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针对学界对互文性理论的后结构主义文本观的建构功能重视不足的问题,分析了互文性理论结构主义文本观的主旨思想,即尽管文本的意义来源于互文关系,但是文学批评能够追寻、描述并确定文本的意义。通过评析互文性理论结构主义文本观的区别性特征,论述该文本观在互文性理论中应占有的理论地位,旨在弥补当前学界对互文性理论阐释方面之不足。  相似文献   

2.
互文性理论是当今世界文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新概念,也是当今文学评论界对作家小说批评阐释的重要手段.英国女作家J.K.罗琳风靡全球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说运用了大量的互文性手法,使故事的叙述具有开放性、多角度、多层次的特点.通过文本细读,从小说的英雄成长历险主题和作品以戏拟的形式影射现实世界的缺陷两个方面分析该系列小说的互文手法,揭示小说的互文性特色.  相似文献   

3.
话语可以再生产原有的话语秩序,也可以创造性地改变原有的话语秩序,对这一变化的分析可以通过互文性实现。互文性是批评话语分析的一个重要概念,新闻英语标题的互文性特征有助于解释标题话语互文性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关系,能使人们意识到互文对新闻英语标题构建起的重要作用,同时能帮助人们透过互文性的表层特征看到社会现实如何影响话语以及话语又是如何反作用于社会的。  相似文献   

4.
新闻英语标题翻译的互文性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文性(intertextuality)理论是西方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文化思潮中产生的一种文本理论,互文性理论打破了传统的自主、自足的文本观念,对文本及主体进行解构。互文性不仅见于文学语体中,而且也常见于非文学语体中,如新闻语体、广告语体等。互文性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理解的层次,原文的互文语境由于所属文化圈的隔膜,很难为另一文化体系中的人们所知晓,因此作为语际转换中的“超语言因素”常会成为理解与交际的障碍。  相似文献   

5.
互文性理论是西方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形成的文本理论,其独特的视角和思维方式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思想和理论。该理论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具有一定的实践性指导意义,有助于突破当前翻译教学模式的局限性,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翻译互文性的认识,帮助学生提高外语运用和母语运用的能力,扩展跨文化知识面,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互文优化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6.
西方后结构主义文本理论对中国90年代以来的后现代小说批评产生了决定性影响。借用西方后结构主义"差延"、"补充"、"空缺"和"重复"这四个关键词,以陈晓明为代表的中国后现代小说批评得以走出传统意识形态分析,进而走向价值中立、平面性的文本解析游戏,从而为20世纪中国小说批评提供了一套全然不同的话语形态和术语系统。  相似文献   

7.
互文性理论是西方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思潮催生的一种文本理论。互文性理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互文性视闽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在三个层面上展开:读者——阐释者——作者。在这三重角色的履行和转换过程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须臾不可或缺。译者应从这三个层面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充分科学地发挥其主体性。  相似文献   

8.
互文性概念作为重要的文本理论为文学翻译提供了方法论。本文从文本批评的角度 ,把互文性理论放在文学翻译中阅读和书写的框架下 ,通过梳理互文性理论的发展脉络 ,讨论该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影响和界定。本文认为这种讨论有益于对文学翻译中的许多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本文从互文性观点对朱生豪译莎士比亚选段进行个案分析 ,以探讨译者的决定是否受到互文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影响研究与互文性理论在批评实践中可以互为补充。鉴于目前对《紫颜色》和《他们眼望上苍》之间深层次的互文性研究不多,文章着重分析了这两部小说的叙事策略及其相似性特征。这两部小说尽管在写作时间上相隔甚远,但都受到民间故事叙事模式和黑人民俗文化的影响,体现出鲜明的黑人性,并充分展示了黑人优秀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10.
互文性理论结构主义文本观认为,尽管文本的意义来源于互文关系,但文学批评能够追寻、描述并确定文本的意义.该文本观为翻译研究增添了新的阐释视角.本研究通过审视结构主义文本观的建构性特征,来揭示互文性理论与翻译研究的契合;最后,以<唐律>的翻译实例来印证互文性理论结构主义文本观对中国古典法律文本英译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克里斯特瓦在巴赫金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互文性"概念.随着克里斯特瓦思想的发展,"互文性"概念的理论内涵得到了充实和深化.在其论著<诗歌语言革命>中,克里斯特瓦将精神分析理论融入到"互文性"概念之中,将"互文性"视为重构主体意识、反抗社会规约的革命性动力.同时,"互文性"是"文本"概念的属性.是马拉美、洛特雷阿蒙等人创造的"诗性语言"的内在特征.  相似文献   

12.
互文性理论作为一个成长中的文本理论可以为文学翻译提供方法论 ,反之亦然。本文从中西理论文本比较的角度 ,探讨该理论对文学翻译的意义 ,并以此为批评标准 ,讨论《水浒传》翻译中的一些现象。本文认为 ,文学翻译中原本与译本的交流涉及互文性和互文两个概念 ,分别属于文化和言语层面 ,通过互文指涉和互文标记达到译本与原本两者之间的和谐。译本中的互文指涉越多 ,越能和原本之间达到功能对等。  相似文献   

13.
互文性理论是西方后结构主义文本理论中的一种。该理论认为所有的意指系统都是对先前的意指系统的转换 ,文学作品总是与其他作品乃至整个语言文化体系相互关联、交织 ,对任何文学文本的释义总是建立在正确认识其互文关系的基础之上。本文拟从一例中诗英译来具体分析译者在识别与传译原文中的互文关系时的一些得失 ,以进一步论证将互文性理论引入翻译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借用当代西方人文科学中这两个人所共知的概念,并不意味着笔者要以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理论来进行小说批评活动。本文用“结构”与解构”分别概括小说两大对立的叙事原则和类型。迄今为止的叙事文学,其实都是根据这两大原则的某一种或两种混合创造出来的。因而,这两个借来的概念在研究小说的总体叙事原则时,具有极大的概括力。  相似文献   

15.
希利斯·米勒早期文学批评聚焦于意识批评的方法,他对维多利亚时期众多作家的作品进行了现象学阐释.米勒意识批评向解构批评的嬗变过程经历了意识和语言关系的双重束缚.他对维多利亚时期小说形式的认识以及与乔治·布莱在意识批评思想上的差异构建了其解构主义批评立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当代互文性理论作为一个文本理论充满了矛盾的概念.但作为一种方法论引入文学翻译,其意义将远远超过它目前表现出来的状况.本文检查了互文性概念的生成背景、界定和影响,希望利用其合理部分为文学翻译服务.本文认为,互文性通过互文指涉和互文标志影响文学翻译.译文中的互文指涉越多,越能和源文达到功能对等.功能对等是文学翻译的理想境界.通过对互文理论的研究和开发,这种境界是可以达到的.本文以此为坐标,通过翻译批评讨论了互文标志和互文指涉对文学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朱丽娅·克里斯蒂娃提出"互文性"这一术语之前,"互文性"概念的基本内涵在俄国学者巴赫金的诗学中已初见端倪。"互文性"最早属于文学研究的一个概念,直到80年代,篇章语言学家才把它引入到语言研究。在"互文性"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巴赫金话语理论中的一些重要概念不仅为后来的"互文性"研究奠定了基础,而且也给语言学研究带来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在系统功能语言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评价理论,其介入子系统就是直接受巴赫金的启发而催生出来的。  相似文献   

18.
斯蒂芬妮·梅尔书写的小说《暮光之城》系列,自问世以来连续创下了出版佳绩,并赢得评论界及读者的广泛关注。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如: 女性主义、读者反应、主题研究和原型批评等。此外,也有学者从互文性的角度讲将《暮光之城》系列与《呼啸山庄》进行研究,得出结论:前者充分参考并引用了后者,从而使《暮》系列与《呼啸山庄》跨越时空的限制,实现了多视角,多视觉的互文性。但是《暮》系列与中国蒲松龄的小说《聊斋志异》也存在着互文性。两部作品都是通过鬼怪传奇直击人心,代表社会、人性的反射。因此,文章通过文本细读,深入挖掘《暮》系列小说与《聊斋志异》之间的互文性,进而了解中西鬼魂文化的交融。  相似文献   

19.
互文性又称“文本间性”或“间文本性”,指所有文本之间的相互转化和吸收,是克里斯蒂娃对巴赫金互主体性对话理论的扩展。文本性使互文性与翻译研究有着天然的联姻,互文性理论能够将宽泛的思考与具体操作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阐释翻译的性质特征和复杂的翻译行为。本文借助互文性概念及其在翻译研究中的作用,重点对罗慕士所译《三国演义》中跋语及注释部分内容进行分析,旨在从互文性视角阐释该译本的翻译特色与策略。  相似文献   

20.
斯蒂芬妮·梅尔书写的小说《暮光之城》系列,自问世以来连续创下了出版佳绩,并赢得评论界及读者的广泛关注。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如:女性主义、读者反应、主题研究和原型批评等。此外,也有学者从互文性的角度讲将《暮光之城》系列与《呼啸山庄》进行研究,得出结论:前者充分参考并引用了后者,从而使《暮》系列与《呼啸山庄》跨越时空的限制,实现了多视角,多视觉的互文性。但是《暮》系列与中国蒲松龄的小说《聊斋志异》也存在着互文性。两部作品都是通过鬼怪传奇直击人心,代表社会、人性的反射。因此,文章通过文本细读,深入挖掘《暮》系列小说与《聊斋志异》之间的互文性,进而了解中西鬼魂文化的交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