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辑同志:在改革开放大潮的冲击下,内蒙古草原上独特的蒙古包浩特,也纷纷"下海".蒙古包"下海",在素有"塞上粮仓"之称的河套平原上显得尤为突出.仅盟公署所在地临河市,就有70多家由牧民经营的民族风味饭馆、旅店,最大的一家占地100多平方米.广大蒙古族牧民从草原深处出来,走向城镇,走  相似文献   

2.
一内蒙古自治区一百四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六十余万平方公里是牧业区。在牧业区从事畜牧业生产的有三十五万蒙古族牧民和一部分鄂温克族牧民。解放前牧区各族人民饱受日寇及国民党反动派的长期残酷盘  相似文献   

3.
《民族论坛》2012,(3):45
<正>湖南省临湘市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目前是湘北地区最大的茶叶专业公司,年产茯砖茶3000多吨,名列湖南省茯砖茶厂前三名,是国家民委、商务部、财政部、全国供销总社等8部委确定的国家边销茶定点生产企业和原料代储企业。公司注册资金385万元,有员工120人,其中高中级技术人员40人,公司占地面积16000多平方米,资产总额1800多万元,年购销各类茶叶3000多吨,产值2000多万元,创利税200多万元,主要产品有"春  相似文献   

4.
人物:老头,蒙古族牧民,五十多岁。 睡仁,老头之女,二十多岁。 梅花,汉族女售货昌,二十多岁。 幕内老头声:哎,我淤老伴,你别和我抢了。老头:(急上)我们这里掀起学习毛主席著作的 热潮,我们家就只有一本,我那老伴整天和我 拾,坯有我那姑娘也争着不放,趁今天有工 夫,我上供销社去,多买上几本,省得大家 拾!(解焉)嘿!趁我姑娘不在,我把她这个 单行本带上,路上好学习。 幕内窿仁声:爸爸,爸爸!老头:不好了,这姑娘一定要这本书来了,我得 快走。藤仁:(上)爸爸!(向幕内)嫣嫣,共青团支部派 我到供葫社去买毛主席著作,您有什么拾的嘱? 幕内或由台上乐队…  相似文献   

5.
赛骆驼     
赛骆驼是蒙古族的传统竞技项目之一。以前,牧民在放牧和驮运等生产活动中多数骑骆驼,后来骑骆驼逐渐发展为民间的一项体育活动——赛骆驼。  相似文献   

6.
今天的内蒙古自治区,从额尔古纳河到额济纳河,东西约有二千四百多公里;从万里长城到国境线:南北相距五百到一千公里不等,是一个狭长的地带。太阳从东方升起,约需一个半小时才能照遍全区。在全区一百四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就有一半以上是适宜发展畜牧业的天然牧场。在牧区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各民族牧民大约有五十万人,其中绝大多数是蒙古族人民。过去内蒙古牧区分布的情况,比现在还要大得多,但至少从清朝晚叶起,则已和今天相差不远了。根据当时人的报道:漠南蒙古东部的锡林郭勒一盟五部和昭乌达盟的巴林、札鲁  相似文献   

7.
正屋里没有麦克风,但萨仁格日乐高亢嘹亮的歌声把我的心震动了。这个年轻的妈妈,为了唱自己喜爱的蒙古族民歌,放弃了外出打工挣钱的机会,只为了让蒙古族文化在查干花草原传承。为她拉马头琴伴奏的是乌兰,和她配合默契,她们已经无数次这样到草原为牧民演出。她们的前辈,在1957年就创建了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查干花乌兰牧骑艺术团即她们现在所在的查干花镇草原文化馆。文化馆虽然只有14个蒙古族职工,影响却辐射到了邻近的5个民族乡镇。几十年来,他们的  相似文献   

8.
关于十二世纪蒙古族社会的性质,是蒙古史中争论较大的一个问题。一些同志认为,十二世纪蒙古族社会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另一些同志却认为,当时的蒙古社会已经发展到奴隶占有制社会。我同意后者意见。一九六二年九月号《民族团结》发表的两篇有关这个问题的文章,进一步论述了前一种意见。根据这两篇文章的论述,据我看来,目前关于十二世纪蒙古社会性质问题争论的关键,是当时蒙古社会生产力究竟发展到了怎样的水平;当时蒙古社会的基本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什么性质;蒙古社会的奴隶是什么性质;在一二○六年以前,蒙古社会中有无国家机器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我们在内蒙古锡林郭勤盟那广阔似海的草原上走了很远的路,到中、蒙边境的喇嘛库伦近去访问一个老牧民。在这一带的草原上,冬季常受到暴风雪的侵袭。好大的雪呵,有时一下几尺深,再刮起白毛旋风,天地之间都成了雪的世界了。这对牧民和牲畜是一个很大的威胁,就像在大海上得着小船的渔民遇到飓风那样。但人们说,老牧民道如布却很瞧不起这个敌人——暴风雪,因为每次经过一阵搏斗,他就安全地带着自己的牲畜抛开了它。这个人大概是一个高大魁伟的勇士,是一个铁打的汉子,我想。我们在蒙古包里见到道如布,他却是一个干瘦的老头子,满脸密密的皱纹,年纪不过五十,牙齿却已大半脱落了,只有他那劳动的双手,却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自治区在解决蒙古族人民吃炒米难的工作上已取得很大进展。截止去年11月中旬,全区糜子生产已超额完成1981年糜子收购计划;并积极改进炒米供应和加工工艺,努力满足群众生活的需要。以糜子为原料的炒米,是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主食之一,尤为广大牧民所必需。在五十、六十年代,内  相似文献   

11.
寒夜演出     
“乌兰牧骑”来巴伦别立公社沙拉扣岱大队演出的喜讯,象一阵风似地传遍了各个蒙古包。不一会儿,来自四面八方的社员们就聚集到二百多人。这是阿拉善左旗“乌兰牧骑”一九六五年春节下牧区演出观众最多的一次,队里找不到一间能容纳这么多人的房子,队员们就主动提出在室外演出。那天夜晚,寒风呼啸,室外的温度已降到摄氏零下二十度左右,可是队员们却毫无惧色。他们说:“牧民们现在不是也冒着严寒提水饮畜吗?我们在外面演出算不了什么苦,只要让更多牧民能看到演出,过好春节,我们受一会儿冻也是应该的。”演出快要开始了,不巧得很,队里的一盏汽灯坏了。队员们急中生智,提出了点“棉花灯”的建议。于是有的人忙着拉线,有的人找棉花搓成团团,蘸上煤油,很快地  相似文献   

12.
当你置身于辽阔的内蒙古草原时,就会情不自禁地低吟起那首著名的《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支脍炙人口的北魏民歌描绘的正是辽阔的内蒙古大草原。草原,是蒙古民族文化的摇篮。畜牧业,是蒙古族赖以生存发展的传统从业。祖国的五大草原,蒙古族游牧于其中之四。内蒙古草原、青海草原、甘肃草原和新疆草原都有蒙古族牧民的足迹。蒙古族也从事农业。河套平原、土默川、伊犁河  相似文献   

13.
二、游牧问题1.符拉基米尔佐夫的观点:游牧的基础之一是家畜。符拉基米尔佐夫就蒙古族的家畜问题提出以下观点:“十一至十三世纪蒙古游牧民主要从事畜牧和狩猎。他们是游牧民,同时又是狩猎民,但他们经济生活的基础毕竟是畜牧业。蒙古游牧民拥有牛、绵羊、山羊和马;骆驼很少,无论如何,住在土兀刺、客鲁涟、斡难河一带的人们骆驼是不多的。骆驼的大量出现,是在成吉思汗远征唐兀惕以后。”“马比一切更受重视,马群是古代蒙古人的主要财富……。”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自治区是祖国的一个重要畜牧业基地。这里牧场广阔、水草丰美、畜牧业资源富饶。在全自治区一百四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就有一半以上是宜于发展畜牧业的天然牧埸。在牧区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各民族牧民大约有五十万人,其中绝大多数是蒙古族人民。自治区的农区、半农半牧区的广大农民,也有经营畜牧业的良好传统。畜牧业生产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国家和自治区工业化与发展农业生产不可缺少的经济,同时又是蒙古民族和区内一部分其他少数民族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主要经济。因此,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某军工厂贯彻以军为主、军民结合的原则,在完成军工生产任务的前提下,大上民用产品,为满足蒙古族牧民的需要,几经征求意见和试验,制造成功了一种新型蒙古包和地铺。这种新式蒙古包是空腹钢结构骨架,比老式木质蒙古包坚固耐用,拆装简便,运输方便,采光、通风性能好。装上地铺后,可大大减少牧民因地潮、睡湿毡而常常引起腰腿痛、关节炎、妇女病等。还可以节省木材。过去的蒙古包用沙柳杆材,并从外地采  相似文献   

16.
从首都北京向北进入内蒙古自治区的赤峰市,再向西北,就是有名的科尔沁草原.草原深处有一个叫做达兰花的嘎查,在这个不为人知的小小的蒙古族牧民村里,1998年有史以来第一次出了一位全国人大代表,他就是这个村的党支部书记斯尔吉嘎瓦。 斯尔吉嘎瓦是一位身材高大、孔武有力的蒙古族汉子.有几件事使得他远近闻名: 从70年代开始,他就是一名著名的搏克手,在那达慕大会上屡屡获胜,还曾经获得过赤峰市的搏克冠军。他像民族英雄一样地受到当地牧民的崇敬. 80年代,他承包了货车,成为科尔沁草原上最先富起来的人。特别值得称道…  相似文献   

17.
在牧区,“喝茶”和“喝水”几乎是一个意思。牧民们从早到晚,以茶代汤,天天如此,男女老幼都不例外。不论什么时候,只要你走进蒙古包,主人首先端给你的,就是一碗热气腾腾的奶茶。如果你有幸品尝一顿手把肉,那么,饭后那几碗又浓又热的茶,就更非喝不可了。喝下去,你会感到清爽、舒适,油腻之感顿时消失。这时,你不能不暗暗赞叹茶的功效,体会到茶对牧民日常生活的重要意义。“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这句在牧区广为流传的俗语,是一点也不夸张的。喝茶既然是牧民整个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么,茶就成为牧区各族人民必不可少的生活  相似文献   

18.
在图们江畔,有一座专门为朝鲜族生产日用生活品的民族用品工厂。最近几年,它连续被评为省、市的先进企业。它生产的主要产品“天池牌淘米盆”被评为部优质产品,“淘米瓢”被评为省优质产品。这个企业就是吉林省图们市民族塑料厂。民族塑料厂是1974年成立的手工业小厂。当时只有三十多万元资金,年产量不足百吨,职工不过百人。但是,他们艰苦奋斗,勤俭办厂。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解放思想,搞活企业,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19.
养狗,是在蒙古民族社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重要习俗和文化。从内蒙阴山岩画和古代的各种史料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蒙古草原民族很早就有养狗和用拘捕猎其他动物或搬运东西的习俗。在草原上没有一家不养狗。人们平常以“屋外听不到狗叫声,圈内看不到一只羊”来形容家境之贫寒,因此再贫穷的家也得养一条狗。因为蒙古民族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养狗一是为了防止牲畜和人被其它野兽及坏人、匪徒等袭击抢劫,同时狗的叫声象征着人家香火兴盛。否则就意味着销声匿迹,或者有什么不测。俗话说:“走马是遥路之伴,好狗是兴家之星”。足见,…  相似文献   

20.
蒙古包——这草原游牧民族的特有的建筑形式,伴随着草原牧民走过了漫长的历史岁月。 蒙古包有其发展、演变的过程。在原始社会,蒙古族以狩猎为主要的生产方式。他们住在“窝棚”里,这是圆形拱顶的隐蔽窝,以活树为支柱,然后用芦草、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