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偶的认知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偶是汉语传统的特有的修辞手法。从认知的角度看,对偶的形成受到人的认知心理上的对称性原则的影响。用认知语言学的观点来看,对偶的形成动因和机制可用对称象似动因来解释。其实,在我国人们早就有了这方面的认知和做法。  相似文献   

2.
对偶观念及其在汉语表达中的体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偶观念是汉民族深入人心的古老传统观念之一 ,它体现在汉民族各种形式的表达中 ,其中以汉语这种言语表达形式体现得最为充分。无论是静态的各级语法单位 ,还是动态的言语表达 ,汉语都无处不体现着对偶观念 ,特别是对联这种汉语特有的话语形式。汉语表达中广泛体现出的对偶观念 ,反映了汉民族对称均衡、好事成双的审美意趣。从这个角度讲 ,一种语言代表着一种文化 ,甚至可以说 ,一种语言就是一种世界观。  相似文献   

3.
诗的韵律可以分为节奏体系和音质体系。诗的形式运用的是语言当中的特性而不是抽象的声音。汉语诗歌节奏有两种成分——基本成分和附属成分。在汉语诗歌中,对偶是以句法结构和语义关系形成特殊的节奏,并通过这种特殊节奏来加强语音节奏,所以对偶在诗中具有比普通句式更强烈的节奏感,具有形成并增强节奏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在数学上将客观定律用量的分量形式表达为对坐标系具有不变性的方程,是张量分析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为此,需从单一一的基矢量组发展为对偶的两个基矢量组,文中给地偶基几何意义解释的新证明,进一步阐明了“同变”与“逆变”的含义,说明“同变”较为现在广泛使用的  相似文献   

5.
汉语与西方语言孰优孰劣是长久以来争论不息的问题,20世纪末汉语在电脑微机上的优越性不断展现是一不争的事实,"字思维"就是这种汉语优越论的表现.然汉语是否存在"字"的思维,看来还是值得商榷的.语言思维能否被"字"思维代替也是关键的所在.  相似文献   

6.
在人类认知的五个层级中,语言认知处于人类认知的核心地位,是人类认知的基础。抽象的概念语言产生思维,语言和思维建构人类知识体系,知识积淀为文化。人类认知以语言为基础,以思维和文化为特征。人类的存在,不过就是语言的存在。首先,以认知科学的方法重新定义语言,接着,分别论述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以及语言、思维和文化的关系,从而导出一个重要的命题:"我言,故我在。"最后讨论了汉语言文字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提出从语言的自信来加强文化自信等一些重大问题和观点,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回顾了主流语言学流派对意义的态度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分析了语言意义认知研究的必要性语言是认知的一部分,而意义又是语言研究的重点.进而阐释了认知框架下对意义的研究,指出意义是范畴内成员的特征,是源域向的域的映射关系,是基体所突显的侧面,是在一定的框架或脚本中所突显的信息,是一种关联,是空间投射、复合、联结的复杂运算.  相似文献   

8.
Flower-Hayes的认知模式认为写作是一种心理认知参与的、解决问题的行动。通过构思、转译和修改,写作者把元认知知识内化,转变成具体的写作技能和写作内容。本文从认知的角度分析考研英语写作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探索认知策略在写作过程中的重大意义,以促进英语写作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9.
尽管Antithesis与对偶作为辞格 ,有相似之处 ,但Antithesis只基本相当于对偶中的反对。英语教师可以通过两者的类比让学生更好地掌握Antithesis,同时又应当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两者的差异性以便在翻译与写作中使译文和作文更加生动与地道  相似文献   

10.
网聊汉语作为网络技术和交际汉语发展的产物,不仅以其独特的方式反映了网民的思维方式,更重要的是反映了这种思维方式背后的认知心理倾向。本文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说明和分析了网聊词汇的意义建构过程,并以网民的经验和认识事物的规律即认知语境为基础,解读网聊汉语产生和发展的内在认知机制、理据和途径,以提高对新生语言现象的准确把握。  相似文献   

11.
Parallelism、antithesis与排比、对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arallelism与antithesis是英语中广泛使用的修辞手段。Parallelism常译为平行式平行结构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结构完全相同或非常类似的句子构成。并且句子或句子之间的联系由于语义上的一致和句法关系的相关得到加强。Antithesis意味相关、相对 ,是把相反的词、短语或从句用平行或对称的结构排列起来 ,以表达相反或相对的意思 ,使两层意思互相对照 ,达到加强语气的目的。Parallelism及antithesis与汉语的排比、对偶有相似之处 ,也有很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12.
浅谈对偶     
对偶是汉民族心理的、思维的、语言的三方面的结晶 ,是汉民族特有的语言现象 ,这种修辞方式具有对称性、重复性、完形性等特点 ,这些特点也是对偶具备外部形式上的完整性和内部语义形态相对独立性的必不可少的基本特性  相似文献   

13.
认知语言学要通过语言分析来解释隐藏其后的认知规律,这一规律就是语言形成的认知过程。在我国的修辞学研究中,认知被深入地运用于隐喻的研究中,而鲜用于其它修辞格。本文以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对对照辞格的对立面的认知意义进行分析。对照辞格的对立面互为前提形成新的认知语境,具有常规范型的关系并相互制约。对立面涉及两种认知域,说话人常侧重于一方并要求听话人注意他的侧重点与倾向。对立面具有信息性与规劝性特征,满足修辞话语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王力先生是现代中国语言学大师。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探讨了王先生有关“对偶”与“对仗”的论述和运用 :对王先生在对偶、对仗方面的理论进行阐述 ;阐述王先生在散文创作中经常结合使用对仗文字的特点 ;阐述王先生创作的对联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借对的认定     
结合语言和文献,从言语交际的一般原则出发讨论古诗中借对的认定问题,我们以为:一、借诗句中某字的同音字的音义来形成工对,前提之一是,这个借来的意义不得与原对子的正义、语境相冲突.如果它处于某个词或词组结构中,那它在意义上要能与这个词或词组作最低程度的组合.二、在强式字词和一些常用的凝固结构上一般不产生借对.三、在当时人乐于接受的、意境等方面本自相配的事类、义类之间,不会产生借对.四、借对既然是为了追求对偶的工整,那么,是否为借对,就可以通过反推法来检验.  相似文献   

16.
立足汉民族文化内部诸形式之间的认同和汉民族独特的思维模式等,论述了汉字构形的对称和汉语语法的偶意,寻绎了其深层通约的理据,初步讨论了与汉语有发生学关系的藏缅语构词法的双音化趋势及其动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