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媒体对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司法案件进行报道,既可以满足一般公民的知情权,也可以起到舆论监督司法的作用。“舆论审判”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正审判。法律需要对言论自由与公正审判进行平衡。鉴于我国特殊的司法体制和司法环境,同时伴随着博客、微博等自媒体的不断发展,通过对舆论进行限制的方式来保护公民公正审判权的难度大幅提升。可以通过对特殊主体限制与保证审判独立的方式来对“舆论审判”进行因应。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使社会话语权重新分布,微博意见领袖的形成是个人信息源、知识水平、社会地位、个人价值观、社会责任感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大多数网友利益、价值与诉求需要通过意见领袖的影响力实现.作为微博意见领袖,媒体人、公共知识分子、政府官员在强化议程设置的权力、凭借知识优势促进公共问题的解决、成为沟通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桥梁等方面各具优势.微博意见领袖在公共舆论事件发生和发展的不同阶段发挥着不同的影响力.在微博影响力形成的过程中,粉丝数、转发评论数与微博影响力呈显著性正相关;而微博数和原创率两个指标与微博影响力成一般性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少数微博意见领袖缺少自律,有意或无意发布不实信息,放言立论偏激,放大现实中的社会矛盾和偏激心态,甚至出现极端化的政治倾向,"操控"舆论导向,让某些极端化的言论占上风,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政治秩序产生影响,危及社会稳定,对此应高度警惕并积极应对。要建立与微博意见领袖的沟通机制,加强与微博意见领袖的沟通;推动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积极运用微博并成为意见领袖;加强主流媒体的新媒体运用能力,增强微博意见领袖的自律意识和底线意识;强化对微博意见领袖的管理。 相似文献
5.
自媒体时代法制事件的舆论具有即时性强、多元化、主观化、涉及社会各层面的实践活动等特点。从传播学视角看,公众、媒体和政府在法制事件舆论的出现期、爆发期、扩散期和终结期有不同的表现,三者相互作用促使舆论形成。基于法制事件舆论的特点及其形成模式和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需要,公众、媒体和政府要进行良性互动,媒体要履行对舆论信息把关的社会责任,政府和媒体要发现并培养知法、懂法和擅长释法、传法的意见领袖。 相似文献
6.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文学与传播学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紧密联系.以近年来流行的传播媒介——微博为切入点,着力探讨在这一新的传播平台上所发生的文学现象.“微博文学”话语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内在机制和表征方式的独特性.作为自媒体时代文学自身发展的产物,微博文学是多元共生的文化背景相互作用的结果,也为当前大众的思想狂欢提供了新的舞台,不应以认知的偏见,简单地将微博文学的价值予以否定. 相似文献
7.
微博改变人们接触、传播信息行为的同时,也改变着各类公共事件中舆论的形成机制,为舆论引导提出了新课题。公共事件既是舆论的焦点,更易成为舆论引导的薄弱点。深入研究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及其舆论的科学内涵、核心要素,努力探索公共事件中舆论的引导路径,寻找提升舆论引导力的实现路径有其特殊的现实意义。文章试图从微博传播特征出发探寻微博传播中的舆论引导路径。 相似文献
8.
9.
10.
微博中的意见领袖不仅是意见、认知和信息的扩散节点,也扮演着社会"情感领袖"的角色,并体现出鲜明的情感偏向特征,尤其是特定类型的情感传导.基于对新浪微博用户(N=38985)及其每人1000条帖子的采样,对情感和用户类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认为:粉丝数越多的微博用户其"情感化"偏向显著增强,而非情感化、无情感的内容显著减少,意见领袖不是冷静、客观、无情感的信息中介,而体现出"后真相"社会情感策动源的特征;微博意见领袖存在特定的情感类型偏向,不是任一种类的情感的加强都与意见领袖地位提升有关,它只偏倚于特定类型;微博情感领袖存在特定的用户类型偏向,进行k-means方式聚类后发现,粉丝量越多、影响力层级越高的用户中,"怒怼型"的比例较高,而其他类型则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1.
微博的诞生与普及使微博生产的舆论产生越来越大影响,由于微博具有私密性与公共性特征,其在产生社会影响的同时,其中具有的个人情绪的社会表达不能忽视。文章认为,结合当前的社会化转型、技术发展等实际,微博舆论中的情绪对当前的社会结构、权力变迁等产生重要影响,并可能导致一定的舆论危局,对微博舆论的社会治理考验着政府智慧。 相似文献
12.
文章认为在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通过传媒进行一律性的舆论引导已成为一种“制度化”的风险应对策略,但也存在因运用失当带来的“制度化”风险。微博因低门槛、即时的交互化传播及多种传播方式综合等特点,带来了社会文化意识和价值观念的变化,也使舆论从一律走向多元。文章探讨了微博对突发公共事件舆论引导带来的变化及如何建立健全机制以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互联网(尤其是Web 2.0)技术高速发展普及的当下,公众历史传播获得了一个全新的平台,而传统的历史知识生产方式遇到了挑战.在自媒体时代,公众史学的发展多会涉及个人史写作的兴盛、史家功能的重构、受众接受趣味形成的多样性和类型化、机构与媒体操控行为、个人与社会史观取向与建构多重博弈的形成,等等.公众史学将围绕作者(公众个人、史家)、读者、媒体、社会等要素在自媒体状态下展开,其中,个人、群体、机构、国家都成为社会多元历史观的建构者之一. 相似文献
14.
15.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微博不只是普通的社交网络,也对舆论热点事件的传播产生了巨大影响。微博首发是对微博首发的主体进行探讨,对微博首发和网络公民的关系进行挖掘。微博首发改变着大众传播的特性。本文提出了微传播的概念,同时详细解读了微博的传播特性对传统的大众传播中所提出的相关理论的改变和突破,微博首发影响传统媒体的生存现状;对微博首发与传统媒体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微博首发带来的媒体效应,以及传统媒体因此而受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抓住当前媒体在新闻炒作中暴露出的媒体舆论引导功能弱化倾向,从媒体的市场经营和受众需求多样化趋势、媒体追求短期利益的行为、借媒体炒作出名的风气等方面分析了媒体舆论引导功能弱化倾向的成因,并指出媒体尤其是党报要担负起社会正确舆论引导的重任,要旗帜鲜明地强化舆论引导的功能,对当前媒体如何强化舆论引导功能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7.
18.
自媒体平台下应对“舆论倒逼”的策略研究——以新浪微博“陈永洲事件”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对“舆论倒逼”有正确的认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政府应尽可能多的公布相关信息,避免公众的无端猜测;加强官民沟通,形成协同管理的新型网络执政方式;发挥“意见领袖”作用,进行舆论引导;要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尽快落实行动。 相似文献
19.
20.
自媒体时代,后现代的文化语境、高风险的时代困境和新媒介的工具效应导致当代青年价值观取向上的多元化、个体化、世俗化;在价值观认知上对传统价值审美的颠覆、对价值虚无导向的推崇和对主流价值认同的迷茫;在价值观实践上对功利主义的追捧、对个人主义的标榜和对消费主义及拜金主义的膜拜等后现代症候的出现。高校应面向现实、面向青年、面向实践,培养青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理论自觉,从硬认同、软认同和潜认同三个层面加强对自媒体时代青年核心价值观的引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