不像人的鼓掌有时仅是一种表演,一个姿势,一次成功的动作伪装。因为人比猴子、狗熊聪明的地方在于,人知道鼓掌可以用来表示高兴、赞成或欢迎,但反过来鼓掌也可以掩盖不高兴、不赞成或不欢迎。索尔仁尼琴在《古拉格群岛》里,写到苏联大清洗年月里常有的情形:区党代表会议正在进行。主持会的是接替不久前入狱的新区委书记。在会议结束时通过致斯大林的效忠信。不用说,全…  相似文献   

18.
应该说在神仙世界里,修成神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孙悟空这只花果山上的野生石猴,为什么却能在短短的数百年间便迅速修成正果,被佛祖如来亲口封为斗战胜佛呢?近日笔者带着这样的疑问,又认真阅读……  相似文献   

19.
浙江森林法规属于国家森林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具有特殊性、区域性和地方性,对国家森林法规起着细化补充和完善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浙江森林法规进行特色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提出浙江森林法规研究的必要性和特色,阐明了浙江森林法规特色研究的意义,从动态和静态两个角度分析了浙江森林法规的特色之处,简单论述了有特色的浙江森林法规的完善,从而为我国各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出适合各地的有特色的森林法规作出一些贡献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森林建设和保护在实践中存在很多问题。究其原因,与我国森林法律保护制度的不完善有着重要的关系。本文通过阐述我国现行森林法律保护的现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包括森林法律保护中的立法、执法以及司法诉讼制度不健全三个方面问题,综合运用环境法学、可持续发展论、环境经济学等多学科知识对我国森林法律保护制度的完善进行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