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文史籍记载中的古羌人种属繁多,后人关于其起源的研究多以“西方牧羊人也”之表意为基调.本文从语言学的视角,探讨了“羌”记音的可能性.通过分析对比“羌”(())在汉、藏文中的含义和变化,认为象形文字甲骨文之“羌”在与青藏高原南下族群接触后被用来记音,后世史家在研究过程中则忽略了这一可能性.而古藏文中的“羌”(())即现代藏文的“仓”(()),意为“骨系血亲氏族”,不仅揭示了古羌人的渊源,还原了古羌人社会早期的发展状况,还在客观上解释了羌人何以种属繁多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
禹生石纽是四川岷江上游羌人的神话传说,它是古代羌人崇拜民族祖先大禹的产物.岷江上游羌人是辽徙定居的族群,他们需要以大禹神灵来建构族群认同.历史上禹生石纽的汶川、北川之争,反映的是岷江上游羌族部落的历史记忆.羌人对华夏大禹神话的羌族化改造与诠释,显示出秦汉时期大禹崇拜多元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东汉时期西羌社会长期动荡,塞内外羌人与东汉政权矛盾冲突特别严重,其持续时间长、波及空间广、政治影响大,因而成为东汉政治、民族、边疆、经济乃至社会等相关问题研究中无法回避的热点课题。在对东汉西羌诸问题的研究中,为史家所关注最多的是东汉与西羌之间长期陷于战乱的原因与教训,因其实质是对东汉治羌政策的检讨,故而立论多从东汉政权一方着眼,  相似文献   

4.
评《叶尔羌汗国史纲》刘正寅叶尔羌汗国时期,即明中叶至清初,是西域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个时期。在这一历史阶段,包括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内的中亚地区各近代民族最后形成,同时该地区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宗教文化等方面亦发生着巨大变化,对近代社会产生着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5.
永驻心灵的丰碑——浅谈桃坪羌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浩英 《民族论坛》2004,(11):46-47
碉式建筑是藏羌民族的主要居住形式,《辞海》将“碉”解释为“石室”,可见,碉最初就是一种居住形态,后来,渐渐演化成一种兼有防御功能的高层建筑形式,随着部落战争的减少,其军事防御功能又逐渐丧失,还原了它最初作为人类居住的原始形态。"羌碉历史悠久,古朴宏伟,不仅体现了羌族人民坚韧勤劳的民族精神,而且集中反映了羌人在建筑上体现出来的聪明智慧,它是远古羌人运用先进熟练的技术谱写出来的人类建筑史上辉煌灿烂的篇章。闻名中外的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理县桃坪羌寨,是最具羌族风情的寨子之一。这座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  相似文献   

6.
我是羌族。在世代沿袭的传统观念中,我们民族有崇尚白色的习俗。羌族人供奉白色的石英石,视之为神。在每户人家的屋顶上都要砌上小石塔,羌语叫“拉克基”。“拉克基”的顶部和屋顶的四角、门窗横档上都镶着白石,分别代表天、地、月、星、山、林、水、火、马、羊诸神。每个村寨附近都有一片“神树林”。“神林”中设置的天神也都是用白石代表。所以如此,是因为我们的民族中流传着一个古老的传说:在古代,羌人与戈基人经常发生战争,羌人屡败。危难之中,部族首领在梦中得到天神的启示,教他使用白石头作武器,于是战胜了  相似文献   

7.
僰为越论     
关于僰人之源,历来有土著、迁徙二说;对僰人族属,有氐、羌(彝、白)、濮、越诸论。本文勾沉史料,佐以考古资料,甄别其语言,提出僰人即《礼记·王制》中“西方曰棘”的棘人。早在公元前1 0 45年,棘(僰)人就参与了武王伐纣的战争,其后随着西周的建立,棘(僰)人首领受武王封侯,建立棘(僰)国。其治在今河南省永城县的古吴越与楚国相互对峙的分界线上。楚宣王十五年(公元前3 5 5年) ,越国被楚所灭,棘(僰)国则随之崩溃,棘(僰)人随即南迁,定居于僰道。僰人继承和发展了百越民族的稻作文化,创造了西南地区独树一帜的“千顷池文化”。春秋时期的棘人,就是先秦时代的僰人,是地地道道的百越民族。“僰,羌之别种也”之说乃是晚于人建国千年之后的无稽之谈!  相似文献   

8.
我们拉祜族是云南独有的民族。历史上拉祜族是一个游猎民族,祖先是古代羌人的一支,后来由青藏高原不断向南迁徙,最后才定居于今天聚居的云南一带。由于我们民族长期生活在边远的高寒山区,与外界隔绝,引进外界生产技术、生活经验很少。到解放初期,  相似文献   

9.
从远古时起繁衍生息于青藏高原上的藏、羌等族就和中华大地上的其他民族有着密切的交往。史料表明藏羌民族与内地各民族间往来的实质内容是经济联系,经济是建立政治、文化等方面联系并向纵深方向发展的基石,而政治、文化联系的密切又反过来促进经济联系在更宽的领域、更高的层次上展开。  相似文献   

10.
青海汉族的来源、变化和发展(上)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青海汉族的来源、变化和发展(上)芉一之一青海汉族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应该研究青海汉族是青海这块广阔而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的古老的具有悠久历史的世居民族,与兄弟民族藏、蒙古、土、回、撒拉等,同是这里的聚居民族。许多人都知道,青海最古老的原始居民是古代羌人。由于...  相似文献   

11.
西部,一条巨型文化走廊谢佐文化走廊”通俗地讲,就是指具有共同的文化源流的区域。在中国历史上,文化走廊的几番形成曾孕育了诸多民族的繁衍生息及其绚丽灿烂的经济文化。本文将向读者介绍一、西部诸羌文化走廊与民族关系在最早形成的中国文化走廊中,含纳了羌人、戎人...  相似文献   

12.
羌语濒危的原因透视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羌语已步入了濒危语言的行列,其原因主要有:羌语语音差异明显,羌语词汇创生能力不足,羌文字长期缺失以及交际功能较弱,羌民的民族自卑心理和居住模式影响了羌语的生存空间.为有效地保护和传承羌语,应利用羌文字大力加强羌文学(羌歌)的整理与创作;以学校为主要阵地扎实推进羌语文教育;在政府支持下多措施营造羌语发展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3.
滇桂边彝族源流考李贵恩,王光荣(云省富宁县文化局,广西师范学院)(一)彝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商代的甲骨文中,有几处提到西南少数民族、羌、蜀的活动情况。《商书·牧誓》中讲到武王伐纣的战役中,有八个少数民族部落参加,其中蜀、羌、等族的分布地区接近云南...  相似文献   

14.
唐贞观年间(公元627至649年),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比较和睦的时期。唐太宗李世民采取的一系列缓和民族矛盾的政策,是“贞观之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唐初所面临的民族问题是十分复杂的。南方的僚族、诸蛮,北方的契丹、稽胡,西方的党项、羌人、吐  相似文献   

15.
“羌”是汉文载籍中使用了近三千年的一个种族名称。它始终写作同一个汉字,即由上面的“羊”字和下面“人”字组成。中国人以及继他们之后的欧洲学者们都承认此字始终些指同一个民族,但从未提供充足论据。从推理来看,此名称在历史的长河中很可能是指一是不同的民族或部族。 此名三千年的历史可以分成三个时代:  相似文献   

16.
羌笛悠悠     
我们羌族是祖国大家庭里一个古老的民族。历史上部落众多、人口繁盛,分布地域广,对华夏及其文化的缔造做出了贡献。特别是在唐代以后,古羌人中的不少部落与汉族或其他民族融合。现今,羌族人口10.2万多人,分布在四川西部岷江上游地带的茂汶、汶川、理县、黑水、松潘和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丹巴县以及北川县等。早在3000年前的殷代甲骨文中,就有许多关于古羌人的记载。古代的传说中,我国农业始祖“神农氏”炎帝就是姜姓羌人。姜姓部落与黄帝部落交往频繁,关系密切,共同构成了  相似文献   

17.
从种族角度来说,萨阿米人(即拉普人——译者)是一个特殊的民族。在瑞典居住的一万左右的萨阿米人中,约有三千人从事养驯鹿,长期以来这是他们主要的谋生手段。不能把养鹿单纯看成是一种职业,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主宰着萨阿米人其它方面的文明;他们大多数主要文明的特点完全或部分地受着养鹿业的影响,在语言上、生活方  相似文献   

18.
叶尔羌河流域的塔吉克族一说起塔吉克族,人们会不由想起《冰山上的来客》或居住在帕米尔高原的“山背民族”来。殊不知400多年来,在莎车叶尔羌乡还有一支用叶尔羌河水浇灌绿州.从事农业生产、与维吾尔族人民同步走向文明的塔吉克族,直到今天他们还鲜为人知。叶尔羌...  相似文献   

19.
神话是超自然或曰超现实的故事,它在口口相传中延续及衍展,对于族群、区域乃至整个民族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羌”之族名见于甲骨文,其民族历史悠久。羌族保存着丰富的口头文学,践行着古老的民俗传统。他们以“阿巴”相称并奉为先祖的有“阿巴炎”“阿巴禹基”和“阿巴白构”,由此形成的口头叙事、神话意象、符号景观显影在方方面面。羌族通过构建本民族三位“阿巴”的神话意象,既标树我族身份又表达中华民族认同,又在两者融合中呈现族群心性,为今天学界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所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20.
哀牢地区是一个产盐之地.和昆明夷一样,哀牢夷也是一个善于煮盐的民族.通过语言学上的对比研究,《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中提到的哀牢夷的语言“隆”字应该属于藏缅语.哀牢夷是古羌人的一个支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