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陈亚军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3):24-31
柏拉图哲学传统试图用一种共通的人性理论将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合而为一,而反柏拉图传统的尼采、哈贝马斯等人也没有能真正摆脱这一窠臼.罗蒂通过论证柏拉图传统的虚妄,揭示了"偶然"的无处不在,从而提出了将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加以切割的主张.由此出发,罗蒂提出了反讽自由主义的基本立场:一个真正的自由主义社会,应该允许、鼓励私人的创造性;一个真正的反讽自由主义者,应该一方面尽其所能地对已有的一切进行再描述,另一方面,应该同情地理解他人的终极语汇,扩大"我们"的范围,将"他人"接纳为"我们"中的一员,最大可能地减少残酷. 相似文献
3.
马良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24(5):87-90,116
路径依赖理论超越了传统的技术、制度变迁理论,强调历史的作用,这一理论的提出是对新古典范式的巨大冲击。文章提出了"路径偶然"的假设和利用"嵌入性理论"对"路径依赖"理论中的路径形成给予诠释,力求使"路径依赖"理论成为更具现实性、解释力的理论。同时,"路径偶然"假设和"嵌入性理论"也为"路径依赖"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提供了启示性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4.
方岚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5(1)
对一些词汇附带习得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这些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确立的目标词不够严密,阅读的材料不够丰富等.从而得出结论阅读以获得词汇的偶然习得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运用多种途境是扩大词汇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1911年深秋,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市,一个时年四十五岁的华裔男子正在这里的餐厅打工,他已经有十六年没有踏上中国的土地,因为他是清朝政府划定的三大通缉犯之一,就算离开中国,也随时可能被抓。 相似文献
6.
在王蒙小说的语言系统中存在有大量的反讽性修辞,具体表现为压制性语言,拟权威语言,戏谑调侃式语言等.这种反讽式语言的修辞表现功能是它可以制造喜剧,从而增加语言的情趣,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反讽式语言由于它的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双重指向,使语言产生复义,从而加强了语言的内在张力.反讽式语言的文化功能体现为一种世界观.正是由于世界的破碎,理性的无力,才使王蒙感到了内心的分裂.王蒙的由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的变化,导致了他对昔日的审视,而正是这审视才有了反讽.可见,历史的反讽,生活的反讽,存在的反讽是王蒙语言反讽的本源. 相似文献
7.
张高荣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7(5):33-39
基于可能世界语义学和严格指示词理论,克里普克提出存在“先验偶然命题”和“后验必然命题”的全新见解,引起了广泛关注。我国学者陈波先生近来对克里普克的有关论证进行了系统批判,得出了关于“先验偶然命题”和“后验必然命题”的否定性结论。仔细分析陈先生的论证可以见得,其对克里普克的反驳建立在一些基本前提与诉求的分歧之上,而最根本的分歧在于是否追求本体论与认识论的严格界划。 相似文献
8.
李娇 《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10,11(2)
就水墨画技法而言,谈个人风格也好,师法古人也好,所谓程式化之类的东西日益兴盛.然而,程式化之外的东西成为性情,难能可贵.尤其在水墨画当中,偶然之迹便更加凸显其价值. 相似文献
9.
龙小平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4(2)
在<命名与必然性>中,克里普克论证了"一米等于S在时间t0时的长度"是一个先验的偶然命题.因为,这是一个确定"一米"指称的定义,因而是一个先验命题;克里普克还从两个方面论证了"一米等于S在时间t0时的长度"是一个偶然命题,其一是这只是通过确定指称给出一个定义,所以该命题不是必然的;其二是通过指出"一米"是严格指示词,而"S在时间t0时的长度"是非严格指示词,所以该命题是偶然命题. 相似文献
10.
是否承认“偶然同一性”,是当代西方逻辑哲学与语言哲学领域长期论争的焦点话题,争论集中于仅仅使用专名进行表达的“同一性陈述”之上。偶然同一观对必然同一观的反驳成功与否,关系到“严格指示词”等一系列专名理论能否成立。梳理双方论争的主要问题,有助于澄清论争的关键之处和各自背后的合理性依据。明确实体-实体关联与实体-属性关联之根本差异,既能为必然同一观提供新的辩护,也能为化解纷争提供新的建设性思路。 相似文献
11.
闫金敏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63-68
阿尔都塞晚年基于对本质主义和目的论的反抗,提出了偶然相遇唯物主义思想,用“偶然”和“相遇”的结合重新阐释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做出了时代背景下的新的理论阐述。在其晚期文本中,“虚空”“偶然”“相遇”都成了他理论思考的关键词。“虚空”是原子赖以存在的环境,是意识形态的场域;“偶然”是反对传统历史观的宏大叙事,驳斥对于必然性的一味强调;“相遇”则是事件联结的前提条件,是历史发展的扉页。阿尔都塞对偶然相遇唯物主义思想的建构,受到西方古典哲学的启发,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后马克思主义的非同一性、多元性、差异性的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12.
林青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4(3):47-52
罗蒂把欧陆后现代思潮理论和美国实用主义理论结合起来,对新实用主义进行了阐述,对未来文化形态进行描述,提出了所谓的“后哲学文化”理论,可以归纳为几个方面:以解释学取代认识论、以协同性诠释客观性、以弱理性替换强理性。罗蒂提出其政治信念:民主先于哲学、政治与经济平等、西方民主政治应该拒绝追寻基础等等。后哲学文化的效应早已超出哲学范围,渗透到社会、政治、人文科学的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13.
满文静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3):365-366
被誉为“世界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的巴赫金曾提出对话理论、复调理论、狂欢化理论等一系列令人瞩目的理论,其中对话理论贯穿于巴赫金一生的学术研究中,是其语言哲学的核心,对其对话主义的解读有助于我们对巴赫金哲学思想更深刻的领悟和升华,指导我们在语言学、文学以及哲学方面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对于未来,我们无法形成知识,而只是满怀希望。希望所特有的灵感价值是任何专业知识所不能提供的。具有灵感价值的希望对于确定性的代替,使得新的文明的解放得以成为可能。希望以预言的形式运作并且往往成为失败的预言,这是因为希望是偶然的。罗蒂考虑了一种作为对偶然性的承认的自由。他的这个考虑在对于语言的偶然性的阐述中得到了展开。所有的变化从不同地言说即语言的变化开始。不同地言说意味着一种词汇与另一种词汇的遭遇,这种遭遇不断引起重新描述。罗蒂把重新描述指认为反讽主义者的工作。自由作为偶然与作为反讽是希望的两个方面。自由的希望意味着,私人方面和公共方面之间的关系乃是调适而非综合。进一步地说,前者所指涉的是形而上学意义上的实在,后者所指涉的是社会科学意义上的正义。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认知风格与偶然词汇习得关系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上关于认知风格与偶然词汇习得的相关研究,从中总结出其主要成果并试图在评析中提出问题。经分析发现此领域内还有待进一步探索的课题,同时提出了该领域今后研究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相似文献
16.
偶然防卫是行为人在没有防卫意思的情况下,实施了侵害他人的行为,偶然碰巧地防卫了自己或第三人法益的情形。对于偶然防卫之法律性质,中外学界从行为无价值与结果无价值的论争中,形成了有罪说、正当行为说、具体分析说等代表性观点。然而,对偶然防卫还应结合犯罪判断的逻辑过程和错误论角度予以分析。虽然犯罪的判断存在阶层或者先后的逻辑顺序,但不能因此否定犯罪认定是一个整体性的活动,从最终结果看,偶然防卫的侵害结果被防卫效果抵消而导致不存在结果无价值,应否定行为的犯罪性;从错误论的角度看,偶然防卫属于正当化事由前提事实错误,其原则上阻却故意,但因为其被防卫效果抵消的侵害行为完全不具有结果无价值,应当作无罪处理。 相似文献
17.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95-100
偶然防卫的案件在实践中比较罕见,但是该问题对于区别学者在结果无价值论与行为无价值论之争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具有试金石的作用。随着结果无价值论的影响在我国不断扩大,偶然防卫不可罚说逐渐有力。但是不可罚说在偶然防卫的概念、论证思路等问题上存在疑问,且在具体案件当中,贯彻不可罚说可能会得出不合理的结论。因此,采取未遂说,在极其特殊的场合肯定偶然防卫的不可罚性是比较稳妥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偶然防卫的表象深究其本质,认为偶然防卫只不过是披着防卫外衣的非法行为。笔者在对偶然防卫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提出在过失罪过的情形下也可成立偶然防卫。同时在对偶然防卫的处理方式上,提出不得将有利的违法结果作为量刑时的从轻或减轻情节。 相似文献
19.
范进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2)
本文勾画从传统哲学理性到后现代主义哲学的历史脉络,阐释“哲学王”观念的消解、失落及其后现代主义文化演进、发展,指出在后现代主义时代,后哲学文化是一种没有“王”的时代,一个思想的新纪元正向我们走来 相似文献
20.
赵黎明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1):12-22
“语言学转向”衍生的文本主义和叙述主义,曾对当代小说的历史叙事产生过巨大冲击。文本主义强调文本的唯一性,主张以文本取代实存,这种认识为当代作家进行历史与文学的间性试验提供了理论基础;叙述主义强调叙述的优先性、对话性和解释性,也为其消弭故事的实在性、突出话语的主体性提供了思想便利。为了颠覆史源中心观、历史进步观等元叙事结构,先锋作家也采取了一些其他形式主义手段。当代历史题材创作领域的这些探索,其思想资源主要来自结构主义语言哲学,因而具有后现代主义的某些特质。对于这场文学试验,应该采取辩证分析的态度,一方面要肯定其为历史文学带来的新气象,另一方面也要警惕绝对文本主义可能带来的虚无主义危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