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对学前儿童的收视状况进行了研究,发现:一大约有44.3%的幼儿在一岁前就已开始看电视,而且每天看电视的人数表现出明显的年龄差异;二绝大多数的儿童最喜欢动画片(含卡通片),最不喜欢的为远离儿童生活和较抽象的节目;三儿童对不同形式的节目主持及主持人的性别选择存在显著差异;四家长认为电视对孩子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的差异检验不显著,然而多数家长重视对孩子收视的引导及监控。因此如何利用电视文化的积极作用,控制其消极影响,这是摆在社会、家庭及托幼机构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以江苏地区儿童收视本地少儿节目状况为例,通过调查研究,指出儿童电视节目要实现引导功能,必须尊重儿童的电视需求。为满足儿童在收视时的感官需求,电视应有效利用其视听兼备,声画并茂的传播优势,在传播方式上遵守图像优先原则、声画合作原则和时空得当原则;在语用策略上实行平等引导策略、互动发展策略和喻义内隐策略。  相似文献   

3.
电视·时间     
尽管人们可选择的娱乐方式越来越多,电视还是毫无悬念地是大部分国家人们夜晚的既定节目。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组织的一个名为"2007传播展望"中,有一项是电视收视调查。通过对从1997年到2005年世界各国的收视习惯和收视时间的评估,发现每天喜欢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的沙发土豆最多的国家是美国,美国人平均每天看电视的时间是8小时11分钟。在沙发土豆最多的前十五名都是那些生活优越、竞争相对不那么激烈的国家。相对而言,生活压力比较大的国  相似文献   

4.
对儿童的教育有德育教育、智育教育、体育教育等,而教育的形式有课堂教育和课外教育。其中利用电视对儿童进行教育,这是一个必备的不可缺少的环节。如何利用电视对儿童进行教育,充分发挥电视在儿童教育中的作用呢?笔者认为,在儿童收看电视时,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是:要正确处理好电视节目中各个栏目之间的关系,对于儿童喜欢看的节目要积极支持,而对于儿童不喜欢看的节目要注意引导,特别要注意引导儿童收看新闻联播节目,使儿  相似文献   

5.
速读     
正春节以来每日户均看电视近7小时据广电总局节目收视大数据系统统计,1月25日至2月9日,全国有线电视和IPTV较去年12月份日均收看用户数上涨23.5%,收视总时长上涨41.7%,电视机前每日户均观看时长近7小时。往年一般是除夕至初七为收视高峰,而今年的收视一路高涨,初十至十六的日均收视总时长较除夕至初七上涨了3.2%。数据表明人民群众对疫情相关报道和节目的关注度极高。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村电视节目需求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广大农村地区分布着几亿的农民,在电视成为农民主要信息来源的当代社会,中国当前的电视节目安排中面向农村的节目定位不够准确,电视媒体应该为农村提供什么样的文化节目,一直是电视媒体从业人员思考的问题。文章根据中、西、东部农民信息需求及选择节目内容的偏好,探讨目前中国农村需要的电视节目,为电视媒体更好地服务农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收视率是指在一定时段内收看某一电视频道或某一电视节日的人数在观众总人数的比例。随着传媒的产业化、市场化,收视率已纷纷被各家电视媒体作为节日质量评价体系的重要指标来考核和奖惩创作人员。现从三个方面分析影响电视收视率的因素:一是媒体因素,比如频道间或频道内的节目质量、编排、宣传程度;第二方面是受众因素,主要有受众的收视动机、收视习惯、受众构成(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收入状况、区域状况等)、受众的需求、受众的偏好、收视规律等;第三方面是季节和地区因素等。  相似文献   

8.
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以江西农村为研究对象,针对电视特别是农业类电视节目在农村的收视情况进行专题调查.当前电视对农信息中主要有财政投入力度不足,播出时间和内容与农村受众的实际需求错位,农业类电视节目收视份额、知晓度、认可度和忠诚度低等.在分析有关数据的基础上,从提高电视对农信息传播效果、构建公共广播电视服务体系、形成对农传播新格局、满足受众需要、拓展受众市场、增强核心竞争力五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重庆市农村留守儿童影视收视行为的问卷调查及分析,探讨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在没有监督、引导状态下接受影视作品过程中的道德倾向问题,尤其探讨影视作品中的暴力行为、犯罪手段、奢华生活、色情内容等对农村留守儿童法制观、道德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的不良影响,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证券市场的持续走强,给证券节目的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然而,传统的证券节目在内容、主持人的定位上存在严重的偏差,它影响了传播的效果。本文通过对证券节目受众的分析,对证券节目的内容和主持人进行了新的定位,期望在竞争惨烈的电视收视市场上,证券节目能得到受众更多的认同。  相似文献   

11.
收看电视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把几乎一半的闲暇时间都用在了电视上,甚至似乎是没有选择地沉溺其中。人们对电视媒介的这种依赖性收视在生活中相当普遍,未成年人对看电视的沉迷更让这一问题变得严重起来。对电视媒介的这种习惯性的依赖,使得收看电视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一种“异化”的活动。美国学者在20世纪70年代所作的调查情况,对于我们研究当代中国的电视收视情况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自理、学习自律、人际支持上,有着较好的独立自主能力,同时对父母外出表示理解;广泛存在于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由于城乡二元壁垒、本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家庭教育缺失、学校教育理念滞后等因素的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群体在生存状态、心理发展、教育状况等方面陷入困境。  相似文献   

13.
流行音乐在近些年受到,得益于电视传媒的广泛影响和导向,尤其是近两年的一档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的制作颇为成功,引发收视狂潮,它区别于其他选秀节目的最大价值是其对于流行音乐的解读与判断融入到了节目的整个过程。在这个舞台上,观众从对以往选秀节目中"看热闹式"的单纯听歌方式升级为对流行音乐的欣赏与评价。  相似文献   

14.
当前宁夏电视观众主要呈现出以下收视特征:新闻类和娱乐类节目最受观众瞩目,在频道选择上偏爱中央电视台和经济发达地区电视台,观众对本土电视节目品牌认知度较差,观众收视的“黄金时段”主要集中在晚间和中午,观众收视的随意性逐渐增强。因此,宁夏电视媒体应采取以下策略:做好频道定位,实现频道的真正专业化,精心打造具有较高品牌认知度的精品电视节目,加强频道包装,增进频道亲和力,强化节目导视与推介,凸现节目优势,通过举办社会活动进行整合传播营销,以期提升频道和节目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山西省农村文化活动的现状和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村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以山西省沁源、平遥和沁水3个县的27个村共360个农户为调查对象,对山西农村居民的文化生活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山西农村居民主要的文化活动有过节、赶集、喜事等传统文化活动,打麻将、打扑克、看电视等自我娱乐文化活动,还有极少数村民自编自演的文化节目活动;农村文化活动呈现着缺乏带头能人、乡政府和村委较少组织文化活动、剪纸等技能性的文化逐渐衰落等现象。同时,经济收入水平、组织、基础设施和村庄人口数量对捉村文化活动有较大的影响;农村文化建设需要从增加资金投入、加强组织、举办节目比赛和培养农村文化能人等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地方少儿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可知,地方少儿节目存在着收视不稳定、时间和内容安排不合理、自办节目不创新、风格不突出、栏目知名度不高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对策是:以分时段的定向播出,达到有效传播的最大化;以增大原创性节目的篇幅,把地方文化与少儿审美相结合,达到收视份额的提升;以节目的独特包装,达到儿童的心理期待。  相似文献   

17.
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着重就电视媒体在农村公共服务中的缺失与对策进行了一番梳理与探讨,并提出当前电视媒体及其从业人员有必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强化公共服务意识,主动服务“三农”建设需要 强化受众研究,从节目内容和形式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满足农村受众需求,增强媒体公信力 关注农村文化建设,夯实扩大受众基础。国家有必要以构建电视对农公共服务长效机制为抓手,多部门联动形成合力,发挥电视媒体在推动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农村留守儿童媒介使用与媒介素养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制度安排的相对滞后,大量涌入城市的农民工背后,是被迫留在农村的留守儿童。由于缺少亲情沟通,相当多的留守儿童迷恋媒介交流,特别是电视和网络媒体。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表明,电视和网络在留守儿童生活中并未起到提供信息、增长见识的工具性作用,而仅仅扮演了提供精神慰藉的角色。在当今媒介化社会,当媒介素养已经成为公民的基本素质之一,对留守儿童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就成为一项迫切而现实的课题。对留守儿童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思路与方法包括: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媒介素养;尝试在农村中小学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程;通过宣传和动员,吸纳社会力量参与。  相似文献   

19.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通过实地调查,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进行分析,认为其目前的生存状况、心理状况、教育状况等都不容乐观。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并指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提升他们的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20.
目前社会各界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比较广泛,农村留守儿童是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特殊的产物,其家庭环境的缺失引发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致使农村留守儿童被称为潜在的问题儿童,因此在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的健康心理的养成教育过程中,教育研究工作者应该对其特殊性,以及引发问题的根源性有一个认识。即,首先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的各层次的需要看我们作为一个人的需要,然后,根据农村留守儿童的特殊现实性,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的需要:从生理上缺乏型的需要到心理上成长型的需要,在一一分析的过程中体会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养成教育过程中应该要注意的问题,从而为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心理的形成提出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