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厦漳泉"同城化"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区域经济合作的过程,飞地经济是依赖于区域间的不同禀赋,使合作双方通过分工协作,实现经济的协调健康发展的一种必然选择。通过分析飞地经济产生的理论基础和前提条件以及对飞地经济现有关发展模式的比较分析,提出了厦漳泉同城化过程中主要应采取产业转移型和资源优势互补型"飞地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2.
同城化是区域发展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一方面达到资源共享、统筹协作、提升竞争力的目的;另一方面也产生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厦漳泉三地同城化背景挖掘、必要性研究以及发展瓶颈分析,同时借鉴国内外典型城市都市圈同城化发展经验,如:日本大城市圈、首尔—仁川同城化、广州—佛山同城化、长株潭城市群等,为厦漳泉大都市区无缝化耦合发展,从建立及完善与同城化适应的行政管理方式、建立同城化发展互利共赢的激励和利益补偿机制、有效实现厦漳泉大都市区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等多角度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与思路。实现市际互动、城市群协同发展的同城化发展模式,大胆地进行先行先试、改革创新,促进区域融合、优势互补,形成共建共享的机制,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区域合作是当今国内热门话题,区域合作能够推动区域经济、文化的融合与发展,而合作需要各主体间以互利共赢为目的,以友好协商为手段,达成协议实现区域内政策共同制定、经济共同推动、交通设施互通、信息资源共享,从而有效推动区域间合作机制的形成。以闽南文化融合作为推动厦漳泉区域旅游发展的切入点,利用SWOT理论对厦漳泉区域旅游发展内外环境进行分析,并在文化基因论、系统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厦漳泉区域旅游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厦漳泉同城化是否能带来经济、公共服务共同有效发展是值得深思的。运用DEA方法,分别通过C2R,B2C以及Malmquist模型对厦漳泉三市的经济绩效与公共要素绩效进行了评估与探讨。研究表明,厦漳泉同城化能带动经济与公共要素配置绩效极大的提升。在此基础上,提出将厦门作为龙头带动同城化发展,建立三市合理的跨区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广西"双核"区域物流一体化是推进广西"双核"区域协调发展、整合广西"双核"区域产业和提升广西"双核"区域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广西"双核"区域物流一体化发展具有沿海港口建设快速推进、沿江航运条件逐步优化和"双核"区域交通网络初步建成等良好条件。推进广西"双核"区域物流一体化要坚持统一规划,特色发展、统筹协调,互动发展和政府主导,市场化发展原则,重点推进区域性物流信息系统建设,发展运输、仓储、装卸、包装、配送等物流产业,构建六大物流通道,打造十大物流园区,组建一批现代化大型物流企业,建立一个区域物流协调机制,拓展多式联运业务,提供物流政策、融资渠道、技术创新支撑和专业人才培育等保障。  相似文献   

6.
本论文基于一个二维分析体系——以物流需求的主要主体为基准轴,以物流各环节的指标为参变轴,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长江三角洲的南通地区的物流需求进行分析和预测;提出大中城市在进行物流需求分析时,必须基于所处地理区位和经济区位,以及应从长远考虑的可持续发展分析思想。  相似文献   

7.
采用泰尔指数测度了厦漳泉2005—2012年间与建设小康社会密切相关的经济发展类、生活水平类、社会发展类和环境保护类等17个指标的区域间差异状况,得出结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厦漳泉区域间差异在总体上趋于缩小,但个别指标仍然存在着相当的差距以及低水平的均衡状态,厦门市则在比较多的指标方面占据优势,漳州市多个指标处于劣势。应充分发挥厦门的龙头带动作用,促进共同繁荣,建成高质量的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8.
在同城化发展过程中,区域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成为推进同城化发展进程的关键环节,是同城化发展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目前,福莆宁同城化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地区经济差异大、区域规划缺乏统筹安排、利益协调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极为突出,严重阻碍了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的进程。建议通过建立同城化过渡性政府、公共管理机构和对口支援政策体制,改革财政支付制度,并出台同城化区域共同管理办法来加快福莆宁同城化过程中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9.
长株潭区域物流产业化的条件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长株潭一体化的历程和长株潭发展区域物流的条件 ,分析了长株潭区域物流产业化要解决的问题及对策。对促进长株潭一体化和区域物流产业化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全球网络化制造(GNM)模式导致现代物流在提升制造业竞争优势和地区竞争优势中的作用日益重要.数据表明,我国现阶段沿海地区形成的三大核心区域"长三角""珠三角"以及"环渤海"物流业发展存在着不平衡现象.地理、历史、社会等三个要素是构成"物流业生态环境"的三大因素,环渤海地区物流业发展相对滞后,就是这些因素在起着作用.因此,环渤海经济区物流要健康发展,必须充分利用环渤海地区的运输体系及沿海优势,加快老工业基地改革,加快地区一体化进程的步伐.  相似文献   

11.
区域一体化是当前区域治理的新型课题,它是区域经历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发展阶段后的一种自我救赎式的重新定位。主体间性是区域向一体化方向发展的正当性基础。比例原则作为一种经济性的分析策略,是促进区域一体化的合理方法。区域立法是区域自我认识的规范,区域检察机关依据《立法法》中的法规审查,可以很好地协调区域间的自我规范。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理应契合区域主体间性的理念,践行比例原则的精髓,遵循宪法与法律的指引,形成和谐、稳定、繁荣的区域一体化格局。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甘肃省城乡发展虽然呈现出齐头并进的良好发展态势,但也面临自然条件严酷和自身经济实力不强的双重挑战。以农民为主体对城乡一体化发展予以调查,从问卷数据予以分析,并提出如何发展的对策建议,对于甘肃省科学实施城乡一体化规划和区域发展战略,全面统筹全省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和共同繁荣,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跨区域治理是伴随区域一体化或同城化的、一直困扰政界学界的重要问题。至于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关注更多的是政府,这与其在跨区域治理中担任的主导角色相关。值得关注的是,人们往往易于忽视活跃于区域一体化中的民间组织,事实上在跨区域治理之中,它的作用不可或缺。基于此,本文辨析民间组织在跨区域治理以及在广佛肇一体化中应扮演的角色,并在推进国家和地方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探讨如何导入民间组织推动跨区域合作治理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4.
受行政区划的负面影响,近年来我国主要经济圈的区域物流一体化进展缓慢。区域物流一体化的实现需要充分考虑我国转型期区域经济增长方式、物流系统特征、政府管制等特点。从空间与时序两个维度进行分析,应建立由利益相关者参与的,基于共同治理、复合治理以及政府监管的跨区域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5.
京津冀区域作为我国经济的第三增长极,有着人缘、地缘、业缘的优势,然而该区域的经济发展却很缓慢,并没有充分发挥其首都经济圈的作用。如何加快推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分析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现状,指出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区域创新一体化需要相应的组织基础来支撑.支撑区域创新一体化的组织包括管理组织、实践组织和服务组织三大类.以长三角为例对区域创新一体化的管理组织、实践组织和服务组织进行了详细分析.发现区域创新一体化的组织发展存在一般规律:区域创新一体化的管理组织存在行政权力逐步加强的趋势;实践组织存在创新方面联系紧密度逐步加强的趋势;服...  相似文献   

17.
作者以我国东部31个地市级地区为数据样本,研究我国东部地区区域物流发展效率的问题。首先阐述研究效率评价的一些相关综合评价方法,从中选取数据包络分析法(DEA)作为问题分析方法,并建立区域物流发展效率评价模型,以及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投入指标与产出指标。在此基础上计算出1999年~2010年12年间我国东部31个地市级地区区域物流发展的总体效率。并以2010年作为典型年份,对样本地区区域物流发展的松驰变量以及规模效益进行评价与分析。  相似文献   

18.
结合连云港特有的地理区位和区域经济优势,运用区域经济理论和现代物流理论论述了连云港发展区域物流的有利形势,在对连云港区域物流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评估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连云港加快区域物流建设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国内以长江三角洲为代表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格局日渐显现,是缩小地区差异、实现均衡发展的主要战略方向。但与此同时,客观存在着的行政区划壁垒、政区间恶性竞争等消极因素影响地方政府间合作联动,对区域治理的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行政区划,面临着改革与重构的巨大压力与现实需求:即如何建设新的区域管理制度,来打破现有的各自为政的行政区划体制,消除其碎片化的负面因素,形成一个跨区域同时又是完全融合的无缝隙的公共服务和保障体系,以消除内耗,达到区域间利益的平衡和总体利益的最大化,促进区域内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共同发展繁荣。基于复合行政、区域管治、联合治理等理论基础,结合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实证分析,可以探讨如何通过地方政府间机构、制度、政策、利益等方面的合理安排进行行政区划改革与重构,最终建构起适应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需要的区域行政区划体制。   相似文献   

20.
以中心城市为核心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中外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和城市规划理论为基础,通过比较研究和预测分析,在全面总结青岛近年来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青岛市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中所处的战略方位、基础条件和综合优势,论证了青岛发挥中心城市带动作用,成为全省发展龙头所应确立的战略目标、功能定位和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