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斯里兰卡有一个结群游徙,无一定居处的民族,这个民族叫做“艾昆塔卡”。通常,他们在一个地方只住两三天就要迁徙他乡。这些人在斯里兰卡的北中央省、东方省和萨巴拉加穆瓦省比较常见。他们不愿意住  相似文献   

2.
1989年5月至6月,我们一行四人在斯里兰卡进行了为期四十天的学术考察,以完成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与国际开发创新组织的合作研究项目——“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和睦相处的机制”。在广泛了解斯里兰卡全国各地区民族关系状况的基础上,我们选择了一个在某些地区陷入严重的冲突和骚乱时一直保持相对和平状态的区域——普塔拉姆,进行了较为  相似文献   

3.
给我一个市场的支点,我用它驱动民族文化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刊自第九期刊出本文作者所著《给予我一个文化的支点,我用它撬动经济》一文后,收到了积极的反响,此文同时为四、五家报刊所转载。作者所提出的“民族文化经济”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所谓“民族文化经济发展战略”,其实质便是使民族文化进入市场,通过产业化、市场化的途径,驱动不数民文笔原全面发展。这是因为——“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就是由生产导向到消费导向再到文化导向的过程”。我们认为,作者的观点值得广大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决策者们认真思考。本文在更深层次上,论述这一经济战略所可能遭遇的各种问题——实现民族文化经济战略…  相似文献   

4.
从斯里兰卡的社会发展来看,这个国家少数民族问题日益突出。最初建立在种姓制度之上的古老而单一的僧伽罗社会,如今已发展成为一个民族众多、矛盾重重的社会。这个社会里不仅仍然保留着把同一民族的人划分为等级的种姓制度,而且由于地理、语言和宗教的影响,各个民族之间的关系也更加复杂了。斯里兰卡主体民族是僧伽罗人。他们因种姓不同而有高低贵贱之分,同时又因宗教信仰的原因而分为不同的集团。从数量上看,大多数僧伽罗人信仰佛教,一小部分信仰天主教。  相似文献   

5.
分别占岛上1600万人口的74%和18%的僧伽罗人和泰米尔人两集团之间的民族冲突是当代斯里兰卡的一个尖锐而迫切的问题。加尔瓦尔德大学的С·Дж·塔姆比阿教授的著作披露了这一冲突的内幕,该书在各种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写成,部分文献资料转载在附录中。作者公正地否定了那种断言发生在斯里兰卡的民族冲突是以僧伽罗人为代表的北部“雅利安”与  相似文献   

6.
也许是“血缘”关系的缘故,我对《民族论坛》倍感亲切,每年必订、每期必读。 《民族论坛》是属于我们少数民族自己的刊物,它振奋和激发我们的民族精神,引导和促进各民族经济的共同繁荣进步,弘扬民族文化,展示民族风采,颂民族赞歌,扬民族正气。 《民族论坛》又不仅仅是属于我们的,它既是一块展示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园地,更是一座沟通民族地区与山外世界的桥梁。每次翻读它,深感开眼界、受启发,是我们工作、学习的良师益友,我决心继续订阅并常读下去。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读者:冯兴诗(苗族) 编后:《民族论坛》之…  相似文献   

7.
《云南回族历史与文化研究》一书中所列 2 8篇文章 ,是我在 80年代中期直到现在 ,从研究回族历史文化、伊斯兰教方面数十篇文章中选出来的。绝大多数文章发表在全国和省级社科民族研究刊物 ,如《回族研究》、《宁夏社会科学》、《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及《云南民族工作》等刊物上。本人在云南民族学院长期从事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同时我又是回族 ,我热爱、熟悉本民族历史文化。随着国家改革开放 ,各民族经济大发展 ,出现了回族和各民族历史文化研究热潮 ,我逐潮前进。从 80年代中期开始的十余年 ,我为回族史会准备材料 ,帮助…  相似文献   

8.
注重社会效应,为各民族群众服务,是党的文化工作的基本方针,也是我们做好民族文化工作的出发点。多年来,我们在开展民族文化工作中,始终坚持把社会效应放在首位,不断丰富民族文化的内容,切实提高民族文化工作的质量。 一是强化品牌和责任意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行,越来越要求文化工作必须讲求质量,提高品位。近年来,我们围绕如何进一步活跃民族文化工作,丰富少数民族群众文化生活,扩大民族文化工作的社会效应,进行了认真研究和分析,结合民族文化工作的特点,确定了实施品牌战略的指导思想。从1999年开始,我们连续几年…  相似文献   

9.
康战强 《回族研究》2023,(1):97-102
西部民族美术植根于民族文明的交流互鉴,生发于民族文化的历史积淀。在多元民族文化领域中,西部民族美术以丝路文明传播为线索,由多元文明形态和文化关系构成了西部美术的创作思路。西部民族美术作品对于时代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媒介作用和积极的文化能动性,对于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性起到了直观的调和作用,这一特征使得西部民族美术可以跨时空、跨地域地传承发展。宏观地看,西部民族美术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母体的地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西部美术创作的根基。微观地考察,西部民族美术包含丰富的共生关系,西部各民族文化之间呈现相互依存、相互包容、相互发展的共生形态,从而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生态系统,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得到了孕育和弘扬,“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民族心理结构被进一步强化,各民族的国家认同和文化认同被进一步巩固。  相似文献   

10.
铜鼓文化是红水河流域各民族共创共享共传的传统文化,其发展和演化体现出多民族文化的共生性,这种共生关系丰富了铜鼓文化的内涵和形式,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依托广西河池国家级铜鼓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铜鼓文化融入到经济发展当中,有效促进文创产业发展。广西铜鼓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具体实践,促进了各民族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构筑了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助推了各民族互嵌式发展,增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社会凝聚力。  相似文献   

11.
刘满佳 《中国民族》2007,(12):15-15
11月13日,广州天河体育馆潮水般的掌声、欢笑声此起彼伏,连续观看了两天民族运动会的广州市民秦先生笑得合不拢嘴,他说:“没想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节目这么精彩好看。”秦先生从未到过民族地区,对少数民族文化知之甚少,这次在广州举行的民族运动会,真让秦先生大饱了眼福。“你们云南团的节目特棒,靓丽、精彩、热闹,透着浓浓的乡土气息和独特的民族风情。我现在非常向往云南,我要争取去实地体验一下这些有趣的民族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12.
总结经验 抓住机遇 开创民族文化工作的新局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经验,增强做好民族文化工作的责任感。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正是各民族优秀的文化组成了璀璨夺目、丰富多彩的中华民族文化。从广义上讲,民族文化是指我国各民族共同创造和发展的文化,也就是中华民族文化。我们这里所讲...  相似文献   

13.
因为放弃,所以得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鑫 《中国民族》2007,(4):34-36
石茂明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我的视线中,要得益于曾经在我刊介绍过的熊刊新教授的那本《21世纪世界民族问题热点预警性研究》。石茂明为这本学术价值极高的民族类著作写序。后来,因为连载网络时代的文化守望者系列,我迫切地需要采写一位苗族代表网站的负责人。石茂明,作为苗族综合性门户网站“三苗网”的创始人及站长,就这样再次走入了我的视线。  相似文献   

14.
每一个民族都有本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中积累下来,并一直保持到今天的一些生活和思维方式,这种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被习惯上称之为传统文化。每一个民族由于历史发展不同,自然生态环境不同,民族关系不同,因此传统文化也各不相同,或有一定差异。这种不同和差异在一定意义上说,就形成了每个民族特有的传统文化,甚至成为一个民族区别于另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志。每个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有两种存在形式,一种是外在的能够表现在现实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一种是表现在意识当中的凝聚为民族意识,民族的自我认同。传统文化形成了一个民族文化的基本部分,是该民族作为一个共同体而特有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5.
多年来,我虽然为民族事业的发展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按党和群众要求,与从事民族工作卓有成绩的同志们相比差距还很大。下面我把自己近几年在富裕县的工作情况简要汇报如下:一、提高自身素质,为县委、县政府做好民族工作当好参谋我们富裕县是个多民族县份,共有17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达2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6.8%。有2个民族乡、22个民族村。蒙古、达斡尔、满、柯尔克孜等民族是富裕县的世居民族,他们为富裕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但由于诸多原因,少数民族地区的生产力水平还较低下,经济发…  相似文献   

16.
许鑫 《中国民族》2011,(10):65-72
我和摩尔多瓦注定有缘。 今年7月初,我采访摩尔多瓦驻华大使时,就曾获邀去该国品尝美酒,欣赏美景以及领略不同的民族文化(采访报道见《中国民族》杂志2011年第8期)。没料到,仅仅1个月之后,我的朋友,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朝鲜族企业家,CIFS公司的董事长金岚洙先生就邀请我随同他的企业团队一同前往摩尔多瓦,考察当地的葡萄...  相似文献   

17.
新春伊始,万象更生。1997年元月28日,我刊编辑部在南宁召开编者、企业家、作者暨栏目顾问联席会议,与会45入,收到论文15篇。我刊主编章乃昌副研究员在会上讲话,指出在新的一年里,为适应市场经济环境,本刊要锐意改革,在研究栏目上开设15个,即:民族理论民族政策研究、民族经济研究、民族法学研究、民族历史研究、岭南民族文化研究、民族调查报告、民俗警车、信息之窗、民族语言文字研究、民族考古研究、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民族历史人物研究、民族文学艺术研究、民族教育研究、民族旅游研究。从封面到内文编排有所改观,广开来稿之路…  相似文献   

18.
《民族论坛》2009,(2):17-17
2008年,张家界市民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挖掘民族文化潜力为根本,加大民族资源整合力度,促进了全市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和经济发展。首先是民族古籍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扎实开展民族古籍工作,抢救民族文化遗产,全市一大批很有传承和开发价值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得以发掘,为研究、开发、推进张家界市民族文化风情旅游,实现民族文化与旅游的嫁接、融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少数民族古籍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抢救整理出版民族古籍是弘扬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重要工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州的民族古籍整理出版工作在州委、州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我委的直接领导下,在省民委古籍办的鼎力支持和全州广大古籍工作者的努力下,已经迈出了可喜的步伐,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1995年,我委古籍办被湖南省民族古籍工作领导小组授予“全省民族古籍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并多次受到州委、州政府的奖励表彰。 我州是一个以土家族、苗族为主体的多民族杂居地方。…  相似文献   

20.
略论朝鲜族文化心理特点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略论朝鲜族文化心理特点崔英锦从民族心理学的角度上看,一个民族的心理特点,是特定民族长期受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制约的结果,也是民族文化的积淀。民族心理是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而形成的,或者说民族心理的内涵就是民族文化,故此我们习惯上称民族心理为民族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