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9 毫秒
1.
道德行为与城市文明建设周运清,李学斌道德行为,从广义上讲,是人类最基本的道德实践活动,“不仅包括并表现着人们的道德意识,而且也含有行为所据以体现的道德准则或价值标准。”①社会主义道德行为作为调整、规范社会主义社会人们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既是社会主义精...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提出了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要靠教育,也要靠法制。一、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相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所谓道德是一定社会为了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所提倡的行为总和。它以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诚实与虚伪、公正与偏私、光荣与耻辱等道德观念来评价人们行为并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它通过人们内心的力量(即所谓良心)及社会舆论来达到调整控制自己行为,以符合一定社会的习惯和传统。…  相似文献   

3.
人类的价值意识取向决定着人类的行动。自然内在价值是人类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对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反思而得出的一种新兴伦理学范畴。自然价值论的宗旨是通过肯定自然界的内在价值,主张人与自然界之间具有必然的伦理关系,把传统人类道德原则扩展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调整人类不合理的行为活动,缓和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约束人对自然的道德行为,改善人们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良性循环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产物,因为社会生活需要依靠道德准则和规范来调整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关系,从而维护一定的社会秩序和纪律.在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中,处处反映出与道德伦理的密切关系以及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教育学的学习与教学过程中,有关伦理问题至今不为人们所关注。 伦理学是以人类社会中的道德现象作为研究对象的。道德是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原则和规范的总和。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在教育活动中人们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如师生关系。为了保障教育工作的正常进行,除了通过教育的有关规范、组织纪律外,还可以而且应该通过道德来调节、控制人们相互关系及行为。而利益和道德的关系问题,包括经济利益和道德的关系,及个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是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同样,教育现象中的利益和道德的关系问题,也是教育伦理学应该探讨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6.
道德价值评价是指对一切作用于社会和他人道德行为、道德规范的价值进行评价.由于道德具有独特的渗透能力,有特殊的广泛性和普遍性,贯穿人类社会始终,贯穿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所以人类任何行为,都无法排斥和摆脱道德的干预,人们随时随地、自觉不自觉地都进行道德价值评价.道德价值评价广泛存在(?),它是人们产生行为的内驱力,通过左右和支配人的情感偏好  相似文献   

7.
道德,作为一种精神文化现象,存在於人类社会的全过程。它通过一系列概念(诸如善与恶、美与丑、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等)来评价人们的各种行为,调整各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由於各种社会形态、  相似文献   

8.
论角色道德     
角色是与人的一定社会位置相适应的行为模式。角色道德是调整角色之间以及角色与社会整体之间的利益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它具有伴侣性、角色化、类别化等特征。加强角色道德研究 ,有助于深化和丰富对职业道德的探讨 ,有利于强化人们的角色道德意识 ,促进角色道德教育与实践。  相似文献   

9.
道德的审美特性与德育审美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道德的审美特性 道德与审美是两个既区别又联系、既分离又融合的概念。道德是指一定社会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以善与恶、是与非、美与丑、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高尚与卑劣、荣誉与耻辱等道德范畴来评价人们的各种行为和调整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它通过各种教育形式和社会舆论,使人们逐渐形成一定的理想、信念、习惯和传统。审美是指审美主体在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中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活动,它通过艺术形态和审美心态去把握色彩斑斓的宇宙和人生。具体而言,道德与审美的主要区别有两点:第一,在活动对象和范围方面。道德表现于社会意识和社会实践,它主要存在于人与人的关系之中。审美不仅表现于社会意义和社会实践,而且存在于人与物质世界、人与自然界、人与艺术作品等方面的关系之中。在活动形态与方式方面,道德主要表现为一定的理性意识和行为规范,审美则主要表现为某种感性体验和情趣感受。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道德是社会用以调整人们共伺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它的特点是:以善恶标准进行评价,依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维系这种行为准则和规范,并辅助于必要的行政手段和法律的强制。道德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社会道德风尚的好坏,是衡量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任何社会形态的道德,都是由当时的经济关系和社会制度决定的,但它又反作用于经济关系和社会制度的稳定与发展。对于社会上的先进分子来说,应当具有更高的个人品德,这种高…  相似文献   

11.
青年教师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未来和希望,师德是衡量一名教师是否合格的重要尺度;工科大学青年教师的师德状况不仅直接决定青年教师本人能否适应时代的要求,而且关系到整个高等教育能否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因此在新形势下,加强工科院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意义重大。文章主要论述了工科大学青年教师加强师德修养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加强师德修养。  相似文献   

12.
高校教师承担着教书和育人的双重职责,不仅是人类文化知识的传承者,更是学生心灵的培育者和灵魂的塑造者。加强高校教师专业道德建设,可以从重视师德教育,提高教师道德义务认知水平;完善教师专业道德规范,健全师德评价体系;培养教师专业道德品质,加强教师道德自律;优化师德环境,构建良好高校教师文化四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3.
以社会主义荣辱观统领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德是教师最根本、最重要的素质。高校师德的建设对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影响。当前高校出现师德滑坡与失范,亟待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当今高校师德建设的主要内容,从宣传教育、理论研究、自省自律、师德评价等方面加以引导。  相似文献   

14.
信息技术条件下学习方式的变革影响着教师队伍建设,教师的专业化修炼被赋予了全新的内容,师智,师能、师德、师风的修炼成为教师自身发展的重要课题,强化教师的专业能力培养与训练,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关于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校教师是高校教育的主力军。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对教师队伍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方面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应该从树立敬业精神、健全完善人格、关心教师生活、完善配套机制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6.
美国教师教育机构根据社会变化经历了层次提升、整体转型和重心转移三次转型,在政府参与、社会需求、改革求变、观念更新、民众支持、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完善、师范性与专业性整合以及教师专业化提高等方面美国教师机构转型得来的历史经验对正处于转型时期的我国教师教育机构无疑具有巨大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伦理是教师专业化的重要维度。通过对西方教师职业道德发展的深度探寻可以看出西方教师职业道德发展的特点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不断走向专业化,教师职业道德结构层次不断趋于专业化,将师生关系作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内容,将内化渗透作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方式。我国应提高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条文的操作性;加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的法制性;注重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渗透性;完善教师选聘及工作制度的严密性。  相似文献   

18.
自主学习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角色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比较自主学习模式中学习者和教师角色的认识是否存在差异,对江苏大学英语教师和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所调查的观念引导者、心理协调者、组织管理者、监管评价者、活动设计者、促进监督者、咨询建议者、合作帮助者、资源提供者、语境营造者等角色上,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所承担的实际角色和学生对教师的期待仍然有所差异。因此,建议大学英语教师转变角色适应自主学习新模式过程中,教师作为观念引导者,积极倡导自主学习观念,成为新理念的促进监督者;教师作为组织管理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成为称职的监管评价者;教师作为课堂活动设计者,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成为活跃的语境营造者;教师作为咨询建议者,强化学习的广泛交流,成为新理念的心理协调者;教师作为资源提供者,拓展英语学习的资源数量,成为优秀的合作帮助者。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地不断扩大,教师队伍也日益壮大。为国家培养高质量人才,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分析提出优秀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即具有良好的师德和师能。师德是教育之魂,师能是发展之本,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只有德才兼备才能成为优秀的大学教师。  相似文献   

20.
目前高校的师生关系陷入僵局,日趋冷漠与功利化,影响和谐校园的建设。因此,高校要从完善制度,提升教师职业道德,发挥学生能动性等方面入手,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沟通与交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