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休谟问题及其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铁省林 《文史哲》2004,3(5):134-141
自从休谟提出休谟问题以来,如何理解和解决休谟问题向哲学家们提出了挑战。休谟问题在休谟那里表现为因果问题,即因果联系的必然性问题。休谟的因果问题直接引发了康德的哲学思考,被改造、转换为康德问题。在康德看来,包括因果范畴在内的先天形式作用于经验现象,就形成了普遍必然的科学知识。于是,休谟问题成了知识的可能性问题。休谟的因果问题包含着引申出归纳问题的可能性,因此现代经验主义者和批判理性主义者把休谟对因果联系必然性的质疑转换成对归纳推理的合理性和可靠性的质疑。正确解决休谟问题的方法论原则是:正确地理解休谟问题;运用辩证思维;坚持实践观点。  相似文献   

2.
贾可春 《中州学刊》2006,(6):130-133
休谟通过对因果性的考察,引出了知识的性质及归纳推理的合理性两个问题。对此问题,康德承认存在着真正的科学知识即先天综合判断,并把因果性概念看成是先天的,以此解释归纳法的合理性。穆勒也在承认普遍性、必然性知识的前提下,引进了自然齐一性原则,以此保证归纳法的合理性,并在具体的操作层面上完善了传统的归纳法。当代实证主义哲学则在坚持科学知识的或然性、相对性的前提下解决休谟问题;其中,归纳主义代表赖欣巴赫借助概率论来解决问题,而反归纳主义代表波普尔则通过证伪原则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3.
自休谟提出归纳问题以来,哲学家总是从为知识作逻辑必然的确定性辩护的角度试图解决归纳推理的合理性问题。事实上,归纳问题与科学研究本身是同体的,归纳法的合理性不要求通过归纳推理的合理性来辩护,归纳法的合理性在科学研究及其理论的成功检验中得以确立和维护。  相似文献   

4.
休谟对因果关系的客观性和归纳推理的必然性提出了严重质疑。金岳霖对此做出了他自己独特的回答 ,但他以及其他中西哲学家的已有解答都是不成功的。本文认为 ,休谟提出的归纳问题在逻辑上无解 ,其原因在于它的三个预设不能成立 ;归纳是人类在茫茫宇宙中生存时所必须采取、也只能采取的认知策略 ,因此它对于人类来说具有实践必然性 ;归纳的认知策略有助于人类从经验的重复中建立起某种确实性和规律性 ;建立具有局部合理性的归纳逻辑和归纳方法论是可能的。本文最后提出了一个全面的归纳逻辑研究纲领 ,包括发现的逻辑、 (客观 )辩护的逻辑、 (主观 )接受的逻辑 ,以及修改或进化的逻辑  相似文献   

5.
休谟问题与归纳问题的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纳问题是个古老的问题 ,即使没有休谟哲学也会存在。休谟问题是一个怀疑论的问题 ,它不但怀疑归纳的合理性 ,而且怀疑演绎的合理性。把归纳问题和休谟问题区分开来有助于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归纳问题 ,为科学的基础辩护  相似文献   

6.
"休谟问题"不是一个有关推理有效性的逻辑学问题,而是理性与规范之间关系的元哲学问题,是指涉社会规范体系合法性的依据和源泉问题。休谟的事实与价值关系的二元论取消了对价值进行理性判断的可能性,波普尔以休谟的事实与价值二元论为基础,进一步深化了对事实与价值关系一元论的逻辑批判,阐述了批判理性主义的事实与规范关系的二元论,为自由传统奠基。历史决定论根本性逻辑错误就是坚持了事实与价值一元论,把"是"与"应当"混为一谈;休谟和波普尔的事实与价值关系的二元论对20世纪西方伦理学、政治哲学甚至后现代主义哲学文化思潮均产生重大影响,后现代主义的哲学批判与休谟走的是同一条路,它坚持事实与价值关系的二元论,批判和拒斥事实与价值关系一元论的理性主义,对同一性哲学采取批判立场,倡导非同一性、差异性、多样性,以此捍卫人的独立性和自由。哈贝马斯以交往理性守护基于启蒙精神的现代性也不成功。后现代主义试图摆脱"现代性"对人的压迫与控制的消解意义应该肯定。但在思想文化和价值领域陷入相对主义、怀疑主义、悲观主义,导致崇高与意义的彻底失落。  相似文献   

7.
休谟问题是知识接受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休谟问题被学界以很不同的方式解读着。大多数人从逻辑的角度把休谟问题看作是归纳的合理性问题;有人把休谟问题看作是因果问题;甚至还有人从道德哲学的向度把它解读为“是”与“应该”问题。但历史脉络告诉我们:前休谟哲学家和逻辑学家对归纳的怀疑是基于归纳结论不是可靠的知识。休谟所处的学术情境使他不能不研究知识的来源和标准问题。休谟问题的论证语脉及表述语言也向我们提示:休谟问题是知识接受问题。这种知识论解读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它能整合甚至解决科学假说选择与确证等哲学问题,对三大归纳悖论的解决有重要的启发价值;把贝耶斯型的概率归纳逻辑与当代知识论直接关联起来,甚至有望在这两者的交叉研究中在知识接受层面上洗刷休谟问题这一“哲学耻辱”。  相似文献   

8.
罗素和金岳霖关于归纳问题的研究,堪称中西哲学交流的一个典型案例。金岳霖受到了休谟哲学和罗素哲学的很大影响。如何回应休谟所提出的归纳问题?这是理解金岳霖的全部哲学活动的一条重要线索。本文先重构了休谟关于因果关系和归纳推理的怀疑论证,再从休谟怀疑论、因果律、归纳原则、经验公设等主题深入评析了罗素的归纳证成方案,然后从对休谟知识论的批评、因果关系的可靠性、归纳原则的永真性、归纳原则的先验性等主题仔细探讨了金岳霖的归纳证成方案,最后仔细比较了罗素和金岳霖在归纳问题的研究上的异同,并得出结论说:他们俩人的归纳证成方案都失败了。  相似文献   

9.
休谟问题评析——兼评“归纳问题”与“因果问题”之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哲学史上,对休谟问题有两种不同的理解,即把休谟问题理解为因果问题或归纳问题。本文重新审视休谟问题提出的论证过程,特别通过对休谟关于因果推理的附加条件的细致分析,表明对休谟问题的这两种理解是从不同的侧面看待休谟问题,二者密切相关但却不能相互代替。  相似文献   

10.
休谟质疑归纳原则本身的合理性,应对这一质疑成为后来哲学的热点问题之一。休谟本人试图在心理层面解决该问题,而康德则将因果性等原则看做先天知性范畴,从而为归纳法找到逻辑上的依靠。与康德类似,密尔等人选择在归纳原则之上加入一些原则作为保障,而一些科学理性主义哲学家如波普尔则对归纳原则采取彻底否定的态度。笔者认为,在众多的方案中,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哲学路向具有其他方案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