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28年之前,国民政府在保定商界没有组织基础。北伐之后,国民政府为完成对保定商会、同业公会的组织、改组,当局充分借助于保定商会来施加影响,保定商会充分发挥了"上传下达"的作用;保定同业公会是保定商会的基层组织,两者密不可分;当局通过完善立法,给予保定商会、同业公会制度性空间,保证了其独立性、自主性的的空间。  相似文献   

2.
1937年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各地日伪政权在沦陷区均以沿用南京国民政府原有地方财税体系开征捐税获取财源。文章以未刊的山西忻县商会档案为主体资料,在对日伪政权下山西忻县印花税、营业税、房铺捐等工商税捐征收细微考察的基础上,探析了日伪政权、商会、商民在税征中的互动,意在展现日伪统治下基层社会的税收实况。  相似文献   

3.
莫子刚 《贵州社会科学》2008,218(2):120-125
抗战时期,出于贯彻政令、发动民众起来完成抗建使命等方面的考虑,国民政府进行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民众教育运动.贵州省国民政府在这方面的举措是颇能体现其实施过程和进行情况的.整个抗战期间,它依据国民党中央的旨意和贵州省情,采取了广设民众教育馆、普立民众学校、重用巡回施教车以及认真编选教材等政策措施来发展民众教育.这些政策措施是十分全面和周密的.尽管有立场出发点等方面的明显弊病和不足,但无疑对贵州民众及其社会发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1924-1927年广东教育的基本制度与史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征 《学术研究》2001,4(5):106-110
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以后,中国教育制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这种变化最早出现于1924年至1927年的广东.因此这个时期广东的学校教育很值得研究.本文论述这个阶段广东高等、中等和初等学校建设的状况,并对省、市、县和国民政府教育行政机构管理学校的制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自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商会简明章程》以后,商务总会及各商会在各省纷纷成立。其后北京政府及国民政府先后颁布商会法及工商同业公会法,以文本形式明确了商会和同业公会的权属。不同时期法规文本内容不同,体现了政府与商会、商会与同业公会组织关系的不同。  相似文献   

6.
对于大夏大学在全面抗战时期长达四年的向国民政府教育部请改国立风波,已有研究多侧重“部校之争”和“政学关系”。然而,大夏大学作为以教育学科见长的私立大学,国民政府教育部又在抗战时期极力加强对师范教育的控制,再加上大夏大学内迁办学的贵州省既无大学亦无师范学院,因此教育学科自然成为大夏大学和教育部在改国立博弈中的重要权衡。1938年,教育部在废除私立大学教育学科时唯独保留大夏大学教育学院,正是其已将大夏大学视为“预备国立大学”的体现。此后由于大夏大学改国立的一波三折,再加上大夏大学沪校有人投敌的“政治污点”,导致黔校教育学科最终成为大夏大学向政府“输诚”的牺牲品,并由此引发大夏大学黔沪两校之间的矛盾,成为大夏大学改国立最终失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邱少晖 《理论界》2010,(3):179-181
近代民族私立大学法律教育的发展历经曲折,从蓬勃发展到停滞不前,最终又有复苏之势,与近代的时势变迁有很大关联。作为近代私立法律教育的主要载体,民族私立大学积极投身于法律教育实践,在学校组织模式、加强师资力量、完善课程设置、促进学生就业等方面积累了很多有益经验,但也存在不少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8.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引起广大民众的强烈不满,各地学生纷纷到南京向国民政府请愿,并由对外抵抗的诉求延伸到开放民众运动等对内的诉求,由对内的诉求发展到将矛头明确指向政府。形式也由温和的请愿变为激烈的示威。国民政府最初采取的是外宽内紧,慰勉劝阻的对策,后随着学运的不断升级,而改为武力驱散。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基本上还是一种“有限强制”的政策。  相似文献   

9.
国民党在开展商民运动之初,确定了对商会予以改造,并最终以商民协会取代商会的方略,但在商民运动的实际运作过程中,却又实行了左右摇摆,或是不断变化,甚至是相互矛盾的商会政策。国民党中央希望对商会进行改造与利用,甚至试图以制订新商会法的方式,使商会获得合法存在的依据,避免商民协会与商会之间的矛盾冲突,但各级党部中的商民部却一直倾向于取消商会,由商民协会取而代之。因此,国民党中央与各级党部的商会政策也不完全一致,仍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商会与商会协会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私立高等教育自复苏以来已走过20年的发展历程,经历了规模大扩张和教育质量提高两个发展阶段,成为国家高等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私立高等教育发展的经验可以概括为依附于国立高等教育、竞争性的教育政策保障私立高等教育质量、大学入学制度保证生源质量、政府落实私立大学的法律地位以维护其合法权益以及学校发展理念明确等.鉴于此,我国民办高校应依靠制度建设保证教育质量,完善招生制度,建立公平的教育政策环境,明确办学理念.  相似文献   

11.
在拉丁美洲,私立研究中心引领了社会和政策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公立大学相比,它们发展得更成熟,成果更丰富,也更具影响力.巴西私立高等教育由不同文化背景的、具有历史沿袭的团体组织构成,毕达哥拉斯学院是其中新兴的第三种办学模式,堪比凤凰城;智利的高等教育日益向私有化发展,私立高等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主导,并利用有限的经费获得了较高的学术能力;墨西哥私立高等教育类型多样,低端或需求满足型学校数量众多;乌拉圭是拉美最后一个批准私立高校的国家,其私立高等教育发展较迟的原因在于天主教对社会的影响较小、公立教育的质量较高以及国家对私立高校的约束较强,但私立高等教育仍与公立高等教育在研究生教育领域展开了新的竞争.本刊已连续四期刊登菲利普·G.阿尔特巴赫《私立高等教育:全球革命》(2005年)一书的部分文章,这期刊登该书有关拉丁美洲私立高等教育的相关文章,以飨读者(标题系编者所加).  相似文献   

12.
在拉丁美洲,私立研究中心引领了社会和政策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公立大学相比,它们发展得更成熟,成果更丰富,也更具影响力.巴西私立高等教育由不同文化背景的、具有历史沿袭的团体组织构成,毕达哥拉斯学院是其中新兴的第三种办学模式,堪比凤凰城;智利的高等教育日益向私有化发展,私立高等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主导,并利用有限的经费获得了较高的学术能力;墨西哥私立高等教育类型多样,低端或需求满足型学校数量众多;乌拉圭是拉美最后一个批准私立高校的国家,其私立高等教育发展较迟的原因在于天主教对社会的影响较小、公立教育的质量较高以及国家对私立高校的约束较强,但私立高等教育仍与公立高等教育在研究生教育领域展开了新的竞争.本刊已连续四期刊登菲利普·G.阿尔特巴赫《私立高等教育:全球革命》(2005年)一书的部分文章,这期刊登该书有关拉丁美洲私立高等教育的相关文章,以飨读者(标题系编者所加).  相似文献   

13.
在拉丁美洲,私立研究中心引领了社会和政策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公立大学相比,它们发展得更成熟,成果更丰富,也更具影响力.巴西私立高等教育由不同文化背景的、具有历史沿袭的团体组织构成,毕达哥拉斯学院是其中新兴的第三种办学模式,堪比凤凰城;智利的高等教育日益向私有化发展,私立高等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主导,并利用有限的经费获得了较高的学术能力;墨西哥私立高等教育类型多样,低端或需求满足型学校数量众多;乌拉圭是拉美最后一个批准私立高校的国家,其私立高等教育发展较迟的原因在于天主教对社会的影响较小、公立教育的质量较高以及国家对私立高校的约束较强,但私立高等教育仍与公立高等教育在研究生教育领域展开了新的竞争.本刊已连续四期刊登菲利普·G.阿尔特巴赫《私立高等教育:全球革命》(2005年)一书的部分文章,这期刊登该书有关拉丁美洲私立高等教育的相关文章,以飨读者(标题系编者所加).  相似文献   

14.
从制度演进视角探讨私立教育的营利与非营利属性之区分阎凤桥在《教育与经济》2014年第5期撰文指出,教育一直具有公共事业的特性,它先后经历过以宗教慈善学校、世俗慈善学校、福利国家以公立学校为主导的教育系统,以及私立学校的兴起等不同发展阶段,形成了目前公立学校、私立非营利学校和营利性学校并存的格局。中国当今的民办教育从国家垄断公共事业的封闭格局中脱颖而出,在特定的社会和时代背景下,表现出趋利性特  相似文献   

15.
在拉丁美洲,私立研究中心引领了社会和政策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公立大学相比,它们发展得更成熟,成果更丰富,也更具影响力.巴西私立高等教育由不同文化背景的、具有历史沿袭的团体组织构成,毕达哥拉斯学院是其中新兴的第三种办学模式,堪比凤凰城;智利的高等教育日益向私有化发展,私立高等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主导,并利用有限的经费获得了较高的学术能力;墨西哥私立高等教育类型多样,低端或需求满足型学校数量众多;乌拉圭是拉美最后一个批准私立高校的国家,其私立高等教育发展较迟的原因在于天主教对社会的影响较小、公立教育的质量较高以及国家对私立高校的约束较强,但私立高等教育仍与公立高等教育在研究生教育领域展开了新的竞争.本刊已连续四期刊登菲利普·G.阿尔特巴赫《私立高等教育:全球革命》(2005年)一书的部分文章,这期刊登该书有关拉丁美洲私立高等教育的相关文章,以飨读者(标题系编者所加).  相似文献   

16.
在拉丁美洲,私立研究中心引领了社会和政策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公立大学相比,它们发展得更成熟,成果更丰富,也更具影响力.巴西私立高等教育由不同文化背景的、具有历史沿袭的团体组织构成,毕达哥拉斯学院是其中新兴的第三种办学模式,堪比凤凰城;智利的高等教育日益向私有化发展,私立高等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主导,并利用有限的经费获得了较高的学术能力;墨西哥私立高等教育类型多样,低端或需求满足型学校数量众多;乌拉圭是拉美最后一个批准私立高校的国家,其私立高等教育发展较迟的原因在于天主教对社会的影响较小、公立教育的质量较高以及国家对私立高校的约束较强,但私立高等教育仍与公立高等教育在研究生教育领域展开了新的竞争.本刊已连续四期刊登菲利普·G.阿尔特巴赫《私立高等教育:全球革命》(2005年)一书的部分文章,这期刊登该书有关拉丁美洲私立高等教育的相关文章,以飨读者(标题系编者所加).  相似文献   

17.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迫于战争压力采取了一系列的“转移”政策,包括工业、人口、教育及其他各种社会要素的内迁,形成了一个现代化导向的西进运动,对西部不发达地区的社会发展起了极大的整合与促进作用。同时也对整个中国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格局作了相对调整。内迁运动尽管带有被动和暂时的特点,却在某种意义上造成了历史的进步。  相似文献   

18.
日本私立高等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国私立高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为满足不断扩大的教育需求,采取借贷扩张等发展方式,在财务安全方面埋下了重重危机。在私立高校、教职员组合和部分议员等的强烈要求下,1970年起日本政府将私立高校经常费补助纳入国家财政预算,并赋予其法律保障。文章以私立高校经常费补助为研究对象,通过考察四所私立大学在教育研究等方面对政府资助的回应,分析政府资助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9.
政府资助私立教育浅议宗树兴政府对私立教育的扶持,包括招生就业制度、教师待遇、学校管理权限、用地政策、财政资助、学历承认等等。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对私立学校的财政资助。对私立学校的财政资助不仅能促进私立学校的发展,而且还能起到对私立学校的引导、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李玉敏  栾雪飞 《兰州学刊》2010,(9):191-194,215
民国时期,国民政府积极推动开展乡村合作社运动。基于对民众能力不足的认定以及不触动土地所有权这一前提基础的设定,国民政府制定出诸多以强化政府作用为核心的扶助性政策,自上而下加强对乡村合作社运动的推进,其实质是力图在政府主导下将西方的合作经济制度移植到民国乡村社会。但在实践中,此种强制性的制度变迁绩效明显不足,国民政府预设之通过开展合作复兴乡村及整合乡村社会的目标均未能达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