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30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整体变动,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发生了相应转变。在物质实利化、文化世俗化和价值多元化路径引导下,原有的许多道德标准开始由趋同走向变异,道德问题作为普遍社会问题也很快浮出水面,并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诸领域产生危害。通过社会学理论视角的分析研究认为,只有从道德主体的社会化和社会控制入手,才能找到解决道德问题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社会成员的道德意识和行为总是在特定的道德价值目标和基本原则指导下形成的,道德价值目标和基本原则是人们在对社会生活的意义认识体验的基础上的价值定位。道德具有实然的特性,也有形而上的品格,道德应然也即道德价值目标和基本原则只能从作为主体的人的根本需要中去寻找,道德价值目标一经确立,就会成为道德追求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从心理分析、制度分析和文化分析视角,探讨了当前道德建设问题,提出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为指导,正确区分道德失范的深层性因素、影响性因素和引发性因素,构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4.
道德具有某种无形的强制性,对社会起着一定程度的规范作用。中国传统道德产生很早,从历史角度看,既有正面效能,也有负面效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商品经济是势所必然,但不应以此否认传统道德的作用。运用价值规律,发扬优良的道德传统,是现代社会的历史职责  相似文献   

5.
主体间道德交往是思想政治工作发展客观历程的逻辑结果,也是实事求是思想解放的必然要求。现代思想政治工作是特定主体间的一种道德交往过程。其主体间关系是主导主体与对象主体的关系;主体间的交往是多方面的,但只有道德交往才从根本上成为现代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主体间的道德交往是以自律为主的相互规范过程,只有在这种尊重平等的道德关系中才能真正实现现代思想政治工作所科学预期的认同;主体间道德交往过程的制约条件,主要包括主体自身条件和客观环境条件,二者之间相互制约和影响。  相似文献   

6.
儒家道德主体性意识除了包括自觉性、能动性、自主性和超越性之外,还涵括了道德心理的成长过程以及道德主体性“知、情、意”的圆融统一。道德本能或善端的设定是大学生道德学习可能的前提和动力。活化传统儒家道德主体性意识资源,尊重主体性发展的规律,加强大学生道德学习能力的培养,是高校实施主体性道德教育的根本途径。培植大学生个体道德主体性意识,发展道德思维、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培养道德兴趣和道德实践能力,是当代大学生道德学习能力培养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7.
高校和谐校园道德建构是当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环节,如何将道德教育落到实处,是值得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深思的。中国儒家传统的主体实践型哲学思想对当今高校和谐道德建构具有借鉴意义,应当如何将传统与时代有机结合,本文试作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8.
道德在科学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必须加强对科学工作人员的道德规范。科学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道德问题 ,如科学活动过程中的道德问题、学术道德问题以及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新的道德问题等  相似文献   

9.
权利与义务语境下的道德责任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中国社会从传统走向现代,人们的"责任观"与以前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其直接原因是人们对权利和义务、特别是对道德权利和道德义务这两对范畴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虽然中国目前在道德建设方面取得很大成就,但中国社会仍然存在着无法回避的道德建设与经济建设的矛盾,道德责任缺失问题异常突出。这其中最根本的问题是个人与社会的利益关系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互为条件,互为因果,个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目的,社会发展是个人发展的必要条件,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所以,个人不仅应该致力于满足个人的利益和实现自我发展,更应该承担起为社会和他人服务的神圣职责,而且只有在服务于社会的过程中才能实现其个性的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10.
社会成员的道德意识和行为总是在特定的道德价值目标和基本原则指导下形成的,道德价值目标和基本原则是人们在对社会生活的意义认识体验的基础上的价值定位。道德具有实然的特性,也有形而上的品格,道德应然也即道德价值目标和基本原则只能从作为主体的人的根本需要中去寻找,道德价值目标一经确立,就会成为道德追求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传统道德文化现代践行的榜样示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榜样是道德主体(榜样)对道德客体的影响和教化——示范,也是道德客体对道德主体的(榜样)模仿和学习——接受示范.榜样示范的基本条件有四:榜样本身必须具有真实性的特质;榜样与模仿者在德性方面存在位势差;榜样与模仿者人格的同质性;模仿者对榜样的心理认同.榜样示范遵循着外→内→外的逻辑理路,促使模仿者道德水平的提高,是传统道德文化现代践行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在哲学探讨中道德这一范畴有着很重要的意义。西方哲学对道德的探讨是伦理学的主要问题,从中国哲学的角度重新分析道德可以为现代社会的道德分歧提供一些启示。本文试从中西哲学不同的角度探讨道德,麦金太尔对西方道德观念的考察与对西方道德思想的反思为我们的思想提供了新的观念,集中反映了道德分歧在现代社会的存在。对道德问题从中国哲学思想的本身出发进行探讨,做出不同文化背景下东方和西方两种思想在道德层面的对比。  相似文献   

13.
构建当代中国道德体系,是构建当代中国价值体系、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然要求,也是克服我国当前令人堪忧的道德问题的紧迫需要。构建当代中国道德体系的现实基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法治,其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而中国传统文化是它的历史资源。当代中国道德规范体系是一种以和谐主义为价值取向和核心内容,以共赢、公正、负责为基本原则,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敬畏、永续为基本规范,以“义”、“忠”、“孝”为基本要求的道德规范体系。构建这种道德体系亟待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道德观念,特别是破除国家是道德立法者、人民是道德守法者的观念,确立所有道德主体都既是道德立法者又是道德守法者的观念;破除道德意味着自我牺牲的观念,确立道德是有利于人更好生存的生存智慧的观念;破除个人与他人、个体与整体在价值上相互对立的观念,确立他们可以实现价值共赢的观念。  相似文献   

14.
道德态度是道德心理学的重要研究范畴,它以社会心理学家们对“态度”的研究为基础,将皮亚杰、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理论,沙夫茨伯利、斯密、休谟主张的道德情感理论相结合,融合中国古代知行关系的讨论,试图建构一种稳定的基于主体道德认知与情感判断之后所形成的行为倾向的图景。  相似文献   

15.
大数据时代的快速到来及智能机器自主化程度的提高不仅催生了"人工智能威胁论",引发了正反两方面的激烈争论,而且对道德责任的传统观念形成了有力的挑战,使伦理学中本就复杂的道德责任归属问题更加突出和困难。要合理化解人工智能技术引发的道德伦理问题及围绕机器自主体的道德归属问题展开的争论,我们必须在对道德责任的内容、归属条件进行充分理解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道德自主体的标准问题,最终将问题聚焦于道德模型的设计与建构上,并根据对道德责任的重新界定,在智能机器的设计与研发过程中把"善"的理念嵌入其中,并且坚持预防性原则,让机器承担前瞻性责任,以使人工智能产品运行时能够遵守社会道德规范,最大限度地发挥为人类服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论道德示范的现代可能及其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示范是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道德教育的传统之一。然而,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道德示范的有效性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出现了示范乏力的现象。该文在分析这一现象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探讨了现代道德示范何以可能和如何可行两个现实问题。道德教育离不开道德示范,现代社会环境影响的复杂多变不仅没有消解道德示范的必要性,反而提升了道德示范的价值。科学选择道德示范载体,积极营造有利于道德示范可接受的社会氛围,是保证道德示范实效性的两个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7.
伦理与道德的区分、人性能力与人性情感的区分、宗教性道德与社会性道德的区分是李泽厚伦理学的基本要点;三个区分紧密联系着道德社会学的两个核心问题,即道德的社会根源与道德的社会作用或效力;在现实具体的道德行为或道德作用过程中,作为道德心理形式的人性能力与具体的道德规范、善恶观念是无法分开的,外在的道德规范、伦理准则若想真正扎根、"在场"于人们的心灵,得到人们的"敬重",从而有效地"牵引"其道德理性意志,并激起人们那种作为主体间关系的人性情感,从而在社会中运行生效,则必须随着现代社会的转型相应地调整转型,就此而言,李泽厚关于宗教性道德和社会性道德的阐释,既是对道德的分类,更是在社会学的观察视角下对道德转型的揭示.  相似文献   

18.
道德激励是道德调控、道德建设的内在机制,是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完善道德激励机制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从分析道德激励内涵入手,对传统道德激励与现代道德激励进行比较,并提出当前我国实现道德激励现代转化的路径:吸取道德教育传统资源,构建德行有用、德福一致的道德生态环境;实现道德激励主体的多元化;创新道德激励的方式方法,实现道德激励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符合教育道德是道德教育首要和核心的问题,从教育道德维度对中国传统道德教育进行理性审视和反思.是一个必须而又必然的视角。中华传统道德精神及其优秀的道德教育理论合教育道德之精髓,具有重要的传承价值和意义:而传统道德教育对人主体性的压抑和狭隘功利主义取向的价值功能观不合教育道德之精神,应以扬弃。科学总结其经验得失对于建构符合教育道德的现代道德教育理论具有重大启示。  相似文献   

20.
道德主体教育与网络文明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网络这把“双刃剑”,在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 ,也让我们的网络道德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仅仅依靠以往道德教育手段已很难解决网上道德问题。加强道德主体教育 ,发挥道德主体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是解决网络道德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