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部族”论者在依据斯大林对人类语言发展阶段的分期划分民族共同体的发展阶段时,认定俄文народность一词的含义是“部族”,把民族共同体分为氏族、部落、部族和民族“四种类型和四个发展阶段”。他们用“部族”指称奴隶制和封建制时期的人们共同体,从而抹煞了人类早期民族与国家同时形成于部落制瓦解之时,资本主义时期的民族与国家是奴隶制、封建制时期的民族与国家的继续和发展这一基本事实。народность一词的含义是“民族”,汉文“部族”是部落和氏族的简称,二者不可等同。  相似文献   

2.
关于术语“族群”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关于术语“族群”阮西湖最近几年,在我国民族学、人类学领域出现了“族群”这一术语。它来自我国台湾省的研究机构,如台湾的“族群”研究所。“族群”显然是指那些尚未发展为民族的人们共同体,笔者认为此词若广泛使用,会引起学术上的混乱。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对“人们...  相似文献   

3.
一、部落(племя)和部族(народность)部落和部族是民族形成之前最早的历史性共同体。通常把部落和部族(也包括民族)称作人们共同体的历史形式,这是没有什么疑义的。问题在于它们都是属于哪一种类型的共同体,有哪些特殊之处可同其他的历史性共同体:种族的、阶级的、国家的、宗教的等等共同体相区别?为着分清这些特殊之处,就要把部落、部族(也包括民族)有别于其他共同体的语言、文化、习俗和传统的特点阐述清楚。“民族的语言”、“民族的地域”、“民族的传统”  相似文献   

4.
民族产生于封建制度瓦解、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时期。民族产生以前,作为人们社会历史性共同体的是部族。更早些,在阶级社会之前,则是氏族部落共同体。但是,民族并不是某些资产阶级学者所说的,是过去各类族共同体的直接的延续和发展。生产力、物质财富的生产方式,是决定人们社会组织形式全部发展过程的基础,是一个社会形态代替另一个社会形态的基础。由于生产力逐步发展和长时期发展,人类社会的上古  相似文献   

5.
王雷同志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一九八二年第五期上的《民族定义与汉民族的形成》一文,除对民族的定义和汉民族的形成问题进行了论证外,还专门论述了什么是部族,对部族的定义也作了论证,并认为夏、商、周三代所形成的“共同体”都是“部族”。对于部族的定义以及夏、商、周三族的性质,我们尚有些不同看法,特提出来与王雪同志商榷,并就教于学术界同好。 (一) 部族问题,是学术界争论已久的老问题了。王雷同志虽然正确地肯定了部族是人们共同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民族?     
民族,一般是指在历史上形成的比较稳定的人们共同体。“民族”一词,最早见于古希腊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中。以后为各国历史学家所沿用。在我国,“民族”一词,至近代才开始使用。1874年前后王韬的《洋务在用其所长》一文中开始使用民族一词。1899年梁启超在《东籍月旦》、章炳麟在《序种姓上》等文章中也使用了这个词。至二十世纪初,“民族”一词才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7.
任何学科总是先有了研究的对象,人们注意到它,观察它,分析它,研究它,找到它的规律,这就形成了一门学科。民族学也不例外,也是先出现了民族,人们研究了这些民族,于是就产生了民族学。民族并不是自来就有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阶级与国家的产生而历史地形成的。因此,民族这一词可以有不同的含义,它既可以指仅有共同文化特征的共同体,如原始部落,也可以指现代的民族国家。大家对“民族”一词的理解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8.
国民 (nation)、民族 (nationality)和跨界人民 (peopleacrossthebounda ries)是不同形态的人们共同体 ,其根本区别在于政治特征和组织形式不同。汉语以广义的“民族”概念指称三者甚至一切人们共同体甚为不妥。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除了不同学科在使用“民族”一词时缺乏规范和协调外 ,还受斯大林“nation”定义的影响。斯大林的定义名指nation ,而实指nationality ,具有服务于建立苏联和支持被压迫人民独立斗争的目的 ,但其否认“nation”的国家 (state)特征是不合实际的。从政治特征上认识“国民”及各种人们共同体的本质 ,是反对民族分离主义、反对分化多民族(多族体 )国家的新干涉主义、争取确立良好的国内民族关系和建立合理的国际政治秩序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9.
汉语"民族"一词在我国的最早出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关于汉语“民族”一词的起源 ,学术界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 ,汉语中的“民族”一词是梁启超从日文中借引过来的。梁氏 1 899年所著之《东籍月旦》中 ,出现了“东方民族”、“泰西民族”、“民族变迁”、“民族竞争”等术语 ,这是汉语“民族”一词的最早来源。① 第二种观点认为 ,中国古代虽有“族类”、“邦族”、“国族”、“部族”、“种族”等词语 ,但汉语“民族”一词最早出现于 1 882年王韬所著之《洋务在用其所长》一文中。② 第三种观点认为 ,汉语“民族”一词的出现时间为 1 9世纪后半叶 ,而其普遍使用是 1 90 3年梁启超将瑞…  相似文献   

10.
“(ζΣ)”(霍尔)一词在汉藏历史文献中频繁出现,泛指西北方的部族.对其所指的族群和地理范围概念,在史学界引起了不少争议,至今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藏文“(ζΣ)”一词在一些历史文献和档案文献中被译成“回纥”、“霍尔”、“伙尔”、“夥尔”、“霍耳”、“和尔”、“伙日”等音近的词,学术界关于“(ζΣ)”(霍尔)的界定,学者们提出了各家论点,针对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内的“(ζΣ)”(霍尔)进行了论证分析研究,但对藏文“(ζΣ)”(霍尔)一词的概念理解和地理范围仍不明确.鉴此,笔者翻阅藏汉文献中相关“(ζΣ)”(霍尔)的记载,进一步研究分析其来源和方位.  相似文献   

11.
在本文中我们将研究民族理论的某些个别的但是重要的范畴(如民族关系、民族问题和民族政策)之间的相互关系。民族理论的中心范畴就是“民族”(Нация),它是人们共同体历史形式的反映,它是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阶段所固有的范畴。民族——这是一个活的社会机体,其实质表现在它的丰富多彩的生命活动的各个方面。民族共同体(民族、部族等)通过各种形式(民族内部的和民族之间的)、各种形态(经济的、政治的、精神文化的等)以及各种水平(制度上的和个人之间的)民族关系实现和发展其职能作用。而且这些共同体生命活动的性  相似文献   

12.
满族采参     
“东镇三宝”:人参、貂皮、东珠,而人参又为三宝之首。满族称人参为“沃尔豁达”;东北土语呼为“货”、“根子”、“棒槌”;而汉文典籍则又称为“人葠”、“人微”、“神草”、“地精”、“人御”、“鬼盖”等。苍莽的长白山野,是我国盛产人参的宝地,也是满族人民繁衍生息的地方。满族,是明朝末年以建州女真部族为主体的女真部族与蒙族、汉族及东北其他部族逐渐融合的共同体。“满洲”这个名称1635年正式出现,而其主体“女真”之名,则早在十世纪初,就见称于世了。到十四世纪后  相似文献   

13.
民族概念的含义与民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民族概念的含混性和模糊性 研究民族的人都知道,“民”与“族”这两个词汇,分别指历史上形成的人们共同体,在古汉语和我国的历史典籍中,已有悠久的历史。但合成“民族”一词广为使用,并专指现在意义的民族,则是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从日本传入后开始的,而且是和近代中国历史上的资产阶  相似文献   

14.
关于“苏联人民——新的历史性人们共同体”的理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建设的卓越成果,似乎都集中体现在“苏联人民”身上。有史以来,还不曾有过象这个新的历史性共同体那样,把现有阶级、社会集团、民族和部族如此紧密而牢固地联合在一起的先例。在七十年代,关于“苏联人民”是新的、社会的和国际的人们共同体的理论,在表述我国民族关系的现阶段的特点方面占有中心地位。“苏联人民”这一范畴,具有巨大的政治意义和理论意义。在经济方面,它确立了每个共和国的经济同全国统一的国民经济综合体之间的有机联系,表明与苏联经济格格不入的地方主义倾向是徒劳无益和毫无前途的。在社会政治方面,它表明了苏维埃社会在国家、社会、  相似文献   

15.
汪太贤  袁士杰 《民族学刊》2019,10(6):71-77, 130-132
“中华民族”一词入宪,具有极为重要的政治与学理意义。就政治意义而言,“中华民族”入宪,有助于提开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助于最具包容性地扩大爱国统一战线,为维护国家统一提供坚实的宪法基础。就学理意义而言,作为“多元一体格局”的中华民族,在现行宪法中,向上承接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向下联系着“全国各民族”乃至于“中国人(民)”。既关系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政治共同体的凝聚,也关系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治理体系的规范化。因此,“中华民族”入宪,除具有重要的宪法修辞意义之外,更加为宪法学塑造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共同体提供了较为便利且恰当的上位概念。对“中华民族”展开分析,既具有丰富的宪法学学理意义,又具有极强的现实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民族”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起“民族”二字,甚至会使人联想到弗晰逻辑的问题。在我国,“民族”一词虽属平常,且已沿用成习,但是,由于我们用这两个字几乎译替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除氏族、部落、部落联盟以外所有称谓人们共同体的术语,以及与表述人们共同体有关的一些学术用  相似文献   

17.
一越南北方民族成分的识别是一项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很困难的工作。这是因为在理论上,人们对于“民族”(ethnic)这个基本概念和民族识别标准还未完全取得一致意见。一般来说,人们常把民族和该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共同体(如部落、部族、民族、社会主义民族)混淆。当前,几乎所有的民族学家在谈到这个问题时,都先要申明自己对“民  相似文献   

18.
阿伊努人的历史—文化特征川圭介阿伊努(Ainu,意为“人”)这一人们共同体在古代文献中称“夷”和“虾夷”,是日本原有的土著民族。现在主要分布在北海道及周围地区。由于明治时代以后实行同化政策,纯血统的阿伊努人已经很少,据《朝日新闻》报道,1980年时...  相似文献   

19.
不久以前,北京有关单位的一些同志举行座谈,讨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著作中关于“民族”一词在汉文翻群中存在的问题。参加座谈的同志们指出:近几年来,我国各民族的广大干部和人民在学习马克思主义民族问题理论的过程中,发现现在翻译出版的经典著作中,关于“民族”一词的译名有不统一的情况,如有的著作中译作“民族”,有的著作中又译作“部族”。由于经典著作中存在着“民族”和“部族”这样两个不统一的译名,因而在我国学术界引起过争  相似文献   

20.
人们一方面划分为不同的阶级,另一方面又分为各种各样的社会-民族共同体,这些共同体由很小的部落逐步发展为数百万人的民族。现在全世界大约有两千来个民族、部族和部落。他们各自都有其特定的领土、共同的经济利益,使用共同的语言。但是,这些社会-民族划分和国家常常不是一回事。国家要比民族少得多,百分之九十的民族都是组成了多民族国家。下列数字说明了全世界的民族分布情况:约一千六百个民族生活在亚洲或非洲的发展中国家,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有近一百个民族,社会主义国家有将近二百五十个,其中苏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