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流行音乐在近些年受到,得益于电视传媒的广泛影响和导向,尤其是近两年的一档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的制作颇为成功,引发收视狂潮,它区别于其他选秀节目的最大价值是其对于流行音乐的解读与判断融入到了节目的整个过程。在这个舞台上,观众从对以往选秀节目中"看热闹式"的单纯听歌方式升级为对流行音乐的欣赏与评价。  相似文献   

2.
“平民造星”娱乐节目近来在电视媒体热播,由此迎来电视娱乐产业新时代。文章理性地审视了各类节目的特点,从参与者、媒体、观众三个角度出发,指出了“平民造星”娱乐节目风潮所引发的不良社会综合症。  相似文献   

3.
正说到娱乐,本该是个轻松、闲适的话题,可在目前这样一个娱乐成为产业、成为圈子的社会环境下,跟娱乐相关的话题,似乎大多有点杂、有点乱、有点超越底线。另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近年来原本呈现在舞台上、星光下的娱乐元素与市民社会真实世界的界限正在变得模糊。继当年湖南卫视引入《美国偶像》模式的选秀节目《超级女声》在中国创造收视神话并成功造星之后,电视荧屏上各种真人选秀节目就从未停歇过,超级男声、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儿、星光大道、中国梦想秀、中国好声音等等太多同质化的选秀节目,纷  相似文献   

4.
娱乐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但在多样化和大众化的娱乐时代,电视娱乐节目无疑是"娱乐"典范。与一般社会娱乐不同,电视娱乐节目是以仪式化的形式,以竞赛、征服为叙事模式,以大众参与互动的方式而成为电视中最有影响力的节目形态。电视娱乐节目在借用仪式和特定的叙事模式来传达意识形态的同时,巧妙地将意识形态与娱乐化的元素融合到一起,这样的意识形态策略也为电视娱乐节目的生存、发展拓展了更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媒体史叙事视角下的电视媒体“娱乐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功能主义视角看,一种特定文化现象的存在是由于其履行了某种重要的社会功能。电视媒体的"娱乐化"趋势,作为媒体文化发展的一个特征也必然如此。文章从媒体史叙事的不同角度把握"娱乐化"以及"限娱"的合理性,指出电视媒体"娱乐化"并不仅仅是"娱乐化"节目的过多,更是"非娱乐化"节目弱势表现的突出反映。只有从监管与引导两个层面入手,一方面加快、加强媒体问责制度的建立,另一方面为电视媒体"非娱乐化"节目生存提供政策优惠与扶持,才能改变电视媒体娱乐化节目"相对强势"、非娱乐化节目"绝对弱势"的局面,以促进电视媒体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寓教于乐"是将文艺与娱乐融合为一体,这是今后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走向。湖南卫视2008年推出的娱乐节目《天天向上》,至今得到观众的推崇与喜爱,除节目主持团体的人气偶像及出色的主持艺术外,"寓教于乐"的方式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它不仅提高了电视收视率,而且还在影响社会风气、引领价值导向、增长文化知识几方面具有积极影响与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好声音》节目用独特的评价标准、平民化的角色定位、多方面的故事铺垫,高举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大旗,倡导公正、平等、自强不息、昂扬向上等价值理念,丰富了选秀节目的精神内涵,成功打造了一档励志阳光型节目。《中国好声音》是主流价值观与娱乐节目的一次成功融合,使大众娱乐节目在提供娱乐的同时,以一种正能量重塑起易于被民众接受的精神崇高。  相似文献   

8.
与以往的电视选秀不同,《英国达人》不仅是流行歌唱比赛,从杂耍到歌剧,它没有任何限制一个没有门牙却随时绽放甜美笑容的6岁小女孩和一个愁眉不展却拥有帕瓦罗蒂般嗓音的手机推销员让一场名叫《英国达人》(Britain’s Git Talent)的选秀节目取得了收视率上的空前成功。在这个节目里,登台亮相的都是那些普普通通的英国老百姓,展现的才艺从  相似文献   

9.
从多年前媒体选择娱乐报道来满足受众需求的传播环境,到今天媒体制造娱乐话题供人们消费,我们看到传统电视娱乐节目与网络制造的结合更为紧密,这带来了对传媒发展新的思考。文章结合信息环境化的相关理论,分析电视娱乐节目与层出不穷的网络制造之间资源共享对受众认知及行为的影响,并对两种媒体的结合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全佳 《社区》2006,(16)
在近一段时间的电视荧屏上,“超级女声”、“我型我秀”等选秀节目让人看着有些疲惫。然而央视二套近期正在播出的“全家总动员”,却让人耳目一新。2006年4月以来,“全家总动员”以其展示家庭创意、家庭和谐和家庭快乐的积极向上的定位,折射出丰富的家庭情感生活,向全国观众呈献了一台轻松、感人的精彩节目。节目播出后,社会反响强烈,成为2006年中国电视娱乐节目中一道极具公益色彩的靓丽风景。触动了社会的敏感神经“全家总动员”是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在2006年推出的全球华人家庭大型电视活动。节目除在国内设立了10个赛区外,还有海外华人…  相似文献   

11.
在传媒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相对于传统电视科普节目越来越遭到大众化娱乐节目挤压,媒体不能因利益驱使而失去应有的正义,公平和公信力。电视养生类节目须自觉传播积极、健康、有益的信息、自觉抵制消极、不健康的内容,这是电视媒体不容忽视的一项社会责任。同时养生类节目绝不能功利性太强,要以提高大众健康水平为己任,让广大受众全面掌握基本常识,树立文化品质,打造受众喜爱的精品节目。  相似文献   

12.
资源的有效开发与整合是电视真人秀娱乐节目成功的关键.国内电视真人秀节目要获得成功和可持续发展,有必要认真研究节目资源、受众资源、媒体资源和市场资源开发、整合的途径和手段.在这方面,湖南卫视频道的<谁是英雄>为这类节目资源的开发和整合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样.  相似文献   

13.
立足我国新闻出版传媒"转企改制"与产业化发展的背景,提出媒体应该具有"企业公民"的身份意识。"企业公民"的身份意味着需要充分考虑媒体的企业特性,同时,媒体作为"企业公民",不单纯体现在它作为企业对社会应尽的责任,还体现在它独具的对公民社会的建构责任。媒体具有"企业公民"的身份意识,既是适应新兴市场经济条件下为公民—消费者受众服务的需要,也是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维护民主社会共同体的需要,有助于推动我国媒体的可持续、良性、健康发展,促进传媒产业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电视选秀节目成为我国电视传播的一个显著现象。各类选秀节目层出不穷。本文主要透过这些选秀节目看看背后功不可没的生产性受众。通过对生产性受众产生的背景及条件、解构节目时获得的三种快感以及这些快感对节目的建构等方面的分析来揭示现阶段我国生产性受众的特点,并探讨在选秀节目泛滥、媚俗倾向严重的情况下,媒体应该怎么做。  相似文献   

15.
综观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其中"舶来品"占绝大多数",本地货"可以说是凤毛麟角。深圳卫视《年代秀》是一个以代际文化为内容的综艺节目,它注重品质、关怀人文,根植于中国本土文化,受到了观众的广泛认可和欢迎。《年代秀》为综艺节目的良性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和有益启示。在电视娱乐节目"舶来品"扎堆,创意乏善可陈的大环境下,《年代秀》秀出了本土娱乐文化的漂亮一击。  相似文献   

16.
我们以英国电视选秀节目Britain’s Got Talent及因该节目而走红的Susan Boyle在我国的诸多译法入手,探讨新闻娱乐翻译基本原则,指出:新闻娱乐翻译也应有底线,即,新闻娱乐翻译也应尽量求真,不能为了吸引人们的注意而随意歪曲原意,僭越“信”这一底线。  相似文献   

17.
我们以英国电视选秀节目Britain’s Got Talent及因该节目而走红的Susan Boyle在我国的诸多译法入手,探讨新闻娱乐翻译基本原则,指出:新闻娱乐翻译也应有底线,即,新闻娱乐翻译也应尽量求真,不能为了吸引人们的注意而随意歪曲原意,僭越“信”这一底线。  相似文献   

18.
电视文化在消费社会中的新形态和新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社会的形成,使得电视的消费功能特别是娱乐功能得到凸显和强化,电视节目出现泛娱乐化倾向:电视剧、新闻节目表现出轻松、娱乐的风格,游戏节目、益智竞猜类等新的节目形态开始出现。满足观众的娱乐、消遣需要,已经成为所有电视节目追求和努力的方向。娱乐节目的方兴未艾,是有深刻的社会心理基础和哲学根基的。追求感官娱乐,追求感性的释放,是当代人在长期的"理性逻各斯主义"的统治下,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生存境遇下的必然追求。现代心理学研究也表明,追求快乐和享受是人类的本性。通过收看电视娱乐节目获得人性的舒张和生活的自我调节,是当代人关注"享受"的重要内容。电视节目除了传播信息以外,正充分发掘具有快感意义的资源,隐藏在人们内心深处的生理欲望成为他们选择素材的直接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中国好舞蹈》一经推出就在全国掀起了一股舞蹈的热潮,成为当下相当火爆的电视选秀节目.以《中国好舞蹈》节目为例对我国电视选秀节目进行了分析,指出对我国电视选秀节目进行正确引导是当前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中国好舞蹈》是我国电视选秀节目的一个缩影,虽深受广大观众喜爱却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分析其火爆背后暗藏的问题不仅能够促进该节目的健康发展,更能促进我国的电视选秀节目事业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20.
现在打开电视,即便不是“沙发土豆”的非电视迷也能明显地发觉,除了电视剧,最火的节目就是各种各样的“选秀”了,相对前些年盛行的“综艺”节目来说,“选秀”类节目最颠覆性的改变在于:再看不到明星们高高在上地作秀,平民观众的参与互动成了节目的主体。从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到央视的“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