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关于秋瑾生年,目前有三种不同的意见,一是秋瑾卒年29岁,生于1879年;二是卒年31岁,生于1877年;三是卒年33岁,生于1875年。日本学者、《清末小说研究》主编樽本照雄先生以最近从日本报纸中发现的新材料,为1877生年说提供了新的史料根据,从而补充与论证了郭延礼同志《秋瑾年谱》中一八七七生年说的可靠性。樽本照雄先生在他的《秋瑾来日时的新闻报道》中这样写道:“秋瑾年令二十八岁,是记者听秋瑾本人说的(见以下史料)。关于秋瑾的生年,众说纷纭,这两则史料,为1877生年说提供了可靠的史料根据。(参照:郭延礼《秋瑾年谱》济南齐鲁书社、1983年9月出版、第5—10页)。”(载《中国文艺研究  相似文献   

2.
秋瑾入光复会事,陶成章、徐双韵、冯自由均有记载。三人所记秋瑾入会过程几乎相同:瑾将返国,陶成章为之介绍蔡元培、徐锡麟。瑾至沪.在爱国女学见蔡。至绍兴,由徐在东浦热诚学堂介绍入会。但关于入会时间的提法,却互相矛盾。陶成章有两种说法:一,乙巳(一九○五年)六月间;二,秋瑾再度返国后,即丙午(一九○六年)正月(孙元超:《辛亥革命烈士年谱》第82页:徐双韵:  相似文献   

3.
对秋瑾的研究,自1907年秋瑾就义始,迄今已经历了八十多个春秋。八十多年来,秋瑾研究涉及历史、政治、文学等领域,取得了可喜的收获,近十几年成绩尤其卓著。本文试图对秋瑾研究八十多年的历史状况作一概括。  相似文献   

4.
一、文献学视角四川大学的祝尚书先生继《宋人别集叙录》(中华书局,1999年)后,又推出其姊妹篇《宋人总集叙录》(中华书局,2004年),对宋代文学文献的历史遗存状况和现有的版本目录资源做了全面系统的清理,实在是厥功甚伟!这两部力作的出版,标志着宋代文学文献研究上了一个新的台阶。20世纪80年代初,中华书局出版的万曼先生所著《唐集叙录》,对唐代现存别集的版本源流做了全面清理。研究宋代文学的学者,一直期待着有同样的著作来董理宋代文学文献。如今有了祝先生这两部书,至少在文献的版本目录研究方面,宋代文学研究与唐代文学研究有了一比!…  相似文献   

5.
1989年出版的《年鉴学浅说》(王斌著,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提出了设“常规条目”一说。近年《年鉴信息与研究》刊出《对年鉴“常规性条目”的探讨》(马国顺著,载于1999年第1期)、《也谈年鉴“常规性条目”的编写》(王晓文著,载于2000第1期)两文。这三位作者对年鉴  相似文献   

6.
<正> 郭延礼著《龚自珍年谱》由齐鲁书社出版了.这是建国以来有关龚自珍研究的一项可喜新成果.龚自珍是近代中国一位有重大影响的思想家、文学家和诗人,在近代思想史、哲学史、史家史和文学史上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建国以来,对龚自珍的研究是较重视的,也有—定成绩,但作为给研究者提供可靠翔实资料的工具书之一龚氏年谱,虽然有清人撰写的龚氏年谱三种,却都非常粗浅,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如黄守恒的《定庵年谱稿本》和张祖廉的《定庵先生年谱外纪》只是—定资料的积累,过于简略,且真伪考辨欠工,穿凿之处屡见:对龚氏思想发展并未理出明晰线索:而吴昌绶撰《定庵先生年谱》,  相似文献   

7.
<正> 郑鹤声先生与世长辞了.但他的丰硕的著述,将与世长存.郑先生是一位早有成就的学者.早在学生时代,上海中华书局于1924年就出版了他的《汉隋间之史学》.1928年,即他27岁之时,商务印书馆就为他专门安排出版郑氏史学丛书,先后出版了他撰著的《中国史学史》、《史汉研究》、《中国史部目录学》、《中国文献学》、《亚洲诸国史汇目》、《司马迁年谱》、《班固年谱》、《杜佑年谱》、《袁枢年谱》等著作.  相似文献   

8.
管华  管林 《学术研究》2006,(5):144-145
2004年12月由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的《20世纪中国近代文学研究学术史,》是20世纪中国近代文学研究史的奠基之作。该书作者郭延礼教授是中国近代文学学会会长,出版的专著有《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三卷本)、《中国近代文学新探》、《中国近代翻译文学概论》、《中西文化碰撞与近代文学》、《近代西学与中国文学》、《自西徂东:先哲的文化之旅,》以及“秋瑾研究”、“龚自珍研究”等专著八种。他于20世纪60年代初,就介入中国近代文学研究,80年代后一直从事该学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和经验。这些都为他完成《20世纪中国近代文学…  相似文献   

9.
<正> 秋瑾,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民主主义革命家、才华横溢的爱国女诗人。她的诗文,俱收入《秋瑾集》中,但向无注解本。最近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郭延礼选注的《秋瑾诗文选》,为读者提供了一个较理想的选注本。这是郭延礼同志继《龚自珍诗选》(齐鲁书社出版)之后又一学术著作,是他致力于中国近代文学研究的又一可喜成果。喜读全书,觉得特色有四: 一、立论平允,选目精当书的“前言”,是一篇扎实深刻、见解独到的学术论文,既是对秋瑾生平事迹、诗文成就的概  相似文献   

10.
许广平在《鲁迅年谱的经过》(见《宇宙风乙刊》第三十九期,一九四○年九月出版)一文中曾说:《鲁迅年谱》是“三个人执笔,许先生总其成”。她引用了许寿裳给她的一封信:“年谱第一段(自一岁至二十八岁即至一九○九年)已由岂明兄[按:即周作人]编来,……第二段(一九○九一一九二二)[按:“二二”疑为“二五”]由裳动手,……至于民十五(一九二六—一九三六)至逝世十年间,则请弟代续,将来署名仍用裳名可也。”就是说,《年谱》中一九二六—一九三六年部分,许寿裳请许广平执笔。这部分也的确为许广平所写。许广平在文中曾提及许寿裳把《年谱》的第一、二两部分寄给她看,并把这两部分  相似文献   

11.
周永祥的新著《瞿秋白年谱新编》,受到上海市马克思主义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近由学林出版社出版。本年谱定名为《新编》,是相对于作者本人编写的旧本《瞿秋白年谱》而言。旧本于1983年出版之后,作者仍然不间断地广泛搜集有关瞿秋白的资料,撰写论文,在进一步研究的基础上,修订、充实旧本,而成此《新编》。《新编》  相似文献   

12.
《曾文正公年谱》(以下简称《年谱》)是研究曾国藩的重要史料,它问世一百多年来,后人引证于此书者多,而对它本身的史料忠实性,以及体例结构方面的得失缺乏全面的评价。并且该书的作者是谁,也还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所藏《年谱》的郭嵩焘批注本(以下简称郭批本)。不仅对《年谱》作了详细的评论和批改,而且为确定《年谱》的真正作者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一、几度上临安献书?《宋史·郑樵传》及省、府、县方志均载称郑樵一生三次从兴化赴南宋首都临安:第一次是绍兴十九年(1149年)上《献皇帝书》,献所著百四十卷,诏藏秘府;第二次是绍兴二十八年应高宗召对诣解,投右迫动即3第三次是绍兴三十一年携《通志脉于朝,进《上段通志表》,适“高宗幸建康,命以《通志》进”,投枢密院编修。翌年,郑樵便逝世了。近来,吴怀棋先生编著的《郑樵年谱》据《上宰相书》的记叙,重新考定郑樵在以上三次人都之前,已有两次赴临安献书之行:第一次是绍兴十五年;第二次是十七年,即作《上宰相书》的时…  相似文献   

14.
女革命家秋瑾,原籍在浙江绍兴,诞生在福建。关于她的诞生时间,自六十年代初开始,发生争议。现有1875、1877、1878、1879年等几种说法。其实,在近代历史资料中,关于秋瑾的生辰,向来只有一说,即秋瑾异母弟宗章于1934年为乃姊就义二十七周年时发表的《六六私乘》中写:“先大父(秋嘉禾)宦闽久,先君(秋寿南)随侍,全眷侨寓,故伯姊(秋瑾)实生于闽,时为光绪元年夏正十月十一日(1875年11月8日)也。”此外,尚未见过有秋瑾生于光绪三年(1877)或光绪四年(1878)光绪五年(1879)的任何直接记载。以上  相似文献   

15.
1、《德国统治时期胶州湾地区地政资料》([德]威廉·施密尔著中文译者周龙章) 2、《萧铮回忆录:土地改革五十年》(台湾土地银行董事会主席萧铮著3、《中国农村经济史问题:民国二十年至民国三十年》(台湾朱树德博士著) (以上三本研究新作均为1980年台北“中国地政研究所”出版) 最近几年,中华民国(台湾)出版了许多回忆录和多种研究著作。其中有三本由“中国农村经济研究所”(按即台湾的“中国地政研究所”——译注)出版发行的研究著作,应该特别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因为这三本书包含许多诱人的第一次发表的重要资  相似文献   

16.
李白天宝初年应征入京之说,始见于《旧唐书·李白传》:"天宝初,客游会稽,与道士吴筠隐于剡中.筠征赴阙,荐之于朝,与筠俱待诏翰林."后人往往因其说,如清人王琦所著《李太白年谱》.今人詹锳《李白诗文系年》云:"又按太白之召见,《旧唐书》以为吴筠荐之,《新唐书》以为贺知章言之,《新书》盖本之乐史别集序.考太白有《别内赴征》三首,则其西入京师,乃应诏而至,非浪游也."安旗、薛天纬《李白年谱》则据《为宋中丞自荐表》,也定李  相似文献   

17.
钱仲联先生的《黄公度先生年谱》(修订稿,载《人境庐诗草笺注》,一九五七年九月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年谱》)出版后,很受学术界的重视。《年谱》材料丰富,引证翔实,为黄遵宪研究和近代文学史研究者提供了不少资料。不过,可能由于谱主的某些资料当时编者尚未见  相似文献   

18.
1924年10月9日,我国近代著名文学家林纾(字琴南,号畏庐)逝世于北京。他的门生朱羲胄即着手搜集史料,准备为林纾编撰年谱。从1926年1月动笔,到1929年4月最后定稿,这就是《贞文先生年谱》。按:“贞文”,是林纾弟子为林纾私加的谥号。1949年,《贞文先生年谱》与朱羲胄编撰的《春觉斋著述记》、《贞文先生学行记》、《林氏弟子表》,合称为《林畏庐先生学行谱记四种》由世界书局出版。《贞文先生年谱》是第一册,出版时封面由郑孝胥题署为《林畏庐先生年谱》。 如果除去朱羲胄的封建思想不谈外,仅就材料蒐集、史实考证看,《贞文先生年谱》仍不失为研究林纾的一种很重要的资料。1961年台湾世界书局又重印此书,总题目改为《林琴南学行谱记四种》。因为朱羲胄并未去台湾,因此台湾重印此书时未作任何修改增补。解放后内地虽未重印,但较有历史的图书馆一般均藏有此书,今人撰写研究林纾的论著时也多从其中取材。但笔者感到:《贞文先生年谱》也有一些地方存在错讹或不实之处,而林纾生平中的一些重要事迹,也有遗漏,因此特作考补如下:  相似文献   

19.
在文学理论教学与研究的过程中 ,我对文学史理论的关注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其一 ,新时期以来 ,我国学术界展开了文学观念、文学方法的讨论 ,作家、理论家开始反思文学与文学史的研究 ,不少学者提出“重写文学史”的口号 ,但理论说明的深度不够。 90年代 ,文学史理论研究呈现出逐步深入的态势 ,成为不同学科共同关注的课题 ,专题学术讨论会多次召开 ,有关论著也已出版 ,如《文学史哲学》(陶东风著 )、《文学史新方法论》(王锺陵著 )、《中国文学史之宏观》(陈伯海著 )等。董乃斌主持的“中国文学史学研究”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总的…  相似文献   

20.
一九八四年十一月二日至六日在南京举行了纪念吴敬梓逝世二百三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这是继一九八一年在安徽召开的吴敬梓诞生二百八十周年学术讨论会之后,关于吴敬梓和《儒林外史》研究的第二次全国性学术活动。三年来,关于吴敬梓和《儒林外史》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据粗略统计,从一九八一年到一九八三年三年间公开发表的论文达一百一十余篇,出版了吴敬梓年谱、传记两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