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颖  高兵 《河北学刊》2003,23(2):203-205
"心斋"、"坐忘"是庄子哲学追求的必要心理过程,是一种虚静超脱的心理状态,其目的在于体道,寻求一种逍遥自由、适意自得的、艺术的、审美的人生境界."心斋"、"坐忘"说蕴涵着丰富深刻的美学意味."心斋"、"坐忘"的美学思想对艺术创作具有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
庄子"心斋"、"坐忘"思想中蕴涵着丰富的心理学内容。"心斋"、"坐忘"思想与超个人心理学有着内在的联系,两者都关注人的自我超越问题、"知"的问题、修养的问题和"心"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比较研究将有助于中国文化心理学和超个人心理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心斋"和"坐忘"是庄子哲学思想中最重要的体道方式,是通向"与道同一"的终极境界的主要途径."心斋"和"坐忘"思想中体现了明显的解构倾向,体现在由两者引申出来的"崇独"思想合力解构儒家伦理名教的理论实践中."心斋"、"坐忘"思想的解构理论的张力又在庄子对逍遥于"世"的肯定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弱化,从而在解构思想内部达到了自我平衡.  相似文献   

4.
宣颖在《南华经解》一书中,视《庄子》为一个思想的整体。他将《庄子》的宗旨归结为“无己”,认为《庄子》通篇都是为了论说“无己”这个意思,《齐物论》中的“丧我”、《人间世》中的“心斋”以及《大宗师》中的“坐忘”本质上都与“无己”意义相通。  相似文献   

5.
布洛的“心理距离”说与庄子“心斋”说有异有同。强调审美注意活动的无直接功利性特征与“自我”意识 ,注重主体的心理感受及其悟性 ,是布洛的“心理距离”说与庄子“心斋”说的相同之处。而中西方不尽相同的哲学基础和文化背景 ,则使两说呈现出不同点  相似文献   

6.
从《人间世》的文本语境来看,“心斋”并非单纯的内在化、精神性的虚静境界,而是以应物为其旨归。“心斋”的这种应物旨归有“待之”“听之”“达之”三个层次:首先,“虚而待物”说明面对独立而超越之他者,主体应当通过“虚而待之”的方式敞开一片浑沌之境,以为自我与他者之间的交往奠定根源性场域;其次,“听之以气”是“虚而待物”的行动表征,这种倾听姿态意在肯认并尊重对方的主体性,并在此基础上跨越“言—行”“彼—我”“言—意”之间的各种间距,化解这些间距可能引发的矛盾与冲突,以建构一种均衡而开放的交流“气场”;再次,经由“虚而待之”与“听之以气”,庄子期待的是“达之,入于无疵”的应物效应,这种通达效应以与“人心—人气”的相互通达为依归。总之,“心斋”是一种由“虚”而生、以“达”为归的交往德性与应物之道。  相似文献   

7.
"虚静"说虽属哲学认识论,但它包含极为丰富的审美思想,对我国古代美学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在魏晋初见端倪,到六朝主要体现于宗炳、刘勰等人对审美特性及规律的研究.这一研究展示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心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8.
回族女作家陈玉霞的长篇小说《心斋》的问世,标志着陈玉霞创作的女性文学的序列化小说已初具规模,而她迄今为止的全部创作,越来越清晰地凸现了她的女性文学的创作方向。  相似文献   

9.
徐复观对庄子作了“再发现”,认为庄子的心斋之心是艺术精神的主体,也是关的观照得以成立的根据。心斋之心与现象学的纯粹意识有相通之处,表现为三个方面:心斋的“忘知”和现象学的还原,心斋的虚静之心与现象学纯粹意识的意向性结构,心斋之心的“明”、“若一志”与现象学的本质直观。通过引入胡塞尔的现象学理论,徐复观对庄子思想作了创造性的阐释,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但其对胡塞尔现象学直观的理解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徐会利 《理论界》2022,(9):30-37
庄子与南宗禅在心性修行的思想上具有高度的契合性:一是庄子强调要抛弃各种俗念和外在事物的束缚,通过“心斋”“坐忘”等修行方式回归人本真的质朴状态,抛弃对待之心,领悟“万物齐一”的真谛。这与南宗禅主张明悟自身本来具有的清净佛性,按真如起心动念的禅法具有思想上的契合性,都遵循“本—失—返”的路径。二是庄子追求“吾丧我”的境界,在对待知识方面主张“离形去知”,而南宗禅修行的无念法门—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要求修行者“于念而不起念”,在重“无”的思想倾向方面,二者具有内在的契合性。三是庄子追求的“道”和南宗禅追求的佛法,都属于不执着于两端的“不二之法”,都认为修行的关键是人的内心,都重视心性之修。  相似文献   

11.
呈现诸君面前的是不同于我的所有著作,偏于感性的随笔的文集。无以名之,姑且以“指月”二字塞责。自从追随张岂之先生和诸前辈步入学术圣殿,迄今也二十余年了。抚今追昔,顿然记起白居易的诗句:“春生何处暗周游,海角天涯便始休”的诗句。然而思维好像停留在过去,皮囊却改变了颜色。昨天还是风华正茂的中青年学者,转瞬之间便经历了天(干)地(支)的旋转,被学生称为“可爱的老人”了。原本平静的心也难免升起“人生苦短”的感喟。  相似文献   

12.
闵雪  薛忠义 《理论界》2012,(6):15-17
"消极腐败"是品行不端、作风不正的失职失德型的责任行为。克服"消极腐败的危险"是党的建设的重要课题。探析"消极腐败"的产生根源、主要表现、恶劣影响及克服对策,不但可以丰富和深化"消极腐败"的相关理论,而且对于推进当前的廉政建设也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3.
劳动范畴是马克思政治哲学的核心范畴,也是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基本内容,同时也是贯穿马克思政治哲学的中心线索,在劳动基础上的马克思政治哲学目的就是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异化,进而建立劳动分配正义理论,达到劳动与资本的平等存在。劳动理论在马克思的政治哲学中分为两个方面:即劳动的积极方面和劳动的消极方面,或者称之为积极劳动和消极劳动。只有消灭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劳动,批判劳动的消极方面,才能拯救劳动主体变劳动的消极方面为劳动的积极方面,才能真正实现人类社会的"自由联合体"。  相似文献   

14.
陈望道先生的修辞两大分野值得肯定,但他界定的“修辞”内涵必须重新解读。为此,重新探讨了消极修辞的定义、研究对象以及研究目的,提出消极修辞指没有相对固定格式的句式语词选择创造之艺术。具体有两个研究对象:其一是旨在适切语境、语体、语流的语境性措辞选择创造,其二是旨在达雅的文本内部措辞选择创造。其研究目的在于让受众能够切实把握该艺术,提高选择创造句式语词的能力,提高语言表现力。  相似文献   

15.
庄子哲学思想包含着丰富的宗教精神,主要表现为超越了哲学思辨和形而上学本体论层次意义上的“道”和齐物我、齐万物、物我两忘、天人合一最终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人生论以及“心斋”、“见独”、“坐忘”之修持方法。解读庄子哲学思想宗教精神的精髓要义,就要通过庄子所倡导的修持方法,进而彻悟“无为”,达到“无为而无不为”、随心所欲合于“道”的得“道”至地。  相似文献   

16.
朱熹在否定了韩愈道统思想的基础上重新确立了儒家的道统系谱,把自己的理学摆在儒学的正统位置上。朱子学传到日本后,"暗斋学派"的创始人山崎暗斋对朱子学推崇备至,认为朱子学是儒学之正统,自己全盘继承朱子的思想并捍卫其在日本的正统地位,也就承续了朱子在日本的道统系谱,提出"道统之心法"的传承方法,并以此来批判"异端邪说"。山崎暗斋还把儒家的道统观念与日本的"神统"、"皇统"观念结合起来,为"神统"、"皇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庄子的直觉思维是其审美范围的重要组成部分 ,尤其在如何体悟道的方式上及如何达到审美境界方面 ,直觉思维或者为语言符号与审美精神境界架构的中介 ,或者为庄子的主要审美认知方式。庄子的直觉思维类型重在对审美意象的心理阐释  相似文献   

18.
吕本中主张“学诗当识活法”。试斋诗正是这种“活法”艺术的典型。以活法写生机既不是破坏诗所固有的“规矩”,又能腾挪变化,更是诗人生命意识与自然的契合。具体讲,其活法艺术可以“快”、“圆”、“曲”、“俗”四字概括。四者与“活”密切相关,“活”是四者的归宿,四者又是“活”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9.
从生物学角度来看,人是有限的生命个体,势必要经历生老病死.但是,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在于人能从有限的生命中体验无限的意蕴.庄子就试图以"悟道"来实现从有限到无限的超越,他肯定人有绝对自由的存在层面,批判了现实中受物役、功利役和观念役的无超越性的假我的人的存在状态,这种状态使有限固化.因此,庄子指出以"心斋"之"忘"追求"道"为路径,才能实现真正人的复归.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