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园萱 《金陵瞭望》2007,(19):32-32,33
取自然之灵性,得山川之灵趣。南京以其“据龙盘虎踞之誉,依负山带水之胜”的优越地理条件,近现代更以“绿城”名闻遐迩。尤其是2002年实施“绿色南京”战略以来,南京的园林建设正在走向创建“生态园林城市”,实施“建设东部城市绿色中心”,朝着“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目标大踏步地迈进!  相似文献   

2.
试论中国城市的生态园林建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传统中国园林在历史上功不可没,但在现代遇到了技术发展的瓶颈。生态园林作为传统园林的发展方向和高层模式,有其独特的学科领域、技术组成、生态功能以及遵循原则等特点。生态园林对于生态城市建设与发展至关重要。当前中国的城市化和生态城市建设,主要存在技术水平不高,绿地系统植物配置不够合理,人文环境不够协调等问题。对此,必须采用以苗木为中心、致力于培育植物群落的“自然配植”技术;通过构建乡土天然植物群落以及“乔、灌、草”合理搭配的时空结构,建立复合型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构建人工建筑、人文景观与环境协调一致的“天人合一”绿色和谐环境。  相似文献   

3.
试论社区新型生育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社区和亚文化的基本观点与原理,阐述了社区新型生育文化建设的内涵、外延和历史意义,并对在城市社区中如何创建新型生育文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试论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家森林城市创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回顾中国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历程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城市森林建设进展,系统阐述了在生态文明建设大背景下,中国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的基本要求、途径和方法。重点就城市森林建设总体规划、城市森林建设理念、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与关键措施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分析了目前中国森林城市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提高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城市休闲视角的生态园林建设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休闲与生态园林关联性强:一方面,城市休闲是生态园林的功能体现,是生态园林的建设目标;另一方面,生态园林是城市休闲区的有机构成,是城市休闲的空间载体和宜居城市的重要表征。城市休闲对生态园林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应在建设理念上,突出社区参与,强化休闲游憩功能,注重人地和谐设计;在建设取向上,努力凸显与营造文化生态和打造独特的城市自然景观。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园林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深受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道家和佛家思想的影响,讲究天人合一和意境的实现。随着社会的发展,园林文化走出传统的庭院,并走进现代意义上的城市。它与城市的住宅区的环境、与城市的形象都有着重要的关联。目前,我国城市住宅区景观园林还存在着设计上的重复性、功能性和协调性比较差等问题。要实现中国现代城市住宅景观设计中园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就需要加强对园林文化的深刻了解,在设计中还要注意结合不同城市的不同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以及追求其自然和意境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株洲市以推动"两型社会"建设为契机,制定软实力提升实施方案,推进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全国环保模范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活动,提高政府行政执行力,推进精神文化建设,建设城市软实力的提升机制,实现株洲城市软实力的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8.
针对中国城市建设运动中出现的忽视地方园林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本文从地方园林文化的传承问题入手,结合“汇芳园”的修建及特点,探求历史园林文化与城市现代生活方式的结合点。如何继承和发展地方历史园林文化遗产,把优秀的传统文化融进现代设计文化之中,形成以特色地区为基础的风景园林设计、城市规划、城市环境,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文章总结了“汇芳园”设计的成功经验,提出在园林建设中应注重对潮汕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发扬,实现地方历史园林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典造园文化作为世界上三大造园体系之一,极具生命力,两千多年未曾中断,并历经沧桑不断丰富、发展。但古典园林作为农业社会的产物,古为今用的同时会呈现出局限性。因此,现代城市景观设计需要对古典园林文化进行借鉴和变通,应主要遵循以下原则:景观形式灵活洗练、景观造价合理适度、创建普遍适用型景观空间、重视景观生态效益、景观营造技术的传承与创新等。  相似文献   

10.
镇江有着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素有吴文化发祥地和六朝名城的美誉。灿烂文明的历史文化与灵秀壮美的自然风光交相辉映。这里的山水环境与寺院园林文化遗址构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镇江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园林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大江风貌,城市山林”应是名城独特魅力的集中概括和城市形象的生动写照。笔者在观光采风国内一些旅游景点中得到一点感悟和心得,认为摄影能真实形象地直观最示镇江的个性和特色。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鄂尔多斯康巴什新区城市和园林绿地为研究对象,从建筑、广场、公园、园林小品等方面研究蒙元文化元素的应用方式和内容,探讨了城市和现代园林建设中民族地域特色属性的应用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12.
论生态园林城市的沿江风光带景观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对城市地理,历史,人条件及沿江景观现状的分析,探讨了生态园林城市沿江风光带景观建设的前提,原则,方法,从而为生态园林城市风光带景观建设的规划设计提供了一个范例。  相似文献   

13.
主要从综合管理、绿地建设、建设管控和生态环境等四大方面对比分析了秦皇岛市园林绿化现状数据与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相关指标的差距,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秦皇岛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须加强组织领导和基础数据统计工作;加强综合管理和建设管控力度;突出城市特色,完善绿地系统;加大生态治理力度;做好宣传等对策。  相似文献   

14.
略论城市视觉景观形象体系建设的原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当前我国城市大发展、大变革的历史时期 ,如何处理好城市发展与自然生态、历史文化的协调关系 ,创建城市良好的景观环境 ,是一个重大的课题。从我国城市建设现状、城市发展和公众感知的规律看 ,整体系统、个性张扬、多样化统一、结构优化、有机生长和布局均衡原则 ,是我国城市视觉景观形象体系建设过程中必需遵循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5.
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城市人文精神与城市文化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城市人所应有的城市人文精神,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是城市的活力、生命力和凝聚力之所在,而城市文化是一个城市灵魂、品格和风气的综合体现。城市人文精神是城市人的精神和“灵魂”,而城市文化是一个城市的“名片”。挖掘历史、打造文化、提升内涵、培养精神是各个城市在建设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须重视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城市品牌和企业品牌一样,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塑造和开发,使其成为一种无形的资产,发挥其对城市发展的应有效用。通过对泉州海外交通历史脉络与海丝精神内涵的梳理,和对泉州建设城市品牌的优势、机遇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的分析,提出在国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泉州城市品牌建设应当通过加强海丝文化的阐释与表现研究,制定海丝文化发展规划,创建海丝文化产业政策环境,以及制定海丝文化品牌建设效果测评反馈机制等一系列措施,将海丝文化塑造为泉州独具特色的城市品牌,从而把泉州建设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城市,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的建设大局。  相似文献   

17.
多年来,商洛城市建设瞄准《规划》确定的功能定位,发挥商洛生态资源优势,主打生态牌,一直是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商洛市把建设绿色文现代、开放和谐、文明宜居幸福商洛作为奋斗目标,这些都为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契机,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也是实现这些目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浅谈长沙市城市森林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森林文化建设要注重突出城市特色、风格和品位.依托自然和人文景观,挖掘文化内涵,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长沙市城市森林文化建设具备优越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具备先进的生态建设理念和科学的城市森林规划.根据长沙市城市特点,依托自身特有的自然资源优势,融历史文化与人文景观于一体,基本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山、水、洲、城"城市森林文化.  相似文献   

19.
城市文化遗产是城市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城市性格和城市身份的体现。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 “单城性”挑战,保持城市文化的独特属性和城市文化建设的特色已经摆在了国家文化安全的高度。基于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对城市文化建设的作用为研究起点,提出文化遗产传承对当前城市文化建设的意义。以陶瓷历史文化名城醴陵为研究对象,梳理醴陵市陶瓷文化遗产,为当下的城市文化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扬州作为一座拥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因其所处特殊的地理位置,带来了扬州城的发展与繁荣,园林艺术在此基础上应运而生。扬州园林的创建一方面得益于扬州固有的地域特色——环境优美且宜人,另一方面又从文人水墨中汲取养分——表现手法以及构成画面的绘画语言元素,用以作为园林创建的引导。与此同时,扬州园林也为文人画家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及直接的创作素材,这就进一步促进了扬州园林与文人水墨的相互渗透与融合,古学今用,继续深入挖掘文人水墨中隐藏的有利于园林创建的审美因素,并将其用来指引当代扬州园林的创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