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文化产业、网络通讯和数字技术的融合将会是文化产业未来发展的主流方向,这三种业态的融合不仅实现文化产业的跨界经营,更进一步影响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对于企业来讲将会影响商业模式的构建.以数字文化产业发展趋势作为研究基点,探讨商业模式的构建方法,进而对数字文化产业的商业模式构建提出不同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2.
博物馆发展逐渐与文化产业相结合,催生了诸多博物馆文化新业态,如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业态、博物馆IP授权产业、博物馆沉浸体验业态、博物馆商业特展业态、"网红"博物馆经济、私人或行业博物馆业态的不断出现,极大地推动了博物馆文化业态的创新发展。在博物馆文化新业态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也随之调整,其中以空间结构、传播结构、参与结构、经济结构的变化最为显著,呈现出一种"无边界、沉浸体验、公众关系扁平化、经济形式虚拟化"的产业发展特征,促进了博物馆相关文化业态结构优化升级。综合来看,博物馆文化新业态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科技与传统文化的共同支撑将创新博物馆内容与形式,公共财政投入及PPP模式运用促使文博类相关产业开发或成投资新高地,博物馆政策及创新推动新生代逐渐成为文化消费主体,文旅融合形势下博物馆的产业组织跨界融合更加突出,文化强国战略背景下博物馆国际互鉴趋势愈发显著等。  相似文献   

3.
随着与文化相关的一系列政策变化和业态变动,当前我国文化的发展呈现出新的时代基调.对于文化产业发展者来说,这个基调需由“三个转变”完成,即从商业到情怀的转变、从只有娱乐到兼顾文化与艺术的转变、从固定模式到商业模式创新的转变.另外,文化产业的经营模式要积极实现“三个结合”,即与互联网结合、与资本运作结合、与轻资产结合,如此,文化产业的发展才能适应趋势、跟上潮流.最后,有十个文化产业的商业模式创新值得我们予以重点关注,分别是互联网的平台模式、小平台的垂直模式、文化电商模式、文化科技跨界模式、IP孵化变现模式、未来模式、四创基地模式、文旅轻资产模式、升级与转型模式、传统领域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浅谈文化产业的发展特征——“韩流”的经济学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韩国文化产业的成功发展,不仅为本国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成本优势与持续增长的利润空间,同时也使高丽文化在亚洲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应。文化产业作为我国的一种新型业态,其发展受“韩流”经济学的启示为:企业管理者应该根据中国文化产业的特点以及文化产品的特殊性,通过改革与创新,促进我国文化产业链与产业集群的协调发展,以实现文化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规模、效益、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40年文化产业政策发展及演变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均取得巨大成就。文章通过梳理40年来文化产业政策的发展脉络,探究其演变轨迹特征,从而归纳产业发展逻辑,助推文化产业结构升级。文化产业政策的阶段性实施和实时调整,切实营造了以人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氛围,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加持久的动力和支撑。十九大报告对文化产业政策的重视,将进一步促使当前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业态不断延伸,产业模式也将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6.
数字文化产业是人类进入数字时代以来不断创新发展形成的文化产业新业态。数字文化产业是指以文化创意为核心内容,以数字技术为依托,以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化为发展方向所进行的文化创作、生产、传播和服务的新兴产业,体现出生产数字化、传播网络化、消费个性化等特点。随着数字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国家政策的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出现诸多新业态,如数字媒体产业、数字电竞产业、动漫及衍生品产业、数字营销产业、网络文学产业、虚拟现实产业、数字教育产业等。数字文化产业新业态一方面促使了文化产业的数字化,即传统文化产业和数字技术融合的过程,凭借数字技术的应用带来了文化产品生产数量的增加和生产效能的提升;另一方面促使了数字产业文化化,即数字产业巨头所推进的文化产业过程,这些互联网巨头纷纷投资数字文化产业。未来,数字文化产业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数字文化产业是文化产业的下一个风口;BAT互联网巨头纷纷投资数字文化产业;短视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眼球经济"让位于"耳朵经济";用户下沉成为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新动向;数字营销产业正成为热点行业;数字文旅产业将得到快速发展;数字文化产业消费需求旺盛等。  相似文献   

7.
文化金融的发展是中国当下金融体系必须正视的一个重大课题,但目前我国文化金融的发展面临一系列难题与挑战,小微文化金融成为现阶段我国文化金融发展的重要基础.小微文化金融是文化金融业态中的常态,是一个以创新为先导的业态,它以发现价值为核心来整合价值,具有高度多元化、个性化、多样化的发展特征.我国文化消费需求的转型变化对文化产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全面深化改革的大环境为小微文化金融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相似文献   

8.
在网络书店的冲击下,传统实体书店改革的进程不断加快。近年来,全国各大实体书店纷纷摒弃传统单一的图书销售模式,转而借鉴"MALL"的商业模式,或在原有实体书店的基础上,或重新选址规划建设,融合多种文化业态以及周边的其它商业业态,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文化MALL"。应从概念、形态、发展太势三个方面入手,认识我国当下图书零售业所呈现的"文化MALL"现象,并从图书零售产业的角度,对"文化MALL"现象的成因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9.
有效金融政策及其作用的恰当发挥,需要以相应的技术、社会结构和资源分布为前提条件.金融政策危机应对过程中,资源配置的条件和结构约束,还可能带入、积累、助长、加重风险,衍生新的危机,甚至扩大风险与危机在社会中的传导.企业生态是金融政策发挥作用的重要载体与场域,同时金融政策也会反过来进一步影响企业生态.以企业生态为经验考察对象,分析其中不同类型企业身处危机时对金融政策的不同诉求,面对同一金融政策时的不同反应,有利于我们理解当前中国的企业生态及其可能的变化;把握好其中的规律,有助于更具体地分析中国金融政策发挥作用的机理,反思我国的"官商文化",了解我国经济韧性之源,进而从社会结构和社会发展的角度来把握和优化金融政策.  相似文献   

10.
文化产业发展实践证明,媒介和文化产业的发展紧密相关。考察媒介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历程以及媒介自身的特点,会发现媒介的形态和特性决定着文化资源资本化的形态及所形成的产业业态。主要体现在媒介形态构形文化资本形态(产业业态)与新媒介推动和更新旧的文化资本形态的演化。某种程度而言,文化资本(文化产品)是媒介的延伸。  相似文献   

11.
文化产业的自身特点,使其在产业组织形式与项目运作方式上与传统工业产业存在较大的差异,社会复合主体则是文化产业发展中一种值得关注的组织形态与运营模式。多个互有差异的社会主体在行动关联过程中相互建塑、彼此型构,进而转变为具有自主能动性的复合行动主体,可以实现管理平台、行业服务、内生机制等不同形式的复合运作。社会复合主体的产生源于新时期政府治理理念革新和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在要求,具有灵活、开放和系统的特点,根据项目、行业、平台的不同,它可以表现为不同的形式并采用不同的运作方式。这种组织形态既可以形成文化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也可以关注到文化产业的双重属性,虽然在实践中有待进一步细化内部机制,但在完善的制度建设下,社会复合主体将成为文化产业发展以及政府文化体制创新的一种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一个国家文化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强弱,取决于其文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大小。文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大小,决定着文化产业发展的成败。培养文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发展我国文化产业的当务之急。文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培养既有它的共同规律,又有它的特殊个性。遵循普遍规律,创造独特个性,制定完备的核心竞争力培养规划、切实实施核心竞争力培养战略、学习一切先进的经营模式,是培养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国际商务谈判具有跨文化交际的特征,不同国家的商务人员在参与国际商务谈判的过程中都会体现其本国文化的特点。国际商务谈判在权力距离、不确定性规避、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男性主义和女性主义、长期取向和短期取向五个维度上存在文化差异。因此,从文化的视角出发,在国际商务谈判过程中不同国家的商务人员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期实现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利共赢、合作高效的国际商务谈判。  相似文献   

14.
随着北京市功能区定位和规划的完成,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不仅仅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而且是发挥城市功能的内在需要。为了厘清北京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借助SWOT分析方法对其拥有的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充足的资金资源和人才资源以及面临的机遇和威胁进行了深度梳理。分析表明,北京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优势和机遇显著,同时也存在高房价等引致的劣势以及区域竞合等方面的威胁。  相似文献   

15.
针对当前民间文化艺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开发与保护这一矛盾问题,首先对民间文化艺术产业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民间文化艺术产品相对于一般工业产品的特性;然后在研究民间文化艺术产业同国民经济体系中其他产业的关联性基础上,构建了基于产业链内部利润转移制度的民间文化艺术产业发展战略框架模型,其具体作用机理可概括为“政府搭台、民间文化艺术产业唱戏、民众观赏、关联产业埋单”。  相似文献   

16.
特色文化产业是一种基于民族和地域的特色文化资源优势,并具有一定产业规模和核心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业形态,是各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本文在分析吉林省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基础和制约因素之后,从五方面给出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深入挖掘特色文化内涵,加速特色文化产业集聚,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延长特色文化产业链条和建设文化产业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17.
社会化媒体的兴起,为文化产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同时也带来了不少挑战。因此通过对社会化媒体信息特性的分析和探讨,总结其在信息内容和信息传播上的特点,可以进一步了解社会化媒体对文化产业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经过多年的不懈探索,文化体制改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文化产业随着文化生产力的解放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但随着改革进入深水期、攻坚期,中国文化产业跑马圈地的发展模式即将成为过去,发展过程中所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也亟待我们共同思考和解决。本文从政策、文化服务、投融资、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论述新时期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并对新型城镇化发展、互联网时代崛起的产业背景进行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文化遗产与文化生产的创造性转化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从文化遗产到文化生产,是从保护的维度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适度开发;二是从文化生产到文化遗产,是从发展的维度对当今文化生产提出历史责任。从文化遗产到文化生产的创造性转化可以选择挖掘非物质文化、延长产业链条、打造个性品牌的发展路径;而从文化生产到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则要突出文化,强调品位,注重效益,把握尺度,追求项目做特,文化做深,产品做精,品牌做响。文化遗产与文化生产的创造性转化是文化产业实现包容性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的应有理念。  相似文献   

20.
“文化产业”与中国“文化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文化现代化"之显态表征的"文化产业"即文化的产业化,是以经营符号性商品与信息为主的文化生产、文化消费和文化传播等活动,其经济价值源自文化价值。"文化产业"在学理上经历了从一种批判性的概念到一种客观的中性的历史文化现象递嬗的过程,但其本质特征依然可概括为"包容性"、"博弈性"、"创新性"、"风险性"和"霸权性"五个方面。西方对"文化产业"的深度反思给中国"文化产业"未来发展带来深刻启示。中国"文化现代化"在竭力研发"经营性文化产业"的时候,必须同时发育"公益性文化事业"。唯有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相互扶持,互补前行,滥觞于"后发外生型社会"的中国"文化现代化"才能有实质性进步,我们也才能真正"诗意地栖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