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晋南北朝时期,孝感动天的异常现象主要表现为自然界植物的反常生长、动物的反常出现和活动,以及孝子治丧过程中遭遇恶劣天气却安然无恙等。社会层面主要表现为孝感通神、治愈病人等方面。孝感动天的出现同前代孝道的教化、天人感应理念的影响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孝经》的神秘化、佛教的影响、士族保持门风的需要等因素密切相关。此外,朝廷以孝选官、对孝子大力表彰、用法律严惩不孝行为等,都成为孝感动天事迹的重要推动力。魏晋南北朝孝感动天现象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主要体现在后世沿袭了孝感动天的基本模式、正史开始为孝子专门立传、确立了孝子上报和旌表的基本流程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移民史上,麻城孝感乡是一个内涵相当深厚的地理概念.关于麻城孝感乡的口碑传说,在四川绵延不断.本文具体考证了麻城孝感乡的建置沿革,认为其存在于明代中期,1472年方撤销建置;"麻城孝感乡现象"的产生原因并非单一,而是具有麻城孝感乡作为元末明初移民迁川中心,以及清初以来以湖广籍为主的外省移民,动辄称祖籍麻城县孝感乡两个层面的意义;并以实际案例从冒籍角度探讨了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3.
汉赋的发展与儒学的盛衰有密切的关系。西汉初期,儒学尚未兴盛,反映在汉赋上则是百家思想并存。自武帝始,儒学居于主导地位,对汉赋产生了重大影响,主要表现是:儒家批评君主过失的传统及诗教的“谲谏”原则,促成了汉大赋的“讽谏”功能;儒家向往古代圣贤及《诗经》中的“颂”,促成了汉大赋的“颂扬”功能;而东汉时期儒学与谶纬合流,又使汉大赋的颂扬功能更集中于对礼节仪式的发挥;儒学对汉代抒情赋中的“贤人失志之赋”与“纪行之赋”也有重大影响,使其表现出以儒家思想为本的特征。东汉末期,随着儒学的逐渐衰颓,汉赋的题材也突破大赋的京都校猎与抒情赋的言志纪行而逐渐趋于世俗化、多样化。  相似文献   

4.
"麻城县孝感乡"传说应该被看成一个具有连续性的扩散过程.通过对"麻城县孝感乡"提法兴起的时间、形成与传播的具体过程的讨论,有利于我们重新审视明清四川社会历史,也有利于重新观察全国各地不同时代的传说传播机制和区域社会的历史内在脉络.对四川雅安水东乡有关"麻城县孝感乡"传说由碑入谱及其扩散过程的探讨,可以为此提供一个具体的案例.  相似文献   

5.
王龙 《阴山学刊》2010,(6):114-116,120
辽代佛教的盛行,使佛教读物大量产生,僧人和信徒空前之众,名刹伽蓝遍布境内,寺院阅读繁荣兴盛。它们不仅形成了辽代文化的显著特点,也成为辽代社会阅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整个辽代的阅读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 长期以来,学术界认为孙中山“节制资本”思想的产生是基于下述原因:十九世纪末以来,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达,阶级矛盾日益尖锐激化,贫富悬殊越来越大,从而带来了种种“文明的恶果”,造成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孙中山为了解决这些摆在面前的社会难题,便产生了“节制资本”的思想。这种观点无疑是正确的,但不够全面,因为它仅仅强调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对孙中山“节制资本”思想的影响,而忽视了孙中山这一思想产生的思想渊源,同时也没说清孙中山这一思想的形成过程,从而难以把握孙中山思想的发展脉络。我们知道,任何一种思想的产生,不仅受到当时社会背景的影响,而且有其一定的思想渊  相似文献   

7.
简论沈从文对庄子的借鉴与超越李成宇发现社会文明对人性的压迫与“异化”,进而对之抨击和批判,以“返归真”与之相抗衡,这是庄子和沈从文两个时代相去甚远的人,喊出的大致相同的口号,也可以说是庄子思想对沈从文产生的影响。关于这一点,许多沈从文研究者,大都有了...  相似文献   

8.
何轩 《云梦学刊》2007,28(1):108-112
中国小说功用观由传统的消闲“小道”转变为现代的“启蒙”与“救亡”的“大道”,粱启超是功不可没的第一人。粱启超对小说功用的理论创新体现在两点,一是阐发了“小说有不可思议之力支配人道”,二是提出了“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的观念。其小说功用观内蕴“势力”与“效力”两个范畴,“势力”是梁启超从小说之体出发,发现小说具有作用于人心的潜在力量,它具体表现为小说具有“理想派与写实派”两种文体功能和“熏浸刺提”四种力。“效力”特指小说“势力”作用于“社会心理”而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包括国民思想、性格、信仰、精神等,也包括社会道德、风俗、民族心理等等。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利用山东省烟台市的数据,探讨了“村改居”前后,老年人社会关系网络规模的变化情况,同时分析了影响老年人社会关系网络规模的各种因素。研究发现,“村改居”过程对于老年人的地缘关系产生了显著影响,并且老年人的社会网络规模表现出一定的继承性,同时老年人的学历、收入和社会参与水平,是决定老年人社会网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宋代理学所倡导的观物方式对宋代田园诗的写物艺术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以物观物”说的浸染下,宋代田园诗人对自然物象的描绘更注重征实体察,细腻刻画;“物吾与也”的思维方式促使宋代田园诗人更富博爱之情,作品的拟人手法也日渐兴盛; “格物穷理”说导致宋诗的“尚理”倾向,而理学家对天理生机的推崇,启迪田园诗人创造出更加活泼灵动的诗境。  相似文献   

11.
西周春秋时期讲究“礼让” ,贵族间多温文尔雅相互谦让 ,孔子也就主张“礼让”为国。可见“礼让”是其社会风气的典型反映之一。战国时期虽然礼让之风消失 ,但是在尚贤思潮影响下 ,“禅让”之说却一度兴盛 ,禅让成为一项重要的美德懿行 ,甚至还出现了燕王哙让位于子之的事情 ,然而禅让之说毕竟与君主专制制度不相容 ,所以随着燕国禅让之事的失败 ,禅让理论也就顿失风光。周代“让”的社会观念的变迁 ,集中表现于从西周春秋时期的礼让到战国时期禅让理论的兴衰变化。社会观念的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由贵族政治向君主集权政治的过渡  相似文献   

12.
诚信:现代市场经济的信用环境建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诚实守信,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整体性世界观以及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向人际交往的社会经济关系的延伸。正所谓“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①。“人无信而不立”一语,高度概括了“诚信”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这一思想见之于经济活动,就成为中国古代经济伦理的重要内容,并持续不断地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影响和规范作用。《管子》中的“诚贾”(指从事正当商业活动的人)总是受到人们的褒扬,所谓的“蓄贾游商”“不轨逐利之民”“兼并豪党之徒”等则常受到人们的谴责;社会经济活动中“其言必信,其行必…  相似文献   

13.
随着岁月流逝,一批又一批老同志从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且这个队伍还在不断扩大。如何使这些老年人继续发挥他们的才智和特长,让他们“老有所为”,幸福愉快地欢渡晚年,是各级组织和领导的一项重要责任,是社会的光荣义务。本文试就这个问题进行一些初步探讨:一、老年人“老有所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有人可能要问,老年人已从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为什么还要提“老有所为”?我认为回答这个问题,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的意义上去认识和理解:(-)“老有所为”是老年人对社会的再奉献。现在离退休的老年人,大多是建国前和建国初期参加革命…  相似文献   

14.
探究古人的思想,既不是发思古之幽情,也不是逃避现实远离社会生活,而是为了使古代思想家所创造的思想成果被后人了解和继承,使这些优秀思想遗产能在现实生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作为开一代新风的思想家的孔子,他的人生哲学思想对整个中华民族产生了广泛而又悠久的影响,这种影响直到今天仍然存在着。因此,对孔子人生哲学思想的努力清理和总结、认真分析和评估,则成为我们对其进行批判性继承和创造性转化的必要前提。一、对理想人格和理想境界的追求传统的儒家思想重视人的价值和人在自然中的重要地位,把天、地、人并称为宇宙“三才”…  相似文献   

15.
汉代强化孝伦理的措施及社会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代倡导“以孝治天下”,将孝作为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并通过奖励孝子、选拔有孝行的人为官、开展尊老活动等措施强化孝伦理教育。这些措施对汉代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师生关系、君臣关系和乡里社会的人际关系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一、儒学发展所面临的困境1、时代的发展使传统儒学赖以生存的社会关系状况发生了深刻变化,使儒学成为现代社会生活中的“游魂”。儒学的产生与发展有赖于中国传统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有赖于传统社会的制度与观念。可以说,儒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产物,反过来讲,它的思想也主要在封建社会中起规范作用。但近代以来,尤其是西方文明进入以来,中国社会结构发生剧变,中国社会思想观念引发了深刻变化,原本在中国社会“人伦日用”中体现出来的儒家文化逐渐失去寄身之所。人身的极大自由使传统思想中的家族思想、家庭关系有了质的变化,对物质生…  相似文献   

17.
<正> 玄学是门阀士族的意识形态。在门阀专政的东晋社会,玄学一枝独秀。东晋的玄学家们虽然在理论上无所建树,但他们身居显职,口吐玄虚,手挥(?)尾,大扇玄风,以至于“诗必柱下之旨归,赋乃漆园之义疏”。随着东晋门阀政治的瓦解,玄学从兴盛走向衰落,儒学重新获得生机,玄儒消长是南朝思想文化变化的必然趋势。刘(?)在《文心雕龙·时序》中说:“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于时序。”文学的变化如此,整个思想文化的变化也莫不如此。当门阀士族丧失了对最高权力的控制,玄学也就逐渐地丧失了它  相似文献   

18.
李岩 《理论界》2008,(8):113-115
“尚贤”思想,是墨予社会政治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墨予“尚贤”思想的产生既有时代动因,又有阶级动因。“尚贤”思想包括重贤之因、众贤之术、选贤之阂、选贤之标准和原则、用贤之制度保障等丰富的内容。深刻理解墨予“尚贤”思想不仅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要求,而且对于我们今天树立科学的人才观,进而实现科学治政、科学管理亦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9.
丁为祥 《文史哲》2023,(4):46-56+166
在中国思想史中,墨家是一个最奇特的思想流派。一方面,它对国人思想影响之深,几乎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灵深处都存在着一种对墨家的强烈期待,但作为一个思想学派,墨家却在秦统一后彻底“中绝”了;另一方面,就献身精神与拯救热情而言,墨家最为高尚,也最富于献身精神,但却又被古代主流思想家批评为“无父”“反天下之心”。就对中国思想文化之贡献而言,中国人从平等追求、兼爱情怀一直到所谓“明是非”“审治乱”的逻辑,实际上都出自墨家;但中国古代社会之周期性震荡,民众之唯利是图、麻木不仁乃至于以邻为壑,似乎也都与墨家的作用后果存在着分不开的联系。因此,对于墨家,人们在表示敬仰、钦佩的同时,又不能不报以沉重而又苦涩的反思。  相似文献   

20.
《江西社会科学》2016,(7):113-121
两宋时期,随着海洋开发和海上交流活动的不断深入,东南沿海地区的海神崇拜之风日趋活跃,涉及的社会群体相当广泛,包括海商、渔民、士绅、僧侣等。这当中,两浙地区颇具代表性,其海神崇拜有的是基于海洋意识,有的与中国社会根深蒂固的报恩思想密不可分,有的则是受到佛教观念的影响,从中可以看出多元化、实用性的特点。从更深层次来看,宋代东南沿海地区海神崇拜的兴盛,体现了海洋开发不断加强的趋势,反映出开放与包容的地域文化精神。同时,海神崇拜不仅满足了人们祈求安康的精神寄托,也有着多方面的文化和社会功能,对东南地区社会和文化生活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