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古典文论之所以具备相对于数字化语境的价值,是由于它所包含的某些理念接触到艺术活动的一般规律,有可能比较直接地用来分析新对象;某些观点虽然系就具体历史条件下特定现象而言的,但对当代文论可能有引申意义;某些命题本来就是比喻,完全可以相对自由地派生、衍化.将我国古典文论应用于数字化语境时,必须注意到这种语境自身的特点,防止生搬硬套或食古不化.我国古典文论是由范畴、命题、方法与精神等要素构成的体系.因此,对于上述应用,可以从不同层面加以说明.为了充分发挥我国古典文论在数码时代的作用,必须正确处理它与当代数码科技、数码艺术、数码文论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由于受到“天人合一”这一传统哲学的影响,中国古代文论蕴藏着难解难分的生态情结,其核心是注重人与自然、人与物、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存,而这也正是当今生态危机重压下全球性的诉求。  相似文献   

3.
劳伦斯常常被归类为现代主义作家,然而他的文艺理论又透露出大量传统渊源。他强调文学的道德功用以及文学家至高无上的地位,这一点与古典大师一脉相承,然而在道德概念、达到道德教化效果的手段等方面劳伦斯又有所拓展。总之,正像艾略特所说的那样,劳伦斯独特的文艺理论是将传统和时代思潮结合起来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5.
"诚"是中国古代一个重要的伦理、哲学和审美范畴,它是天道与人道沟通的纽带,是天人合一的本然状态和心灵交融的最高境界。中国古典美学以诚为美的实质就是以至诚为美,就是追求自由之源、自然之真、本然之善和中和之美。揭橥至诚的审美理路,厘清其文论流变规律,研究至诚之美的丰富文化内涵,不失为当下文论建设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6.
蚕桑业作为我国古代一种重要的生产、生活方式,千百年来对我国的文学产生了深刻而多样的影响。古典诗歌中的蚕桑意象寄寓了人类关于美德、情爱、生命、故园等种种美好情感。从生态美学的视角对古典诗歌中的蚕桑意象进行解读,借此观照其"自然"存在的生命哲学和人格魅力,以期为深处生态危机和生存困境中的现代人提供一种理想的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古人们一直重视和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古代即拥有今日之所谓生态美学研究的丰富资源,特别是以中国古代山水诗为代表的文学作品呈现出的自然观及生态伦理意识,对于古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维持自然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启发今天的人们从生态审美的新角度,对人与自然的相处、人类的生存环境等问题进行哲学美学思考,从而重新发现和审视大自然的美,亲近大自然。  相似文献   

8.
上世纪70年代以来,浦安迪等一批西方汉学家,打破了此前数十年中外学者共同的“以西律中”思维模式和“中国长篇小说缺乏结构”的“定论”,从中国的《易》学文化、古文章法、小说评点等古典文论中汲取理论资源,揭示中国小说“结构”的独特方式及其文化意蕴,为中国长篇小说的“结构”正名.这一学术“新潮”证明了中国文论家探讨多年的命题:“古代文论的当代价值”;也启示我们,重建中国文论话语系统,不能限于从理论到理论、用现代话语阐释古代文论的转换方式,更需要发现中国古代文论独特的文化蕴涵、共通的“文心”,并与文学史和文学批评更紧密地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东方和西方古典文论中的美学理论,在世界美学思想史上竞放异彩,各有千秋。而两者在反映事物的方式、理论形态和审美价值等方面又各具其特征,这为人们互相学习和借鉴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0.
审美暗示是中国古代文论一个重要的命题,从远古时代起,中国思想家就已经开始着手探讨审美暗示与文艺创作的关系,并留下了许多时至今日仍然广为传诵的艺术思想,如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象外之象、味外之旨和不尽之意等。在后现代理论的语境下,中国传统的审美暗示关心的其实是一种开放式创作,虽然其在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深深烙下了中国美学思想直观和印象式的鲜明特征,但与后结构主义的文学开放理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本文并不企图系统研究中国传统的审美暗示在古代文艺领域的表现,而是要在后现代开放性理论的框架下探讨审美暗示的一些重要观点及其现代意义,并对中国古典文论中的一些核心观念进行现代转化,为建立中国的开放文论做一次尝试。  相似文献   

11.
论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典园林以山水为主,将建筑、山、水和花木高度融合,把自然与人统一起来,借助诗文绘画进行审美点化,创设出一个“天人合一”的境界,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本文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六个方面的特征进行了简要的概括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古典道家有中国古代最深刻的哲学思想,其中包含宝贵的生态文化思想,如生态哲学、生态伦理、自然价值、生态社会、生态消费、生态人生、生态美学等思想。这是我国重要的思想资源。一方面,这种思想的发掘和研究很不够;另一方面,其中许多思想长期以来又被误解了。因而对它的发掘、分析和研究,正确地理解它的真正含义,对于今天生态文化建设是有重大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典传记,不只是人物生平事迹的简单展示,不只是人的生命的一种本能反映,它还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价值观念的体现。就天人关系而言,古典传记中体现了天人合一思想,体现了对社会发展的认识,体现了人物命运的变化,体现了对天道的怀疑以及替天行道、顺应天命等思想;就人生观念来说,主要体现在入世观、生死观、价值观、道德观等方面;另外古典传记还通过传主表现了人性的善与恶、真与伪等内在的本质。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儒、道"天人合一"观在生态伦理问题上态度之异同:基于天地生人、万物一体这一共同的根本观念,在人合自然的实践路径上,道家以自然为基点,讲求遵道而行、顺应自然;儒家则主张发挥人的作用力改造自然、人化自然。儒、道还从伦理规范层面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道德要求,为当代社会解决生态危机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园林诗与古典园林相伴相随了二千多年,二者在"情景交融"中相汇,在相互观照中不断发展.园因诗盛,园因诗传,中国古典园林的辉煌成就离不开园林诗的审美观照.中国古代园林诗对古典园林的审美观照主要表现在向园林注入意境之关、章法结构之关、虚拟景物特性之美.融汇时代精神,将这些美的因素注入园林的设计、建造当中,是当代中国园林建设保持民族特色的重要途径,也是园林工作者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园林文化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典和谐论美学的生态智慧及现实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和谐是中国古典美学的基调。中国古典美学中的生命意识、人本意识、宇宙意识、超越意识包含丰富的生态智慧,能为现代生态伦理精神的形成、生态化的美学思想平台的建构以及马克思主义生态美学的建构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自然原生的茶以其平凡却不失高雅的方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和社会各个阶层中,由最初的解渴药用功能发展为能从中得到启发、感悟并萌生出精神内涵的独具审美意味的饮品,逐渐成为古代文人们关注的对象。饮茶成为他们感受生命愉悦的一种方式,他们以茶为媒,激发诗兴,享受闲适的生活乐趣,抒写自己的生命情感,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从生态美学的视角对古典诗歌中的茶意象进行解读,借此观照其"自然"存在的生命哲学和人格魅力,以期为深处生态危机和生存困境中的现代人提供一种理想的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18.
《南都学坛》2013,(5):44-47
西方文论是建构中国当代文论的主要障碍,这种障碍表现在:西方文论预设了中国文论的思维方式,西方文论置换了中国文论的概念范畴,西方文论限制了中国文论的表达方式。在文论领域西强我弱的背景下,要建构中国当代文论,必须破除西方文论的障碍,摆脱西方文论在思维方式、概念范畴和表达方式上的制约与钳制,必须看到中西方文论的异质性,坚持中国固有的文化规则,在与西方文论的交流对话中,以我为主地实现西方文论中国化。  相似文献   

19.
国传统文论的诗性言说,可以归纳为“以诗言诗”——以诗的语言、诗的思维、诗的情感来讨论文学对象。在具体的文论话语中,则主要体现为文论范畴的经验性,以及言说话语的文学性。  相似文献   

20.
探讨了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与风水理论的渊源、中国古典园林审美意识与风水理论的关系以及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风水观念的体现,研究了风水理论在中国古典园林的相地选址与布局、各种造园要素、园林组景手法等方面的体现,指出了风水理论与中国古典园林的形式布局密切结合,并对中国园林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风水理论中天人合一的生态思想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