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论点摘编     
《学术界》2012,(11):241-246
资源分配的公平是社会安定和繁荣的基础顾肃撰文《论分配正义的平等观》指出,正义的首要原则是平等,而关于平等的要求却存在着基本观念上的分歧。大多数政治哲学都承认某种形式的平等,问题在于给所支持的平等观以准确的界定和论述。平均主义所要求的结果的平等有相当的号召力和吸引力,是历史上众多社会革命的口号和纲领,但却存在实施上的巨大困难,甚至部分实施都可能导致养懒汉、破坏社会创新和劳动的积  相似文献   

2.
在罗尔斯的正义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差别原则,而引起争议和反对最多的也是差别原则。罗尔斯的差别原则表达了平等的主张。在罗尔斯看来,人类的历史就是逐渐从不平等变得更为平等的过程。而他所谓的平等是民主的平等,民主的平等要求人们不仅享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和权利,而且要保障那些在自然天赋上有差别的人也有享有平等的机会,这样的制度才能称为正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劳动平等是人类平等理性的诉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平等思想是人类平等诉求的科学阐述,马克思所追求的平等是劳动的平等.马克思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基础之上批判了资本主义所谓永恒正义的国家.指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自由、平等的虚伪性.马克思的无产阶级平等不是单纯地为了无产阶级,而是为了整个人类,无产阶级的平等要求只是马克思的劳动平等观的一个组成部分,因为马克思不但要求形式上的平等,还要求实质上的平等;不但要求政治生活的平等,还要求经济上的平等;不但要求生产资料占有上的平等,还要求生活资料占有上的平等.  相似文献   

4.
平等与效率的关系是现代经济生活中人们所面临的一个重大抉择,也涉及到不同的伦理观和价值观的选择。在走向市场经济的进程中,人们将会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这一抉择的深远影响。 一、市场经济的平等观、公平观 人们都承认市场经济可以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率,也都看到了一些市场经济国家中收入的不平等。人们都希望在保持经济高效率的前提下获得社会平等和社会公平。 然而,究竟什么是平等和公平呢? 从历史文献上看,平等有三方面含义,即自然平等、政治平等和经济平等。 自然平等,是指人生来在生理能力上无大差别。英国的托尼就认为人生来就是近似的。但英国的博物学家赫胥黎却认为,人在体力、智力上生来就不会相同,自然的完全平等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5.
经济哲学视野中的平等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秋立 《北方论丛》2004,(2):109-112
平等范畴必须置于经济哲学视野下才能得到正确的理解和诠释,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明确了平等不仅是一个经济范畴,而且是一个综合范畴.而现代经济学强调了平等的内涵主要是机会平等,这个结论是现代经济学与哲学思想互动的结果;经济哲学的平等观与平均主义的平等观有实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6.
论机会平等     
姚大志 《社会科学研究》2024,(1):129-134+212
机会平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本文所讨论的是后者。狭义机会平等所分配的东西是一些重要而稀缺的机会:因为这些机会是重要的,所以很多人都希望得到它们,并为此相互竞争;因为这些机会是稀缺的,所以并非所有人都能够得到它们,其结果是不平等的。机会平等有三种基本功能:首先,它使人们对稀缺机会的竞争合法化了;其次,它为结果的不平等提供了辩护;最后,它能够使人力资源分配的效率最大化。机会平等能否发挥这三种功能,取决于它能否作为一种程序性的分配正义观念发挥作用;机会平等能否作为程序性的正义观念发挥作用,取决于它是否具有公平性。但是,机会平等的公平性是成问题的。  相似文献   

7.
论分配正义与权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配正义是社会政治哲学的重要课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有一系列正义原则以指导人们在各种不同的决定利益分配的社会和经济安排之间进行选择, 达成有关分配份额的公平契约。作者认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和财富分配结果的社会正义原则就是效率与公平内在结合的差别原则。分配正义要求有利阶层和不利阶层间在收入和财富分配上的差别应具有双向增递式关系; 而分配结果的正义性首先必须是一种程序正义的结果, 分配的程序正义原则就是要求平等地分配各种机会, 排除自然的和社会的偶然因素对人的影响;分配正义的权利问题主要地可以归结为对资质才能的权利问题, 个人和社会对个体的资质才能双重拥有权利是分配正义的权利基础。  相似文献   

8.
贾可卿 《北方论丛》2015,(5):125-130
平等是衡量公平、公正和正义的基本尺度。右翼自由主义的平等观止步于形式上的权利平等,左翼自由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则进一步主张实质性的资源平等与能力平等。权利平等致力于消除社会特权背景对于平等实现的障碍,资源平等致力于消除外界物质条件对于平等实现的障碍,能力平等致力于消除人的主观能力条件对于平等实现的障碍。权利平等、资源平等与能力平等的要求均源于社会共有的逻辑。法定权利、物质资源、能力禀赋在根本上属于人类社会的集体资产。利用权力、资源与能力创造财富的人可以获得收益的较大部分,其他人则因为对权利、资源与能力的共同所有权而分享部分收益。对个人使用权、收益权的肯定支持了按贡献分配的市场效率原则,对个人终极所有权的否定则为社会财富的再分配提供了正当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西方分配正义理论中,正义意味着平等,所有的社会基本善应平等分配.在此理论视域中,权力为少数人占有的不平等事实与现代社会所追求的平等原则之间的矛盾将会产生.为破解这一理论难题,本文拟从平等的双重维度即形式平等和实质平等来考察权力.在实质平等维度,权力不平等的形成有其合理性;在形式平等维度,权力以公平的机会平等形式向所有人开放.依据机会平等原则来检视,实质不平等的权力仍然满足了平等的形式要求.形式平等也为权力平等的证成提供了理论力量.同西方传统的经典民主理论相比,诉诸于分配正义的平等为我们看待权力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解释路径.  相似文献   

10.
《理论界》2021,(3)
政治哲学的任务取决于其所处的时代,时代不同,任务自然有所差异。平等是一个兼具历史性与结构性的概念。从时间维度上看,平等是一个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完善的概念;从结构维度上看,平等概念呈现出"道德平等"与"待遇平等"的二元结构。"道德平等"强调每个人都应被视为平等的主体,应受到平等的尊重与关切;"待遇平等"主张人们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领域应得到平等对待。平等概念的发展史,就是"道德平等"逐步发展,进而推动"待遇平等"实现的过程。具体而言,此过程呈现为由差别平等推进到形式平等,最后迈向实质平等的历史过程。从历史与结构双重维度上探究平等概念,有助于我们科学界定和精准把握社会主义平等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