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垃圾渗滤液中含有多种对环境有害的污染物质,且渗滤液污染物浓度高、水质水量变化大,是国内外污水处理的难题。垃圾渗滤液的性质与垃圾成份、垃圾含水率、降水量和填埋时间等因素有关,其浓度和性质随时间呈高度的动态变化关系。应根据其特点,选择合适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针对垃圾渗滤液的氨氮、COD、难降解物质浓度高等特点,开发了磷酸铵镁沉淀法(MAP)脱氮-厌氧/好氧生物处理-混凝组合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新技术,研究了不同单元的作用及影响处理效果的因素。实验结果表明:高浓度垃圾渗滤液经组合工艺处理后,其COD、BOD5、NH3-N、E 260(紫外260 nm处吸光度,代表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率分别为97.5%、99.2%、87.2%、75.3%。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一个城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污染物浓度的时间变异以及渗滤液未作任何处理的情况下对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场渗滤液中污染物的浓度大多随填埋时间增加而升高,或在3年左右达相对稳定状态后作小幅度波动;渗滤液污染导致水环境中大肠菌群增加-2个数量级,化学耗氧量、硝酸盐氮、氨氳等也呈明显增加趋势.提出以覆土植树法与渗滤液回喷法相结合防治谈场渗滤液污染.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生活污水进行MBR(膜生物反应器)工艺处理的研究,证明该工艺处理生活污水可得到直接回用的优良水质.MBR工艺对有机物和NH4^ -N的去除是微生物和膜分离的共同结果,在较低的进水COD条件下,MBR工艺的污泥排放量趋于零.同时,化学清洗是解决膜污染的较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使用填埋法处理农村垃圾导致了一系列问题,其解决的最根本办法就是垃圾从源头分类。垃圾分类在农村切实可行,最主要因素是责任主体明确:垃圾产生者、垃圾收集者、分类监督者的责任都明确。把农村垃圾分为可堆肥垃圾、不可堆肥垃圾和有毒有害垃圾,是适合农村的垃圾分类方法,这使得垃圾分类在农村简便易行。政府及时跟上"垃圾分类后续处理工程"的建设,才能确保农村垃圾分类真正推行。农村垃圾分类  相似文献   

6.
崔鹏 《社区》2008,(23):50-50
上世纪70年代,韩国的经济发展起来了,但垃圾处理问题也日益严重,位于首尔市区内又相对封闭的兰芝岛成为垃圾堆放的首选,岛上相继建了两个垃圾填埋场。兰芝岛一度成了垃圾堆的代名词。自1978年到1993年的15年间,这里填埋了92亿立方米未经处理的垃圾,形成了两座高达98米、总长近两公里的垃圾山。  相似文献   

7.
易明 《北京纪事》2010,(1):14-15
生活垃圾无法处理的诸多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人类,特别是当今中国。在过去贫困的年代,每家每户除了炉渣煤灰以外,每天要处理的垃圾少得可怜。那时候吃的用的不像现在这样过度包装,也没有那么多的瓶瓶罐罐。据媒体报道,在上个世纪50年代,北京每年产生的生活垃圾有200多万吨,而现在日产垃圾1.84万吨,更为头痛的是不可持续的处理方式。从过去的露天堆放,到后来的填埋、焚烧,都无法解决我们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8.
渗滤液的特点是污染物浓度高、持续时间长、流量不均匀、水质变化大。对渗滤液的处理方法主要有预处理、生物处理及物理化学处理等方法。综述了几种方法的类型、工艺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城市的生活垃圾总量呈逐年增长的态势,而目前城市垃圾处理采用的主要方式仍是露天堆放和卫生填埋,这必然要带来垃圾污染、资源浪费和垃圾处理场地紧张等问题.垃圾分类回收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最好出路.中国的垃圾分类回收难以实施的症结主要表现在观念滞后、理论研究缺乏和政府的工作力度不够.日本具有很好的城市垃圾分类回收的经验,即国家政府重视、地方政府统计数据完备、有切实可行的削减目标以及对居民进行系统而细致的教育等,很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畜禽垃圾在螺旋挤压脱水过程中压力与液相体积分数的变化情况,根据畜禽垃圾的处理需求,课题组设计了连续螺旋和间断螺旋2种结构的挤压螺杆。通过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对不同工况下的畜禽垃圾的挤压过程进行数值计算,研究了影响挤压脱水效果的主要因素;并通过试验验证了数值计算的可靠性。结果表明:间断螺旋对挤压过程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畜禽垃圾螺旋挤压脱水主要影响因素影响程度由大到小次序为螺杆转速、入料液相体积分数和入料粒径。该研究可为后续螺旋挤压机挤压螺杆的结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在陶瓷管载体内壁制成高岭土动态膜及动态膜对城市二级出水的过滤性能、动态膜的清洗和再生方法。实验中采用错流操作方式处理二级出水,结果表明,涂膜液中高岭土质量浓度在0.3~0.7g/L、涂制时间在10~37min时,成膜的水处理性能差别不大;跨膜压差对过滤有一定影响,当0.1~0.3MPa时,滤出液通量基本相同,但明显低于0.4MPa时滤出液通量;错流速度对过滤影响显著,速度愈大则滤出液通量愈大,错流速度在1~2m/s时出水通量比较稳定,动态膜对浊度的去除率基本上为100%,对COD(化学需氧量)去除率约为40%。  相似文献   

12.
试验研究了兼氧/好氧膜生物反应器工艺对食品废水的处理效果,通过投加粉末活性炭以考察其对整个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加粉末活性炭的兼氧/好氧与膜生物反应器组合(A/O MBR)对食品废水表现出良好的净化效果,化学需氧量(COD)的平均去除率为96%,NH3-N的平均去除率为91%,对浊度的去除率基本达到100%.试验证明,投加粉末活性炭的A/O MBR,在去除NH3-N和COD方面均优于没有投加粉末活性炭的情况,且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膜污染.  相似文献   

13.
低压纳滤膜法回用乳制品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废水回用为目的,研究了低压纳滤膜法处理乳制品废水的工艺,系统地讨论了操作压力、进料流量、pH值、料液浓度、运行时间、浓缩比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并考查了纳滤膜对废水的COD、浊度和SS的去除效果.在本实验条件下,纳滤膜法处理乳制品废水的最佳操作压力1.3 M Pa,进料流量28 L/m in,pH值为7.经纳滤膜处理后出水的COD为12.17 m g/L,浊度和SS均检测不到.因此,该出水可在乳制品生产过程中回用.  相似文献   

14.
以自制的复合氧化物Fe2O3-NiO-CeO2/γ-Al2O3为催化剂氧化降解酸性红B染料废水,考察了进水pH值、反应温度、氧化剂及催化剂用量对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90℃,进水pH为7,催化剂投入量2g(300mL废水),双氧水用量18mL时,酸性红B的COD去除率可达到87.6%。  相似文献   

15.
分别从印染厂、酒厂、菜场及学校鱼塘几个不同样地分离到22株光合细菌,其中六株经鉴定分别属于沼泽红假单胞菌、球形红假单胞菌、嗜酸红假单胞菌、荚膜红假单胞菌、桃红荚硫菌.利用其中一株具生长优势的球形红假单胞菌Y2处理印染污水,8天后COD、总氮、总磷去除率分别达到62.10%、61.52%和83.02%.  相似文献   

16.
在二维凝胶体系中加入生物分子及络合剂诱导草酸钙晶体生长,采用XRD、FTIR拍摄晶体形貌,并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分别加入植酸、尿酸、天冬氨酸的体系中都出现了COM、COT和COD的晶型晶体,对比没有加入这些生物分子的体系,COM的量明显降低,COD的量显著增加,且COD主要沿着(222)面生长。而在分别加入柠檬酸钠、乙二胺四乙酸钠和葡萄糖的体系中只存在COT和COD晶型晶体,说明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抑制尿结石主要成分COM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借鉴“绿色悖论”理论,利用中国2003—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了空间面板杜宾模型来检验我国区域环境规制是否存在碳排放“绿色悖论”效应。结果表明:我国省区碳排放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且呈现加强的趋势,60%左右的省区体现为高高聚集和低低聚集的碳排放特征;以工业污染治理完成投资额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工业SO2去除率、污染排放综合指数的逆指数为代表的三个环境规制变量均表现出明显的“绿色悖论”效应;值得注意的是,三个环境规制变量的“绿色悖论”效应存在空间溢出;人口规模和人均GDP 对碳排放起推动作用且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技术进步具有较好的碳减排效应且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硫酸铝—聚丙烯酰胺法处理洗毛废水。经该法处理的洗毛废水外观清晰、透明,BOD、COD 值均降低80%,悬浮物去除率达95%,透明度增加了56倍。凝聚在絮团中的羊毛脂可提取,静置后的水可作回用,既解决了沉渣的二次污染问题,又可节约大量的水资源。且设备简单、费用低廉。  相似文献   

19.
全国各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蓬勃开展,新农村建设中生活污水处理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着运行成本较高、管理维护复杂等问题。本文结合太湖流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践经验,通过对污水处理技术的科学分析,列举多种适合太湖流域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式与分散式处理的技术方法,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生活污水处理提出了强化农民意识、加强技术指导、合理分配资金等切实有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环境政策与企业生产技术效率——以造纸企业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解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制定切实可行的环境政策的基础。在微观层面,环境政策的实施会影响污染企业的技术选择和生产效率,从而影响企业的经济绩效。这种影响制约着企业,甚至地方政府在污染控制方面的力度。该文采用造纸企业的调查数据,利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方法,分析了造纸企业的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同时在影响因素中引入COD收费率指标分析环境政策对企业效率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我国造纸行业在1999—2003年,在国家加大环境政策执行力度的背景下,取得了明显的效率改进,环境政策对不同类型的企业有不同的影响。这些结果为进一步改进环境政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