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手机短信的传播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手机短信是一种基于移动通信技术的现代信息传播手段。作为目前人际传播的流行方式,手机短信在运行实践中也逐渐担负起大众传播媒体的角色。相对其他媒介而言,手机短信较好地实现了“随时随地传信息”的现代传播理想,并对传教传播学理论产生了冲击与突破。  相似文献   

2.
目前,随着网络和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被称为"第五媒体"的机短信,其快捷、便利、成本低廉等特点弥补了传统媒体的不足,成为当代人们日常信息传播重要渠道和载体之一。手机短信具有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双重功效,是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完美结合。当然,我们在看到短信传播巨大优势的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它在传播中显示出的矛盾性和负面性。  相似文献   

3.
随着传媒技术的发展,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呈现出融合互动的趋势,人际传播大众化,大众传播人际化。与大众传播相比,人际传播具有直接性、互动性、亲和力强等优势,人际传播可以弥补大众传播的劣势。大众传媒对人际传播的运用,不仅表现在制作手段和节目样式上,更为重要的是要树立一种新的传播理念,真正体现以人为本,将人际传播的相关原则贯穿于大众传媒活动的始终,更好地发挥大众传媒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4.
中国当代文化塑造的过程与大众传播密不可分:文化的发展催生了大众传播事业,而大众传播的理论完善和实践积累也同样影响了文化的塑造和发展。然而,应该看到,大众传播中传播内容庞杂、传播方式僵化、传播技术制约、传播把关薄弱、传播功能异化等消极因素使得大众传播对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并不都是积极的。文章归纳了大众传播与文化塑造的关系,分析了大众传播消极因素及其产生原因,总结出大众传播的消极因素在文化塑造过程中的消极影响,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期推动大众传播在自身的不断完善中对中国当代文化塑造发挥更为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语言符号的传达是大众传播过程中的必备条件.在大众传播过程中不管是有声语言还是无声语言出现偏差都会造成错误的传播,影响传播效果,甚至会起不到传播作用.科学合理理解语言符号在大众传播中的特性及作用,是全面了解传播过程、传播方式,从而提高传播效率的途径.只有正确认识了语言符号在大众传播中的特性及作用,才能达到正确掌握传播过程、提高传播效率的目的,并且能够提高传播者的传播能力,成为最优秀的大众传播人才.  相似文献   

6.
手机媒体是一种继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四大媒体之后出现的、以手机为载体的媒体,手机媒体传播的特点是即时的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结合,我们可以称之为"人际大众传播"。本文认为,作为"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重要成员,手机媒体对大众传播的广泛参与,优化了传播过程,弥补了以往大众传播的缺陷,同时也打破了主流媒体原有的传播思路与格局,对主流媒体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行业自律的核心内容是职业道德规范的建设与奉行。大众传播道德自律,就是大众传播工作者以新闻传播职业道德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职业行为。大众传播道德自律的兴起,使得向社会公开传播的职业,树立起本行业公认、全社会认可的职业道德行为标准,并建立起实施这些道德标准的机制。文章追溯中外大众传播道德自律的发生、发展,阐明行业自律的重要意义以及这种自律对于今天大众传播的发展仍然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大众传播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正遭遇新的语境、面临新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大众传播对主导意识形态价值的消解、大众传播效应对主导意识形态导向的弱化、大众传播对主导意识形态影响的削弱、大众传媒公信力对主导意识形态权威的牵制、"数字鸿沟"对主导意识形态传播的掣肘。只有实现当代中国主导意识形态与大众传媒的良性互动、和谐共生才是解决主导意识形态传播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传播习俗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习惯性、风尚性特征的传播现象。在整个社会传播活动中,传播习俗具有基因性的意义。为了探讨中华传播习俗对新世纪大众传播的影响,采用学科的、定性的研究方法,认为对于大众传播活动而言,合理地利用传播习俗,是使得传播活动获得更好传播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正因为如此,新世纪之初的大众传播表现出这样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自觉或不自觉地利用中华传播习俗以强化传播效果,并且已经获得了一定的实绩,当然在此过程中也还存在着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建设是农村吸纳现代文明的文明传播过程。白羊坡村新农村建设的文明传播主要通过大众传播、组织传播、人际传播来实现。文明传播中存在大众传播的优势缺失、组织传播形式单一、人际传播没有引起重视等问题。政府部门应当加大农村的大众传媒建设,有目的、多形式开展组织传播,有效的引导人际传播来加快文明传播的进程,推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1.
当代文学受众阅读活动的新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传播媒介的发展,当代文学传播深深地打上了大众媒介的烙印,传统的文学阅读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特别是进入视觉传播时代,“蒙太奇”、“比特”成为了世界通用的传播语言,原本多元化的文学文本在技术层面上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一致性,这使得传统的文学受众在阅读文学文本时,出现了一些新的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特点。本文将传播学与文学结合在一起,考察当代文学受众阅读方式的变化,研究当代受众在文学阅读中显现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12.
受众的嬗变——从网络传播看受众的角色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传播兴起后,作为大众传播主体之一的受众的传播地位与传播权利发生了本质变化.网络受众已成为传播学研究的重要概念.文章阐述了受众角色的嬗变及意义,探讨了网络受众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3.
人际传播在广告传播中的作用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人际传播在广告传播中不占主导地位,因而在当前的广告研究中,人们对大众传播媒体及其传播规律的关注相对较多,而往往忽视人际传播在广告中的作用。事实上,随着实践的深入,大众传播日益暴露出的局限性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广告效果的发挥,而人际传播在广告传播中所起的作用日益明显。人际传播不仅可以扩大广告的宣传效应,而且可以加强广告的说服效果,在广告传播中应尽可能利用各种人际传播方式扩展广告效果。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中国现代大众传播不仅影响了中国现代通俗小说的发展,还影响了现代通俗小说的审美状态.从报纸、出版业、电影艺术等不同方面,现代大众传播催生了中国现代通俗小说的产生,影响了中国现代通俗小说的发展走向、表现形态,使之更具有了大众性.但是,它也带来了中国现代通俗小说的"新闻化倾向".  相似文献   

15.
从传播学角度看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从传播模式、传播功能、大众传播和传播对象论等四个方面对传播学理论体系下的翻译进行了探讨。同时指出,因为完整的翻译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强调译语读者和原文读者的感受趋于一致,所以衡量译文的质量还应该考虑译语读者的反映。翻译与大众传媒相结合会对个人和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促使个人的社会化和拟态环境的环境化,因而在翻译研究中强调译语读者的作用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整体战争的背景下,从民族国家共同体的文化想象、大众化叙事策略的重构以及传媒与文本间的互动相生等三个方面,探究国统区小说创作与大众传媒之间所存在的内在互动关联,无疑是一种新的解读方法。国统区小说创作,以建构民族国家理念为最高目标,以动员、召唤和组织全体民众为现实诉求,以崇高化的战争美学为创作追求,适应了战时文化传播观念的要求,实现了文学与传播的文化整合。  相似文献   

17.
本文总结了世界新闻传播事业百年发展的历程及其带来的三大变化,以此为基础,文章探讨了新闻传播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大众化、垄断化和不平衡性等发展趋势,为研究新闻传播的新发展和新闻传播教育的新形势,提供了一个较为全面的历史平台。  相似文献   

18.
大众传媒与社会风险——以南方雨雪灾害报道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方雨雪灾害报道为例,对大众传媒在社会发展中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应扮演的社会角色进行探讨。社会风险影响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大众传媒在应对社会风险时担负着为社会各阶层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应充分发挥其社会整合功能,为社会公众搭建完善的传播渠道,同时要培养受众的风险意识,完善媒介自身的体制。只有大众传播媒介与社会达到完美的融合,才能构建和谐的媒介文化,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