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农产品质量监测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农产品质量监测信息数据的分析与处理方法,设计了农产品质量监测信息系统,给出了农产品质量监测信息系统的实现方法。本系统采用采用面向对象的MVC模型技术路线设计,运用物联网技术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技术,实现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控和管理。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农产品质量一直不高,农产品污染问题突出,难以满足民众对农产品的安全需要,并严重影响到农产品的出口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因此,必须对我国农产品实行全面质量安全管理,包括建立农产品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农产品包装和标识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农产品市场准入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以及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监测体系和预警系统等,以建立健全我国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3.
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机制建设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主要方面和主要内容。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规章制度,需要从形成机制、评价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与保障机制入手,以保障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4.
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乳山市创新齐抓共管责任机制、化学投入品管理机制、农民教育培训机制、标准化基地建设机制、市场监控拓展机制及民本化的消费保障机制,构建了全方位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屏障,创树了乳山农产品质量品牌、提高了农产品出口能力、促进了出口企业经营层次、提升了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增加了农民收入。要全面深入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必须全面推进农资直供管理、全过程可追溯管理、建设优质农产品安全生产基地、健全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等。  相似文献   

5.
《南方论刊》2014,(11):I0001-I0002
深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是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技术支持平台,主要负责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调查抽样、检验检测和监测;负责提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风险监测技术方案、风险危害预警技术措施,承担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及其检验检测和农产品质量风险评估的技术分析:承担农产品、农业投入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的技术指导、交流培训以及先进检验检测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6.
《南方论刊》2014,(1):I0006-I0007
深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在省级有关部门、市局党组和局领导班子的正确关怀、指导下,始终坚持科学、公正、依法、求真、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认真履行职能,狠抓任务落实,加大对食用农产品农药、兽药、渔药残留的监测力度,加强对种养殖农产品生产基地的产品质量监管,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目前深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状态稳步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7.
杨向阳 《南方论刊》2003,(11):28-30,58
当前,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更是困扰农业增效、增收的突出问题,必须深刻认识加强农产品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茂名农产品质量面临着国内外市场的严峻挑战,必须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8.
作为人类文明的自然基础,伴随对工业文明的反思,生态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规律关系理论为指南,从哲学层面审视,生态安全问题存在时间维度、空间维度、关系维度、逻辑维度这四个方面,并高度统一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和人类文明延续的历程中。生态安全的时间维度昭示其作为一种现实化的历史运动,生态安全的空间维度集中体现其整体性存在,生态安全的关系维度警醒我们必须清醒认知人类发展危机的实质是关系危机,生态安全的逻辑维度揭示自然生态环境内在的动态的平衡阈值和早期人类文明衰落与当今人类诸种灾难之间的必然关联,自觉认识到生态环境的危机预示了人类文明的危机,生态灾难即是人类的灾难。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分析大型公益建设项目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构建大型公益建设项目集成管理的系统模型,将项目管理的三维结构体系和项目环境进行综合研究,在大型公益建设项目整体目标和整个系统最优化的前提下,根据系统工程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形成由时间维——项目全寿命周期过程集成、逻辑维——项目管理要素集成、知识维——项目管理知识和技术的三维系统,以及由项目内外环境要素共同形成的大型公益建设项目管理空间结构理论.  相似文献   

10.
现代社会呼唤政府将以人为本作为行政理念,实施公共管理。这就要求政府在具体行政过程中,以服务型政府为追求目标来进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从单纯的经济问题逐步扩大为政治安全、社会安全等问题。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己经成为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作为行政监管的一个方面,需要政府按照服务型政府的构建要求来不断深化改革,完善相关监督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1.
危机管理法律原则作为行政法原则的特别原则,是指导并规范危机管理法律的纲领性的准绳,对于相关法律的创建、适用、研究以及公众理解法律都具有重要价值。目前学界对危机管理法律原则的认识差异较大,其根本原因在于欠缺公认的确立标准。以安全和秩序、权利保障和权力制约为逻辑起点,以贯穿于全部危机管理法律始终的一般原则和适用于危机管理某一领域的具体原则为逻辑结构,危机管理法律原则才得以确立。  相似文献   

12.
农产品专业市场集群的形成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产品专业市场集群是在农产品专业市场的基础上发育而来的,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国内很少有学者涉及。本文从农产品专业市场集群的分类和特征入手,基于相对成熟的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机理的研究,勾勒出了农产品专业市场集群的形成逻辑:形成因素、形成机制和集群诞生,并对形成因素、形成机制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3.
文中分析了河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及面临的形势,剖析了河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面临的四大问题和三大障碍,提出了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对策措施,其中包括农产品标准化无公害生产的四方面工作,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应加强的四个环节,农产品质量安全四项制度、六大体系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组织领导的四大举措.  相似文献   

14.
《南方论刊》2010,(8):I0027-I0028
近年来,深圳市无公害农产品监督检验站在市农林渔业局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和深圳市“服务年”为契机,坚持规范与发展并举的方针,  相似文献   

15.
中国实行公共危机常态管理有其理论上的必然性。全球化、风险社会和非传统安全产生了很多公共危机,这些外部威胁被全球化带入中国。中国的社会转型既受全球化影响,又内生很多危机,内外因素叠加,中国已进入公共危机高发期。常态管理已成为危机管理理论的主导思想,用理论指导实践,公共危机常态管理应该成为中国当前和今后公共安全建设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6.
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对整个产业食品安全具有基础而重要的作用,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户的质量安全控制行为,而其前提条件是农户关注及重视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借助主要为农业大省或重要食用农产品主产区307个农户调查数据,建立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研究农户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关注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自消费比率、生产经营风险、专业化生产、产品主产区、参加合作组织、市场质价关系、产品销售价格、优质优价期望及农户受教育程度、社会政治身份等因素影响显著,在此基础上对农户经营、生产环境、价格收益及农户个体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监管的国际经验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监管是食品安全监管和风险防控的关键环节,也是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在总结分析国外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监管主要经验的基础上,从改革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制、建立完善协调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和完善农产品残留监控体系、推进农产品认证的发展和监管、实行严格的监管制度和保障措施以及加强农产品源头风险分析和防控等方面对我国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监管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是困扰全世界的一个紧迫性问题,如何建立有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模式也是目前面临的一个挑战。从供应链模式来看,农产品不安全因素贯穿于农产品供应链全过程,从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配送、销售到消费,每一个节点企业、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这既影响整个供应链运营绩效,也增大了农产品安全的风险。供应链内部协同是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根本,而供应链外部的法律、行政和技术等层面的监督是对其有效的补充。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经历了由长期短缺到基本平衡并略有富余的转变,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根源于多种因素造成的市场失灵.因此,政府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干预必要而且紧迫.政府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干预关键在于合理定位政府干预的领域和方式.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早已成为社会热点问题。如何培养大学毕业生在就业时和就业后继续发展的胜任力是解决该难题的关键。我们依据查阅文献、设计问卷、问卷调查,并运用AHP及因子分析法等,把知识维、技能维、能力维、自身特质维等确立为一级评价指标体系,把专业知识、解决专业问题等23个指标确立为二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一种更为全面系统的大学生可雇佣性模型,以便为大学生本人、家庭和高校管理者提供可资利用的方位性凭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