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混沌寓言被作为创世神话对待,国外始自美国学者吉拉道特《早期道家的神话与意义》一书,国内始自袁珂先生,叶舒宪先生的研究最后予以确认,并将这个神话与中国古代人日礼俗联系在一起,证明后者也有远古创世神话为底本。其后的研究多在确认混沌创世神话性质的前提下,致力于探讨其哲学与文化内涵,以及从比较文化学角度研究中外神话与文化在起源阶段的异同。笔者发现混沌创世神话与"瞽叟生舜"后面掩藏着的商人创世神话在原型意象结构上有内在的一致性。现有研究成果在人日礼俗是否具有创世神话性质、是否与混沌神话有内在相关性、古代文献中几个不同的混沌形象之间的关系如何、混沌创世神话的重构是否能有神话的故事形态等方面,尚有继续研究的空间。  相似文献   

2.
基诺族《阿嫫腰白》系列母题与汉族创世神话母题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诺族的《阿嫫腰白》是一个创世神话,由多个神话母题融合而成却又浑然一体,融合了女神母题、水生母题、卵生母题、化生母题、洪水母题和葫芦母题。这些母题与汉族创世神话母题有相似之处,同时又独具基诺族民族个性,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格局从中可窥一斑。  相似文献   

3.
洪水神话的原型与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水神话是一种复合型的神话,它由原型洪水神话、水生人神话、葫芦生人神话、兄妹婚神话等融合而成.洪水神话中的关键性情节,如洪水泛滥、葫芦载人、兄妹占卜成婚、怪胎变人等都是由原型神话变形演化而来,虽经变形,但多数仍保留了原始的生殖文化内涵,并由此而共同形成了洪水神话再造人类的主题.  相似文献   

4.
宇宙起源论是创世神话思考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在希伯来圣经<创世记>1-3和汉文古籍创世神话里都有具体表现.<创世记>1-3反映的是一种创造论的宇宙起源模式,追溯中文"创造"的涵义,它最初并不表示宇宙起源.汉籍创世神话里的宇宙起源模式表现出以混沌为基础的自生特点,而盘古神话整合了混沌和化身型宇宙起源模式.使汉籍创世神话内部圆融和谐.由此反观<创世记>1-3,两个创造叙事内部也呈现合一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创世神话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且在各民族神话类型中占有较高比例。文章以壮族神话《布洛陀和(女米)六甲》为例,通过对其情节母题与主题的分析,认为同主题创世神话主人公的塑造表现出动态发展趋势,其叙事文本的呈现方式具有主观性和多形态,并在长期传承过程中由神圣叙事向通俗叙事转化。大量创世神话具有传播知识经验、培育民族精神和正确人生理念、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等多种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6.
涂山氏与女娲之间有很多类似性.她们都是古代南方的女神、都是禹的妻子、都是婚爱生殖之神、都是石神、都曾经被碎尸.因此,可以断定两者在远古夏人原初神话中本是同一个神祗,只是在后世的流传过程中被分离了.涂山氏女娲在夏人创世神话中具有重要地位,她生育了天空之神启、创造了人类、给人类制定了婚姻法规,她战胜了共工头触不周山导致的宇宙大灾难,最后她被儿神启杀死碎尸,尸化诸神万物,完成了夏人神话创世最后一环.  相似文献   

7.
中国和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希腊、古印度都有水生型创世神话,这是因为这些文明的发祥地与水域有着密切关系的缘故.水生型创世神话直接影响了洪水神话的形成,五大文明古国是遍布世界的洪水神话的最初诞生之地,其早期的哲学思想--"水为世界本原"或"气为世界本原"的宇宙观是由水生型创世神话升华而来的.  相似文献   

8.
在回顾学术史的基础上,以我国创世神话、创世史诗中的多民族共同体叙事为智慧基因库,以中国哲学本根论为理论基石,提出一种有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理论:多民族本根论。创世神话、创世史诗中的多民族共同体叙事,以语言艺术的形式表达了对多民族本根论的认识,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象征资源。创世神话、创世史诗中的多民族共同体叙事具有包容性、神圣性、审美性。包容性确保多民族本根论能以一通多,铸牢“本自同根生”“一是本根、多是分枝”的一体化意识;神圣性确保多民族将多民族本根意识奉为精神信仰;审美性则确保多民族本根论形神兼备、气韵生动、情感充沛。创世神话、创世史诗中的多民族共同体叙事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而言,具有哲学本体论意义、审美意义和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9.
楚帛书研究已60多年,但将其中甲篇作为创世神话史料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迄今为止,20余年中,发表甲篇创世神话论文18篇,在确认其为创世神话性质、理清甲篇与帛书其它篇目图文之间的结构性关系、分析帛书甲篇创世神话结构与类型特征以及甲篇创世神话与中国古代文化宇宙观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多有贡献,也存在歧见,如帛书甲篇某些文字识读与释义如何统一、甲篇内容是创世神话还是楚史传说、甲篇创世神话类型应该如何确认等等,仍需后人努力。  相似文献   

10.
楚帛书研究已60多年,但将其中甲篇作为创世神话史料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迄今为止,20余年中,发表甲篇创世神话论文18篇,在确认其为创世神话性质、理清甲篇与帛书其它篇目图文之间的结构性关系、分析帛书甲篇创世神话结构与类型特征以及甲篇创世神话与中国古代文化宇宙观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多有贡献,也存在歧见,如帛书甲篇某些文字识读与释义如何统一、甲篇内容是创世神话还是楚史传说、甲篇创世神话类型应该如何确认等等,仍需后人努力。  相似文献   

11.
日本汉学家百田弥荣子多次访问中国,撰著《中国传承曼茶罗》。田野调查与钻研典籍相结合,揭示中国神话传说世界的神秘魅力面貌。以“公鸡雷神”为核心,介绍开天辟地、洪水育人等神话,探索源远流长的中日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2.
卡俄斯(Chaos)和努恩(Nun)可以证明列维斯特劳斯的"同构序列".更为细致地讲,二者所涉及的创世神话,都和创世的基础结构、创世的时间观念、创世的空间观念以及冥界观念联系在一起.但在上述观念中,二者都存在差异:努恩中渗透着埃及文明的恒定性、埃及思想的二元性和埃及文明的宗教性;而卡俄斯更为靠近理性的光芒,更多地体现了古希腊文明逐渐排斥神异思想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性.  相似文献   

13.
世界原始创世神话的创造类型与文化底蕴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创世造人神话属释源神话,包括宇宙起源神话和人类起源神话。其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宇宙的初始状态;第一个事物的出现;相继出现的事物的创造途径;神与人的联系;神与神、人与人及人与神之间的关系;人具有的特点;人在这个世界上的地位等。创世造人神话是人类先民对万物起源的深深思索和郑重的解释,是人类对世界和自身的一种终极探寻。  相似文献   

14.
西汉黄河瓠子决口及其治理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从科技史的角度研究西汉瓠子决口的地点与成因,探讨河决长达23年不治理的原因,以及瓠子堵口所使用方法与技术,还有宣房宫遗址的确认论述,重点对我国西汉时期黄河决口的治理方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宗教经验是人类最初的经验。人类靠着宗教从混沌中创造了世界 ,也创造了自己。这种文化的成就是用宗教表达出来的。神圣空间和神圣时间就是典型的创世纪的经验。宗教肯定了人类最初的文化创造 ,也模塑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劳作方式。尽管人类逐渐世俗化了 ,但是最初的宗教经验还在以变形的方式保持着。入会式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它的结构和涵义一直可以在后世的世俗生活中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6.
南北朝时期,天师道提出了"佐国扶命"的政道观,形成了"神圣即世俗,世俗即神圣"的"道俗合一"政道价值取向,主张以"尊王""尊礼"来解决天下"长治久安"与个人"长生久视"之间的紧张和冲突,承认王权在"神圣"和"世俗"两个领域中的至上性,这一主张适应了王权的政治和儒家的伦理道德要求,标志着道教从此摒弃了原始道教那种试图建立自己理想社会的政治主张,为天师道获得合法性社会地位及道教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文化与政治正统开辟了道路,并为中国传统文化最终形成以君权至上为基础儒释道三足鼎立的社会文化模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葫芦,曾经是母体的象征。中国民间送瓜求子的民俗行为,民间剪纸及刺绣出现的葫芦图案,民间乐器葫芦笙和葫芦歌舞,葫芦的原始功能,都具有祈生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鲧禹治水神话和诺亚方舟神话分别是中西洪水神话文学中的两朵奇葩,二者在洪水的起因、结果以及反映洪水灾难等方面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但因为产生于不同的年代,生长于不同的地域和文化土壤上,二则神话又有着许多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神的作用、面对灾难的态度、反映的思想观念等方面.文章在比较中感悟二者对中西方文化的影响,并在比较中找出对当今防治灾害有用的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从三星堆遗址中出土的许多考古材料都与古蜀人的太阳崇拜和历法有关,而作为典型器物之一的青铜“太阳神树”,就是古蜀人太阳崇拜和使用太阳历法的最佳体现。它不仅具有“日、鸟、天、龙、树”等宗教崇拜的象征意义和神话色彩,又是古蜀时期历法等科学知识的结晶,它充分反映了三星堆文化中辩证、和谐的思维和审美意识,内涵极为丰富,极具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