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克莱默夫妇》——传统家庭观念的回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六七十年代激进的女权运动的影响下,好莱坞电影中女性的再现逐渐由刻板的家庭主妇形象转变为拥有自己事业的独立女性,《克莱姆夫妇》中的乔安娜就是其中之一。然而,好莱坞从来没有做出大胆尝试去挑战作为美国社会中坚的白种中产阶级男性的统治地位。影片凸显了一位完美的单亲父亲形象,而把勇敢地走出“舒适的集中营”的乔安娜推向边缘化的境地。怀着对“理想家庭”的怀旧情绪,本片演绎了催人泪下的父子深情。充斥于好莱坞影片的这种怀旧情绪会影响人们的家庭观念,使其滞后于不断变迁的社会景象。  相似文献   

2.
女英雄花木兰的故事广为流传,但汤亭亭笔下的“花木兰”虽然借鉴了很多中国传统的东西,却和中国传统的花木兰迥然不同。结合女性主义批评理论,通过对《女勇士》中“花木兰”故事文本的解读,进一步分析汤亭亭的故事与传统故事所存在的契合与差异,旨在为当代女性面临多种价值观念冲击时的女性观念重塑和自我人生价值展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牛虻》中蒙太尼里与《荆棘鸟》中拉尔夫的人生 ,探讨宗教对人性的压抑以及人性的最终复苏。认为宗教反动的共性通过人物形象悲剧的个性充分展示出来 ,使得这类人物获得了较高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4.
陈忠实和贾平凹在《白鹿原》和《废都》中都塑造了引人注目的女性形象,并试图通过这些形象反思女性的生存状态和命运。但是,由于传统文化影响的根深蒂固,强大的男权集体无意识的渗透,他们往往很难走出男权文化的樊篱,在作品创作中下意识地遵循着男权文化的评判标准,不自觉地流露出压抑女性生命欲求、否定女性生命价值的错位判断。  相似文献   

5.
在《四世同堂》中,小文夫妇与此前中国文学史上出现的“戏子”形象有很大差别。他们是超然淡泊、淳朴善良、慷慨仗义的满族旗人中的艺人,他们以死亡作为觉醒的代价完成了自己的“生命使命”。老舍借小文夫妇形象的塑造批判了抗战浪潮下国人的敷衍、苟且偷生、寡廉鲜耻、不作为等国民劣根性,揭露了日本侵略者惨无人道的杀戮罪行,彰显了柔弱艺人身上的刚硬风骨。小文夫妇形象不但意蕴丰厚,还折射了老舍艺人观的独异性。  相似文献   

6.
伊迪丝·华顿在其小说中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对幸福梦的建构和对情爱的痴迷构成了华顿叙述女性的两大主题。华顿深刻地描绘了女性所遭受的痛苦和挫折,无时不表现出对女性的深切同情和关注。本文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班纳姐妹》,旨在探讨处在社会边缘的贫苦姐妹深陷男权社会藩篱下悲惨的命运。  相似文献   

7.
《飘》中郝思嘉形象魅力解读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飘》中的主人公郝思嘉是世界文学中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物形象。她之所以有经久不衰的魅力,在于郝思嘉表现出来的独立的人格、自由的精神、坚强的性格和现实的人生态度、身处逆境而不甘沉沦的精神、顽强的生活能力和对爱情的执著追求;在于郝思嘉形象所蕴涵的关于现代人类的某些带普遍性的生存状态和精神形态以及作家对此的独特审视与参悟;在于作家把握这一形象时所选择的视角与现代读者的心理、心态、情绪、意识极为切近;在于《飘》中郝思嘉形象所折射出的女性价值观使她具有了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弗兰肯斯坦》中女性形象丰富、寓意深刻,折射出这部作品所蕴藏的玛丽.雪莱极具洞察力的、极具远见性的女性观,其中包括对十九世纪初西方女性的生存状况、女性的奴化与反抗意识以及对女性出路的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9.
《茫茫的草原》中的女性形象具有较高的认知价值和审美价值。这些形象一方面昭示了蒙古族女性历史命运,同时也展示了蒙古族女性解放之路的漫长和艰难。莱波尔玛是其中最具人性深度的人物形象。玛拉沁夫将这一人物投放在民族的历史剧变之中,将人物的性爱心理和民族历史融合在一起,使之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0.
《诗经》与《楚辞》是我们古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有说之不尽的话题。这两部都涉及到女性这一主题,因而本文主要以二者对女性形象的刻画为切入点,从不同的方面分析它们之间的不同,并探究产生差异的成因,以便为了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这两部作品。  相似文献   

11.
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塑了一系列女性形象,有英雄型女性顾大嫂、孙二娘、扈三娘等;贤妇型女性林冲娘子;淫妇型女性潘金莲、潘巧云、阎婆惜等;柔弱型女性金翠莲等.这些女性性格多样,形象丰满,体现了作者相对进步的女性观.《水浒传》女性形象的塑造,对小说主题的揭示起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具有一定的文学史意义和叙事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聊斋志异》中有众多特色鲜明的女性鬼狐形象,她们身上集中表现为二重性:既是落魄才子心目中的红颜知己,又最终逃脱不了封建社会女性的最终宿命;既有丰富而又真实可信的“人性”,但最终又回归了封建伦理道德的理性;既至情至性又至善至孝。  相似文献   

13.
春秋时期社会大动荡,女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摆脱西周礼制的严格束缚,社会地位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她们虽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但是动荡的现实也让她们在很多时候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14.
15.
《行人》中的阿直受到了来自家族制度和知识的双重压抑,她寡言少语、隐忍顺从。而她的丈夫一郎则面临着另一种生存困境,他具有正直、理性、觉醒的一面,憎恶虚伪,渴望真情,但他同时也是家长权力意志的体现者、知识和学问的化身。他渴望了解妻子,却桎梏于自我的窠臼里。他和阿直的生命轨迹是两条没有交叉但却是同一悲剧指归的的平行线。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日本女性传统角色在当代社会的价值认同变化过程,以日剧<冷暖人间>中女性形象群为研究文本,从女性争取自主性和话语权的视角思考参与社会工作、回归家庭对女性自我发展以及社会和谐的意义.提出东方女性可通过行动提升其话语权来争取自主性发展,从而获取新的主体认同空间,彰显女性在构建和谐家庭和社会中独特的能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蘩漪是曹禺的成名之作《雷雨》中的一个被污辱与被损害的女性 ,同时也是一个敢于冲破封建家庭束缚的“叛逆” ,一个阴鸷的女人。她“有火炽的热情 ,一颗强悍的心” ,为了爱情 ,“敢冲破一切的桎梏 ,做一次困兽的搏斗”。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 ,她将“最圆满 ,最有秩序”的封建家庭劈得粉碎。但她不仅毁灭了别人 ,也葬送了自己的幸福。  相似文献   

18.
宝玉和源氏,或缺内心动力,或缺外部条件,都难承补天重任。补天梦断之后,他们不约而同人世求雅,但随着“永恒女性”玉殒香消,两人看破红尘,皈依佛教,由暂时的“坐忘”达到永恒的解脱。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时间的历时性和共时性角度去审视《长恨歌》中王琦瑶这一女性形象。在历史性维度中,探讨其女性的命运以及角色问题;在共时性的维度中,分析其自身存在的形式与生活状态,并且通过这一形象揭示出其文学价值和文学吏意义:王琦瑶的形象实现了作家所赋予她的上海精神的代表内涵。  相似文献   

20.
电视剧《水浒传》中潘金莲、潘巧云、阎婆惜等女性形象的塑造应该忠于原著,以不损害原著对人物描述的基本性格和主要事件为原则,否则不但不利于人们正确了解古典名著,而且还容易造成审美误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