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从语言学的角度,运用语境学原理分析语境歧义产生幽默的几种现象。从生成和认知两个角度将话语歧义分成无目的话语歧义、有目的话语歧义、客观话语歧义和主观话语歧义。从交际双方来探讨话语歧义产生幽默的几种现象。告知人们在交际过程中,避免歧义产生,以达到语言使用准确性;或运用话语歧义,创造语境歧义,以营造轻松、和谐的交际环境。  相似文献   

2.
英语歧义现象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歧义现象已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就英语中歧义现象进行分析和总结,根据产生歧义的不同原因将其归结为四个方面:语音歧义、词汇歧义、语法歧义和语境歧义,并从语义和语用的角度探讨了排除歧义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语言学界普遍认为歧义现象是自然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由于语言系统内在的根源而产生的。正如乔姆斯基曾说过:“一种语法理论,对于所描述的语言是否恰当、充分,就看它解释歧义现象的能力。”本文主要从语境分析的角度,探讨语境分析是消除歧义的最佳策略。  相似文献   

4.
歧义与言语笑话的生成联系紧密,词汇语法歧义则是生成言语笑话的主要机制之一。系统功能语法从语义和词汇语法之间的体现关系来分析及物性,为形式语法难以解释的词汇语法歧义现象提供了有效的解读。本文在系统功能语法的及物性理论框架内,探讨词汇语法歧义引起的言语笑话为何可笑、怎样可笑的问题,并提出此类言语笑话的语言学分析模式。   相似文献   

5.
歧义是语言的基本属性之一,是语言中存在的一种常见现象.论文选取词汇歧义中由同形异义现象引起的歧义问题进行研究,首先介绍了歧义的定义和分类并区分了一词多义和同形异义现象;其次介绍了同形异义词的分类,并对各类同形异义词及其可能引起的歧义问题通过举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提出了歧义消解的两种方法:一种通过语境,另一种借助关联理论.从认知语用角度为同形异义词的歧义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6.
从语言学角度透析英语幽默中的歧义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幽默中的歧义现象相当普遍,巧妙地利用歧义是产生幽默的常见手段.本文从语言学角度系统地分析了英语幽默中的歧义现象,主要体现在语音、词汇、句法和语用四大平面上.对歧义现象的了解有助于英语学习者理解和欣赏英语幽默,从而提高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歧义现象研究的回顾及前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歧义现象的研究 2 0 0 0多年前就开始了 ,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从逻辑的角度对歧义现象作了比较全面的研究 ,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荀子也提到了歧义现象。但从语言角度全面研究歧义现象则是 2 0世纪 30年代以后的事。 2 0世纪的研究 ,基本上属于静态研究 ,因而解释力十分有限。我们 2 1世纪努力的方向应该是加强动态研究。  相似文献   

8.
现代汉语中存在的歧义现象种类繁多,常常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影响正确的表达,并由此引起种种误会.从认知的角度分析,歧义现象可分为刻意性歧义和非刻意性歧义.歧义在言语交际中的形成与消解都与语言的认知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9.
英语歧义现象的语音学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歧义是一种较复杂的语言现象,存在于人类每一种自然语言中.在语言的实际运用里歧叉表现为语音歧义、词汇歧义、句法歧义和语用歧义.本文着重从英语语音及音系学的角度阐释语音歧义的分类及产生的原因,以求达到为学习者排除障碍.并能对英语歧义这种特殊语言现象加以积极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Verschueren(1999)提出的顺应理论从认知、社会和文化的角度对语言使用规律进行跨学科研究,在言语交际过程中,话语的产生是一个对认知、社会和文化语境进行顺应的过程.Sperber和Wilson(1986/1995)创建的关联理论从认知的角度提出话语的产生是一个明示的过程.说话人的关联假设决定话语方式的选择.在吸取上述两理论各自优点的基础上,提出顺应一关联交际模式.此模式在强调语言认知关联功能的同时,使认知、社会和文化语境具体化,统一了顺应理论对话语描述性充分性和关联理论对话语解释充分性,动态解读了交际中产生的歧义现象.  相似文献   

11.
英语中修饰语引起的歧义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英语中修饰语常常引起歧义这一语言现象,采用语言学理论与语言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指出无论是在词汇上还是在结构上形容词性修饰语和副词性修饰语都可能引起潜在的歧义现象,分别讨论了这两种修饰语是如何在语句中产生歧义的,并探讨了歧义的排除方法。这一研究对语言的理解有着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英语阅读抑制与歧义容忍度的心理学同构关系,从英语阅读抑制视域角度审视歧义容忍度的倾向反应,指导学习者正确面对英语阅读中的陌生语言现象,帮助广大英语教师利用抑制效率调控学生的歧义容忍度,达到降低阅读焦虑、辅助元认知训练以及有效设置歧义场景的教学目的,促进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歧义现象在英语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且情况较为复杂,产生的效果也不相同。本文的研究当中,主要针对英语中的歧义现象,从双关语出发,研究歧义的双关效果。旨在通过双关挖掘并归纳歧义的正面效用及其正确的使用途径。以期开发英语中歧义现象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歧义现象在英语中是普遍存在的,尤其语法中的歧义甚多。通过对英语语法中歧义现象的研究,探讨了其产生原因,认为可以采用将省略部分补充完整,改变语序,改换句型和结构等方式来消除歧义。  相似文献   

15.
歧义现象是任何自然语言无法避免的一种普遍现象 ,也是英语语言幽默的重要基础和首要特征。巧妙地利用歧义是产生幽默的常见手段。本文从语音 ,词汇、语法结构和语言交际等四个层面加以阐明歧义如何产生幽默效果。对歧义幽默的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英语幽默 ,提高理解和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英语中的句法歧义是一种较常见,同时也是较复杂的歧义现象,指句子的各组成部分可以有 不同的组合方式而产生的歧义。修饰关系不明、比较结构的简略、并列成分、某些词的特殊句法功能 等常引起英语句法歧义。分析和研究英语句法歧义能给教学、交际等带来较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第二语言学习中的模糊容忍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中 ,英语学习者不可避免地要面对许多心理因素的困扰 ,特别是模糊容忍程度的高低往往能决定学习的最终效果。传统的观点认为模糊是指对词和句产生两种以上的不同理解 ,它阻碍学习者的正确学习 ;而认知心理学家却指出 ,外语学习过程就是从模糊到确定的逐步递进的过程 ,对模糊的容忍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标志着认知的发展。针对这一现象 ,在具体分析英语学习者的认知学习风格、语言学习策略以及自我关注等因素的基础上 ,对模糊容忍与学习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阐述。结合当今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对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模糊容忍性的各种变因进行了探讨、分析 ,并提出在英语教学中 ,要充分考虑模糊容忍性的平衡关系 ,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8.
歧义指一个词、短语或句子表达不止一个意义。在英语法律文书中 ,歧义主要表现为词汇歧义、句法歧义和上下文歧义。作为法律的载体和具体体现 ,英语法律文书应用词准确 ,语句通顺 ,层次分明 ,防止产生歧义。如避免使用人称代词、避免使用and短语、用复杂的介词结构代替简单形式等  相似文献   

19.
学生在遇到歧义现象时,若能灵活变通,则学习效果较为明显,表现为高歧义容忍度;学生外语学习中遇到似是而非、模糊不清的语言现象时,若产生焦躁心理,则会导致学习效率低下,表现为低歧义容忍度。借助这一理论,提出了它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问题。  相似文献   

20.
句子加工是心理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主要关注歧义句的处理过程.本文从分析影响句子加工的几个主要因素入手,讨论以英语为母语者以及其母语与英语为同一语系的ESL学习者处理含挂靠歧义的英语关系从句的认知过程.在总结前人研究的贡献与局限的基础上,本文展望了以中国学生为对象开展相关研究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