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英加登对阅读意识过程的现象学研究,直接开启了沃尔夫冈.伊瑟尔对阅读活动的研究,伊瑟尔由此建立了他的审美反应理论,成为接受美学的又一个分支。伊瑟尔的理论处于现象学美学、接受理论、现代艺术三者的交汇处,强调阅读活动中的交流或曰双向相互作用,是他的理论特色。这是伊瑟尔理论的性质与定位。伊瑟尔的理论主要有两个部分:一是对于阅读活动的描述,这是阅读现象学;二是对文学本文的传达结构的阐述。前者是主要的,其内容可以概括如下:作品在读者与本文之间生成,而读者又由阅读经验构成。这是双向作用达到了双向构成。这样一种观点,为姚斯所不具备。关于后者,伊瑟尔认为,本文中的空白和否定给出了一个特殊的结构,这一结构控制着交流亦即相互作用的过程。否定是熟悉的社会标准被否弃,它是产生空白的一个原因,否定的另一层意思是删除;而所谓空白,是本文中潜在的联系。虽然伊瑟尔的论述存在用词生涩、多有矛盾的缺点,但他的理论对英加登开创的阅读现象学作出了一定的补充,仍然有其值得肯定之处。  相似文献   

2.
读者反应批评理论盛行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文学批评界。读者反应批评学者认为文本不是孤立的自足体,它并不是确定了的意义。一个文本可以有诸多可能性的阐释,但它不会自我阐释,更不能自发地解答读者的问题,而是读者本身在积极主动的参与整个阅读和阐释过程,填补文本的"间隙"和"空白",并在读者自身的"期待视域"指导下最终完成对文本的阅读和评价。《跨国的雪》讲述的是一对好朋友在欧洲滑雪的故事。读者的作用在海明威含而不露的写作风格下得到充分的体现。本文将结合读者反应批评理论,对《跨国的雪》一文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3.
美国当代文论家韦恩·布斯的《我们所交的朋友:小说伦理学》是西方文学伦理批评复兴的奠基之作。书中,他把文学比作"朋友",强调作者、文本、读者间的伦理责任。本文侧重考察布斯文学伦理批评提出的现实语境和理论基础,及其文学批评的三个原则:多元主义、朋友和共导。  相似文献   

4.
当代美国非裔文学批评家休斯顿·A.贝克的"布鲁斯-方言"批评理论以黑人的布鲁斯和方言土语解构了西方主流批评话语及其文本模式,拓宽了人们对文学批评及文化的视野,并彰显出黑人文学独具特色的言说方式和"黑人性"特征,为美国非裔文学批评和文本解读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和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5.
由《黑暗的心脏》不同解读及殷企平与王丽亚学术争鸣说起,讨论了文学批评理论对文本意义理解的作用及文学批评理论与文本意义多样性之间的关系,重点指出依据接受美学、读者反应批评理论,读者在文本意义生成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6.
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运用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对女性文学作品进行解析的一种批评方法。女性主义学者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重建文学史的大厦,阐发对女性文本隐喻与象征理解上的共性与亲密关系,标志着女性学者性别主体意识的觉醒,及她们颇具特色的思维习惯与不同的责任关注,显示了女性主义批评的学术创新活力与理论先锋激情。探讨西方文论对女性主义批评兴起的影响,有助于读者更好的理解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促进当代文学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从观众研究、文化研究和非主流美学研究等方面论述西方当代电影理论中存在的一种关注个体和尊重差异的精神趋向。当代西方电影理论将电影研究与当下活生生的现实感受联系起来,探索观众的多元认知,质询电影"再现"的真伪,鼓励文本的多样阅读和互文本的"对话"关系,并尽可能地尊重他者和另类群体在电影表意中的声音,向欺骗性的和支配性的电影结构和观念发难。  相似文献   

8.
美国文学批评家J.希利斯·米勒的批评轨迹以新批评为起点,中间虽历经现象学—意识批评、解构主义—修辞批评与言语行为—伦理批评几个阶段,但对语言的关怀与文学“特异性”的探求在他的批评实践和理论建构中呈现出一种连续不断的、互相依存的特点。新批评的理论精神在米勒文学批评的诸多阶段形成一条若隐若现的线索,为他的批评实践提供了方法论,成为米勒批评理论与阅读实践中恒定的风景。  相似文献   

9.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 ,西方兴起了各种各样的文学接受理论 ,如阅读现象学、文学阐释学、接受美学 ,以及读者反应批评。这些理论一反过去封闭的文本研究的方法 ,主张从读者接受的角度对文学活动进行重新定位 ,构建以读者为中心的文学理论体系。这些理论被介绍到我国之后 ,不少学者也试图用来分析和整理我国古代接受理论 ,在浩如烟海的接受资料中进行梳理 ,发掘我们自己的接受理论遗产。这其中 ,大致有三种态度 ,第一 ,认为接受理论是西方的专利 ,产生于西方的文化背景和学术土壤中 ,中国古代没有接受理论 ,只有文学鉴赏理论。第二 ,以西方接…  相似文献   

10.
美国当代杰出批评家希利斯.米勒的《查尔斯·狄更斯:他的小说世界》是西方现象学批评学派的代表作之一。该著虽然充分注意到了作家意识在文学世界中的主导作用,并对之进行了深刻的开掘阐发,但对作家意识的表现形态即文学形式的核心地位视而不见,因而有严重的局限性。米勒的《查尔斯·狄更斯:他的小说世界》之成就和不足典型地反映了西方现象学批评的成败得失。  相似文献   

11.
接受美学理论认为,读者的阅读活动对文学作品意义和价值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戴西·米勒》是亨利·詹姆斯创作初期一部成功的中篇小说,具有深远的文化影响力,引发了读者的广泛讨论。运用伊瑟尔的接受美学,将作品文本中的读者召唤结构——"隐含的读者"分为语言的缺省和模糊性、情节的缺省以及特殊的叙述视角三类内容进行举例分析,肯定其对实际读者对文本再创造的引导作用和读者的阅读活动对文本意义实现的价值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文本的意义阐释问题是文艺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过度阐释”“反对阐释”与“强制阐释”构成了文本意义生成的三种形态。首先,阐释学的知识内涵可以划分为方法论和本体论双重层面,分别涉及符合论的真理观与存在论的真理观。其次,中国当代阐释学对文本意义的生成展开了积极反思和持续建构。张江教授提出的“强制阐释论”涵盖“本体阐释”“核心阐释”“阐释大循环”等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概念范畴,实现了对阐释学方法论和本体论的融合,推动了当代阐释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最后,中国学者对场外征用与文本意义生成、主观预设与文本意义生成、批评的公正性和批评的伦理性等问题进行了细致讨论,建构起具有中国特色的阐释学话语体系。中国当代强制阐释论是阐释学理论的重大突破,为文学研究与文论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3.
依据解构主义为参照对象,考察新批评派对于西方文学理论与批评等研究领域所产生的诸种影响。选取雅克·德里达、保罗·德曼与哈罗德·布鲁姆作为切入点,通过系统与深入的多维考察,对于新批评派与解构主义的文学批评观念与实践之间所存在的沟通与互动、承继与超越等诸种关联性予以交互阐释。  相似文献   

14.
诺思罗普·弗莱习惯被人们看成是神话原型批评的代表人物,实际上他的理论成就远远超出这一范围,修辞批评,也是他非常重视的一种批评理论与方法。弗莱对修辞的理解,已远超出修辞技巧的领域,他把修辞看成是文学话语的根本特征,看成是文学与社会交流对话,作者与读者沟通的重要手段。弗莱的修辞理论有两个重点,一是对隐喻的重视,一是文类的修辞研究,它对西方现代文学理论有关文学语言、文学类型的认识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王蒙以一个有着丰富创作经验的理论家的独有感受,对读者的阅读趣味、阅读行为、接受的能动性等一系列问题的见解和论述,构成了王蒙小说理论的重要维度,王蒙从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着眼,注重探讨读者在大众生活中受到的影响和因此造成的读者面的变化,并将其置入文学活动论的整体关系中进行考察,使得读者的多层内涵得到充分揭示,从而表现出王蒙读者理论的独有韵味.王蒙对读者和作者关系的阐述、读者和文本"隔与不隔"关系的观点与读者和小说文本模式的看法,堪称王蒙读者理论的精要.  相似文献   

16.
“含混”与“不确定性”同为20世纪西方文论中的重要批评术语,都指意义的难以确定性,二者都和语境有关,在方法上都采用关注语言细节的“细读法”。然而,由于它们分别隶属于新批评和后结构主义,二者之间有很大的差别。首先,产生含混的语境是饱和的、可穷尽的,而产生不确定性的语境则是非饱和的、不可穷尽的;其次,从含混到不确定性是批评重心从文本向读者的转向。  相似文献   

17.
弗莱提出的"三角形"批评说,即探讨作者、读者、批评家与文本的复杂关系。首先,文本生成是个"胎生"的过程,一旦生成,它就和作者处于关联性与个体性相统一的关系中。其次,读者的创造性阅读就是与文学文本进行"亲切的接触",与文本"打成一片",并完全融合。最后,批评家的任务是还原文学文本非功利的、自成一体的形态,他不局限于单个的、封闭的自足文本,而是向"大文本"迈进,并以宽容的心态视其为体现人类命运和人类理想的想象共同体。  相似文献   

18.
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文本和读者的研究进入了百家争鸣的局面。针对这一现状,采用对比的方法,分析读者与文本在历史、文学、文化批评视阈下的辩证关系。分析发现:历史批评主张读者只有通过作者的创作意图才能复原文本意义,文学批评坚持意义的产生是读者与文本交流的结果,文化批评把读者的性别、种族和意识形态纳入文本。  相似文献   

19.
文本细读:“文学场”建构的基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本细读作为新批评的重要理论遗产,在当下文学研究与文学欣赏中有着突出的现实意义.同时,文本细读在文学欣赏及教学中也是极富于操作性的实践方法,符合回到文本的中心理念.近几年,学术界集中标举了文本细读这一理念,但是多停留于方法论层面的抽象论述,关于其具体路径或者实践性步骤的理论发掘依然是个空白.回到微观层面,在文学阅读的过程中,结合文学作品的体裁特性,文本细读的具体方法可落定在三个方面:其一是语词细读;其二是结构分析;其三是语境把握.这三方面需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20.
比较诗学与文论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比较诗学研究来建构融通性较强的文学理论成为当代文学理论建设的重要选择:比较诗学的开阔视野能够实现当代文论状态的融合,透视不同诗学思想的学理可以变革当代文论的范式,为具有普遍意义的文学理论建构而存在的姿态成为构筑当代文论大厦的深厚根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