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基于277名在校大学生的调查数据,考察大学生应对效能与学业行为的现状及两者之间的影响关系。研究发现:大学生的应对效能和学业行为在性别、是否学生干部两个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男生的应对效能及学习策略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学生干部的应对效能及学业行为得分显著高于非学生干部;应对效能各维度与学业行为各维度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应对效能的三个维度胜任力、自信程度、认知水平均能够显著预测大学生学业行为。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的学业目标引导,在高校学生工作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针对当代大学生学业目标缺失和高校学生工作者忙于事务性工作而忽视学生学业目标引导的现状;分别从心理学和高等教育学的角度阐述了有关学业目标引导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成果,明确了学业目标引导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结合实际工作经验介绍了几种行之有效的学生学业目标引导方法;并对学业目标引导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和展望。  相似文献   

3.
采用学业情绪问卷(AEQ)和学业自我效能量表(ASQ),随机取样某高校350名大学生作为被试进行测试,探讨大学生学业情绪及其与学业自我效能的关系。结果显示:①大学生的总体学业情绪在中等水平以上;②女生在沮丧上显著高于男生;大一学生在焦虑上显著高于大三,在心烦疲乏上显著高于大二;③不同学业自我效能水平上大学生学业情绪存在显著差异;学业自我效能与学业情绪各维度存在显著地相关;④回9-2分析表明,学业自我效能各因子对学业情绪各维度具有显著地预测作用。大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是影响其学业情绪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通过采用调查问卷和评定量表对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的方法,就大学生手机上网的状况和手机上网对其坚韧人格、学业情绪的影响和关联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考试时利用手机上网查找资料的学生,与其他学生在自我控制感、挑战性、坚韧人格,以及学业情绪等方面存在差异,而且男女生坚韧人格上性别差异显著。很显然,手机上网在成为大学生每天不可少缺的内容的同时,对其心理和行为产生着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通过实证调查,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的现状:大多数学生具有较强的现代公德观念、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但一些大学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社会公德失范的行为。重点分析了目前大学生社会公德存在问题的成因:经济体制变革带来道德观念上的变化;传统伦理道德缺失;重知轻德的家庭教育偏差等。最后提出增强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实效性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6.
我国西部农村地区家长外出务工比例高、留守学生比重大、寄宿现象普遍、亲子沟通匮乏,针对这一特点,重点分析了农村家庭教育中父母卷入现状及其对不同类型学生学业发展的影响,依据2017年12月陕西省宁强县4 643份初中生调查数据,分析了不同父母卷入行为对不同留守类型、不同寄宿状况学生学业发展的影响差异。研究发现:父母情感卷入均能显著提升各类学生的学业水平,且对单留守学生影响最明显;父母认知卷入均会显著负向影响学生的学业水平,与走读学生相比,父母认知卷入对寄宿学生学业水平的负向影响程度更大;在行为卷入上,母亲行为卷入仅对非留守及走读学生的学业水平有显著正向影响。因此,改善初中生学业发展,家庭教育作用显著,学校应适当通过家长学校等方式干预、促进家庭教育中的情感投入,针对不同留守、寄宿状况的学生,父母应给予子女差异化的关怀与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自尊与学习倦怠之间的关系以及自尊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机制,为降低大学生的学习倦怠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自尊问卷和大学生学习倦怠问卷对83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存在着非常显著的性别差异,大学生自尊水平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城乡差异,大学生学习倦怠不存在显著的性别、专业和城乡差异;(2)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自尊与学习倦怠存在着显著负相关;(3)大学生自尊在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倦怠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自尊对学习倦怠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8.
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主流稳定、健康、积极向上、求真务实 ,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主旋律一致 ;价值取向继续向多元化发展 ;消极心理情绪依然存在 ,部分学生倾向于自身价值的实现 ,功利主义明显 ,诚信意识淡薄 ,道德理想与行为存在较大反差。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使用统一编制的《小学生性健康教育现状问卷》、《中学生性健康教育现状问卷》和《大学生性健康教育现状问卷》。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广东省佛山市五区15所中小学及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的102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不同年级学生在个体性成熟时已有一定的知识准备。较多体验到积极情绪;2.不同学业阶段学生对恋爱有关行为的态度有显著差异;3.中学阶段已出现性行为。随年龄增长.未婚性行为有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0.
对557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考察大学生专业承诺、学习投入与学业成就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专业承诺与学习投入处于中等水平,专业承诺得分从高到低依次是规范承诺、情感承诺、理想承诺和继续承诺.学习投入得分从高到低依次是情绪投入、认知投入和行为投入;专业承诺、学习投入各因子与学业成就存在中等程度的正相关,情感承诺、理想承诺、继续承诺与情绪投入均能正向预测学业成就;情绪投入在情感承诺、理想承诺和继续承诺与学业成就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对福建农林大学非英语专业200名新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调查发现:(1)学生的总体自我效能感及各项自我效能感处于中等水平;(2)总体自我效能感及各项自我效能感与英语成绩显著相关,总体自我效能感可以有效预测成绩;(3)高低分组学生在总体自我效能感上差异显著,在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和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上也差异显著;(4)女生总体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高于男生,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和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也均显著高于男生。  相似文献   

12.
研究采用事件观察法,对10个教学班22名幼儿教师的非言语评价行为进行了观察,每名教师的观察时间不少于10小时。研究获得了如下发现:(1)教师的日常教学非言语评价行为贫乏而单调;(2)教师日常教学非言语评价行为明显倾向于"消极;"(3)教师日常教学非言语评价行为情感投入不足。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高中生自我接纳的特点及其对社会比较的影响,采用自我接纳问卷和社会比较倾向量表对370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自我接纳因子与社会比较、能力比较、社会比较呈负相关;(2)自我评价因子与社会比较和观念比较呈正相关;(3)自我接纳与能力比较呈负相关;(4)自我接纳、自我评价因子对社会比较的回归方程显著,可以预测高中生社会比较14.1%的变异量。得出高中生自我接纳和自我评价因子对社会比较及其两个因子有一定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2016年12月完成授予股权激励的A公司全部292名激励对象为研究样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引入股权激励认同程度、风险承担意愿、离职倾向和员工创新行为四个量表,从员工的角度分析股权激励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股权激励具有促进员工创新行为的作用,且该作用主要是通过员工对组织互惠的感知发挥的。(2)相比于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方式下员工对组织互惠的感知程度更高。(3)作用机制方面,风险承担意愿起到了中介作用,但在两种激励方式下有所不同:在限制性股票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在股票期权与创意产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而在股票期权与创意执行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离职倾向的中介作用并未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5.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农业发展的前提条件,要想发展农业,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是关键。农业基础设施与其它基础设施相比,有共同的方面也有不同的特征,在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过程中,不同的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会有很大的不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需要以不同投资主体的行为特点为基础,采取加大政府预算投入力度、加强政策性金融的投资、有效动员商业金融及农户的投入等措施。  相似文献   

16.
在梳理国内外学者关于政府行为及企业技术联盟稳定性的研究思路及主要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政府行为的概念模型,并以大连市高新技术企业为调研对象,通过因子分析对政府行为的概念模型进行了检验,并通过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深入探讨我国政府行为与企业技术联盟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政府行为由引导行为、扶持行为、合作行为、强制行为4个维度构成,且均对企业技术联盟稳定性呈现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以扶持行为与强制行为两个维度对企业技术联盟稳定性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高职学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为高职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干预提供帮助,采用SSRS和GWB问卷,调查了河南400名高职学生。结果表明高低社会支持组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差异极显著;社会支持及其各维度与主观幸福感的正相关极其显著;客观支持能显著预测主观幸福感,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的预测作用极其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12分钟跑评价在校大学生的心肺适能水平,提出提高普通大学生心肺功能的有氧工作能力的对策。方法:抽取男大学生299人,女大学生174人进行12分钟跑测试,观察大学生心肺功能现状并分析。结果:(1)学生的心肺功能逐年下降。(2)心肺功能可提升学生自信心。(3)女生平时缺乏长时间高强度的锻炼,及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有关。(4)制定出普通大学生12分钟跑测试成绩评定。结论:大学生目前的心肺功能水平尤其是女生下降明显。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网络论坛的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因素分析法研究剖析网络论坛所反映的大学生的心理状况。结果表明,大学生心理由10个因素构成:(1)对爱情的探讨及情感困惑;(2)对大学生活的感想及未来的思考;(3)相关信息的发布;(4)娱乐消遣;(5)抒发个人情怀;(6)关注国家发展及对时政的看法;(7)对社会现象及热点话题的评论;(8)对性的看法与渴望;(9)不满情绪的发泄;(10)对法制的个人理解与看法。不同年级、性别、专业及家庭经济状况的学生在校园网络论坛上所反映的心理状况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前,在消费者行为研究领域里,从价值观的角度去研究消费者购物决策风格是被广泛关注的课题。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对651名大学生的价值观和电信服务消费决策风格进行考察,目的在于探寻大学生价值观与电信服务消费决策风格之间的关系。在文献回顾与数据收集的基础上,进行了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和相关分析,最后指出研究结论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