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的一项重要收获———评刘圣宜、宋德华的《岭南近代对外文化交流史》陈胜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倡导学习“先进的西方”以反抗“侵略的西方”,即对西方的双重挑战作出双重回应,从而开拓了将中国导向近代化的新路。导致近代文化转型的新的文化因...  相似文献   

2.
郭嵩焘是清代封建士大夫阶层中首先转向西方寻找真理并开始探索近代化道路的先行者之一.他的独具特色的向西方学习的"本末"观,不仅超越了前人,而且远远超出了同时代其他洋务派人物的思想水平,成为中国近代化的思想先导.他的思想表达了他深层的爱国情怀与追求真理的巨大勇气.  相似文献   

3.
从英国侵略军以船坚炮利炸开中国的大门到“五·四”运动近一个世纪的中国近代史,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是中国亿万民众倍受西方帝国主义欺凌、唤响和本国封建统治阶级剥削、压迫的血泪史,也是中华民族优秀儿女英勇无畏、不屈不挠、前赴后继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史。所以,中国人民眼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的斗争是中国近代爱国主义表现最突出的主题。近代爱国主义内容的充实与发展,始于中国人民对西方列强的侵略所进行的反抗斗争。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为开端,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成为积极鼓动、宣传反侵略的先驱…  相似文献   

4.
对于近代先进知识分子思想的研究,人们在谈论其产生的历史条件和历史原因时,往往多涉及相关的经济状况和政治形势,很少分析这个特殊群体的社会心理,这也是近代先进知识分子思想研究不能深入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试图对中国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作些探讨,以求有助于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的深化。急躁心理中国近代先进知识分子,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出于富国强兵的良好愿望,而产生了强烈的超越意识。超越就是超过西方。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并未用“超越”这个词,但类似的词语如“制夷”、“驭夷”、“驾乎其上”、“制胜”、“并立”、“争…  相似文献   

5.
在近代中国,面对西方资本主义列强汹涌的冲击,清朝政府的闭关自守政策招致了落后挨打。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统治阶级内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林则徐、邓廷桢、陈化成、裕谦等爱国官员和将领,揭开了近代反抗外国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历史篇章。考察这个历史过程,揭示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给地主阶级抵抗派以应有的历史地位,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19世纪的湖北是民族矛盾最激烈的地区之一。富有反抗斗争精神的湖北人民,在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中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们不屈不挠,前仆后继,对近代中国人民的爱国实践活动,曾起过重大的影响。今天认真回顾和总结这段历史,对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发扬革命传统,不忘民族耻辱,深化改革开放,振兴中华,都不无启迪。一从19世纪中叶开始,以英帝国主义为首的西方列强用鸦片输入中国,通过封建统治集团中最腐败的分子毒害中国人民,掠走我国黄金、白银,从而造成了中国的政治和经济危机。面对这一严峻问题,广大人民迫切要求禁止鸦片输入,…  相似文献   

7.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的败落及中国学人对西方文化认识的深入,使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在20世纪20~30年代发生了重大变化:由近代以来的文化自卑转向文化自觉——即文化的自知、自省和自我超越的意识。主要表现在对民族文化的价值重估与主体地位的坚持,在文化“会通观”指导下构建现代中国文化的实践探索等方面。其结果是奠定了现代中国文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李春玲 《理论界》2009,(4):155-157
近代中国深受西方列强的侵略与欺侮,当时,马克思、恩格斯曾深切地关注着中国的境况,关怀着中国人民,他们深刻地揭露了西方列强的侵略本性及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充分肯定和赞扬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和战斗精神,揭示了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原因,从中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江南制造局在中国近代史中的地位夏东元爱国主义在各个历史时期有其特定的内容。对中国近代社会说,爱国有着“三个层次”:一是在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列强武装侵略面前“同仇敌汽,众志成城”地抵御外侮,这就是林则徐所说的“民心可用”。二是“师夷长技”,即引进和学习西...  相似文献   

10.
超越意识与中国政治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使超越意识应运而生。超越意识是人们对现实事物发展在观念上进行突破、扬弃和飞跃的精神活动体现。它具有现实性、自主性、变革性和无限性的特点。超越意识是政治发展的先导。政治发展研究源于西方,是为发展中国家走西方道路设计模式的。抽象地接受和运用西方政治发展理论是不对的。正确的理解是:政治发展是一个国家或社会面对变化着的国际国内形势,结合国情社情,选择适合于己的发展模式和道路,从而不断地向富强、民主和文明的社会迈进。研究超越意识与政治发展的核心是现实政治发展的对策问题。在国内外现实政治发展中,中国需要运用国权意识、互利意识、利益意识和发展意识来发展自己。  相似文献   

11.
严复的中西文化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复的中西文化比较研究章扬定近代中国所面临的根本问题是如何实现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为实现这一目标,近代中国的仁人志士作出了艰苦不懈的追求,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在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社会大潮中,严复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他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系...  相似文献   

12.
近代中国陷入了帝国主义列强争相凌掠,“瓜分豆剖”濒于亡国的境地。救亡图存、振兴中华成为时代的主题。反帝反封、争取民族独立、图致富强成为爱国主义的主要内容。为了民族的振兴,先进的中国人以西方的强大和日本的跃进为榜样,毅然决然地踏上了追求真理的征途。“那时,求进步的中国人,只要是西方的新道理,什么书也看。向日本、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派遣留学生之多,达到了惊人的程度。”可以说,留学运动自身深蕴着爱国主义的内涵。 近代中国的留学运动,大致可分为洋务运动至甲午战争时期,学生留学去向主要是欧美等国;甲午战后至辛亥革命时期,学生去向主要是日本;五四时期,学生主要是赴法勤工俭学及去各国留学。揭示近代中国青年学生的留学运动所包含的丰富的爱国主义内涵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在戊戌维新之前,留学生的爱国思想体现在学习外国、立志改革、除旧布新上。“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这个时期,站在时代最前列,出而领航去国外留学的绝大多数是上层知识分子,他们不仅有反抗外国侵略的要求,而且有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最终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富强的强烈愿望。中国首次主张派遣青年去国外留学的倡导者叫容闳。而容闳本身就是一个近代最早“以中国人而毕业于美国第  相似文献   

13.
林则徐与澳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澳门位于广东省珠江口外的一个半岛上,它曾经在东西方贸易中起过相当重要的作用,成为中外关系的桥梁。林则徐是近代中国举起反帝斗争旗帜的第一人和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抗西方侵略的第一场斗争中,林则徐把澳门作为了解外国、学习西方的窗口,禁烟抗英的前哨阵地,妥善处理了中葡关系,促葡抗英。本文就林则徐禁烟抗英与澳门的关系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近代关于公司制的认识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关于公司制的认识与思考宫玉松,王成鸦片战争打开封建中国深闭固拒的大门后,公司制度即随同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自西徂东,落户中国。这一全新的、优越的企业组织形式逐渐引起国内有识之士的重视。他们认为中国不仅要学习西方的坚船利炮、声光化电,尤应学习西方资...  相似文献   

15.
陈天华是近代中国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宣传家和活动家,在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随着对帝国主义侵略者和清朝统治者认识的逐渐加深,他的思想经历了一个由反帝爱国到反清革命的发展过程。他“坚忍奉公,力学爱国”的思想在辛亥革命准备时期象邹容的《革命军》一样,起了震聋发聩的时代号角的作用。他的爱国思想和献身精神,在今天仍具有极强的现实教育意义。(一)陈天华成长的时代,正是外国侵略者步步进逼,中国处于危急存亡之秋。他认识到帝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敌人,因此号召人民团结一致,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他虽也痛恨满洲贵族曾…  相似文献   

16.
道德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和公民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树立至关重要。为了给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历史借鉴,本文从近代中国思想家公德观入手,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近代思想家从救亡图存的爱国之情出发,批判"各恤其私"的传统观念,认为公德是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是群体之灵魂,国家之元气,提倡培养民众的公德意识。合群进化是近代中国公德思想的理论基础。近代公德思想与救亡图存的爱国意识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17.
近代,西学东渐,中国人开始逐步学习西方,于是便有了梁漱仅先生在1921年就概括出的器物──制度──文化这条所谓“西方化”的运行轨迹[1]。如果我们再进一步观察,很明显就可以发现,在“器物”这个区段里,学习西方所形成的洋务浪潮重点是朝着两个方向辐射,即经济上的西化和教育上的西化。清流派其主体由具有进士科举功名的一些言官构成,他们学习西方的思想意识,正代表了封建知识分子在社会大变革中更新观念的一种类型。一19世纪60年代在中国大地上兴起了洋务运动。进入70年代以后,洋务派在原有创办的军事工业的基础上,着手经营以…  相似文献   

18.
<正> 龚自珍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爱国思想家.鸦片战争前后,他对于日益迫近的民族危机,始终保持清醒的认识和高度的警惕,并为此而著书立说,奔走呼号.他洞察和揭露了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阴谋,提出了一系列筹海防边、反抗外来侵略的改革主张,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拟对其反侵略爱国思想作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9.
郭嵩森以近代著名外交家闻名于世,其外交思想在近代史学研究中褒贬不一。偏重于他主和外交思想的,就会认为郭嵩煮与李鸿章是一丘之骆,是卖国主义、投降主义,认为他是地地道道的“买办外交官”;强调他向西方学习、主张佑行西法的,则认为郭嵩表是近代中国向西方寻找真理的先进代表人物之一,其思想甚至达到了早期维新思想的高度。如何客观评价郭嵩赛的外交思想,对于全面把握郭嵩煮思想的整体性极为重要。一、超越“华夷界线”,主张开放.主张向西方学习中国近代史上的外交观,指的就是对待西方列强的态度、原则和方针。千百年来,在封…  相似文献   

20.
张越 《学术研究》2006,(1):109-113
近代中国对现代化的认识和对中国现代化途径的探索,一直是与救亡图强的爱国主题密切相关的。从“开眼看世界”、中体西用论到民主与科学的提倡,从器物、制度层次到思想文化领域,对西方的学习范围逐步扩大,对西方工业文明所形成的现代化的认识逐渐加深。以求强求富、民族振兴为主题,有识之士为探索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