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人才的成长除了其内在规律性之外,还受各种外在条件的制约和影响.因此,我们还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其成长的外在规律性,也就是人才成长的社会规律.人才成长的社会规律主要有顺势成才规律、竞争成才规律、合理流动成才规律等.  相似文献   

2.
人才在社会进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人才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的.正确理解人才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有助于人们端正成才目的,自觉地走与实践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成才道路.一、人才产生于社会实践人才是社会实践的产物.人的才能既不是从“理念世界”得来的,也不是凭空产生的.“生而知之者”只能是“神话”中的“人们”,“一梦通五经”只能是美妙的幻想.人的一切才能只能来自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的才能的形成,人才的成长和发…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服务社会和培养学生的一个有效载体,得到大学生的广泛支持和积极参与.它在服务农村、农民方面和在大学生自身成长成才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建立一个良好的运行机制和必要的支持与保障系统会使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大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一个主要途径,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而高等学校共青团组织作为组织、引导、服务和维护大学生合法权益的机构,在组织引导大学生投身社会实践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高等学校充分运用组织化优势,通过比较研究法、实践研究法等,遵循大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结合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和社会对大学生提出技能素质要求,开展有意义的“红色之旅”学习参观活动,开展有价值的社会调查活动、专业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等,创新高等学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形式.  相似文献   

5.
在人力资源强国背景下,必须高度重视人才的评价和人才评价指标的设计原则;大学生是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符合当代大学生科学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非常重要;建立科学的大学生发展水平评价体系须遵循导向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动态性原则和简易性原则;在综合分析学界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符合时代要求,对大学生科学发展、成长成才具有指导意义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成才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成才也是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热点”。但是,对于什么是人才,为什么而成才,应当成为什么样的人才,怎样才能成为有用之才等一系列问题,并未得到真正解决。建立大学生成才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科学地回答人们普遍关心的成才问题,对于改造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实现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深入探讨、系统研究、反复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形成大学生成才学的理论体系和教材体系,巳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现提出个人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点滴管见,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时代新人内涵从最初的“革命先锋”,历经“又红又专”“四有新人”“五个成为”“四个新一代”的嬗变,在新时期发展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时代新人的核心意涵要求一代新人努力成为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奋进者、坚定者、搏击者,为时代新人成长成才提供了根本遵循。高校作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主阵地,必须坚持从落实党的青年工作战略要求、遵循青年成长成才规律、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构建创新型人才培育体系方面共同发力,勇担培育理想信念坚定、道德情操高远、爱国情怀深厚、本领能力过硬、创新意识强烈的时代新人使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相似文献   

8.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环节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实践教学,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理论课自身特点、性质、教学目的及教学任务决定的,也是人的认识规律和青年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的逻辑必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应遵循大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规律,切合高校教学改革的实际,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应建立健全“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9.
论新形势下大学生“三自”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令人堪忧。依据教育规律,针对当代大学生自主意识强的特点,开展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三自”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通过“营造一种导向,创造一种氛围,搭建一个平台”的实施办法,使“三自”教育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  相似文献   

10.
何为“人才”,如何“成才”,这是许许多多有进取心的年轻人所关注和苦苦思索的话题。这里,我们整理、归纳了一些人的观点,集中呈现给读者,以期对您的成长、发展有所帮助! ——编者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实践活动是青年学生了解国情、求知工农、服务社会的有效途径,是青年成长成才、市场经济发展、学生自我教育、高教发展的共同需求。开拓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新思路,要从五个层面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培养合格人才的高度、从解决特困学生生活入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吸引专业教师参与、注重实践基地建设,实现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两课教育”和“自我”教育、勤工助学活动、科技服务、教师科研项目和用人单位人才需求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2.
如果把人才的培养看成是整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也有多种结构形式及一系列环节。例如,一个大学生要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必须经过接受教育——掌握知识——实践成长等若干环节。对大学生的合理分配,是实践成长的可靠保证,也是整个系统工程中不可忽视的环节。而它的建立,除了国家宏观控制(计划分配)以外,很大程度决定于大学生对职业选择的思考。特别是他们在这一生中关键时刻的心理状态,是对职业、工作选择的个性方面的决定因素,“因此,认真地思考这种选择——这无疑是开始  相似文献   

13.
结合大学生专业特点和发展成才的需要,提出将大学生能力分为“专业能力”和“非专业能力”两类,认为“非专业能力”是大学生能力构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影响比“专业能力”更加深远。通过分析大学生“非专业能力”的主要构成,认为其主要表现为适应力、学习力、实践力、创新力和发展力五类,进一步探讨了大学生“非专业能力”培养的思路,提出了五个方面结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的“中国梦”与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密切相关。通过对“中国梦”科学内涵的学习,将“中国梦”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结合起来,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为之提供有效实现“中国梦”的教育路径,这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试论实践育人的德育意涵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实践教育法作为高校德育工作的基本方法之一,之所以重新焕发崭新的理论生机,凸显其现实功能和价值指向,成为增强当前德育工作有效性的重要环节,既与新时期社会环境深刻变化密切相关,更主要在于实践育人的方式、方法遵循德育的内在规律与发展机制,对于促进青年大学生的成才和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由一个普通农民的孩子成长为一个杰出人才,其成才实践活动本身就是一部内容极丰富的人才史.毛泽东同志十分注重知识、重视人才,他的人才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也是他自身成才实践经验的结晶.毛泽东人才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他的实践成才观.学习和研究毛泽东同志的实践成才观,既有助于每位成才者,也有助于人才的教育、培养和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7.
面向“三农”凸显高等农业教育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面向“三农”、服务“三农”是中国特色高等农业教育的根本要求和价值取向。高等农业教育必须根据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根据我国的国情和“三农”的需求,根据农科人才的成长规律和成才轨迹,体现农科教育价值,彰显农科专业价值,实现农科人才价值。  相似文献   

18.
(任淑楸)上海职业教育界近年来首次大型论坛——“2004年上海职业教育论坛——成才的多元化之路”,6月29日在上海市医药学校隆重举行。包括职业教育专家、企业家、校长、教师,以及学生和学生家长在内的14人所作的主题发言引人注目,令人深思。全国劳动模范李斌在发言中讲述了自身成长的三点体会,他说,新时代应树立“大成才”观,考大学并不是成才的唯一道路;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具有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学习是一项终身的工程,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挑起时代赋予我们  相似文献   

19.
略论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文章阐述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概念,分析了新时期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及其面临的新问题,并探讨了新时期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途径和方法。以期准确把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特点和规律,更好地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20.
学生辅导员工作是以学生为对象、帮助学生成长成才成功的社会实践活动.尊重学生成才的欲望,是对大学生思想、心理、行为之间关系的全面认识,是对大学生行为模式的准确把握,是学生辅导员工作成效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