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民教育在当今已成为事关国家建设发展的重要课题。充分认识大学生公民教育的价值,确立大学生公民教育目标定位、主要内容,遵循大学生公民教育原则,对于有效地推进大学生公民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社会,大学生应具备的公民品质包括"讲德性"、"守规则"、"有理性"以及"重参与"等四个方面的内容。目前,由于我国公民教育起步较晚,大学校园缺乏公民教育的文化氛围,大学生的公民品质还有待于进一步塑造和培养。利用公民教育塑造大学生的公民品质,需要引导大学生追求优良的公民品质;需要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重要载体,加强大学生公民教育;需要在校园生活中开发利用更多的公民教育资源;需要进一步规范和丰富大学生公民教育内容,有效开展公民教育。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公民教育实施途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公民及公民教育概念内涵的分析,结合我国大学生公民教育的现状,提出要加强大学生公民教育,培养知行合一的现代公民。在开展大学生公民教育的过程中,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校园文化建设和学校日常管理、学术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学生社团活动等多种途径,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和公民技能,增强大学生公民教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大学生公民身份意识、国家民族意识、政治参与意识、权利意识、法律意识、道德和社会公德意识六项内容,发现目前大学生公民意识较为薄弱.学界应进一步加强公民意识理论研究,同时我们应从教育、文化舆论建设和增进大学生政治民主参与度等方面着手,强化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5.
论大学生公民素质的现状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大学生公民素质教育的实施散见于思想政治教育中,需要总结分析。,笔者以湛江师范学院为例,对大学生公民的道德素质、法制素质、参与素质等三个方面的一般状况进行调查。指出了影响大学生公民素质提高的因素有学校公民教育的缺位、社会环境的影响、参与公民生活的机会不足等,并提出了以课程教育、校园环境和社会实践作为提高大学生公民素质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公民教育契合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趋向,是大学生社会化成长的重要环节,也符合转型期社会对人的现代性的期待.整合高校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构建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引导的公民教育的内容体系并使之课程化是当务之急.公民意识可整合为对应人与世界 、国家 、社会三个维度的主体性意识 、国民意识和公共理性.现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可有针对性地开展这三个领域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美国大学生公民教育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的公民教育比较成熟,具有合理规范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独特,能有效实施服务学习等特点。借鉴美国公民教育的经验,可以从以下方面提高我国当代大学生公民教育的有效性:通过传授公民知识、训练公民技能和培育公民意识来丰富公民教育的内容;从培养公民的主体性、政治参与性和道德性三个方面明确大学生公民教育目标;合理设置大学生公民教育的课程,加强社会实践环节。  相似文献   

8.
公民人格是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人格形态。主体性与主体间性的统一、多元范式与一元价值的统一、契约精神与德性精神的统一、功利取向与真善美追求的统一,构成了公民人格的四维内涵。大学生公民人格的塑造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引,选择自主、崇尚依互和限制功利相统一,坚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和纠正错误相统一的原则。在课堂教学中灌输核心价值体系,将公民人格的教育融入教学过程,并借助新媒体等传播平台,坚持实践向度,促进大学生的公民人格的形成与完善。  相似文献   

9.
对大学生进行公民教育,是适应社会发展和大学生成长特点的需要.为此,高校要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大学生公民教育,提高公民教育的科学性;要以人为本,突出公民教育的主体性和针对性;要搭建丰富多彩的公民教育载体,力求公民教育形式的多样性;要打造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提高公民教育的实效性,把我国大学生培养成符合国家需要和社会发展的好公民.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培育合格的公民,是一个社会走向民主与文明的必经之途,也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文章以此为切入点,从公民意识及其内涵人手,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的现状,并探讨了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加强大学生公民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民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国家、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本文论述了加强大学生公民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针对现实状况,本文提出了对大学生进行公民教育的主要内容以及进行公民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公民教育关系到学生自身的成长与发展、民族团结稳定以及边疆治理的长期成效.缺乏系统性、践行力度不大、教育内容抽象化、师资力量缺乏等是当前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学生公民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教育主管部门需制定大学生公民教育规划,高校应建立健全学生公民教育机制、加强学生公民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并塑造公民教育校园文化氛围,同时还必须尊重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传统和宗教信仰,以切实提升公民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公民精神涵涉国家层面的责任担当精神、社会层面的诚信与体让精神以及个人层面的自治精神。当前的国家政治体制改革契机、大学生活的适宜土壤和大学生进入社会前的精神准备,都为大学生公民精神建构提供了便利条件。高等院校应努力构筑教育合力,加强对教师及管理者的公民精神教育及榜样示范要求,给予大学生各种实践机会,以锤炼大学生的公民精神。  相似文献   

14.
高校突发事件的发生有多方面的原因,而作为当事人之一的大学生在突发事件中的行为特征与倾向,成为突发事件发展和解决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某高校"路由器突发事件"的典型个案研究,可以看出大学生存在公民身份意识淡薄、公民资格教育欠缺等问题。因此,必须在大学加强公民教育,在公民教育的视野下,整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共同体意识和公民技能,增强大学生理性行使权利的能力,提高大学生网络素养和有效表达水平,从而有效降低高校突发事件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受内外部诸多变量的影响,美国公民教育发展的内在逻辑被隐藏在纷繁复杂的历史表象中.它与公民资格一直保持协同演进的联系.公民资格的历史发展要求公民教育进行持续的变革.公民教育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一代代美国人的价值判断与政治情感.其丰富的经验、明确的教育理念、完善的内容体系和实效性的教学方式,构成了我国公民教育实践可资借鉴的域外资源.  相似文献   

16.
公民意识是现代化国家国民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我国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就应该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是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它为我国尚未成熟的公民意识教育提供试点,另一方面它对于大学生个人、教育体制以及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都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与价值。  相似文献   

17.
北京民国政府时期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主要体现在教育宗旨、大学专业设置以及课程开设的现代化方面。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在前期党化意识比较浓厚,在抗战期间的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主要体现在:让高等教育为抗战服务;在教材方面作了较大调整:直接授予大学毕业生军衔等。由于当时中国缺乏公民文化的土壤,而无论北京民国政府还是南京国民政府,都不是一个民主政权,这就决定了民国时期的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是一种无根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公民是民主国家中拥有公民身份的人。公民意识是公民自身对其公民身份的理性认识与价值认同。社会主义公民意识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公民意识的教育活动,以使公民获得对社会主义公民身份的理性认识与价值认同。公民意识教育具有意识形态性,社会主义公民意识教育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现阶段社会主义公民意识教育的重点内容是树立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正理念,中心任务是培养公共理性,宏观目标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9.
美国是现代公民教育思想与实践的策源地,其公民教育的核心教育理念是:尊重公民个人的价值与追求,一切从“你”——一个具体的人开始。注重培养公民的“自律”和“规则”意识;引导公民正确处理个人与国家、政府的关系;致力于培养公民“清醒的思考能力”;重视隐性课程与仪式教育对公民的影响。美国公民教育的成功,极大地加快了其国家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作为公民社会与公民伦理所蕴涵和期待的现代性精神气质的具体承载,公民意识的形成不仅直接关涉公民社会精神气质能否真正获得社会主体内在的人格支持而具有价值依托,而且直接影响社会现代化过程的精神动力与发展路向。当代高职女大学生所面临的中国现代化进程现实境遇与中国传统伦理及其人格范型的双重制约,决定了现代公民意识培育的必要性和关键性。高职女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育,需要以主体意识、权责意识、民主法治意识和社会公德意识为着力点,通过富有现代性特征的公民教育来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