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城市化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方略研究——以广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西近5年的城乡差距及城市化与城乡差距的相关关系做了实证分析,认为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在扩大,城乡社会发展差距悬殊,其深刻根源在于城乡二元体制.没有城乡经济的统筹发展,就没有经济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要讲述的是那些迁移至山东省邹平县城的人们的生活经验,而邹平是一个正在快速城市化的县级市.本文认为:这些人生活经验的多样性,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特征.近些年来,关于中国城市化的研究,通常描绘了城乡生活经验之间巨大的社会差异.本文却要讨论的是各种城市新居民群体的经历与其在乡村的过往之间的不同程度的延续性.本文将邹平展现为中国城市化的一个起调节作用(intermediate)的案例,阐明了其中所包含的迁移的和在地的发展两个方面的特质.本文同时呼吁更多关注生活经验的多元案例,这些案例通常混合了或是超越了城市经验模型所展现的理想型.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批民工涌入城市,中国传统的城乡二元对立结构已逐渐发生变化,拥有复杂背景身份的农民工目前正扮演着一种"城乡边缘人"的角色.这种独特的角色特征使得这一群体在行动中呈现出既逃避又对抗的矛盾心态.  相似文献   

4.
中国城乡化建设正在大力发展之中,国际化、城市化、现代化是当今中国发展的主旋律。如今,中国大部分省份、地区正处于大修大建当中,这就对许多城乡原有的地域风貌造成了很大冲击,使得当今社会城乡建筑基本趋于同质。"千城一面,万户同型"成为现代建筑的唯一特色,这对我国多民族的文化特色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地域性建筑的文化内涵是我国从古至今延续在艺术领域中的信息和知识,其主要以实体建筑作为特有的符号、文字,传递一定的信息,它与一个民族的生产方式、政治形态、人们的日常生活、风俗习惯和当地的地势地貌有关,其建筑特色影响和制约着当地人们的行为规范、思想模式、道德准则,以及当地的政治和经济模式。本文对比中国古今城市地域性建筑特征的变化,针对当下很多城市化建设中地域建筑特色不鲜明、文化特征不突出的现状,思考如何将其融入现代化建筑当中,使其在城市建设的改造中保持原有的地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5.
中国城乡化建设正在大力发展之中,国际化、城市化、现代化是当今中国发展的主旋律。如今,中国大部分省份、地区正处于大修大建当中,这就对许多城乡原有的地域风貌造成了很大冲击,使得当今社会城乡建筑基本趋于同质。"千城一面,万户同型"成为现代建筑的唯一特色,这对我国多民族的文化特色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地域性建筑的文化内涵是我国从古至今延续在艺术领域中的信息和知识,其主要以实体建筑作为特有的符号、文字,传递一定的信息,它与一个民族的生产方式、政治形态、人们的日常生活、风俗习惯和当地的地势地貌有关,其建筑特色影响和制约着当地人们的行为规范、思想模式、道德准则,以及当地的政治和经济模式。本文对比中国古今城市地域性建筑特征的变化,针对当下很多城市化建设中地域建筑特色不鲜明、文化特征不突出的现状,思考如何将其融入现代化建筑当中,使其在城市建设的改造中保持原有的地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6.
全面认识城市化发展现状,是制定城市化发展政策的基础。本文在从城市化发展的数量水平和质量水平角度,对青海与全国、西部地区城市化发展进行了比较分析,从而深入剖析了青海城市化现状。  相似文献   

7.
中国西北地区加速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需要解决一个重要问题即城市化问题。本文以城市化为研究视角,从五个方面分析了城市化对西北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促进作用。并由此认为城市是带动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城市化是西北各民族逐步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李涛 《西藏研究》2005,(1):91-95
该文是作者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5次(1991、1993、1996、2001、2003年)在西藏城乡进行田野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完成的。作者从西藏与内地沿海城市化的特殊性着手,研究加拿大学者麦基(T.G.Mcgee)的Desakota模式在中国不同地域的适应性,并试图对这一亚洲城市化模式进行补充。  相似文献   

9.
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城市化.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城乡结合部的回族村落尤其不可避免地要面临城市化的冲击.面对这种冲击,如何适应,又如何在适应中保存其传统文化,这是回族必须思考的一个话题.本文在对红星村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反思性探讨.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走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我国要在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以及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必须加快城市化步伐。而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特别是农村人口占绝对比重的发展中国家,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选择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城市化发展道路,对中国目前乃至未来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城市制度安排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鲍明 《民族研究》2003,(1):9-18
民族区域自治既包括农村区域自治 ,也包括城市区域自治。在城市化浪潮下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正从以农村区域自治为主转向扩大城市区域自治的新阶段。城市化暴露了原以农村区域自治为主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一些欠缺 ,即在城市区域自治的单位上 ,它仅有与自治区、自治州相适应的市 ,缺少与省、自治区、自治州相适应的自治市 ,不能满足中小民族、小聚居民族的城市区域自治的要求。在行政区划单位体系中增设自治市 ,是消解城市化与民族区域自治的矛盾与冲突的可行办法  相似文献   

12.
自治市法律地位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自治地方城市化是我国城市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自治地方城市化水平相对滞后,原因之一是宪法和自治法没有赋予自治市以自治地方的法律地位。宪法和自治法赋予自治市以自治州、自治县同样的法律地位,是自治地方城市化的必由之路和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民族地区城镇化滞后的负面效应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蒋彬 《民族研究》2002,(6):18-25
在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 ,生产要素会自动向城镇集聚 ,因此 ,城镇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我国市场化滞后的条件下 ,城镇化对生产要素的集聚效应发挥有着更加重要的作用。但是 ,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 ,民族地区城镇化严重滞后 ,造成了人口与土地矛盾突出 ;导致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困难 ;加大了扶贫成本 ,影响了扶贫效果 ;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影响了农业经营的规模化、产业化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阻碍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抑制了消费需求的增加 ,导致内需不足 ;不利于教育现代化和人口素质的提高 ;阻碍城镇中心功能的发挥和土地的集约使用。因此 ,应推行积极的城镇化政策 ,加速民族地区城镇化进程 ,以充分发挥生产要素的集聚作用。  相似文献   

14.
徐平 《民族研究》2001,(1):37-44
文章根据西藏的实地调查材料,联系西部民族地区的整体情况,认为由于长期实行计划经济的发展模式,逐步形成了城镇和农村、干部职工和农牧民的不平衡发展,这是西部民族地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利用西部大开发的历史契机,推动西部民族地区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在进行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改革开放力度的同时,应当运用政策和资金优势,推行股份合作制等多种经营组织形式,重点扶持农村和农牧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深入,作为后发展地区的民族地区农村人口不断转移到城市,农村发展的主体大量流失,导致了农村的“空心化”问题。农村“空心化”的具体表征主要有人口流失、文化消逝、村落凋零等。要治理农村“空心化”问题,一是要积极推进城乡融合,激发农村生气与活力;二是要强化村落保护与开发,建构农民生存发展的空间场域;三是激活乡愁,铸牢乡村的“根”与“魂”。  相似文献   

16.
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是历史的战略性选择。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催生政府强行征地欲求,加速农地数量的减少,加剧农地质量的下降。合理调整城镇化建设与农地保护之间的关系要求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必须统筹规划、集约用地,必须规范政府的供地行为,必须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历史和现实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的基本情况,认为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一基本情况是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立足点,并指出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是处理好与民族有关的若干问题,即东部与西部的关系;民族自治地方与中央及非自治地方的关系;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关系;杂散居民族与聚居民族的关系;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的关系。文章最后提出了战略机遇期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途径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  相似文献   

18.
城市的发展,既有赖于土木和市政等有形工程环境的修建,更离不开经济活跃、体制探新、社会和谐和人文发扬等无形文化环境的营造。哈锐,这位回族杰出人物,正是主要以对城市文化环境的全面创造,有力地促进了西北名城天水在近代的发展。他集实业开发、教育发展、文化建设、民族和睦、企业创新、城市产业布局等多方面的探索和实践于一身、于一城,其生平业绩可与同时代中国著名实业家和城市建设者、南通的张謇相媲美。在步入城市建设黄金时代的今天,先驱者哈锐留给我们的那种弘扬人文、崇尚科学的精神财富和实践成果,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城乡市场体系的回溯,可追踪其变迁与发展的过程,探寻其良性发展的可能路径。"农产品上行"与"工业品下行"贯穿了城乡之间的市场体系,这一体系经历了自由、计划、开放等多个阶段,并不断形塑着中国的城乡关系。古木县"农村电商全覆盖"方案的展开,使得这一体系得以外显,并促使它发生转型。反过来,转型既可能促进城乡市场一体化的良性发展,也可能导向城乡市场体系分割的风险。基于此,在市场体系转型的背景下,应发挥参与者的主体性,协调多元主体之间的关系,进而探索良性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城市化既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也是衡量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标。我国西部地区城市化滞后 ,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如何提高城市化水平是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本文在分析全球城市化进程和趋势的基础上 ,结合西部地区城市化现状 ,提出西部地区必须要加快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进程必须与工业化进程和城市结构的优化相结合 ,并体现城市化、现代化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