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迥异于明清案头弹词的作者队伍多为女性,近世以来,以鸳蝴文人为主的男性作者,对于弹词的案头创作投入相当精力,并在理论探索中作出一定努力.进而在以苏州评弹为主的民间曲艺演出中,以脚本创作、提携艺人、亲历书场、行业鼓励等多种形式,对其发展、成熟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文旨在探讨近代鸳蝴文人与弹词案头创作及书场演出之间的密切关系,以此论证鸳蝴文人对于市井娱乐行业的热情投入,源于审美趣味与利益驱动的双重作用.由此见证近代案头弹词与明清以闺阁女性为主的创作在动因与风格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明星公司主要代表了以传统的现实主义为主要特征的"戏人电影"的创作倾向和潮流,文华公司则主要代表了更加注重创作者的主观表现,因此也更富于艺术个性的创作倾向和潮流."文人电影"与"作者电影"具有较多可比性,其艺术上的异同及其所体现的艺术规律,对于中国电影创作,特别是对于中国电影走向世界,正显示日久弥新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17世纪,文人成为白话小说阅读的最主要阶层,以苏州地区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广泛的阅读传播网络。白话小说在文人间的人际传播方式主要有:承传、借阅、抄录、赠阅、购买;以苏州文人为中心的人际传播网络包括:以个人活动相贯穿的交游网络、以血缘或姻亲关系为基础的亲缘网络、以读书应举活动为主的学缘网络。  相似文献   

4.
中国电影百年史的框架基本具备,但研究个性、独立性、史料性、理论依据、方法论、类型研究、比较研究等等都不能算完备。难题主要在于阶段划分基本明晰,但细部缺乏梳理;一些阶段尚未深入,许多问题有待研究;对历史人物的研究粗浅,对历史潮流的演变与形成没有深入的探讨,跨时期的创作现象和作品联系把握都不足:对电影产业性质历史状态研究和艺术与市场关系研究严重不足。强调今后电影史重写,必然注意艺术的创造性、产业性(商业性)和政治性之关系。  相似文献   

5.
燕赵风骨,是燕赵地区源远流长、独具特色并传承至今的精神气质与独特品行。这种风骨,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此后两千多年,华夏大地历经各种变迁,然而扎根于燕赵大地的“风骨”却一直延续、熠熠生辉。近代中国危机四伏,中华儿女前赴后继,救国存亡。这个时期的燕赵文人书家,表现出独特的风骨。其为人,刚正不阿、敢于反抗、忧国忧民、安稳社稷;其书法,用笔刚健、结构严谨、章法端庄。燕赵风骨是千年延续下来的文化精髓,是中国文人的风骨,是真正的华夏风骨。这种风骨,为当今文人的品行和文艺创作树立了良好的典范。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在世界体系中地位的崛起,"中国研究"成为世界学术领域的热点.电影是各种文化、价值和意识形态汇聚的场域.中国电影成为中国走向世界,世界了解中国的最重要的渠道之一.中国电影研究作为一个蓬勃发展的学术热点,呈现出国际化、学院化和跨文化的趋势."重写中国电影史"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话题.  相似文献   

7.
《边城》符合中国山水画的元素,它的绘画特征创造出了含蓄之美,让文字的指涉意义大过文字叙述本身,并开辟了读者更个人的但也更多元的诠释空间。《边城》的文体与其精神互为必要条件,《边城》的表现方式即它的意义。以中国传统文人美学来理解《边城》,可让中国现代小说跟上欧美思想界利用小说来展现哲学观点的脚步,它还可以重新检视中国文人美学,甚至是与欧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并驾齐驱,进而对小说文类的文学批评理论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中国电影业界重金投资引领的跨国合作和产业重组不断刺激着国人超越自己的想象。与业界变局相适应,中国电影研究界也不甘寂寞,可统称为“国家主义派”的某些学界领军们宏论新说频现,磅礴的话语气场重笔渲染出一幅中国电影即将一统天下的图景。不过,透过众声喧哗的“国家主义”图绘的中国电影重彩画卷,将目光聚焦在影像的全球流通和消费面向,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电影远未崛起,讨论中国电影全球影响力问题至少在目前和可预测的未来尚不具备现实基础。中国电影的基础和构型是区域电影(regional cinema)和本土电影(local cinema),而非脱离实际、好高骛远的全球电影(global cinema)。明乎此,我们也许对中国电影的现状和未来会有一个更冷静和客观的评估。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日本电影理论论著论文在中国被译介并产生影响。电影史论方面:60年代就在中国"内部发行"的岩崎昶的《日本电影史》正式出版,电影理论家佐藤忠男的《小津安二郎的艺术》、《沟口健二的世界》、《上海电影港口》、《中国电影百年》等文发表对中国电影的指导意义很大,山本喜久男的《日美欧比较电影史》用历史比较方法进行电影研究的成功尝试具有普遍意义。电影导演方面:山本萨夫的《电影制作的实际》对刚进入电影学院的中国第五代导演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山田洋次的《素材与剧本》指出导演和编剧一样需要有源于生活的创作"冲动",大岛渚的《日本电影的形势和主题》对画面以及蒙太奇的强调给人启发。在电影编剧方面:田板启在中国所做的系列讲座提出电影观念问题,新藤兼人的《电影剧作中的改编》讲述如何将长篇小说改编成电影脚本,野田高梧的《电影剧作结构论》中谈到"事实"和"真实"的区别很有见地。在表演艺术方面:山田五十铃的《演员的直觉与训练》认为一个艺术家必须具有浓厚的职业敏感与职业兴趣,要善于在生活中发现模仿对象。对于刚刚走出"文革"的中国电影来说,这些电影论著论文往往以自己的电影实践为例证,真正起到了"现身说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艺术作品的美学自主性生成于复制、挪用和循环的过程中,这导致任何一部影片的关联作品清单都难以穷尽。电影理论企图通过概念创造进行风格提纯,以确认影片的个性和原创身份。但由于理论本身的社交性质和折中色彩,概念的共存、流动和滥用现象十分普遍。在理论和历史的夹缝里,概念成了一个空洞的幽灵。在破译电影理论身份的世界难题中,比较电影学可以成为一种基本策略。无论顺序比较主义还是语境比较主义,比较电影研究的目的都不是将肤浅的异同比较作为理论原创身份的注释,而是以知识生产的语言竞争和符号转换为思维,重视理论旅行中的本源差异,尝试在一个开放性视野中找到不同电影理论的思想之源。  相似文献   

11.
唐末诗人郑谷的文学成就和前代的诗人相比,是一个低谷;但是和同时代的诗人相比,他又算是一个高峰。但郑谷经历的生活和心态却可以说是唐末一辈诗人的缩影。本文以郑谷在科举、仕宦生活中所创作的诗词为例,对其心态加以分析,管中窥豹,由此探知唐末一代士人之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12.
艺术作品的美学自主性生成于复制、挪用和循环的过程中,这导致任何一部影片的关联作品清单都难以穷尽。电影理论企图通过概念创造进行风格提纯,以确认影片的个性和原创身份。但由于理论本身的社交性质和折中色彩,概念的共存、流动和滥用现象十分普遍。在理论和历史的夹缝里,概念成了一个空洞的幽灵。在破译电影理论身份的世界难题中,比较电影学可以成为一种基本策略。无论顺序比较主义还是语境比较主义,比较电影研究的目的都不是将肤浅的异同比较作为理论原创身份的注释,而是以知识生产的语言竞争和符号转换为思维,重视理论旅行中的本源差异,尝试在一个开放性视野中找到不同电影理论的思想之源。  相似文献   

13.
历代文人的旅游活动构成了中国传统社会生活中色彩斑斓的一部分,元大都文人群体的休闲游览活动与整个元代政治、经济、外交形式都是密切相关的。通过分析元代大都城内城市布局、旅游景观,系统地阐述元代大都内文人旅游开展的情况,并归纳元大都文人旅游活动的特点,对开发当今旅游市场和旅游资源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20年代以来,金陵大学理学院、尤其是其后来成立的影音部对于中国早期科教电影贡献殊巨.以金大影音部创办的全国第-个高校学院版电影及电影教育学术月刊<电影与播音>杂志等为实证研究,对其20年代到40年代的科教电影创作分别从理念的萌生与社会化传播、重要的教学与创作实践、作品的列举及其形成的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与重要价值意义等方面详加论述;并认为,金大影音部的电影及电影教育事业标志着20世纪30-40年代中国非商业电影发展的核心与高峰.  相似文献   

15.
运用比较电影、电影文化学等方法,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两岸三地电影融合汇流的历史进程,旨在为新世纪华语电影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研究的参照。结论认为,未来两岸三地的电影业应超越传统的合作模式,采取一种更高层次创新融合的发展策略,即在产业、文化的深度交融中保持各自原有的核心优势,积极适应新语境中观影群体审美趣味的变化,合力打造更具文化影响力的新华语电影。  相似文献   

16.
中日近代化改革是对后发型国家近代化道路进行比较研究的一个富于典型意义的课题。本文以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为中心,围绕着改革的背景与目标、西方近代思想的导人及其特征、近代教育的创立及其指导思想等三个方面,对起步阶段的中日近代化改革作了宏观性的比较考察,主要试图揭示两国近代化改革的不同特征。  相似文献   

17.
谢晋电影作为80年代电影艺术的里程碑,在21世纪视野中已成共识,它的艺术思维始终与时代主流同步,在坚持宏大叙事的文学原则的同时,又渗透着对人与生命状况的关怀,彰显人道主义以及在适切时机,伸张人性宽度并对现实持质疑与批判态度。《芙蓉镇》非常机智且深刻地表达了谢晋这一艺术的主题诉求。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几位中国当代表现主义画家和日本表现主义画家的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对中日表现主义绘画作品及现代表现主义绘画的异同进行了阐述,并指出,不同的心境、不同的地域国度,画出的作品画面虽然有相似之处,但却完全反应了作者各自不同的的心态和追求;画面的视觉效果,所表现出来的形象往往都隐喻了画家矛盾的心里。  相似文献   

19.
20.
中日两国的电影艺术都属于东方电影,有着某些相似的美学特点,但由于民族文化传统的差异,也会使各自的电影创作呈现为不同的艺术特色,本文采用比较的方法,对中日电影的叙事形态和艺术风格进行比照研究,并具体论述中国电影的意境抒情特色和日本电影的闲静幽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