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家》里,巴金塑造了一组丫头、仆人、佣人等下层人民的形象。鸣凤是这类形象当中最典型的一个。巴金在创作《家》的时候,“有时丢下笔在屋子里走来走去,有时大声念自己刚写完的文句,有时叹息呻吟,流眼泪,有时愤怒,有时痛苦。”他不是在写小说,而是在和书中的人物一块儿受苦,一块儿在魔爪下挣扎,一块儿欢笑,一块哀哭。狄德罗说:“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巴金在他强烈的民主主义和深厚的人道主义思想基础上迸发出了炽热的创作激情,并把这激情倾注在作品中被压迫、被剥削、被蹂躏的人物身上。这是鸣凤形象能“打动人心”的重要原因。人们从鸣凤的身上看到那些年青、有为、可爱的生命的垂死挣扎,认识到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听到了作者“我控诉”的呼声,预感到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命运。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散文     
一什么是散文?已经出版了二十个散文集的巴金回答道:“我实在讲不出来,我并非故意在讲假话,也不是过分谦虚。”这就足见这个看来似乎简单的问题其实并不简单。无怪叶圣陶在谈小品文是怎样一种文体时说:“要象下定义一样叙述出来是不容易的。”如果说叶老这里说的小品文和散文并不是一个概念,那么,郁达夫的话说得可谓直接了。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中,他说“我们的散文,只能约略地说,……系除小  相似文献   

3.
巴金在旧中国的二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先后写出了二十部中、长篇小说,七十多篇短篇小说。其中代表作是《激流三部曲》,尤其是《家》。这部作品在三十年代出现,应当说是中国新文学史上一个新的收获。它标志着现代长篇小说达到了新的水平。文学是表现人的艺术。它的主要任务是典型人物的创造。在《激流三部曲》中,巴金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觉新是他花费笔墨最多,刻划得最为感人的艺术典型之一。长期以来,人们对这个人物看法很不一致,褒扬者甚少,贬斥者甚多。  相似文献   

4.
在夏衍同志改编的电影《林家舖子》里,林老板是全剧的中心。在这个人物身上,交织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充分表现了改编者的思想感情。因此,如何评价这个人物也就成了评价整个作品的关鍵。对于林老板,夏衍同志有他自己的看法,那就是:“一方面是被压迫者、被剝削者,另一方面又是一个还可以压迫人的剝削者”;“他对豺狼是绵羊,但是他对绵羊则是野狗”。在我们看来,狠和羊,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剝削者和被剝削者,是本质完全不同、阶级地位根本对立的两个方面,不可能统一在一个人物身上。夏衍同志用这种观点来处理人物,不是实事求是的,而是別有用心的。我们打算对这个人物进行必要的分析,看看夏衍同志究竟通过影片宣扬些什么?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现代小说作家中,写知识分子的题材是极为普遍的,不少作家像巴金这样执着于这一题材,这样广泛地描写各类知识分子的生活、命运,这样忠实地反映他们的思想性格和对人生的探索和理想的追求。他真是描写知识分子出色的有特殊才能的作家。正如巴金所说:“中国知识分子的世界是我最熟悉的世界”,①因而塑造了各种类型的知识分子形象,有的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不朽的典型形象,这是巴金给中国现代文学和世界文学宝库的珍品。巴金塑造了旧中国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形象,尤其出色地描写了“五四”以来,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在不同时期的痛苦挣扎和愤怒的反抗。从二十年代末期的杜大心,到四十年  相似文献   

6.
巴金走了,自然有各种形式的纪念和追悼,但我以为撇却世俗、独自上路才是他最后的愿望。一个已经完全无力支撑自己生命活动的老人,有权利选择他最后的归宿,一个已经为中国社会和中国读者耗尽了心血的作家完全可以与这个世界坦然作别。晚年的巴金反复告诉我们,他最希望做符合自己心愿的事情,但常常还是不能如愿。当他在病痛的漫长的折磨中偶然清醒的时候,曾悲怆地表示:“我现在是为你们而活着”。对他而言,这最后告别只能说是太漫长了。巴金还有其他的一些愿望,比如众所周知的“文革”博物馆。据说,他对“文革”如此执著的态度曾经让有些人“…  相似文献   

7.
《春蚕》是“五四”以来的杰出短篇小说之一。《春蚕》中的主要人物老通宝是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旧中国老一代农民形象。茅盾说过:“老通宝这个典型(即使不是十分明显的)是取自邻村的一个农民‘丫姑老爷’”。这对于我们理解典型塑造是很有启发的。  相似文献   

8.
巴金代表作《家》中的鸣凤形象是一个十分感人的艺术形象,可以说,它是现代小说史上最优美的劳动妇女形象之一.国外的评论家认为:“鸣凤的文雅使人感伤的形象是小说中最令人喜爱的人物,她的爱与死的故事也是小说中最令人难忘的情节.”可见这个人物的确获得了人们广泛的共鸣.  相似文献   

9.
巴金和中国传统文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巴金和中国传统文学贾玉民虽然巴金自称是中国现代作家中“最受西方影响的一个”,虽然他曾激烈地否定过中国传统文比,认为“我们正需要忘掉一切,以一种新的力量向新的路上迈进”,①但是长期以来,读者和研究者们也逐渐地注意到了他的某些作品从内容到形式上的民族特性...  相似文献   

10.
高觉新是巴金在《激流三部曲》中以其大哥为原型精心塑造出来的一个著名的艺术典型。他贯穿作品始终,寄寓着作者爱与恨、批判与同情等复杂感情,也显示出巴金卓越的人物塑造才能。正确认识这一人物形象,对于我们理解整部作品的思想主题和艺术成就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这个人物的看法却很不一致,争论纷纷,多少影响到人们对这部名著正确的审美把握和价值判断。为此,本文试就高觉新形象的性格构成问题谈点看法,以期廓清过去有关这一问题的种种混乱或错误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一、一个“司芬克斯之谜”有人将巴金的早期思想比作“司芬克斯之谜”,从二十年代末期以来,研究者已争论了半个多世纪,给这个难解的“谜”设想过种种答案。第一类答案认为,巴金是“无政府主义者”,和国际无政府主义潮流一样,是“反共反  相似文献   

12.
司汤达的《红与黑》无疑是一部经典名著。看《红与黑》,当然是先被于连吸引。我无法对其所影射的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有多么深刻的理解,感动我的,是人物本身。喜欢他的自尊与自怜。他的自尊中充满了任性和固执,这当然不是什么优点,但是,很个性化。让人感觉:这就是于连。我敬仰这个在理想与现实矛盾中挣扎的人物。一叶在浪尖上颠簸的扁舟,即使葬身海底,也悲壮得美丽。人们总说他是一个野心家。我觉得他不过是一个顺应了“人往高处走”的生活逻辑的典型。他是一个真正的波拿巴灵魂的皈依者。他的野心让我喜欢他。如果我们不能像五柳先生那样有…  相似文献   

13.
在曾国藩死后的一百多年间,有的人颂扬他是“千古完人”,“万代楷模”,象泰山和北斗一样“万世流芳”。也有人说他是独夫、民贼、汉奸、刽子手,把他说得一无是处,毫无可取。其实,这二者都未免褒贬失当,毁誉偏颇。在历史上,进步人物有进步人物的成长过程,反动人物也不是一生下来就坏。基于这种看法,我想简单地叙述一下曾国藩的一生,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曾国藩是怎样由一个封建地主阶级的子弟,走向与人民为敌的道路的。  相似文献   

14.
巴金关于人物典型化的理论和创作实践,是有个性特征的。他是从受胎、神思、审美等3个相互联系的环节来创造“比较象活人”的艺术形象的,从而实现了他的人物典型化:受胎是典型化的起点;神思是典型化的中介;审美是规范和衡量典型的尺度  相似文献   

15.
张闻天作为一位历史人物有多方面值得研究的典型意义:张闻天是一位有代表性的中共党史人物,他虽然不是创党一代的英杰,却是在一个从内战转向抗战伟大战略转变时期党内负过总责,作出过重大历史贡献的历史人物;他又是一位真正的理论家、思想家,是一位品德高尚的老革命家,他坚持真理、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可以称得上是共产党人的楷模;他又是一位具有多方面学术成果的学者,给我们留下了一大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悲剧的范畴十分宽泛,就悲剧自身而言,凡是人类生活中存在的悲剧,虽然在客观上具有悲剧的审美性质,但很难进入人们的审美领域。只有反映形态的悲剧艺术形象,能与观众保持一定的审美距离,成为人们的审美对象,从而使人们有机会站在审美的高度来欣赏悲剧、认识悲剧。本文从分析三个代表悲剧发展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学形象入手,探讨悲剧本质,分析悲剧的审美价值。首先从觉新说起。觉新是我国著名作家巴金《激流》三部曲中的人物。这个人物独特的身份和典型的性格,反映了一个新旧交替时代的“多余人”的悲剧性命运。他是一个大家族的“承重…  相似文献   

17.
“两个一致”是巴金艺术真实观的总纲;人物塑造从生活出发往往就是从原型出发;“比较象活人”是衡量艺术典型真实与否的美学尺度;悲剧真实是巴金艺术真实的最高体现。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看了巴金的一些散文,其中尤以《怀念集》①叫我越读越爱不释手,文章中抒写的感情使人萦怀,催人泪下。它使我从中触到一颗滚烫的心,正如作者多次提到的,勇士丹柯为照亮他人前进的道路而高擎着的一颗“燃烧的心”②。我情不自禁地喊道:“丹柯,这就是我们的巴金!就是我们敬爱的巴金!”巴金从1927年写作《海行杂记》以来,至今已写作散文百余万言,收成集子的将近二十本。因此,巴金不仅是现代优秀的小说家,而且是现、当代优秀的散文家。他的  相似文献   

19.
从人性的角度,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对巴金巨著《激流三部曲》的中心人物--觉新的形象进行再认识。觉新在年轻的与年老的两代人、新的与旧的思想斗争中,始终站在前者一边。他不是封建势力的“帮凶”,而是个善良的“好人”,是做了“坏事”的好人。他的种种经历和不幸的遭遇,促使他在封建势力的压迫下逐渐清醒,由一个软弱者逐步转变为一个具有抗争精神的青年。  相似文献   

20.
弗罗姆是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本刊这一期译载了他的主要著作《占有还是存在?》一书的部分章节。从这些译文中可以看到,作者以自己特有的立场和方法对现代工业社会作了批判,并阐述了他所幢憬的“新社会”。尽管他是一位著名的资产阶级学者,但我们从他的笔下仍可读到这样的字句:“自由,并不是随心所欲”、“必须将全面计划与高度的非中央集权制结合起来,放弃‘自由市场经济’”等等,这是发人深省的。本刊发表这组译文,与过去奉行的准则一样,供读者研究、参考和批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