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2.
网络社会具有一些明显不同于现实社会的特征,如虚拟性、结构扁平性、互为主体性、管理自治性等。网络社会在给生活带来许多方便的同时,也给社会管理带来了诸多新问题和挑战,例如网络犯罪、信息知识产权未被充兮保护、主流意识形态被消解、道德失范、网络群体性事件滋生等等。引进网络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将成为虚拟社会管理的最为积极、有效、建设性的直对。具体而言,应建立育关网络社会管理的专业职能部门,尊重网络民意,加强网络法制建设,加强行业自律和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引导网络舆论的能力,推动中国特色网络文化繁荣发展,积极开畏网络社会工怍。  相似文献   

3.
人的活力之科学探索与哲学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活力在当代和谐社会建构中日益突显出其重要意义.从发生学视角考察,活力的多样化、丰富化与复杂化首先是源于个体活力心理学发生的复杂性特征,因此对个体活力生成机制的探索对于社会活力系统的研究起着导向与奠基作用.本文试图立足于认知心理学、神经生物学、社会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对个体活力生成机制作分析与说明.并且在此基础之上,对个体活力的生成进行哲学转化与提升,抽绎出对活力理论研究发展有意义的思想,进而探求到人的活力的内在本质.  相似文献   

4.
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社会活力缺失主要表现为供给主体、供给资金、运行机制等方面,从缺少竞争机制、民间资本活力缺失、缺少组织化载体等方面分析了其社会活力缺失的主要原因。若想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就需要通过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培育社会组织发展、激活民间资本活力与构建社会组织有效参与的运行机制等路径来创新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实现政府与基层社会力量互联、互补、互动,形成整个社会合力攻坚、齐心并进的良好态势。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对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作出了新判断。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判断,是既有活力又有定力的科学论断。其理论活力体现为:它是对新时代现状的正确反映,也是对新时代呼声的积极回应。其理论定力体现为:它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继续高扬,也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再次确认;它是对原有判断内容的合理继承,也是对主要矛盾实质的必要坚持。  相似文献   

6.
在马克思主义以实践为核心的哲学体系中,主体性理论占有重要地位。主体性理论的实践运用就是确立人民群众的自主权,激发社会活力和创造力。以扩大自主权为起点和基本内容的改革历史本质上就是通过体制的改革确立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释放主体性的历史。改革已进入攻坚期,简政放权、释放社会创造力再次成为新一届政府的着力点。自觉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主体性理论为指导,总结改革的历史经验,必将对新时期我国社会治理的路径探索和创新有着重大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的治国方略和治国目标。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也是矛盾凸显期,社会出现了某些失序与失控,因此,我们当前的目标应是建设活力社会。加强社会控制是活力社会的内在要求,加强社会整合是活力社会秩序重建的逻辑必然。只有注重社会整合和适度控制,才能保持社会活力,进而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8.
社会活力实践生成的伦理学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活力作为社会演进的动力机制和社会创造性发展的条件,是所有民族和国家关心与追求的重大主题.对这一生成与过程的现实根基进行伦理学反思与追问,可以发现社会活力是在感性活动、利益协调、社会控制、知识实践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共同作用下得以生成.对社会活力实践生成哲理的前提性反思与追问能够为我们揭示社会活力的本质,进而实践社会活力,提升社会活力,为真正解决中国社会"一放就乱、一抓就死"的现实境遇奠定坚实的理论根基.  相似文献   

9.
社会工作具有贴近基层,深入边缘人群的特点,它运用柔性化管理、人性化服务、社会化运作的方式将政府的刚性政策转化为温和的社会管理服务,是创新社会管理的前沿力量。分析了当前社会工作参与社会管理中的问题,认为通过建立新型的社会工作机制,发挥其在社会管理中的优势,可以更好地处理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化解矛盾冲突,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增进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湖北省社会组织活力不足的主要表现和影响社会组织活力的相关因素加以了分析。本文认为,公共政策扶持乏力、职业化培训体系缺少、组织治理文化缺乏、政府重管理轻服务、法律法规供给不足等因素是造成湖北省社会组织活力不足的主要原因,要提高社会组织活力,应该从培育扶持、政府分权、法律保障等关键因素入手。  相似文献   

11.
最近.党中央在省部级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创新专题研讨班上提出要“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学习型社会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当前我国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现状也充分说明。激发社会活力是我国推进学净型社会深大发展的关键所在和当务之急。本文仅就激发社会活力的思想基础。基本途径作简要的探讨。确立社会成员主体性理念这是激发社会活力的思想基础社会由人及其组织构成.激发社会活力即激发社会成员及其组织的主体能动性。“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根本。  相似文献   

12.
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国家有秩序和社会有活力两大治理目标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对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至关重要。基于“秩序-活力”的分析框架,对国家与社会关系进行类型学划分,提出数字时代的社会治理应遵循“有为政府-活力社会”的基本框架,推动形成国家高秩序和社会高活力的治理新格局。研究认为:国家有秩序意味着保持社会稳定、法治环境良好、公民权利得到保障,数字时代的社会治理应借助数字技术打造信息共享秩序、构建跨域合作秩序、形成协作共治秩序来赋予国家治理新秩序,从而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奠定坚实基础;社会有活力则表现为社会创新能力、公民参与度和社会凝聚力的增强,数字时代的社会治理应通过数字赋能促进不在场行动的再嵌入、高流动社会的再整合和多治理主体间的再连结来激发社会治理新活力,从而确保社会整体更具活力和韧性。实现国家有秩序和社会有活力是衡量治理有效的两个关键维度,在“有为政府-活力社会”的基本框架下,构建数字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关键是通过数字赋能促进秩序与活力相融,在顶层设计层面创新数字治理体制,在中层应用层面构建多元化数字场景,在底层框架层面加快建设数字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13.
最近.党和国家提出要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作为创新社会管理的三大总要求之一。这对学习型社会建设也不例外,激发活力,是我国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深入发展的关键所在和当务之急,其中,社会志愿者,是公民自主性人格的体现.是社会成员主体性的反映.是学习型社会建设最具生气的活力象征。  相似文献   

14.
在欧美国家社会工作在社会管理方面担任着重要的角色。当前中国社会转型时期是把社会工作引入到社会管理创新的极好契机。应当通过传播社会工作理念、建设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培育民间社工组织机构、推行政府购买服务等途径推动社会工作发展,充分发挥社会工作具有亲和力和实效性、整合社会资源、调整社会心理和社会关系、推动党的群众工作变革等方面的优势和作用,为社会群体与居民提供专业化、个体化的优质社会服务,从而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15.
社会治理理论创新是我国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是创造良好社会环境的必然前提,是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起步。党的十八大以来,综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分析各种矛盾的根源,处理好国家、社会、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需要从理论上下功夫,而我国的社会治理创新是主体更加广泛、客体更加充盈、目的突显协调的治理理论,为实现从“管理”到“治理”的过渡,形成普遍接受的治理理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形成是一个批判与建构相统一的过程,这种批判与构建既有哲学批判与建构,又有政治经济学批判与建构。通过对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哲学批判和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确立了自己的"市民社会决定国家和法"的哲学原则,并在此基础上经过进一步深入研究,揭示了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相分离的实质以及克服该分离的途径,实现了对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扬弃。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对于我国转型期的社会治理创新具有重要方法论意义。政府应大胆放权于社会组织,帮其提高治理社会事务的能力,激发其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从而形成社会组织与政府治理良性互动的共治机制。  相似文献   

17.
社会活力是建构和谐社会的动力因素,也是人类社会保持更新进取的原动力。代表着一种能量的释放,社会活力孕育于“动”之中,动是活力的具体表现形式,动则必有活力,有活力则必动。作为唯物史观的重要范畴,社会活力应是建构和谐社会的动力因素,也应是社会发展与进步以及个人全面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蕴涵着丰富的社会活力的思想。《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有着对异化与社会活力关系的详尽论述。在那里,马克思从人性、环境、道德及情感四个方面仔细分析了社会活力问题。  相似文献   

18.
《南都学坛》2017,(6):106-111
全域旅游是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的区域旅游发展理念和模式。其社会价值主要表现在社会经济、社会文化、社会政治和社会生态等四个方面。全域旅游思想的形成,是完全建立在劳动地域分工理论、旅游系统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旅游管治理论、价值工程和价值链理论等基础之上的。全域旅游思想对我国旅游经济发展的指导作用非同凡响,具有里程碑意义。在我国凡是具有全域旅游发展条件的地区,可以不容置疑地大力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目前,在各种层次有关社会管理的讨论中,大家最为担心的无外乎当强调社会管理的时候,容易把社会管死,使我国社会管理又陷入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历史怪圈。这就提出了如何使我们的社会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的要求,为社会工作指明了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的情况下,社会工作硕士研究生需要从四个方面提升服务能力以迎接社会治理变化带来的新挑战,即保持与国家政策需求的匹配性、深度融入社工服务机构、全面掌握专业工作方法、具备帮助服务对象的同理心等。对此,高校需要围绕着扎根城乡社区的基层服务能力、应对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的应急服务能力和适应不同群体的个性化服务能力等三个方向着力,使社会工作硕士研究生担负起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责任。同时,高校应当在推进专业教师与社会工作的深度结合,完善社会治理课程建设、提高实践教学力度等途径方面切实提升社会工作研究生的社会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