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边境贸易的发展,促使了岳镇的城镇化历程,其中的社会性别随之发生变化,本文在边境贸易的背景之下,以婚姻为分析对象,探讨私人生活和社会性别建构的互动关系,以此说明社会性别是一个可以被建构的过程,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它的构建是以社会及其文化为基础,并随着社会的变迁而变化。经由婚姻中婚姻形式、择偶方式、通婚圈、婚礼等这些文化事项变化,新的社会性别得以建构。  相似文献   

2.
许瑞娟 《民族学刊》2015,6(5):64-70,115-117
性别研究是当代人类学最具开创性与争议性的领域之一。性别建构反映了不同文化体系对两性分工与社会地位的规范,由此衍生的性别隐喻则体现了不同文化实践与建构的差别。摩梭人对女性性别的多元建构为我们研究女性性别建构提供了一个独特的、难得的个案。本文从空间分类、语言建构、亲属制度、宗教信仰、人观象征的多元视角与多重维度把女性性别建构放在整体文化脉络中了解与把握,将使女性性别建构拥有更大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3.
族际友谊是指不同民族之间的友谊.目前对族际友谊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国外.笔者在阅读相关英文文献后归纳出与族际友谊相关的因素有:个体因素、环境因素和文化因素.其中个体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社会经济状况和社会认知能力;环境因素主要是班级和学校的民族成分构成,其次是同时也受社会经济状况影响的居住环境;文化因素包括民族认同、集体主义—个体主义倾向以及涵化.当前国外族际友谊研究对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的研究较多,对文化因素的探讨还不系统.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语言学家和社会学家的研究成果为基础,依照心理学、交际学和伦理学,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男女交际中的语言形式展开了研究,分析了男女之间存在的语言差异.文章指出男性和女性在语言方面所存在的差异是造成跨性别文化交际的障碍.同时也简要分析了造成差异的几方面原因及这一研究在跨性别交往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青海女性在城市化语境下其生存和发展的影响因素主要是,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进程使妇女的职业构成相应改变.发展的外部空间得以拓展和改善;传统文化的性别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划定和规约着社会行为,两性秩序难以彻底打破;作为政府层面却始终给予着重视并付出了努力,相对理性的性别平等政策环境基本形成.论文对性别刻板印象与青海女性发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认为促进青海女性发展,必须抓住重点,制定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以考古发现及古代流传的"孝子故事图像"为中心,讨论"二十四孝"形成过程中的女性形象及"社会性别"的历史与文化建构诸问题.其关注的要点有儒家伦理与行动--"孝道"中的女性形象;古代女性规范--"妇道"与"孝道"互渗中的女性性别建构.希望借助这个历史中的"性别"解读,拓展对中国妇女史、性别史以及两性关系等议题的讨论空间.  相似文献   

7.
传统文化背景下的壮族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岭南土著民族的壮族 ,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 ,形成了具有民族个性的文化———女性文化 ,从女神创世到女英雄救世 ,女性在壮族社会中的文化地位一直是那么显赫 ,以至于在日常生活中女性也多挑起家庭大梁 ,支撑着家庭的经济和文化生活。本文从壮族传统文化切入 ,通过文化传统、习俗、传统教育、民间宗教和法律等方面的考察 ,阐述传统文化背景下的壮族社会性别的独特个案。  相似文献   

8.
探讨女性人类学的成长历程、方法内容与争论的课题及成果.涉及女性及女性主义与人类学的关系,女性主义理论与人类学理论的勾连,女性人类学研究方法与主要论题.主要包括社会性别的文化内涵及分析模式,女性人类学对女性地位和权利的界定,后现代女性人类学研究.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四川省雅安市宝兴县跷碛藏族乡的田野调查,说明嘉绒藏族的社会性别理念是强调男女差异的事实而不强调男尊女卑的价值判断,社会性别规范强调性别差异而不是强调社会性别对立,社会性别实践是男女对生产活动和家庭生活有平等权力。因此,认为以"男尊女卑"概括嘉绒藏族社会性别观是不当的。  相似文献   

10.
在连续三年对箐口村哈尼族的"苦扎扎"(六月节)仪式的观察基础上,描述了该项仪式的基本内容及其变迁,认为"苦扎扎"仪式在表达祈福消灾意愿时,特别强调社区中个人的生活目的及生存意义必须与有意义的神圣秩序系统相联系.日常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尤其是妇女在现实社会活动中的角色变化,已在改变着仪式的某些内容和意义.文章认为,神圣与世俗及社会性别等方面的界限确定及变化都是制度文化建构的结果.制度文化在规约社会行为的同时也为人们在其间能动地进行创造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