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2.
周大仁 《中南论坛》2006,1(2):52-5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继承、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有许多新认识、新观念、新论断、新思想、新举措,表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战略和新起点。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新概括,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又一伟大成果,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本文探讨概括了六中全会十七个方面的实践突破与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3.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国民素质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根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地位,进一步明确把“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科技文化与当代中国和谐社会建构>一书在文化哲学视域下,思考和研究科技文化在建构和谐社会过程中的独特功能.全书体现了叙事主旨和时代主题的共映,在追问与反思中定位科技文化的价值,并以科技文化的本土化来架构其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是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四位一体体现社会的和谐全面发展。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何以可能?文章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政党执政与国内外环境两个维度阐述和谐社会的现实必然和战略意义,为更深入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个《决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了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决定》主题鲜明、立意高远,思想深刻、精辟,集中体现了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统一。通过初步学习《决定》,使我更加热爱中国共产党,更加坚定了社会主义信念,深受鼓舞、获益匪浅。  相似文献   

7.
我曾撰文指出,在思想史上,存在着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任何-个新概念在其形成之时,往往具有强大的冲击作用,从而使人们对问题的观察和研究出现-个新的飞跃.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毛泽东以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为思考对象,从民主、有序、发展三方面出发,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了积极而又艰辛的探索,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其所著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正是这一探索思想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9.
<正>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构建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指导下,医学界正在努力构想"和谐医院",但是构建和谐医院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才行。且不说处理好医务人员与患者的关系,在医患之间建立平等尊重的良好氛围;处理好医院自身发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任务,开启了文化发展的崭新篇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为深入学习和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扬州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召开了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理论研讨会。与会人员对文化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发展繁荣文化的内涵、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等进行了理论研讨。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加入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以及现代化的强势推进,当代中国已进入到了社会结构的全面转型时期。这是一个“价值颠覆”的时代,也是一个价值多元化的时代,传统被抛弃,核心价值观不再具有绝对支配性,偶像失去了光环,权威失去了威严,价值领域中的一家“独自”不在,“众神喧哗”的时代到来。难道我们真的不需要核心价值观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失去核心价值观的支配,就会导致思想失范,行为失据。于是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将其写入“十七大”和“十八大”报告中。一时间,围绕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研究掀起了高潮。曹飞等同志的新著《“以人文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探索》(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将“以人为本”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并将“以人为本”理解为一种以科学思维为基础的价值思维方式,建构了一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的新范式。  相似文献   

12.
艾农 《中华魂》2012,(1):13-16
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历史问题决议》),迄今已整整三十年。《历史问题决议》是一个重要文献,它围绕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目的,对于当时许多众说纷纭的问题,特别是关于“文化大革命”的性质和毛泽东一生尤其是晚年的功过是非,作出了符合客观实际的令人信服的结论。它对我们党在建国以来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作了基本的总结,  相似文献   

13.
湖南师范大学博士吴新颖副教授和皮伟兵博士合撰的著作<和谐社会构建的理论思考>,2007年1月由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通观全书,视野开阔、框架完整、立论准确、文字流畅,既有和谐思想的历史溯源,又有现实问题的探析和未来走势的前瞻,特色显著,令人为之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14.
肖浩辉 《湘潭工学院学报》2007,10(5):F0003-F0003
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刘建武教授的新作《中国特色与中国模式-邓小平社会主义特色观研究》,深深地吸引了我。这不仅是因为该书朴实大方和格调高雅的装帧设计,更重要的是该书独到的研究视角与深刻的理论见解,吸引我一口气读完了全书。感觉到这是近年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一部颇有特点的上乘佳作。  相似文献   

15.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实现民族平等的宪法性制度保障机制。通过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来保障少数民族人权的实现,促进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社会建设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大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这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认识、新概括,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大意义。加强社会建设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体现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体现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7.
汹涌澎湃的全球化浪潮,不仅带来了文化的全球化发展趋势,也带来了世界多元文化的相互交流与碰撞、冲突与融合。中国文化,作为世界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发展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如何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既保持自己的特质,又不断创新,既促进中国社会的全面进步和持续发展,又走向世界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成为当今中国文化在全球化条件下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8.
环顾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全球化历程,一个国家综合国力除了硬实力建设水平之外,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水平的高低,愈来愈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标志.  相似文献   

19.
倪铮 《国际公关》2021,(19):121-125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要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这集中体现了习近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核心精神.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了建成社...  相似文献   

20.
陈寅恪先生指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金明馆丛稿二编.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277页)。天水一朝向来被冠以积弱的名号,但在文化史和文学史上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