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广告语篇借助语言、语体与传播媒介的互文性特征建构和延展了文本意义。从互文性的功能特征角度,广告翻译可在语篇建构的语篇互文性、文化互文性、话语媒介互文性三个层面进行研究。成功广告翻译案例即是译者作为广告语篇互文翻译的“协调者”,将源语语篇受众的认知语境与目的语语篇受众的期待视野重合的互文性协调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2.
作为当代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的一大热门话题,互文性理论强调不同文本互相影射,互相参照,形成一个庞大的符号辐射系统。互文性理论把文本研究放在一个更宽广的文化语境中进行,因而对翻译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运用互文性理论对广告语言的特点进行分析,发现广告用语多为指涉频率高的强互文性文本,互文语境大,联想意义丰富。  相似文献   

3.
符号阐释是一种阐释者与设计者共同参与完成的互文性理解与建构的活动,着眼于符号文本的相互关系,从符号内在逻辑的角度,把文本作为一个整体来概括。同时,将互文性探索引向多元视角,探寻着符号意义的互文性痕迹,以此形成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互文性系统。文章从互文之本、双重变奏、历时衍变和动态循环四个维度,论述互文性建构的规律及其相关理论。  相似文献   

4.
语篇的解读与互文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互文性是语篇的基本特性之一,在文艺批评、语篇分析、跨文化交际研究中,经常要涉及到这一概念,对于互文性的进一步理解,可以使以上几个方面的研究得到发展,本文从互文性出发,得出对语篇的意义进行新的理解。本文强调了文本的符号性和和文本的社会功能。两者之间的辨证关系是符号的、文化的、跨文化的、心理的、社会的和认知的。  相似文献   

5.
广告翻译的互文性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当代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的一大热门话题,互文性理论强调不同文本互相影射,互相参照,形成一个庞大的符号辐射系统.互文性理论把文本研究放在一个更宽广的文化语境中进行,因而对翻译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运用互文性理论对广告语言的特点进行分析,发现广告用语多为指涉频率高的强互文性文本,互文语境大,联想意义丰富.  相似文献   

6.
互文性又称“文本间性”或“间文本性”,指所有文本之间的相互转化和吸收,是克里斯蒂娃对巴赫金互主体性对话理论的扩展。文本性使互文性与翻译研究有着天然的联姻,互文性理论能够将宽泛的思考与具体操作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阐释翻译的性质特征和复杂的翻译行为。本文借助互文性概念及其在翻译研究中的作用,重点对罗慕士所译《三国演义》中跋语及注释部分内容进行分析,旨在从互文性视角阐释该译本的翻译特色与策略。  相似文献   

7.
模因论与诗歌的互文性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模因是文化传播的单位,它通过模仿和复制在人的大脑之间相互传染而进行传播。互文性是语篇的基本特征。互文性强调文本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任何语篇都是由引文拼嵌而成,任何语篇都是对其它语篇的吸收和转化。文章审视了模因和互文性的关系,认为模因的传播就是互文性形成的过程,并从模因的角度分析了诗歌中的互文现象,以期读者能认识到模因论对研究诗歌互文性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部内涵丰厚、文法高超的英雄传奇小说经典,《水浒传》之“互文性” 大致可分三个层面:与其前文本所发生的上行“互文性”,与其大略同期的文本所发生的并行“互文性”,以及与其后文本所发生的下行“互文性”。就上行“互文性” 的情况来看, 《水浒传》的文本来源主要有二:除了对《史记》经典细节的化用,还有对杂剧章法的借用。与《金瓶梅》所发生的并行“互文性”的情况也并非仅仅限于“借树开花”、“借鸡生蛋”,而是二者通过互相点化或戏拟某些经典故事来反讽社会现实。由《水浒传》对《儒林外史》、《红楼梦》等小说派生的力度与强度,我们更感受到它“之所以成为经典” 的文本魅力。从《水浒传》这一经典文本的沿承与传播状态推演开来,可以说一部小说的“互文性” 之强足以成就其“经典性” 之高,或者说一部经典作品的“互文性”与“经典性”往往是相辅相成的。  相似文献   

9.
互文是古代汉语中一种参互见义的修辞手法,互文性是当代西方后现代主义文本理论的重要术语。二者虽然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范畴,但它们对于文本的阐释策略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中国古代阐释观念从“互文”到“互文性”的演进,反映了人们的阐释视野日渐开阔,并进一步认识到文本意义的本源不仅仅在于自身,还取决于他者对自身的映射。这种阐释观念的演进是历史文明发展的必然,也是人类在文本意义产生问题上对于自我中心的突破。    相似文献   

10.
互文性理论在翻译研究中彰显着愈来愈强的可行性。不论是从广义的对翻译活动的认识、阐释与批评,还是到具体的对翻译文本互文指涉的探求,互文性理论之于翻译研究都有着启迪性的意义与作用。对此在互文性理论视域下,重点探讨毛泽东诗词翻译中译者作为读者、阐释者和作者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互文性:缘起、本质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文献评述的方法,通过考察朱莉娅·克里斯蒂娃等学者对互文性的研究,揭示了互文性流变的缘起、本质及其发展轨迹,认为互文性既可以作为一种文学描述的工具,也可以成为广义文化研究的武器,如果能在二者之间寻求某种平衡,将使互文性的研究具有更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利用互文性理论从几个角度分析了张爱玲作品的互文性,张爱玲的作品表现了以?爱?为主线的互文性:张爱玲?爱?与胡兰成?今生今世?的互文,?爱?与?金锁记??怨女?的互文,?爱?与张爱玲其他作品的互文性,?爱?是张爱玲的经历、人生观的互文对话,寄托了张爱玲的理想和爱情观,呈现出张爱玲作品的整体结构上的互文性。?爱?与经典传统故事“人面桃花”的互文性,在?爱?的塑造上,体现了张爱玲对“人面桃花”故事的改造才能,是对经典故事改造的一种否定变异的互文关系。  相似文献   

13.
由于不同文化背景影响,中外景点介绍语篇各自体现出与自身文化对应的互文性特征。景点介绍语篇利用的文化互文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主体文化互文性和客体文化互文性、群体意识文化互文性和个人意识文化互文性以及回顾过去文化互文性和期待未来(Future Expectation)文化互文性。无论中文或者英文的景点介绍语篇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发挥着相同的作用,就是通过对景点的介绍,吸引潜在游客购买相应的旅游服务。  相似文献   

14.
互文性与文学翻译紧密相联。本文试图从互文性与文学翻译的联系出发,着手分析《水调歌头》两英译本民族文化色彩的翻译,并从互文性视角指出处理民族文化色彩翻译时通常采取的三种方法。  相似文献   

15.
按照Fairclough对显著互文性与构成互文性的分类。对2010年新华网关于美国对台军售系列报道进行研究,并从语义预设方面对其构成互文性进行分析,以探讨中方通过文字在报道中形成的一个连续的意识形态强度转变的过程,从中观察到语言对意识形态的反映,以及意识形态对语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互文性角度出发 ,探讨了翻译中文本的解构和重构过程。通过对互文性指涉翻译过程的分析 ,认为先期文本无论在文本的解构或文本的重构过程中都起到很大的作用 ,对先期文本互文性的分析可加深我们对翻译过程的理解 ,想象与联想的方式对文本重构有着特殊的意义。对语类互文性、主题互文性、结构互文性和功能互文性的研究也为翻译的文本重构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7.
新闻英语标题翻译的互文性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文性(intertextuality)理论是西方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文化思潮中产生的一种文本理论,互文性理论打破了传统的自主、自足的文本观念,对文本及主体进行解构。互文性不仅见于文学语体中,而且也常见于非文学语体中,如新闻语体、广告语体等。互文性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理解的层次,原文的互文语境由于所属文化圈的隔膜,很难为另一文化体系中的人们所知晓,因此作为语际转换中的“超语言因素”常会成为理解与交际的障碍。  相似文献   

18.
语篇翻译的互文性研究方法是语篇翻译研究中的一种新的研究方法。是一种对于解决翻译领域里一些深层次问题的可操作性强的方法。通过对朱丽娅·克里斯蒂娃等各种互文性理论系统化的梳理,起到了整合的学术效果。通过对语篇翻译中的互文性阅读、互文性接受能力、互文性语境的讨论论证了互文性理论是语篇翻译的核心。  相似文献   

19.
菲利普·罗斯的“祖克曼书系”九部小说在叙事策略、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小说主题等方面表现出鲜明的自涉互文性。自涉互文性表现为后文本对前文本的提及、扩充或重构,具有小说叙事学的功能和意义。“祖克曼书系”的自涉互文性体现出罗斯以犹太人的身份困惑、美国梦、追求“精神之父”等主题的作品的整体创作特色,反映了罗斯对纽瓦克犹太社区的风俗与时代变迁的如实记录与生动描摹。  相似文献   

20.
篇章类型互文性是篇章类型研究的重要方面,其摆脱了具体互文性之间只注重内容与形式互文关系的局限性,能够揭示篇章类型之间的程序性共时和历时关系。通过借鉴德国学者提出的篇章类型分析模式,结合德国建构主义法学对判决类型篇章类型互文性进行解析,揭示了法律领域的篇章类型之间通过协作共同完成判决交际任务过程,对扩展篇章类型和互文性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