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红楼梦》塑造了很多女仆形象,其中地位最突出、给人印象最深的,则是晴雯。“身为下贱”点明了晴雯的社会地位,“心比天高”赞扬了她的反抗精神。对晴雯这个人物,许多“红学”家,曾经发表过各种各样的见解。笔者认为晴雯是《红楼梦》中最耀眼的宝珠,她身为女仆,却始终自尊自爱,保持人的骄傲。她是一种精神,是一种理想,是划破乌云浊物的一道希望之光。  相似文献   

2.
一直以来,晴雯形象是《红楼梦》研究的热点和重点之一。晴雯因其独特的个性和极具悲剧色彩的结局,得到了广大读者的深切关注。不少学者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对她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和评论。近十年来学界对晴雯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新的成绩,对之进行一番的梳理和总结,无疑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晴雯不畏尊贵地位,敢于抗拒主奴不平直到最后毁灭的人生遭遇的阐述,展现了晴雯大胆叛逆、威武不屈、特立独行、疾恶如仇、率性而为的性格特征.晴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悲剧人生,蕴含着深沉凝重的美学价值,寄托着作家的人生理想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4.
晴雯是《红楼梦》中丫鬟形象中作者最为钟爱的一个,也是读者喜欢的人物之一。她是作者所列红楼十二钗仅有的两个副钗之一。曹雪芹设计的晴雯的主体性格是毫无奴颜媚骨,大胆反抗,嫉恶如仇的性情。这个人物也就因此获得了自身的性格逻辑,她的心理、语言、行动也必将沿着这一逻辑展开情节,向前发展。在《红楼梦》的传抄过程中,因为版本差异,造成了晴雯的形象扭曲变形。究竟哪一个晴雯才是作者苦心孤诣要提供给读者欣赏的典型形象呢?依据程甲本、程乙本、脂批本各自不同的文本原貌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就《红楼梦》现存版本而言,脂批本并非是完美无瑕的,程高本也不是没有可取之处。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五个方面论述了晴雯的骨气及其社会意义:①鄙弃投机钻营,鞭挞现实社会中的投机钻营者;②没有奴颜媚骨,鞭挞现实社会中的软骨头;③求平等、争人权,感悟人格的真啼;④平生嫉恶如仇,张扬社会正气;⑤秉性刚烈宁死不屈,透视自我人生.结论是,正因为晴雯有骨气,她才以至善至美的人格享誉红接;正因为晴雯有骨气,她才以不朽的灵魂流芳百世;正因为晴雯有骨气,才令古往今来的读者从中受到启迪.  相似文献   

6.
对晴雯的审美接受随着时代意识形态的变迁而发生着变化,最本质的审美内涵是曹雪芹赋予晴雯以诗意哲思,最能体现“正邪二气所赋之人”的精神气韵。晴雯的嫂子在脂批本和程高本两种版本中的变迁富有深刻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写死,写得最好的是第七十七回“俏丫环抱屈夭风流”写晴雯之死。雪芹写晴雯之死,大有深意。晴雯之死死于王夫人之手,理由是狐媚子,太妖调风流不可靠,怕把宝玉勾引坏了,故下决心趋逐之。王夫人撵睛雯,晴雯正在病中,叫人从炕上拖下来送走。晴雯四五日水米没曾沾牙,恹恹弱息。如今现从炕上拉了下来,蓬头垢面,两个女人搀架起来去了。王夫人吩咐道:“只许把他贴身的衣服撂出去,余者好衣服留下给好丫头仍穿”。王夫人这个慈悲为怀之人,不过如此,一当触犯了她的根本利益,影响了她的宝贝儿子贾宝玉,她可置人死活于不顾。  相似文献   

8.
林颐 《社区》2014,(12):57-57
那天重看《红楼梦》,第八回里,贾宝玉在宁国府吃早饭,有一碟豆腐皮儿的包子,宝玉知道晴雯爱吃,就索要了一碟来,只说是自己晚上要吃的,叫人送到荣国府交给晴雯,但是被宝玉的乳母拿去了导致宝玉大发脾气。  相似文献   

9.
20世纪晴雯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 2 0世纪 ,从王昆仑发表第一篇晴雯专论以来 ,不少学者从不同的角度 ,运用不同的方法对晴雯的阶级地位 ,反抗精神 ,她与袭人思想性格的异同 ,与宝玉的关系 ,以及她的悲剧性格的成因等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与评论 ,使晴雯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并成为新世纪继续深入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晴雯是《红楼梦》中很引人注目的一个奴婢形象。她聪明灵巧,纯洁美丽,很得贾母和宝玉的赏识。但她性格泼辣,勇敢叛逆,惹来了作为统治者代表王夫人等人的忌恨,导致了最后的悲剧命运。在大观园女性中,晴雯是纯洁美好善良形象而被吞噬的封建悲剧典型。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很多读者都把晴雯等的被撵归咎于袭人的告密。但在《红楼梦》中,袭人并不是唯一有条件告密的人,她也没有陷害晴雯等的主观动机。从原文中袭人作为"金陵十二钗"又副册第二名的位次和"贤"字的定评来看,作者也没有把她当作一个告密者。宝玉挨打后袭人与王夫人的单独谈话,完全是就宝玉的前途而言的,与告密无关。至于晴雯、芳官、四儿的被逐,真正的元凶应该是大观园中的婆子们,袭人是清白的。  相似文献   

12.
悲剧主体的悲剧性局面的出现,除历史背景、社会环境等客观原因外,个人的性格、意志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等主观原因也是造成悲剧的重要因素。晴雯"心"与"身"之间无法弥合的差距,构成了她性格与命运的对立和冲突,而这种"身"与"心"的不平衡状态使她最终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是值得人们深思的。  相似文献   

13.
贾宝玉和袭人的世俗情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时阔 《南都学坛》2007,27(2):49-52
据《红楼梦》文本描写,小姐里宝玉爱的是黛玉,丫鬟里宝玉爱的却是袭人。虽然宝玉和袭人的爱主要体现在生活层面上,爱得相对世俗温暖,但这也是一种真情之爱,也可以说是一种世俗情缘。宝玉和袭人之间的情爱是逐步发展的,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从宝玉对待袭人同对待黛玉、宝钗、湘云、晴雯态度的异同比较,可以看出宝玉和袭人之间确实存在着爱的真情。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大观园中的丫环袭人、晴雯、紫鹃这三个人物中,袭人有一般意义上忠心耿耿的一面,但在忠心之中又包含自私、冷酷和虚伪的因素。晴雯则热情、泼辣、爽直,最后只有在抗争中死去。紫鹃天真无邪、光明磊落、侠骨柔肠,在宝黛爱情的发展中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这三个女奴形象反映了大观园中众多女性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5.
<正>晴雯在怡红院也是个"闲人"状态,虽不至于旷达不羁,却也是自由自在,漫不经心,所以才保留了天然的少女之心。美丽之罪"只是一件,我死也不甘心的。"晴雯说,"我虽生得比别人略好些,并没有私情密意勾引你怎样,如何一口咬定我是个狐狸精!"虽然枉当了妖精的虚名,但  相似文献   

16.
在大观园情意缱绻、沉郁哀伤的韵致中 ,只有晴雯出现的时候 ,才能给人带来一种理想的温馨和激情。晴雯的一切美好品质都与封建末世的腐朽风气格格不入 ,当然也为贾府所不容。她那有着独特精神向度的性格深层次里 ,始终颤动着一种朦胧的对理想人生的追求与无奈。宝玉与晴雯一是“包衣奴才” ,一是奴才的奴才 ,他们奴性的心灵撞击 ,带来的一种仿佛心仪已久的归属和知音感 ,远非袭人辈可比 ,甚至也非黛玉可比。她始终保持着一种自尊 ,从未进入竞争半个主子的角色。具有自尊刚烈性格的她 ,在那个社会里 ,注定是以悲剧结局  相似文献   

17.
晴雯虽然是一个奴婢,一个丫鬟,但却是《红楼梦》中最光彩照人的形象之一,是作家倾注了大量的感情塑造的一个艺术形象。她在贾府的命运虽以悲剧结局,但死后成了芙蓉神。芙蓉神形象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具体表现在:超越困扰的生活境界;表达情与爱;向往诗意的生命,永恒的人生。作家在展示晴雯的人生遭遇和悲剧结局的过程中,再现了封建统治的残酷;在芙蓉神形象上,寄托了作家对社会历史及人生的独特思考。  相似文献   

18.
在<红楼梦>的两个世界一文中,余英时提出了关于<红楼梦>研究的两个范式--大观园中的干净世界与大观园外的肮脏世界.余英时认为,只要证明"宝玉园中生活是干净的",那么也就证明了<红楼梦>理想世界的纯洁性.为此,余英时以"夜间同房照应宝玉"的晴雯始终与宝玉保持着纯洁的关系这一点,来证明"宝玉园中的生活是干净的"以及大观园这一理想世界是纯洁的.余英时的这一证明有如下三点缺陷:其一,在大观园里"夜间同房照应宝玉"除了晴雯外还有袭人;其二,宝玉曾要求与晴雯同洗鸳鸯浴;其三,在大观园里,既有司棋与其表哥的偷情,又有藕官与菂官的同性恋.可见,余英时对于<红楼梦>理想世界的纯洁性的考证是缺乏材料依据的.  相似文献   

19.
晴雯在大观园里是公认的最俏丽的丫头,也是曹雪芹所塑造的奴婢群体中最少奴颜媚骨、最不乖觉或说最不守本分的女奴.但在贾宝玉心目中,她却是怡红院中最可信赖的"第一等人".晴雯的屈枉被逐与惨死,是宝玉心中难以释怀的伤痛,为哀悼她而作的<芙蓉诔>,则寄托着贾宝玉对她的深深地哀思与赞美,更抒发着对摧毁这一美丽生命的横暴之手的愤慨和谴责.  相似文献   

20.
本篇是对<红楼梦>中人物宝玉、黛玉、宝钗、湘云、探春、平儿、晴雯、紫鹃、袭人、尤二姐、尤三姐等的歌咏,同时加以详解,以显明诗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