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周扬在中国现当代文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现实主义理论又是其整个文艺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国前,周扬紧密结合中国当时的时代特征,从本体论与创作论的角度对外国(特别是俄苏)的现实主义理论进行系统改造,逐渐建构了一套适合我国的现实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
周扬的文艺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发展的历程,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努力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文艺实际相结合.高度重视和强调马克思主义文艺发展观和实践论,是建国前周扬现实主义理论的逻辑起点.周扬的文艺批评,主要表现为作为政治家的社会政治批评以及作为理论家的审美鉴赏式批评.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上半叶,西方文艺理论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留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文化群体,成为西方文艺理论在中国传播的重要媒介。在现实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过程中,留学生作出了特殊贡献:在五四时期,陈独秀、周作人、鲁迅等留学生最先介绍了欧洲的现实主义理论和作品;左联时期,周扬、萧三、胡风等介绍了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和作品,并展开了争论。在此期间,茅盾、郑振铎等非留学生出身的作家、理论家也宣传现实主义理论并创作。但留学生理论家、作家与非留学生理论家、作家在传播现实主义理论方面有所区别:贡献大小不等,时间先后不一;理论宣传和创作的侧重点不同。由于现实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广泛传播,现实主义文学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主流。  相似文献   

4.
处于中国新文学现实主义流变背景下的胡风、周扬和冯雪峰的现实主义理论形态中存在着一个共同的独尊现实主义理论倾向,它是通过对浪漫主义的有效兼容、对现代派等非现实主义文学的彻底排斥、对主观公式主义和客观主义的无情批判等理论活动表现出来的。从实践上讲,这种倾向确立了中国革命现实主义文学在新文学中的主导地位,而在理论上它却使现实主义在现当代中国陷入二难境地。这是理论家的悲剧,也是作者的理论困惑所在。  相似文献   

5.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论有一个逐渐建构的过程,诸多的理论家、作家、革命家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其中.周扬是其中独特的一位.他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文艺理论、批评实践,涉及到文艺的阶级性与自由、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文艺的人性与人民性等重要问题,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建构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周扬这一时期的理论围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  相似文献   

6.
周扬认为文艺是政治的一定的形式。但文艺为政治服务,必须通过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在毛泽东《讲话》精神指引下,周扬要求文艺为政治服务与为人民服务很好地结合起来。要求文艺工作者掌握正确的世界观,满怀热情地描写人民的新生活,塑造出新人的艺术形象。文艺作品应当努力创造出为人民大众喜爱的民族新形式。周扬关于现实主义的这些理论,来源于苏俄文艺思想并受到毛泽东《讲话》精神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7.
一、现实主义是中国文学史的主流说的偏颇‘过去对于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都存在着一种片面看法。’——周扬前一个时期,在我们中国文学史的研究中,曾出现了这样一种说法:现实主义是中国文学史的主流。后来,又出现了一个公式:现实主义和反现实主义是中国文学史的基本规律。两者虽然在文字表述上有些不同,但其基本观点是一致的。它们都是建交在这样一个理论基础之上的,现实主义是唯一正确、进步的艺术方法;一切有价值、有意义、有人民性的作品,都是现实主义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术讨论会最近在武汉大学举行。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全国各地大专院校、科研、刊物、出版等一百个单位共一百六十多名代表。这次会议的主题是,树立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的明确目标,继承中国古代文学理论遗产,建立具有民族特点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会议根据周扬同志的提议,着重讨论了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的现实主义问题和其他艺术规律问题。与会者认识到建立具有民族特点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认为:长期以来,我  相似文献   

9.
周扬与胡风之间关于典型问题的论争,发生于我国文学界现实主义文艺思想中典型理论建设的初期阶段.胡风更强调典型中的普遍性方面,周扬更强调典型中的特殊性方面,这构成了双方典型论争的最主要的理论分歧.  相似文献   

10.
中国左翼文艺理论建设经历了初、中、后期三个阶段,形成了中国左翼主流文艺理论体系。此体系的代表人物是郭沫若、周扬、毛泽东。他们的文艺观既有承续,亦有差异。郭沫若首倡阶级论、工具论、大众论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论的文艺主张,提出了中国左翼文艺理论主体框架的设想;周扬发扬光大,细化、巩固了前述理论;毛泽东在思想政策方面,强化文艺与政治联系,在文艺的思想、形式、行为诸方面,制定了更具左翼特色和实践意义的一系列原则性、实践性、规定性的路线方针、政策措施,建立起对中国现当代文艺产生深远影响的中国左翼主流文艺理论系统。  相似文献   

11.
左联对意识形态-反映论文论的宣传与发展有贡献也有偏向,周扬作为左联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对这些贡献和偏向都负有相当的责任.从个人角度讲,周扬在左联初期的最大贡献是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的现实主义",而其偏向则导致了"左倾关门主义"--这尤其表现在与"自由人"、"第三种人"的论争中;周扬的是非功过与他缺乏独立意志的个人性格有关,更与党内当时不断趋"左"的政治气候有关.  相似文献   

12.
重读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关于财富的源泉及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论述 ,试图阐释马克思按劳分配的理论基础即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产权形式 ,进而论证按劳分配在我国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13.
太史伯阳是中国前诸子时代最为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在政治思想方面,他强调德治,发展了西周初年的民本主义思想。他还十分重视社会经济对于国家政治兴衰过程中的作用,是中国历史上从社会经济的角度解析历代王朝治乱兴衰原因的第一人。在哲学思想方面,太史伯阳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第一次对于阴、阳两极的基本属性及相互关系做了论述,并且利用阴阳学说解释了世界;二是提出了世界的基本特征是"和",并对"和而不同"的世界观及方法论做了详细的论证。他的政治思想中有相当浓厚的"天命"色彩,他的哲学思想也显露出天人相应的倾向,这些都是时代赋予一个思想家的深刻烙印。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权威阐释者作为对周扬的定评,文艺理论家的周扬却被"遮蔽",这是欠公允的。1941年前周扬在文学与生活关系上的认识是较为客观的,表现出他作为理论家的时代超前意义。他谈到毛泽东1942年所谈论的问题,包含着他作为文艺理论家独特的理论感受。这里立足《文学与生活漫谈》一文,对1942年以前周扬在文学理论上的贡献作论述。  相似文献   

15.
论老子重生思想的源流与道教思想的孕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一书中的重生思想上承容成子,而下开杨朱、秦失、南郭子綦一派.据考杨朱、秦失等本是秦人.春秋战国之时中原一带长期处于战乱之中,秦地相对稳定,故一些避世之士向秦地流徙.这当中也反映出一部分知识分子和旧贵族对西周时代相对安定社会的憧憬.《汉书·地理志》中对秦地的评说,实反映了秦汉以前人的普遍看法.同见于文献记载的中原人至秦地寻求建功立业的现象比起来,为避世全生而至秦地的是一股潜流.但正是这类人的增多,养生、重生的思想在秦地滋长起来.春秋战国时的几位名医产生于秦地,也反映了这个事实.老子因周王室的种种事变使他对当时的社会失去了信心,故西入秦;而杨朱、秦失这些本生于秦地,又受过老子思想影响的人则东至宋、鲁之地,传播具有道家色彩的重生思想,以求以此救世.秦地重生、养生思想同燕齐神仙家思想的结合,孕育了道教,也形成了道家中重生、养生思想向道教思想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周扬与毛泽东的文艺思想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他是毛泽东的文艺思想有力的阐释者;同时,在一些时期,他又与这个思想体系发生冲突,这最终导致了他在"文革"中的命运.胡风与周扬被认为分别代表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两大流派.文艺为政治服务,这是周扬与胡风文论共同的归宿,两人的分歧在于文艺具体怎样为政治服务的问题上,即在由生活而通往作品的过程上.两人对立的结局,决定于不宽容的文化氛围.两人又都参与了这种文化氛围的营造.  相似文献   

17.
周扬在文艺表现上的两重性被称之为"周扬现象",实际上是一种文化现象。周扬在其个人思想发展历程中所呈现的各种状态充分反映了中国在20世纪文化建设上的反复性、特殊性及先进性。文化与人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文化的意识形态性及文艺在文化转型期的先导作用是今天解读"周扬现象"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8.
作者通过严密的历史与逻辑分析,说明传统的杨虎城“贸然回国抗战说”是不能成立的。作者认为,杨虎城将军的悲剧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的必然产物,是一个热切的爱国者为挽救民族危亡所不得不付出的重大代价和牺牲,不是或主要不是轻信误信蒋介石那么简单的。唯其如此,我们才更加敬仰和怀念杨虎城将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