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7 毫秒
1.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指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的理想、信念和观念,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要求、精神实质和基本原则的概括和反映。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是在坚持我们的国体和政体,坚持社会主义本质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等战略思想为指导,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实事求是,一切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而提出的科学论断。本文就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等问题提出了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刘琴 《职业时空》2008,4(1):66-67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个为荣,八个为耻”的精辟概括,内涵深邃,提出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具体要求,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丰富了师德建设的内涵。高等学校的教师,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使命,理应成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时代楷模。  相似文献   

3.
高校是大学生主体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场所,高校具有强烈的责任义务使命来推动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对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价值取向、发扬中国精神、成长为时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可从强化价值认知、增进价值认同、体现价值实践三方面出发,推动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今天,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对内改革逐渐驶入“深水区”,社会矛盾大量暴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难度增加,妥善处理社会矛盾危机,协调重大利益关系,营造国内外和平、稳定、持续发展环境更加迫切。中央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四中全会又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执政的重要目标,客观地反映了社会的发展要求。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到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从而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奋斗目标,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样三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内的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相似文献   

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它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要完成这一重大使命,就必须在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扎扎实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教育承担着培养构建与创造和谐社会人才的重任,有责任为此做出自身的贡献,其中艺术教育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够发挥出独特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促进个体全面和谐的发展,促进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促进社会和谐文明程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谢琦 《职业时空》2008,4(5):12-12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道德特征。概括精辟,寓意深刻,涵盖了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思想,抓住了当前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社会现实问题,集中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在我们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道路上,树立“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正是新时代社会主义公民理应恪守的底线和准则。它的是非标准鲜明,  相似文献   

7.
程芳云 《现代交际》2023,(9):28-34+122
以俄共(布)十大为标志,苏维埃俄国开始进行以新经济政策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改革,列宁在领导这场改革的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社会主义改革思想。列宁的改革思想体现了鲜明的人民立场,凸显了人民价值取向。改革的动因是对民情民意的关切和回应,改革的内容是对人民利益的维护和实现,改革的动力是人民的参与和支持。列宁社会主义改革思想的人民价值取向对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引导大学生树立体现中华民族和时代精神的价值标准和道德规范以及思想政治修养,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正处在发展中的国家来说,有着深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9.
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如何正确引导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鼓励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自觉遵守纪律,养成良好的习惯,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是我们学校教育的一个新的重要课题。下面谈谈本人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0.
《老年人》2006,(4):1-1
2006年3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指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胡锦涛总书记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经历了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的过程,不同的思想家赋予社会主义以不同内容,各国在实践社会主义的同时也有不同的理解和做法。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建立了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他的社会主义观具有独特之处。毛泽东的社会主义观源于马克思主义,并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为其注入了新的内涵,并体现出了浓厚的中国道德伦理色彩。其思想的发展和矛盾之处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2.
《当代老年》2006,(10):30-30
为培育“四有”新人,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充分发挥、利用老干部的政治资源和优势,武昌区老干部局与党建结对在积玉桥街幸福里社区开展了一次社区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价值发挥,需从文化的社会功能、文化事业的发展原则及文化精神的内生凝聚力出发,确保其运作过程的张力与连贯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洞察现实的认识功能、精神滋养的培育功能及和合共生的交流功能是驱动文化价值发挥的本质动因;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目标,是文化价值发挥的现实依托即文化事业的建设原则;增强民族自豪感、提升文化自信、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树立,是文化精神的价值体现,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凝民心、聚国魂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4.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明确提出了"八荣八耻"的基本范畴,是引导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指导性规范.本文解读了"八荣八耻"的基本内涵,论证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加强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设想与对策.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儒家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从中华传统文化的视角剖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渊源,强化河北青年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树立河北当代青年的文化自信文化与自强意识,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其中尤其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文明道德风尚。”本文在2006年7月对2040名上海大学生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归纳出大学生荣辱观思想状况特点,发现其中的问题所在.并着力探讨如何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17.
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指导教育高校大学生,十分必要,意义重大。应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为主渠道为阵地,着力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育引导作用,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着力营造良好氛围,才能进一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微文化传播改变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传统环境和方法,这种情况下,必须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计算机、手机为载体的新媒体占领了广阔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阵地,年轻一代大学生成为新媒体的主要受众群体,新媒体在方便大学生获取信息的同时也给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带来了挑战。本文对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在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多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20.
张光君  唐珊 《现代妇女》2014,(11):17-17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指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主要内容的24字方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最新的高度概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升到振兴中华民族之举的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