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将现有的原型城市转型为可持续发展的知识城市,构建起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知识城市发展道路,已经成为摆在我国城市治理者面前的重要任务。知识城市赋予城市新的职能,在明确了知识城市政府管理定位原则的前提下,结合中国具体国情,在政治职能上要制定一份具有全球战略眼光的知识城市发展蓝图;在经济职能上要完善城市知识基础设施,培植以知识为基础的产业;在文化职能上要打造城市特色,增强城市凝聚力、吸引力和辐射力;在社会职能上要密切政府与公民社会关系,提高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2.
基于中国快速城市化的大背景,从城市空间结构视角,阐释中国城市空间结构的现状和构建知识城市的必要性。通过对现有城市的八大类型的分析,从社会、地理和经济三个空间出发,提出中国原型城市转型为知识城市的空间构建,并在国外知识城市的比较分析基础上,评估了中国十大城市转型为知识城市的潜能程度,这有助于我国在城市化进程中,开拓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国城市化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3.
城市空间结构视角下我国知识城市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中国快速城市化的大背景,从城市空间结构视角,阐释中国城市空间结构的现状和构建知识城市的必要性。通过对现有城市的八大类型的分析,从社会、地理和经济三个空间出发,提出中国原型城市转型为知识城市的空间构建,并在国外知识城市的比较分析基础上,评估了中国十大城市转型为知识城市的潜能程度,这有助于我国在城市化进程中,开拓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国城市化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4.
知识城市是知识经济的产物和城市转型的客观需要,知识城市作为一种全新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已经进入国际城市发展的视野。知识城市作为一种发展战略,有其一套系统的衡量指标。知识城市建设涉及到城市生活的诸多不同方面,因此发展知识城市的进程必须得到整个社会的支持。世界知识城市建设进程在加快,中国要深入研究知识城市这一新的理论,将知识城市战略纳入城市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5.
知识城市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知识城市是知识经济的产物和城市转型的客观需要,知识城市作为一种全新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已经进入国际城市发展的视野。知识城市作为一种发展战略,自然有其一套硬性的衡量指标。知识城市建设涉及到城市生活的诸多方面,因此发展知识城市的进程必须得到整个社会的支持。世界知识城市建设进程在加快,中国要深入研究知识城市这一新的理论,将知识城市战略纳入城市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6.
运用知识图谱这种可视化的文献分析工具,对城市品牌研究文献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2007~2011年,城市品牌研究文献数量迅速增加,城市品牌研究开始成为热点。(2)从关键词共现分析看,城市品牌研究主要建立在讨论城市品牌建构路径和城市品牌建设具体方法上。(3)从文献共被引关系看,城市品牌研究可以分为品牌本身的讨论、宜居城市的生活环境以及市民的身体健康与城市品牌的关系、城市品牌与城市营销之间的关系三个阶段。进而指出,城市品牌研究的重点方向应该是对城市品牌的影响因素及形成过程、城市品牌评价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城市规模战略之争本质上是城市发展的价值导向之争。基于"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这一理念,从福祉视角出发探讨城市规模的发展导向问题;结合福祉理论和城市经济理论相关观点,构建城市福祉评价指标测度中国城市福祉状况,并利用2006~2018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采用联立方程模型检验城市规模与城市福祉的关系,结果发现:(1)近年来,中国城市平均福祉水平不断增进,城市之间的福祉差距略有扩大;(2)城市规模通过集聚经济与拥挤效应影响城市综合福祉,城市规模与城市福祉之间表现出显著的相互促进关系;(3)当期城市规模与滞后期城市福祉显著正相关,较高的城市福祉通过吸引人口迁入促进城市增长。基于此,城市规模战略应该以福祉增进和福祉均等化为导向,大城市重点发挥集聚经济优势、降低拥挤效应,中小城市则以社会平等、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城市规模外生的福祉增进作为着力点。  相似文献   

8.
中国城市社区居民满意度评价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AHP)给出一种合理的中国城市社区居民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首先选取大连市5种类型社区467位居民为样本,对众多影响社区居民满意度的因素进行分类,得出三级指标,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少数几个关键因子作为二级指标,再运用AHP和专家调查法确定各因素在每一层级中的权重,最终获取城市社区居民满意度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9.
基于城市创新的基本模式,从影响创新的诸多环节出发,可以构建一套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以创新机会、创新动力、创新资源、创新价值和创新环境为主要内容,分目标层、准则层、子准则层和指标层4个层次共50个指标参数,旨在为城市创新评价提供体系框架,为建设创新型城市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代表性学术成果评价在国内外学术评价体系与学术资源配置中长期发挥着无可替代的独特作用,但其固有的代表作甄选与认定偏差、单篇成果评价高成本、同行评议专家人情因素等问题,却是困扰学术界和管理界的痼疾。近几年,随着管理科学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探索新的评价思路与评价模式的基础条件已经成熟,而国家科技创新发展需求也在呼唤创新综合的代表性学术成果评价方案。知识管理系统兼具管理科学与技术科学的特征,属于综合性交叉领域,人文管理范式和科学技术范式是知识管理研究与应用的两个重要维度,其内嵌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管理理念,正对应着代表性学术成果的外在文献属性与内在知识属性。通过系统梳理、分析国内外代表性学术成果评价的研究与实践状况,在概念解读与理论阐释的基础上,提出了知识管理视域下的代表性学术成果甄选与评价研究框架,包括具体的研究路径、内容主题与思路方法等,以便开展进一步的后期研究与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1.
通过构建两型社会建设成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筛选出两型社会发展程度的评价要素(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综合发展和两型文化与制度建设),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具体指标的权重,构造评价两型社会发展水平的FUZZY梯形隶属函数,建立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株洲市2012年和2007年的建设成效进行评价,分析评价结果,给出未来株洲市两型社会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以重庆城市经济发展为例,从投入产出系统的角度,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选取资本、土地和人员等资源要素作为城市经济系统的输入要素,以地区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收入作为产出要素进行经济运行绩效评价,探索城市经济运行效率产生差距的原因,通过效率分解全面了解影响城市经济运行效率的技术因素和规模因素,研究发现造成城市经济运行DEA效率不高的原因来源于技术无效和规模无效两个方面。在城市决策中,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来有效推动城市发展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创新型城市评价是通过评价城市的综合创新水平,进而评价创新型城市的实现程度。在解析创新型城市监测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以统计数据为基准,对创新型城市建设进行动态评价和分析,可以得出城市创新型水平的情况。与国际创新型城市标准相比,国内城市还需要培育壮大创新的主体,培养集聚创新人才,打造更高的创新平台,推进创新型园区建设和优化创新环境。  相似文献   

14.
大学与城市发展关系是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较为关注的共同学术命题.在大学与城市发展过程中两者形成了一种互动共生关系,一方面大学不仅为城市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还承担着城市文化的传承与创造,另一方面城市发展不仅为大学提供办学空间、办学资源,还为大学提供广阔的创业就业舞台.同样,大学作为人才集聚场所,不仅承担着人才的培养,而且还承担创意城市发展的历史使命与担当.基于此,从共生背景、共生单元以及共生模式等视角,努力重组大学的学术组织,寻求大学与创意城市发展之间的均衡发展模式,探索并构建大学与创意城市发展的共生系统,从而促进创意城市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城市CIS的研究在我国已进入系统深入阶段,并成为城市发展中塑造独特城市形象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阐述了作为亚欧大陆桥的东方桥头堡———连云港市通过CIS系统塑造独特形象的必要性,认为连云港市需要通过CIS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塑造个性鲜明的城市形象,以加快自身的发展,应对沿桥其他城市和港口的竞争,并带动陆桥经济带内其他城市的发展。提出了连云港市城市形象CIS系统的结构模型,模型构建的总体目标以及作为CIS实践的结构框架。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智慧旅游城市建设为研究对象,构建了智慧旅游城市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并以国家旅游局确定的智慧旅游城市建设试点为案例进行实证评价。结果显示,17个城市的智慧旅游城市建设综合水平差距较大,平均水平相对较低。其中,智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智慧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智慧旅游科技创新水平较低,而智慧旅游硬件支撑水平与智慧旅游环境支撑水平较高。并依据评价结果将17个城市分为6个类别,对每一个类别的智慧旅游城市建设情况进行了分析与对比。  相似文献   

17.
高校教师评价体系的建立、健全是高校制度建设中最重要的环节,是高等院校提高教师队伍整体职业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面对高校教师评价体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通过科学知识图谱对高校教师评价体系研究文献进行系统的分析,可以全面了解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教师评价体系的变化过程。根据时代的不同,国家政策方针的变化及高校发展目标的差异性,高校教师评价体系还需要不断的完善。要加强和改进师德考核,突出教育教学业绩和教学质量考核,引领教师专业发展,进行发展性评价与奖惩性评价相结合,把教师评价看作是一项系统的评价过程,还应重视教师的社会服务考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