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口转型、技术进步与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农业劳动力和农业用地非农化趋势不可逆转的背景下,中国农业产出的可持续增长唯有依靠技术进步。现代农业技术是以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为载体的,农村人口转型带来的农业人力资本供给的增长,将成为中国现代农业技术体系构建的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中国1985-2012年间30个省(市、自治区)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东、中、西部地区不同的技术进步水平对农业增长起到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而人口生产由数量偏好(高生育率)向质量偏好(高人力资本积累率)转变,即人口转型与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化肥施用量之间均具有正相关关系,表明人口转型已成为影响当前中国农业技术进步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人口转型已成为农业可持续增长的唯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劳动力迁移、人力资本与农业技术进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比较分析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分析了劳动力迁移、人力资本与农业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认为劳动力迁移有利于劳动力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农业技术效率在短期内受到物质资本投入、劳动力素质等因素的强性约束。长期来看,约束因子会不断放松;劳动力迁移对迁入地的农业技术进步是有贡献的。  相似文献   

3.
论技术进步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技术进步与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关系 ,指出技术进步是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决定性因素 ,分析了技术进步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渗透机理及其对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技术进步角度,分析其对农业转型与升级的具体作用,阐述新时期农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和主要矛盾,提出以转变增长方式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思考和强化农业技术创新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5.
从技术论的角度 ,分析了技术进步与农业发展的基本关系 ,阐述了依靠技术进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进而提出了加速技术进步促进我国农业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构建了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和理论框架,系统分析农业保险通过农业技术进步助推农业绿色发展的作用渠道,并利用固定效应模型考察农业保险对农业绿色发展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农业保险的保障性发挥灾后赔付作用,增加农民收益,产生福利效应;农业保险的政策性提高农民参保的积极性和风险偏好,而农业保险的福利效应增加了农民收入,激发农民使用先进技术的积极性,产生技术进步效应。农业保险通过农业技术进步有效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7.
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体系影响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的机理进行了分析,并利用2004—2012年我国31个省市的数据,通过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了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农业技术进步的农业增长贡献具有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且现阶段其对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的影响是以直接影响为主。最后提出有效地整合农业生产性服务的各类主体、各种资源和各个要素促进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扩大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增长贡献的政策建议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8.
根据技术进步动力源的不同,可以把技术进步机制分为政府主导型、市场诱导型和双轨协调型三种。在中国农业发展现阶段,必须主要依靠政府主导型机制来推动中国农业的技术进步。随着市场经济发育程度的提高,政府主导型应让位于双轨协调型。  相似文献   

9.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关键在于农业技术的进步。目前 ,中国传统农业仍存在经营规模小、投资能力弱、新技术信息传播障碍等局限性 ,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建立农民采用新技术的动力机制、提高农民素质等措施来促进农业技术的进步  相似文献   

10.
农业技术进步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而影响国民经济的整体运行。本文试图探讨农业技术进步对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影响的数量关系,首先分析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总产值的影响,再分析农业总产值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从而得出农业技术进步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旨在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  相似文献   

11.
人力资本的稳态转变与农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力资本的零值静态均衡和高水平动态均衡是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分界。农业发展的实质和核心,是农民的实践知识和智力技能的发展与传播。农业人力资本的积累,依赖于现代农业技术的广泛运用、人口生产的量质权衡和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  相似文献   

12.
通过人力资本和生育率内生决定问题的引入,试图实现新增长理论与农业发展理论的某种整合。人力资本积累率的提高以及由此引致的生育率下降,是农业部门摆脱“马尔萨斯稳态”进入持续增长均衡阶段的根本条件。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应是政府农业发展政策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人力资本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被誉为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本"。山东是农业大省,农业科技人力资本在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1987-2008年山东农业经济增加值、物质资本投入和科技人力资本时间序列建立VAR模型;实证检验发现,山东农业科技人力资本对山东农业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远远超过物质资本的投入。因此,创新管理体制和加大农业科技人力资本投入是提高山东省农业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舒尔茨认为改造传统农业需要在农户家庭经营的基础上给予农户"现代生产要素",其中特别强调了人力资本的作用。通过对湖北省Y县358个农户的调研样本数据分析,运用logistic模型研究发现:年龄、受教育程度、社会地位对农户技术服务需求的影响显著,其中年龄与农户技术服务需求的关系呈倒U型,受教育程度对技术服务需求具有负效应,而社会地位与技术服务需求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由此可见,农业技术推广需要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创造教育之外新的培育人力资本的途径,并充分考虑处于农村不同社会地位中的农户技术需求差异以降低农业技术推广的难度。  相似文献   

15.
农业技术进步、劳动力转移与农民收入差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间农民收入差距是我国收入不平等的重要来源。分析农业技术进步和劳动力转移对区域间农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一是我国区域间农民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除非中、西部地区农民收入能以更快速度增长,否则短期内很难缩小与东部地区差距。二是农业技术进步不仅对农民增收有直接作用,还会通过劳动力转移间接增加农民收入。人力资本、农业财政投入及市场化对农民增收均有显著贡献,自然灾害对农民增收影响为负。人力资本和市场化更有利于东部地区农民增收。自然灾害减少中部地区农民收入,对东、西部地区影响不大。农业财政投入对农民增收的作用在三大区域较为一致。三是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增收的直接作用拉大了区域间农民收入差距,尽管经由劳动力转移的间接作用缩小了该差距,但不足以改变农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我国新型城镇化与农业技术进步的耦合协调度及其时空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1993—2013年间,我国新型城镇化与农业技术进步的耦合度变化平稳,一直处于颉颃阶段;两者的耦合协调度逐年增大,由低度耦合协调演化为高度耦合协调;(2)各地区间新型城镇化与农业技术进步的耦合度均处于颉颃阶段,但耦合协调度则存在一定差异,贵州、西藏、甘肃三省属于低度耦合协调类型,北京、上海、江苏、福建处于高度耦合协调,其余省份则处于中度耦合协调阶段。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要继续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同时,应考虑不同地区新型城镇化和农业技术进步发展条件的差异,采取因地制宜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7.
源约束下的经济可持续增长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重要研究课题,为此将耗竭性资源纳入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并运用最优控制方法研究稳态的经济可持续最优增长路径。讨论模型的平衡增长解,并在平衡增长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实现可持续最优增长路径的必要条件,即物质产品消费的跨期替代弹性、人力资本的积累效率与时间贴现率之比应满足一定的动态关系。通过对影响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变量进行比较静态分析和模拟检验发现,消费跨期替代弹性、时间贴现率、人力资本积累效率和物质产品部门的产出弹性会对稳态下的经济增长率和资源消耗速度产生影响,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8.
进入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期,人力资本和生育率的变化成为影响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农业人力资本的改善,将通过提高非农就业概率,加速农业的小部门化进程;将加速农业部门现代要素的引进和生成速度;将提高农业投入的产出弹性,促进部门间的收入均衡。在人力资本投资收益递增时,农业部门生育率的下降,为人力资本的提高创造出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因而成为农业发展的支撑条件。由此,应当把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作为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后农业发展政策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我国小麦生产的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0-2011年中国15个省区小麦的投入产出面板数据,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对中国单位面积小麦生产的技术效率进行测算和分析,并从农业技术进步有偏演进的视角考察我国及各省区生化技术与机械技术的利用效率。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1年小麦单产平均技术效率为0.87,年均提高1.9%,技术效率提高速度较快;各省技术效率水平差异较大,且生化技术与机械技术的利用效率变动差异较大,北方(河南、湖北和黑龙江)农业机械装备程度和土地规模水平高于南方(安徽、河北),因此,北方平均机械技术利用效率高于南方;我国小麦农业技术进步主要表现为生化技术型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