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6 毫秒
1.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了碳排放的快速增加.总结目前国内外所使用的碳排放预测方法,讨论国内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应用离散二阶差分方程预测模型(DDEPM),预测中国2020年的碳排放量与GDP数值,结果表明中国未来10年碳排放增长速度依旧很快,单位GDP的碳排放降低潜力巨大;通过文献检索、专家咨询、问卷调查与头脑风暴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中国碳排放影响因素体系;运用应用结构解释模型(ISM)对其进行聚类分析,经过UCINET模拟,将影响因素体系划分为5个聚类;根据聚类中影响因素的相互关系,分析各个聚类中的关键影响因素,从而得出中国碳排放影响因素体系中的5个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公租房融资风险因素的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得出了12类公租房融资过程主要影响因素;基于ISM对公租房融资风险因素分析,建立了ISM结构模型,进而得出各影响因素间的关联及因素间的层级结构,最终得出结构模型图和解释结构模型图;提出了影响公租房融资风险的主要原因是政策风险和运营收益风险.  相似文献   

3.
使用PVAR模型和VAR模型,从经济、社会、能源三个维度,分析1997~2015年民族地区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和发展趋势。PVAR模型方差分解结果表明,当前民族地区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为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和能源消耗量;与结构型指标相比,数量型指标对民族地区碳排放的驱动作用更显著。VAR模型方差分解结果进一步证实,结构型指标是未来民族地区碳减排的关键驱动因素,且作用强度逐年增加,但不同省份碳排放驱动因素的作用路径和贡献强度存在差异,各地区应根据其碳排放的重点影响因素和传导路径,采取差异化减排措施,建立低碳发展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4.
基层应急能力受复杂因素影响,厘清影响因素之间的层级关系,能够识别关键因子,为提升基层应急能力作支撑。基于德尔菲法明确基层应急能力影响因素,通过ISM模型构建影响因素结构体系,运用交叉影响矩阵相乘法进行验证分析。构建了由25个因子构成的基层应急能力影响因素体系,并基于ISM划分为9个层次和3个因素群,自下而上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影响基层应急能力;基于驱动力—依赖性数值划分出独立、联动、依赖、自治四个因素群,两者在影响性质上高度一致。应从完善顶层设计、推动基层应急工作标准化建设、加强经费投入等方面提升基层应急能力。  相似文献   

5.
企业知识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如何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知识创新水平的问题,分析影响企业知识创新能力的五类因素。利用模糊集理论和模糊聚类方法,进一步提出了影响企业创新能力因素的分析方法。企业应用该方法能够找到影响因素的关键属性集合,根据这些关键属性分析总结出影响企业知识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企业可依据分析结果调整其知识管理和知识创新策略、合理分配组织资源,改善其创新能力并提升其核心竞争力。最后,通过一个案例,进一步说明了该方法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近20年云南省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历经的关系变化及成因分析表明,二者之间的关系受能源结构和能源强度因素的影响很大。运用基于IPAT方程的碳排放量计算模型对GDP、能源强度、能源结构系数、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等参数变量之间的关系分四种情景对2011-2020年云南省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约束性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和预测,发现了存在的一些问题,解决的途径是应该合理调整和优化几个参数变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基准线法是碳限额与交易制度中免费碳配额分配的常用方法之一,其实施关键是确定碳排放基准值,即企业所处行业单位产品碳排放量的平均值。假定有政府和企业两个决策体,政府作为领导者以社会福利最大化为决策目标,决策最优碳排放基准值;生产企业作为跟随者以利润最大化为决策目标,决策企业碳减排水平和产品定价。通过构建政府社会福利最大化与企业利润最大化斯坦伯格博弈模型,探讨基准线法下政府最优碳排放基准值设定、企业最优碳减排决策和产品定价策略。研究表明:政府最优碳排放基准值的设定与政府碳减排目标、未减排时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碳排放量和环境影响正相关,与消费者低碳意识负相关。企业的最优碳减排水平决策和最优定价决策,主要受政府碳排放基准值、未减排时单位产品的环境影响成本和消费者低碳意识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国国际经济活动中直接碳排放量主要来自国际产业转移,隐含碳排放量受国际贸易和产业转移影响相对均衡,国际产业转移是中国国际经济直接碳排放强度高企的主要因素,而国际贸易则在历史时期一度显著降低中国国际经济隐含碳排放强度。当前中国国际经济碳排放量已趋于平稳,其隐含碳排放强度已趋近于中国总体碳排放强度。本研究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构建了国际贸易和产业转移对碳排放影响和碳排放对国际贸易和产业转移反制影响的双向机制理论模型,基于国际与总量视角、国家与结构视角、个体与技术视角详细探讨了各类影响因素,并以中国国际经济循环隐含碳排放水平为因变量,选取代表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的典型数据为自变量,建立计量模型对影响机制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9.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技术进步效应是学者们较为关注的热点话题,因此对其影响因素展开了广泛的讨论。但在现有的研究中,往往将境内影响技术进步效应的企业特征因素直接作为“走出去”企业技术进步效应的控制变量,回归后对控制变量也缺乏进一步的分析和讨论。由于影响企业“走出去”技术进步效应的特征因素与在境内投资时的企业特征因素存在差异且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因此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挖掘。现有方法存在实现过于复杂,且基于降维的面板数据聚类会导致数据信息的丢失,因此试图通过修正的面板数据模糊聚类方法实现影响因素的归类。该方法能够在聚类效率、合理性以及实用性等方面达到一个较好水平,使其能够有效地支持当前社会经济领域对面板数据的聚类需求。基于此,结合修正的多指标面板数据模糊聚类方法对wind数据库中的上市企业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成立时间较短、规模不大、资本流动性低但资本密集度较高的高技术企业更能够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实现创新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模糊聚类分析是一种应用广泛,可以按照一定要求和规律将事物进行分类的模糊数学方法。本文在模糊集合论基础上,研究了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在虚拟团队关键成功因素中的应用。通过分析得出模糊聚类结果,表明影响虚拟团队的关键成功因素体现在不同的维度上,并且其重要性有所区别。最后本文依据分析结果,针对性地总结了虚拟团队的管理策略,以求提升虚拟团队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Tapio模型,利用1994—2010年中国工业行业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工业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脱钩关系,并运用LMDI方法对影响碳排放强度变化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解。研究发现,2000年之后中国工业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趋于稳定的弱脱钩状态,波动性很小;能耗脱钩因子对工业碳排放脱钩表现出持续的正效应,对脱钩的影响力要远大于排放脱钩因子;能源强度下降是推动中国工业碳减排的关键,能源结构红利和工业结构红利尚未出现。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工业碳排放脱钩历程及其影响因素的不同效应进行了经济解释,并提出发展低碳经济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产业集群的外部联系是产业集群发挥其独有优势的关键,在保障资源的融通和促进产业集群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根据资源流动的不同,结合外部联系的具体形式及其所产生的对产业集群的促进作用,提出研究假设,并选择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进行实证分析,对不同外部联系形式对产业集群发展的促进作用进行了验证,得出结论:政府在产业集群的发展过程中一方面要积极促进产业集群外部联系的建立和拓展,另一方面则需及时评估其效用,避免外部联系形式对产业集群产生不良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高技术产业集群中的非正式创新网络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实证分析证明影响研发人员非正式创新网络运行的重要因素,探索高技术产业集聚和非正式创新网络之间的关系。在相关文献阅读和前期调研访谈的基础上,提出高技术产业集群中正式创新网络的影响因素模型,并以杭州、上海、深圳三地的高技术园区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调研访谈,通过对调研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发现企业支持和文化环境等外部因素是影响研发人员参与非正式创新网络频率和意愿的最主要因素,此外研发人员的外向性格特征和跳槽经历等内部因素也会对研发人员参与非正式创新网络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4.
工业碳排放及能源消耗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工业是我国碳排放的主要部门,减少工业部门碳排放直接关系到我国低碳经济的实现。工业碳排放强度包括行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能源强度和碳排放系数4个影响因素。以建材行业为例,通过对每一影响因素的现状、发展趋势和减排潜力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现阶段能源效率的提高和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仍是我国工业减排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以神农谷国家森林公园游客为研究对象,以便利抽样方式调查森林旅游游客环境态度与环境行为的相关关系,以指导神农谷森林旅游可持续经营与管理的需要。经分析得到环境责任、生态关系、游客意愿和居民福祉四个游客环境态度因子,参与互动、积极参与、环境干扰、环境维护和后续保护五个游客环境行为因子。研究发现,神农谷游客环境态度与环境行为倾向整体较高,游客环境态度与环境行为意向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6.
低碳经济的外部性需要各国、各区域的紧密合作,实现跨区域低碳经济协同发展才能达到人类最终的减碳目标。运用ISM(Interpretive Structural Model)分析,从复杂的影响因素及因素链中,找到影响跨区域低碳经济协同发展的表层因素、浅层因素、中层因素和深层因素,为跨区域低碳经济协同发展的实现提供决策参考依据。研究表明:国际趋势及社会舆论、民众环保意识、消费观念、低碳文化是跨区域低碳经济协同发展的根本与关键,政府应主要围绕这些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以保障跨区域低碳经济协同发展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7.
回顾了全球碳减排方案和中国碳减排相关研究的代表性文献,并进行了简要的评述。结论:(1)基于考虑历史责任的人均累积排放相等原则确立的全球碳减排方案,具有公平性和合理性;(2)影响中国碳排放的因素很多,减排对策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医患关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方面影响因素,目前国内医患关系评价体系涉及的主体主要集中在医患双方,视角相对单一.总结以往研究,笔者提出影响医患关系的五大主体因素:政府因素、医院管理因素、医务人员因素、媒体因素、患者因素,并按此五大主体,参考专家和患者的意见,对文献所列医患关系综合评价指标进行了梳理,将成都部分医院作为特定地域的试点,再结合调研数据及因子分析对指标体系进行筛选和初步确立.文章进一步利用解释结构模型分析指标体系结构和指标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对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性进行阐释.本研究所提出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医患关系评估,及探索影响医患关系和谐的因素有借鉴意义,为进一步构建中国跨地域多主体通用指标体系做出了基础尝试.  相似文献   

19.
环境、气候问题的不断加剧,促使"低碳经济"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中国及世界主要国家CO2排放及碳密度的基本状况,结合450情景,对中国能源消费的环境效应及预期进行分析,探讨了与中国能源行业高碳排放的关键因素。最后,针对中国特殊的发展阶段,对降低CO2排放的能源发展路径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