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视阈中的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勇  祝伟 《理论界》2009,(7):14-15
生态文明超越工业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走向.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体现着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为推进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我们必须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改变经济发展模式,以及完善相关政策和法律体系,创新生态文明建设机制.  相似文献   

2.
人类社会文明是一种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在内的一种大文明.其中,政治文明不仅是人类文明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或影响着其他三个文明的发展进程,是生态文明的保护神.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理念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思想认识前提,它包括生态文明意识、生态问题反思与生态人性自觉.在生态意识层面上,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趋势,在人类走向生态文明的进程中,始终伴随着人学思想的演变与影响.在生态反思的层面上,顺应工业革命的近代人学思想过分强调人的主体性,形成人与自然相对立的自然观,是现代生态环境恶化的思想根源.在生态自觉的层面,生态文明的转向需要倡导促进生态文明的新的人学,在促进人的社会性和自然性的和谐统一的基础上实现人性的完善,使人成为与生态文明社会相适应的生态人.  相似文献   

4.
社会生态平衡与共生性的生存 "合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生态平衡趋向社会和谐,践行人类社会的文明机制.社会生态和谐运行促进社会文明的发展,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推进又进一步支持着社会生态的平衡与和谐.社会生态的平衡要有生存与发展关系的牵引,而生存与发展的现实运行机制还需要生态公平与正义来体现,需要有生态效率的推进与检视.社会生态也致力于构建由多样共生性的生存"合力"而形成生态社会及共同体,体现多样与共生、无序与有序相协调的生态社会"合力"的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是在自然辩证法的马克思生态思想中孕育而来。生态文明经历了生态文化、生态伦理和生态哲学的发展历程。它是伴随着工业革命的产生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无肆地对大自然进行开发和利用,忽略大自然的法则,造成不可挽回的生态灾难和生态危机而发展的。生态环境的保护已成为当今人类生存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热点问题。人类社会开始反思并积极采取措施,以期促进人类的生态回归,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我国十八大的胜利召开提出了要大力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观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狭隘的文明观和偏执的发展模式的导引下,我们赖以生存、生活的地球遭受着人类的劫掠和破坏.人类正面临环境污染、生态失衡、能源危机的威胁.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呼唤一种新型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要义是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资本”现代性是马克思关注现代社会的最基本视角,通过它来观察社会发展,特别是转型社会的发展,尤为确切。一方面,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资本”现代性为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另一方面,它也让人类发展付出了巨大的生态和社会代价。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需要引入“资本”现代性并发挥其积极作用,也需要辩证的看待不同社会制度下的“资本”现代性,控制其代价。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的重要文明形态,是社会文明体系的基础,它同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交互作用,共同推动社会文明的发展.十七大报告提出生态文明的理念,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是党的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必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刘杨 《理论界》2013,(11):4-6
马克思唯物主义自然观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为人类克服生态危机问题指明了方向.通过分析人、自然、社会三者的辩证统一关系,马克思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所遵循的资本逻辑原则是导致危机的必然结果.马克思唯物主义自然观预示着人类必将通过走生态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最终实现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向.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层次性与艰巨性的特征.认识其层次性,要求我们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在不同层次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认识其艰巨性,则可针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建设生态文明应将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和模式作为现存文明形态的一个要素吸纳进来,将经济活动生态化,在此基础上实现文明发展模式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尤其是价值现等方方面面的根本变革,最终使工业文明跃升为生态文明形态.当前,我们应将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在作为理想的生态文明形态的引导下,促进现实中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1.
(一)生态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关系 文明是人类社会文化发展的成果,是对人类物质的、政治的、文化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及相应的创造模式的总概括,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在这一点上,学术界分歧不大.当我们把研究视角转人生态文明和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相互关系时,就存在较大分歧了.  相似文献   

12.
代价是人类在实践活动中为实现某一理想目标而作出的牺牲,代价意识则是人们对代价问题所形成的自觉的理性思考。代价问题与代价意识并非同步而生,代价意识通常出现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较高阶段。代价意识的形成为人类确立起了一种理想目标。我们应从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化中吸取积极成分,发挥后发优势和制度优势,减轻必要代价,避免无谓代价  相似文献   

13.
大国之梦是大国对自身综合实力和国际情势理性评估的产物,是对未来发展目标和发展道路的美好愿景与合理规划.在生态文明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重大课题的背景下,大国之梦的内涵必然会对生态文明发展诉求做出必要回应.大国之梦蕴含的生态文明必须建立在可持续发展思想基础之上,以生态持续为物质基础,以经济持续为核心动力,以社会发展为终极目标.“美国梦”、“欧洲梦”和“中国梦”是最引人瞩目的大国之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整个人类和世界的发展方向.三大梦想尽管形成的时代不同,但都含有对生态文明的解读与考量.在生态文明维度上对三者进行比较,可以更深刻地诠释大国之梦和生态文明的关系,进一步加深对中国梦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是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系统相互关系的理念、态度及生存和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新概念和新战略的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推进到了一个新阶段.在借鉴国外经验和分析国情省情的基础上,云南省要走生态文明建设道路,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必须确立和实施环境优先、生态立省,生态、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五位一体"的发展战略,"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应成为包括生态相对独立领域在内的"五位一体"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15.
“和谐”是西方文化的理想诉求,“中和”是中国文化的理想诉求,“和”则是人类审美共通的理想诉求.在人类文明发展到以生态科学与生态哲学为指导思想的阶段,即生态文明阶段,人类的认识与思想由片面走向全面,由单一走向整生,所以传统之“和”的思想就由或天人关系或人人关系或自我关系的片面走向了各种关系的全面;由或突出对立冲突机制或突出协调统一机制走向了对立冲突与协调统一的整生机制;由单一价值的追求走向真、善、美、益、宜价值的整一追求;由静态走向动态;由三维空间走向四维时空.所以,在生态思想的背景下,在传统之“和”的思想资源的基础上,人类的理想诉求就走向了生态之和,是为“生态中和”.“生态中和”是人类“和”之理想诉求在生态文明阶段的必然趋向,是人类“和”之理想的最高表现.  相似文献   

16.
科技发展对人类具有双重效应,它一方面促成了人类文明的繁荣进步,为人类实现自由和解放创造了重要的现实条件;另一方面,也使人类面临着生存环境遭到威胁的窘境。究其根源科技发展负效应是现代工业文明形态下资本主义在制度层面、"反自然"的科技价值观在观念层面以及具有"反生态"性质的征服型科技在器物层面共同造成的。只有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社会制度进行全面变革、确立生态文明的自然观和科技价值观、贯彻以生态理性主导的科技发展原则,才能使科技发展回归到服务于人类真正需要和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来,实现以生态化科技引领生态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人类社会迈进21世纪,一种新的文明--生态文明开始在孕育兴起和形成.从世界范围来看,继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首次发表的<有类环境宣言>到可持续发展的提出,1992年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以及200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问题世界首脑会议",对生态文明的呼唤已成为时代的间符.  相似文献   

18.
生态型政府是在权力的生态觉醒和资本的生态觉醒之上才能建立的走向生态文明的政府.它一方面要推进生态—社会革命,并在这种推进中克服国家共同体和人类共同体中的两极分化造成的生态过耗,以强力实施生态性生产和生态性消费,一方面以人与自然界的生态整体为本位发展生态创造力、生态生产力,推动人的生态化发展,走生态—经济—社会—精神发展模式的生态文明发展之路.生态文明建设就是以生态合理性为基础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发展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科技文化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是一个不容回避的时代课题.科技文化与生态文明相互联系、彼此制约,共同统一在人类的实践活动中,并推动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科技文化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实质上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两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从传统科技文化转向生态科技文化将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0.
大庆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其既繁重而又紧迫任务。而发展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要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就需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抓紧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深刻理解生态文明的内涵及本质,高度认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意义,把握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