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商务沟通的人际目标默认为维护和谐和避免冲突,因而言语(不)礼貌已经成为商务话语研究的热点。商务沟通的组织目标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商务话语中礼貌和不礼貌,商务话语中使用的礼貌和不礼貌策略均有积极和消极、公开和非公开之分,影响这些策略使用的主要因素包括交际者关系、强加程度、文化价值观等。商务话语中礼貌和不礼貌都是建构身份、行使权力和维护实践共同体的手段。   相似文献   

2.
冲突话语是日常交际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文章从不礼貌的角度对六部国产电视剧中闺蜜冲突话语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闺蜜冲突话语中共采用了13种不礼貌策略和4种不礼貌回应模式,影响闺蜜在冲突话语中采取这些不礼貌策略和不礼貌回应模式的因素主要是语用距离、权利关系和性格。该结论可加深人们对于闺蜜冲突话语中不礼貌现象的了解,对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冒犯性话语在日常会话中普遍存在且相当复杂,以其语用效应为标准,可划分为和谐---挑战取向和和谐---维护取向两大类,其中和谐---维护取向的冒犯性话语更是非常具有特殊性的一类言语行为,有别于和谐---挑战取向的冒犯性话语。隐含和谐取向的冒犯性话语在语言形式上体现为不礼貌的语言策略,可能会威胁到听话者的面子。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这类冒犯性话语呈现出双重性及言语的攻击性等语用特征,在语言形式上多体现为批评、威胁、取笑等言语行为,而其语用效应则是维护、提升交际主体之间人际关系的正面效应。  相似文献   

4.
学术论文是在专业话语社团中表达科研成果的一种交流机制。论文作者不仅需要客观表达成果,而且需运用各种话语策略来达到其"推销"研究成果和"说服"话语社团成员接受研究成果的目的。本文在Hyland和Tse的元话语分类模式内,探讨了理论思辨性论文中元话语策略的选择及其相应交际目的的实现。研究表明,论文中元话语使用的频率与分布状况是语类知识的一部分,与作者构建学科身份、创建和谐的"读者—作者"对话氛围、突出研究原创性和树立自谦形象等交际目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礼貌现象是语用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国内外有很多基于礼貌理论上对于语用失误和对话中违反礼貌原则的实例的研究。然而,使用礼貌原则对违反礼貌原则的冲突性话语进行分析仍有不足之处。库尔佩珀针对礼貌原则提出了不礼貌原则及其回应框架用以分析冲突性话语。文章以夫妻争吵这一特定语境为例,使用不礼貌原则对英汉强势愤怒话语及其回应进行了分析,以验证不礼貌原则在不礼貌话语分析中的作用,并探讨英汉强势愤怒话语的表达的异同。分析表明,在同样的特定语境下,英汉强势愤怒话语使用类似的不礼貌策略;从语篇的角度看,对冲突性话语的回应也呈相似的模式。  相似文献   

6.
法律调解是法庭诉讼的必经阶段,虽然可以不和解,以通过判决的方式结案,但是,能调解结案无疑对社会的安定起着积极的作用,所以,在调解过程中,调解人员以"法"为前提进行调解的同时,调解的艺术和语言的运用还应与"情和理"灵活结合,多种方法并用,以体现法庭较高的调解水平与灵活用语的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7.
语言是重构权力关系的工具,直接决定着当事人对纠纷解决机制的选择。调解语言依托于具体生活情境,传递着地方性知识,追求当事人的平等性;法庭对抗语言依托于法律规则,彰显着普适性知识,追求正义的实现。调解语言与法庭对抗语言的比较实质上是两种话语空间的比较。认真审视调解语言对于探求我国民事审判方式的价值取向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梦蕴涵丰富、视野宽广,深刻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要实现中国梦的有效传播,需要探究话语策略,运用话语层次策略、话语言说方式策略和具体的话语实施策略对中国梦进行阐释。如从价值——信仰、认知——解释、方法——策略层面解析中国梦的丰富内涵,融合说理话语与叙事话语、学理话语与通俗话语、网络话语与生活话语等话语言说方式,坚持内外话语兼顾,做好对内宣传与对外传播;中外话语对比,尽显中国梦的中国特色;远近话语相应,显示理想追求与现实关照。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关于礼貌的研究很多,但礼貌原则无法对不礼貌现象作出系统的解释。而关于不礼貌的研究甚少。Culpeper提出了与Brown&Levinson的礼貌策略相对应的不礼貌策略框架以及不礼貌回应策略框架。该文探讨这两个框架在《老友记》中的体现及不礼貌策略在不同语境中的语用功能,旨在更好地理解《老友记》中及日常会话中的不礼貌。  相似文献   

10.
意见领袖在网络集体行动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探究意见领袖的话语策略对于掌握网络集体行动的走向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案例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从意见领袖话语的内容策略和表达策略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意见领袖话语的内容策略包括凸显事件主体的社会身份、多元化的表达方式、建构关联信息及挖掘独特视角等;而话语的表达策略则运用了试探、转移、道歉、批判、反思等话语方式。进一步分析发现,戏谑、恶搞、嘲讽等是意见领袖常用的表达方式,而挖掘事件的社会因素、唤起人们的认同是意见领袖话语的核心策略。与现实社会中的意见领袖不同,网络中意见领袖的产生更依赖于其思想和言论的引领能力。  相似文献   

11.
人民调解制度在诉讼时代面临着挑战,行政调解被司法机关漠视,调解与审判的结构关系未能理顺,现行的各种调解制度“各自为战”,尚未形成合力。法院应设置专门的调解机构,建立对法院外调解协议的司法审查制度,从而实现法院调解与法院外调解的有效互动和有机衔接,同时,应尽快出台《民事调解法》。  相似文献   

12.
人民调解制度是我国重要的解纷方式。为了充分发挥其作用 ,最高人民法院对其做了完善。但为了发挥人民调解的特有作用 ,其中仍然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以适应形势变化  相似文献   

13.
论法院委托调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院委托调解是中国司法实践中为了激活调解资源、吸收社会力量解决纠纷、实现良性诉调对接而进行的一种创新,其直接的法律依据是<调解规定>第3条.法院委托调解兼具法院调解和人民调解的属性,关键要注意"四个合适":将合适委托调解的案件,委托给合适的调解机构,采用合适的调解程序,赋予调解协议以合适的法律效力.法院委托调解具有值得信任的一面,也有不值得信任需要警惕的一面.中国当前尚不具备人民调解前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法院委托调解为契机,建立附设法院的调解,是中国诉前调解前置的可行办法.  相似文献   

14.
委托调解原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委托调解是指法院在立案前或立案后将民事案件委托特定的组织或个人主持进行的调解。截至目前,委托调解仍以司法解释为依据,缺乏正式立法层面的制度确认。不同地区、不同法院的委托调解实践呈现出发展不平衡的态势,简单案件在委托调解的案件中占绝大多数。有关委托调解既有的三种学说对其定性都存在不足。只有区别对待法院调解与诉讼调解,进而将立案前委托调解定性为诉讼调解,方可确保法院对委托调解的主导作用,并保障委托调解司法化进展的顺利进行。立案后委托调解的适用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受案范围。组织作为委托调解人时所具有的本能性扩权或固权冲动,将成为独立型委托调解存续和与附设型委托调解形成实质性竞争关系的重要原因。分流案源不是委托调解的唯一功能,其功能是多方面的、系统性的。  相似文献   

15.
从社会转型的视角去研究法院调解能更深刻地理解法院在纠纷解决上的功能变迁。从对浙江省A县人民法院1982—2008年司法统计数据的梳理和分析看,基层法院在传统结案方式以调解为主的背景下,判决正日益普遍,呈现"调解判决两条腿走路"的结案状况,而结案方式的改变也是法院自身对社会转型的一种调整和适应。  相似文献   

16.
法院调解制度作为法院结案方式的一种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利弊和改革也是学者们广泛争论的问题之一。应从法院调解制度为何存在入手,结合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对法院调解制度存在的问题和改革措施进行思考,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17.
作为法院调解制度适用的前提,法院调解的范围应予明确界定。一般来讲,法院调解的应有范围可界定为,只有当事人可以相互让步的案件才契合调解的特质,方有调解发挥功效的空间;而身份关系案件和形成之诉案件的当事人无任何自由处分的权限,诉讼的性质亦使调解无法产生相应效力,故此两类案件自无调解适用之余地。  相似文献   

18.
程序的启动是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的首要环节。有关启动的诸事项当采如下立场:无须双方共同申请,单方当事人即可申请确认;必须明确申请期限,以达成协议后七至十五日之间为宜;应当以调解组织所在地的基层法院为管辖法院;对受理范围无须作具体列举,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均可申请确认;申请确认无须交纳费用,但是应该有相关配套措施以防止当事人滥用程序权利。  相似文献   

19.
法院调解的变革一向是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和谐社会构建的大背景下,应从明确法院调解的应有地位,厘清法院调解和法院审判的关系,贯彻"查明事实、分清是非"原则和取消当事人的反悔权等四个方面对法院调解的发展予以规划。  相似文献   

20.
随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调解的相关司法解释的陆续出台,民事调解成为司法领域的热点。在民事调解热的背后,也要做一些冷思考。民事调解与构建和谐社会,依法治国,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法律权威以及法院审判权之间存在一定冲突。我国民事调解面临的现实环境与以前大不相同。民事调解与现实的吻合度不高。不能过分夸大民事调解的作用,更不能将民事调解强行性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